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90後應該同我一樣,《數碼寶貝》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心中佔據著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
這可能是我青少年時期看過的最好的系列動畫片了。
無論是從劇情的編排還是動畫本身傳達出來的寓意,即使放在現在來看也絲毫不過時。
整個數碼寶貝系列後來又出了一系列的續集,但無論影響力還是作品本身質量均未能達到一代的高度。
初代數碼寶貝即使是配樂也成為了一代經典,和田光司獻唱的片頭曲《butterfly》,前田愛獻唱的片尾曲《I wish》都是童年記憶。
前段時間做電臺節目,我回放了一段數碼寶貝進化曲,那個燃情的感覺,音樂響起來的時候,仿佛我自己就要進化一樣。
多年之後,當我在B站回看美美的「飛帽殺」的時候依然淚流滿面,那真的是我們的青春。
自從初代《數碼寶貝》火了之後,東映這麼多年來其實一直在試圖延續這個IP的生命力,但因為續作始終沒能超越初代,搞得不少粉絲都覺得東映是在炒冷飯。
而且逐漸的,這個IP都快被東映消耗沒了。
尤其是2015年連續出的幾部《數碼寶貝tri》系列,簡直像是粗製濫造的同人作品。
所以在聽說數碼寶貝在今年又要出新劇場版的時候,我內心是糾結的,一方面肯定是充滿了期待,而另外一方面則擔心又是一部狗尾續貂的作品。
但好在,這一次,東映真的做到了。
說實話,2020劇場版《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雖然趕上疫情,聲勢遠不如《數碼寶貝tri》浩大,整部作品呈現出來的水準相當之高。
不得不說,東映這次學聰明了,不再以炫酷的戰鬥場面和奇形怪狀的進化為主要方法了,而是採取了《哆啦A夢:伴我同行》類似的手段:打感情牌。
而且這一次,感情牌打得還相當合理。
設定上,《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依然讓被選召的孩子們長大了,並且加入了2代,甚至是更多的人物進來。
也就是在現實世界中,許多孩子都有自己的數碼寶貝,他們是後續一代代被選召的孩子們。
因為人類世界與數碼寶貝世界邊界的模糊,不少數碼寶貝誤入人類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一代主角們帶領著自己的數碼寶貝在日本國內四處作戰,想辦法將進入人類世界的數碼寶貝遣返回去。
這段時間他們因為學習和工作的原因與自己的數碼寶貝關係越來越遠。
很快便有兩個FBI找上門來,他們告訴了光子郎一個驚人的消息,數碼寶貝將會消失。
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大家都不知所措。
年輕後的玄念老人也出來串了場。
原來隨著孩子們的成長,當他們找到人生的方向之後,陪伴他們的數碼寶貝就會自動消息。
說實話,根據片中展現出來的情況來看,這個消息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年齡,主要是因為能否成熟。
比如片中的反派角色,她的數碼寶貝不可能比一代主角們更早出現,但她比較早熟,14歲就被FBI招募進入了成年人的世界,數碼寶貝因此消失。
此後她就一直致力於尋回自己的數碼寶貝。
儘管這件事情很難接受,也難以理解,但其實到最後,一代主角們也都釋懷了。
主創人員們很明顯知道這部劇場版的受眾依然會是我們這幫即將奔30的老青年,相信許多人同我一樣依然對數碼寶貝念念不忘。
所以他們也在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們,長大了,有些事情,該放手了。
《數碼寶貝》系列其實一直都有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就是:成長。
很明顯,《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也延續了這一主題,這或許也是該片能被我們這幫人接受的主要原因。
成長很多時候就意味著童年的夥伴、玩具、人際關係會越走越遠,能夠坦然接受這一切便是進入了成人的世界。
片尾太一再次吹響了那個哨子,應該也是最後一次了,這是起點也是終點。
相信不少人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眼眶會不自覺溼潤。
轉眼20年過去了啊!當初的青蔥少年有的都成了禿頭大叔,也只有憑藉著對青春的回憶才能想起當初的時光。
沒有人能抱著數碼寶貝不放,也沒有人能夠永遠保持青春,長大這種事是由不得自己的,就如同我們必須要眼睜睜看著父母從青絲變白髮再逐漸成為一抔黃土。
所以成熟即是放下。
我們已不再是從前那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