「無處安放」的郵輪!2000萬桶原油,30艘油輪在美國加州海上漂蕩

2020-12-22 和訊網

受新冠疫情影響,近期石油需求銳減,油價暴跌。而原油生產過剩,又導致貯存空間緊缺。

4月22日,有外媒報導稱,約30艘油輪載著2000萬桶原油,在美國加州海岸漂浮,無處安放(Nowhere to Unload)。

截自彭博社相關報導

美國加州30多艘油輪海上漂泊無處去

據彭博社報導,4月21日,30多艘油輪停在長灘至舊金山灣水域,油輪上載有超過2000萬桶原油,約等於全球一日耗油量的20%。

負責追蹤油輪運輸量的Kpler SAS公司表示,如此多原油漂浮在西海岸創下紀錄,其中3/4的油輪正在儲存原油,意味著它們漂浮在原處已有7日,這同樣創下紀錄。

圖片來源:彭博社

由於全球石油市場供應嚴重過剩,近期油價下行壓力持續。近期被「負油價」刷屏的你一定知道,國際油價曾於4月21日出現暴跌。

加上新冠疫情導致燃料需求暴跌,原油生產過剩,倉儲空間成了稀缺品。

原油倉庫餘量所剩無幾

據環球時報報導,美國官方數據顯示,截至4月中旬,位於俄克拉荷馬州庫欣的原油倉儲樞紐共有7600萬桶原油容納量,目前存有約5300萬桶,滿倉率70%。

不過路透社22日報導,美國原油研究院認為政府數據相對老舊,事實上截至上周末庫欣可用庫存容量只剩下約1600萬桶。伍德麥肯錫分析已將庫欣剩餘倉儲空間被裝滿的預期時間從5月中下旬提前到5月上半月,高盛甚至認為5月第一周剩餘倉儲空間就會裝滿。

在庫欣樞紐擁有原油倉儲設施的石化企業包括麥哲倫油氣和安橋公司等,他們將倉儲容量出租給交易商,一些交易商會進一步轉租。在5月WTI原油期貨合約交割前,大量買入原油的對衝基金緊急尋找倉儲空間而不得。也有消息人士稱,儘管5月合約交割前倉儲空間並沒佔滿,但倉儲空間已被提前出租,已無法臨時接收原油。

全球最大的港口儲罐運營公司——荷蘭皇家沃派克公司的財務長日前接受彭博社採訪表示,該公司可用的原油倉儲容量幾乎已全部售出,據信其他提供原油倉儲服務的企業也面臨類似的狀況。目前該公司還留有一些正在維護中的倉儲空間,待完成維護作業後將立即投放市場。

韓國《中央日報》22日稱,韓國主要石化企業正面臨原油無處存放的窘境。韓國2020年戰略石油儲備量原計劃為36萬桶,但今年以來石油進口量已經是原計劃的1.8倍。石化企業不但要找地方儲存原油,還要儲存生產過剩的石化產品,絕大多數儲油設施都處於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狀態。韓國最大石化企業SK能源表示,原本設計儲量為850萬桶的34個超大型儲油罐已經儲存1200萬桶原油。油輪在港外等待卸貨,每條船每天的費用為5000萬至1億韓元。

海上儲油量創新高

倉儲放不下,許多公司乾脆直接將運送原油的油輪當做海上儲油槽。換句話說,像美國加州海上這樣原油「無處安放」的情況,在全球並非孤例。

全球航運巨頭Clarksons Platou公司分析師Frode Morkedal,當天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披露,儲存在海上的石油已增至近2.5億桶,全球海上儲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

據交通運輸部主管的「中國水運報」報導,油運市場與其他市場稍有不同,各國均把石油的供給安全放在重要地位,石油的運輸安全也會著重考慮。基於此種背景,一方面,全球主要石油海運進口國均控制自己的油輪船隊,包括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另一方面,石油輸出國、大型石油生產企業也有穩健輸出方面的考慮,也多數鎖定基礎運量。

同樣是疫情重擊下供需關係失衡,奶農可以倒掉易腐爛、儲存成本又高的牛奶。但產油商不可能靠將易變質、無法長期存放、運輸和儲存成本很高的原油倒進海裡來救市。

據外媒報導,交易商紛紛派遣油輪遠徵尋找最佳的儲存地點,造成了一些「奇怪」的航運活動。例如,兩艘原計劃從印度發往歐洲的柴油類油輪已經改變航線,駛向儲存空間更富裕的紐約。

目前,原油市場出現正價差的交易情況,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交易商因此選擇儲存原油,並將過剩來不及消化的儲油移往海上。

為此,交易商大量租用超大型油輪(VLCC)來儲存低價原油。據媒體報導,目前約有60艘VLCC儲存了1.6億桶原油,創下新高,比2周前的儲量又多出1倍。相比之下,4月初僅有25至40艘VLCC被用於海上儲油,而2月還不到10艘。

海上儲油市場上一次出現這樣的盛況要追溯到2009年,當時,交易商在海上儲存了1億桶以上的原油。

油罐、大型油輪遭瘋搶

有油輪日租金一度暴漲600%

陸上存儲能力飽和,更多原油只能存儲在海上的油輪中,而這些油輪也將成為浮動油庫,從而退出運輸市場。

這也刺激了油輪市場租船價格的上漲,直接拉升原油運價。

據央視財經:

中東到遠東航線超大型油輪(VLCC)日租金最高增至40萬美元,暴漲600%;

中東至中國航線的超大型油輪平均日收益由3萬美元大幅上漲至25萬美元;

西非至中國航線,26萬噸貨量超大型油輪的運價上升幅度超過225%。

受此影響,美國股票交易市場中的油輪股,逆勢上漲,交易量也普遍大幅提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董秀成認為:現在對它來說當然是非常好的一個時候,但是這種局面是不可能長期維持的。因為疫情總要過去,這個恢復常態以後大家還是跟過去一樣。

還有觀點稱,儘管油輪運輸逆勢進入「高光時刻」,但國內外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油市的需求打擊不容小覷。在此次減產協議之後,全球煉油廠受疫情影響需求減少,原油儲罐也被填滿,未來油輪運力會出現過剩,此後的再次恢復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

針對各方都關注的未來油價走勢,隆眾資訊分析認為,市場對於OPEC+聯合減產協議的反響平淡,短期內並未展現利好支撐。不過,沙特再次強調稱,實際減產規模可能將達2000萬桶/日,但市場仍在觀望減產協議的推進情況,表現謹慎。

其預計,國際油價將繼續承壓前行,反彈動力欠佳。

中信證券則在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中稱,若全球疫情在4月至5月陸續達到高峰,加上5月份OPEC+減產落地,隨著需求的恢復,原油市場有望在6月份前後達到平衡。

該機構預計,中長期看,油價持續回升的拐點有望在第二季度出現。2020年年底,布倫特原油價格可能會回升至50美元/桶以上。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彭博社、環球時報、中國水運報、央視財經等

相關焦點

  • 60艘超級油輪變油倉,流浪到海峽,滿載664萬桶原油
    這次疫情給全球帶來了很大的改變,此前美國不允許外國船隻進入港口,使得加州外的海域上有30多艘超級油輪無法靠岸,媒體對這一慘狀進行了報導,沒過多久亞洲海域又出現了相似的情況。根據俄羅斯的報導,有將近60艘裝滿原油的油輪在海上漂泊無法靠岸,這些船隻已經到了新加坡的馬六甲海峽海域。
  • 無法卸載,大批超級油輪變海上油倉,僅在加州外海就囤積兩千萬噸
    因為俄羅斯方面拒絕減產保價的提議(傳言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沙特王儲薩利赫在通電話的時候還彪了粗口),沙特再次發起石油價格戰,在大幅降價的同時不斷增產,暴力搶奪俄羅斯石油的市場份額,沙特用自己的幾十艘超級油輪,突擊向歐洲和美國運送優質的阿拉伯原油,發起低價傾銷攻勢。
  • 為了委內瑞拉,伊朗油輪與美國軍艦或在海上對峙
    伊朗:美國,別做「加勒比海盜」!除了「克拉福」號之外,還有四艘懸掛伊朗國旗的油輪陸續從波斯灣駛出,它們均在阿巴斯港附近的一家汽油精煉廠裝載了貨物。據半島電視臺報導,包括「克拉福」號在內的五艘油輪容量約為17.5萬噸,裝載的精煉油價值至少4550萬美元。
  • 原油、油輪都是大額標的,不是像去超市那麼簡單
    84艘巨輪算法錯誤前述自媒體文章中稱「30萬噸級的巨型油輪數量奇缺,土豪油霸沙特想租都租不到,而中國坐擁最大巨型油輪船隊,共計84艘,目前已集體拔錨起航,直撲沙特港口而去。」在記者的採訪中,業內人士均否定了上述說法。那麼,我國實際擁有的巨輪到底有多少艘?
  • 嵐橋集團第五艘超大型油輪VLCC「瑞昇」輪交付使用
    8月6日,繼「瑞豐」、「瑞泰」、「瑞鴻」、「瑞春」四艘超大型油輪VLCC之後,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為嵐橋集團建造的第五艘30.8萬噸超大型油輪「瑞昇」輪在大連正式命名交付使用。該船總長324.38米,寬度60米,型深30米,總噸位16.26萬噸,最大載重量30.8萬噸。「瑞昇」輪交付使用後將開赴中東、遠東、西非、加勒比海、美灣、南美等沿線國家。隨著2020年全球船舶硫排放限制的臨近,「瑞昇」輪加裝了符合最新國際海事組織(IMO)環保公約的廢氣脫硫設備,並且各項性能指標躋身國際先進行列,更具國際航運競爭優勢。
  • 光匯雲油創始人薛光林:海上超級油輪浮倉一天不消失 油價上漲難再現
    隨著近幾個月原油價格「跌跌不休」,甚至期貨合約跌穿成負油價,超出了所有人的認知。如今,全球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儲油了,全世界的原油儲存基地都幾乎被灌滿,全球所有的超級油輪也幾乎都滿載石油漂泊在海上。「海上漂浮的超大型浮倉儲油船已經成為一個判斷油價走勢很重要的指標,只要它們一天不消失,油價都不會上漲。」
  • 伊朗油輪強行闖關衝向美國後院:天天換名字改塗裝,美軍無法攔截
    委內瑞拉和伊朗今年加深了合作,委內瑞拉國營PDVSA石油公司的文件顯示,由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租用的一艘油輪正在裝載委內瑞拉原油供出口,這提供了兩國反擊美國制裁而擴大貿易的最新策略的證據。美國方面發現,伊朗和委內瑞拉石油公司都在使用報廢船隻的名稱,以掩飾其使用的油輪的路線和身份。文件顯示,伊朗一艘油輪上周抵達委內瑞拉的主要石油港口何塞,裝載了190萬桶石油後,前往亞洲地區。美國船隻監控服務系統使用衛星照片顯示了:伊朗這艘油輪所使用的名字,在2018年在國際航運資料庫已經標記為「報廢」。
  • 張龍星:國際油輪運費高波動時期或已結束
    原油貿易方面,世界石油資源和消費市場不均衡極大地促進著國際石油貿易的發展,全球油品貿易量增速高於全球原油貿易增速。2000年至2018年,世界油品貿易量由941萬桶/日提高到2590萬桶/日,年均增速近6%;同期世界原油貿易量由3326萬桶/日提高到4545萬桶/日,年增速僅為1.6%;世界石油貿易量與油品貿易量的比率由2000年的3.5倍降至2017年的1.75倍。
  • 美國至尊公主號或成另一恐怖郵輪
    前不久,「鑽石公主」號郵輪數百名乘客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引起輿論關注。最近,與「鑽石公主」號同屬公主郵輪公司的另一艘油輪「至尊公主」號上又發生了疫情。原來,美國加州一名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男性乘客,生前曾乘坐過這艘郵輪。截至5日,已有包括死者在內的兩名郵輪乘客確診新冠肺炎,另有35名乘客出現類似流感感染的症狀。
  • 美軍圍堵伊朗油輪惹禍!快艇狼群殺進海峽,開火攔截大批西方油輪
    在不到一年前,英國海軍與直布羅陀當局聯手扣押一艘滿載200餘萬桶石油的伊朗超級油輪,引發德黑蘭方面的激烈反應。伊朗革命衛隊快艇狼群很快在荷姆茲海峽也截獲一艘掛英國旗幟的油輪,就是上圖中的「史丹納帝國」號。
  • 張龍星:原油市場進入「三國殺」時代
    OPEC+將削減970萬桶/日的原油產出,略低於最初計劃的1000萬桶/日的減產規模。看上去,墨西哥贏得了外交勝利,僅需減產10萬桶/日,低於按比例應該削減的規模。日前,加拿大阿爾伯塔省能源部長表態全球原油需求減少可能為2000-3500萬桶/日,這也基本是目前市場認可的需求坍塌區間。而全球原油日需求正常狀態下為1億桶/日。現貨端供過於求的巨大壓力驅動市場出現深度正向市場結構,陸上以及海上原油倉儲需求持續飆漲,原油運費一路飆升。
  • 這些疫情下的郵輪無處停靠,比鑽石公主號還慘?
    過去14天,全世界都在關注這艘郵輪的命運。而在「鑽石公主號」之外,還有幾千人的命運在海上漂蕩。他們來自一艘處境更絕望的郵輪「威士特丹號」。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艘停靠過中國香港的郵輪,接連被7個港口拒絕停靠,上演了一出真實版的「船在囧途」。
  • 中國戰略原油庫存翻倍,外媒:中國正在贏得海上石油競賽
    全球央行和政府的刺激行動和OPEC+的史無前例的減產行動仍難以抵消投資者對新冠肺炎會削弱全球需求放緩的影響,而自今年以來,美國WTI原油期貨已下跌逾70%,甚至出現倒貼利潤運走原油的情況,CNBC稱,美國頁巖油商註定將成為最大的輸家,並對美國經濟和美元產生淨負面的影響。
  • 別重蹈黎巴嫩爆炸的覆轍 紅海上還飄浮著一顆不定時「炸彈」
    Consilium的CEO伊恩•拉爾比指出,在貝魯特港爆炸事故之前,那些硝酸銨所存在的風險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就跟紅海上的「FSO Safer」號現在的情況一樣。自2015年葉門衝突升級以來,「FSO Safer」號油輪就載著110萬桶原油被遺棄在紅海上。專家提醒,這些石油在油輪上放了數年,沒有通風設備,存在極大的爆炸風險。與此同時,油輪在海上日漸朽壞,海水已經滲入。
  • 伊朗先救後扣一艘外國油輪 指認其走私燃料 未披露國籍
    聲明說,那艘船有200萬桶燃料的裝載能力,船上有12名外籍船員,落網時正在向其他外國船隻運送走私燃料的途中,而燃料先前由伊朗的小艇送來。伊方沒有發布更多遭扣押油輪的細節。伊朗國家電視臺援引伊斯蘭革命衛隊聲明報導,革命衛隊發現那艘油輪走私燃料100萬升,相當於6200桶,而後法院下達扣押命令;油輪幾天前由伊朗方面搭救。
  • 當著美軍的面「暗度陳倉」,大批油輪越洋而來,這次誰敢動手?
    三大反美急先鋒達成統一戰線美國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第一軍事強國,有11艘核動力航母保駕護航,美國行使海上霸權時格外有底氣。打著自由航行的旗號,美軍穿行於全球各大海域,名為保護世界和平,實則藉機威懾假想敵。
  • 國際原油2020「驚魂未定」 2021年將何去何從?
    為何會出現這種奇觀,市場普遍認為是兩大主要因素:供需失衡以及原油無處安放。具體而言,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全球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經濟陷入停擺,居民大多在家隔離,原油需求一落千丈。當時有機構預計,全球原油需求日均收縮2500-3000萬桶,相當於下降25-30%。而歐佩克+減產協議談判又面臨重重阻礙,供需嚴重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