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當之無愧的頂級美劇,《維京傳奇》開啟了全新階段。
如果說之前還有些許敬畏的話,那麼接下來開始了入神的階段。
熟悉這部戲的觀眾也會發現,《維京傳奇》前三季一直都很迷茫,拉格納尋尋覓覓。
他所尋找的到底是什麼呢?
看起來一路以來揚帆遠航,這也徵服,那也徵服,仿佛野心勃勃,欲徵服整個世界。
但我們分明知道,拉格納的心思意念絕非如此。
因為農民出身,他比丹麥的貴族們更加了解,土地的偉大價值。
他要為他的族人,為他的子民,也就是為他的後裔,找到一方沃土,可以生存下去。
這個動機起初很純粹,成了拉格納的人生目標,所以他揭竿而起,借力用力終於上位。
但看到第四季我們才真正明白,伴隨成長而來的,是拉格納的信仰變更。
可以說,若沒有北歐眾神的信仰,拉格納是不可能成為維京人口耳相傳的超級英雄。
他敬畏神,相信奧丁可以賜給他力量,也堅信自己就是奧丁之子,神的後裔。
拉格納豎起了一面信仰的旗幟,引領著維京戰士往遠方航行,更遠方航行。
我們發現,拉格納多次看到幻象,似乎是來自於奧丁大神,給予他前行的指引。
但是巴黎會戰敗北之後,他的信仰出現了動搖,特別是到了英格蘭,更是出現了地震。
拉格納的內心深處,已經漸漸傾斜了基督教,渴望從新神那裡獲得真理的啟示。
看《維京傳奇》很多時候還是會容易停留在簡單粗暴的情節上,可是為什麼呢?
這部戲分明是在說一種文化,一種歐美中世紀特有的宗教文化。
如同諸神信仰紮根於維京人的骨血中一樣。基督耶穌也紮根於英格蘭和法蘭西諸王國。
兩種信仰的彼此勾連,兩個世界的戰爭與和平,讓這部戲變得與眾不同。
古有天人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幾乎貫穿整部戲的始終。
到了第五季,這種感覺變得尤其明顯。
拉格納死了,帶著滿滿的遺憾離去了,他最後皈依的是基督教,放棄的是北歐眾神。
這其實對以後是一個預言的影子,映射出拉格納的後裔必將出現大分裂。
比如長子比約恩繼續堅持奧丁信仰,但是烏伯就選擇走老爹的路子,成了基督徒。
至於在丹麥大本營的伊瓦爾,居然殺了先知,自我封神,膨脹如此,簡直大逆不道。
這種分裂其實是一種身份認同的分裂,哪怕都留著拉格納的血液,就是要骨肉相殘。
這個呢,恐怕只是《維京傳奇》的表面文章,根本還是在於大家的信仰是不同的。
不同信仰,意味著不同的文化,也就意味著不同的世界觀,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
你認同維京人的生活方式的,那麼你就是維京人,認同英格蘭人的,你就是英格蘭人。
在當時,戰爭與和平一直如此這般交替進行著,兩個世界也在一次次碰撞。
這部名為《維京傳奇》雖然站在維京人的視角,但並沒有很主觀的捧一個批一個。
或許這就是頂級美劇的魅力所在吧,有尺度是必須的,關鍵還是很有深度的。
就像讀一本書,一本很厚很厚的書,只要你足夠有內涵,就能看出很多有內涵的東西。
雖然我們不可能穿越時空,回到那個時代就徵服世界,但我們可以像維京人一樣。
尋尋覓覓,用信仰武裝自己的靈魂,讓靈修充滿自己的內心,如此,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