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乘飛的的人都知道,飛行時耳朵常會莫名的疼起來,特別是降落時,隨著飛機高度的降低,耳痛也會加劇,著陸時疼得最厲害,而感冒會加劇這種疼痛。雖然說著陸後這疼痛會漸漸消失,但人們通常會想辦法緩解疼痛,譬如:吃塊糖、閉上嘴巴鼓氣、吃抗過敏和消腫藥物等,都能起到作用。這究竟是你的2耳朵「嘴饞」還是它對飛行「過敏」?
為什麼會有「飛機耳」?
你的耳朵不嘴饞,對飛行也不過敏。只是起飛或降落時,耳朵內外壓力不平衡讓耳朵疼。
位於鼓膜後面有一塊小小的空間,平時充滿了空氣。這塊空間通過咽鼓管和鼻後部相連。雖然咽鼓管通常是閉合的,但在吞咽、打哈欠和咀嚼時會打開。對大多數人來說,通過普通吞咽和快速咀嚼動作,能讓空氣進入咽鼓管,這樣鼓膜內外兩側氣壓都跟外界一樣,達到平衡。
可是,大家都知道,8000米高空的氣壓(飛機的飛行高度一般為8000-10000米)是低於地面的。在高空飛行期間,咽鼓管內的氣壓已經降低。而隨著飛機降落氣壓在慢慢升高,鼓膜外的空氣會吧鼓膜往壓力較小的耳內側推進,引起耳痛。想要緩解疼痛,就必須使中耳壓力隨外部變化迅速上升,讓空氣通過咽鼓管到達中耳,平衡內外壓力是最好的辦法。有的航線會提供糖果,供乘客在飛機降落時食用,緩解耳痛。
疼痛因人而異
前面已經提到普通吞咽和快速咀嚼動作,能讓空氣進入咽鼓管。但是有的人咽鼓管並不那麼容易打開,光靠吞咽不足以讓耳內氣壓迅速回升。比如,有人咽鼓管比平常人窄,或者咽鼓管有阻塞,外界空氣就不能到達或快速到達中耳。
實際上,任何能讓鼻後部產生黏液的症狀,都會造成咽鼓管阻塞:感冒時黏液分泌增多、黏膜腫脹;過敏引起的鼻咽部黏膜充血腫脹;中耳感染、鼻竇炎等等。
另外,中耳壓力過大,耳痛可不是唯一症狀,有事還會引起眩暈,耳鳴或失聰,嚴重的會導致鼓膜破裂。不過,民航飛機上的氣壓不大可能引起鼓膜穿孔,有研究報導乘坐軍用飛機發生鼓膜穿孔的情況,而這些人最後也都癒合了。比較有趣的是,飛機座艙的氣壓變化,還可能使有些患有牙髓疾病的人牙疼,這一少見的現象是由於牙髓內部壓力受外界氣壓變化影響所致。
因耳痛放棄飛行?還是想辦法緩解吧!
許多醫生建議,為了避免耳痛和其他併發症,包括感冒在內的呼吸道感染、耳部感染、鼻竇炎等患者不應該乘坐飛機。不過,很少有人因此改變行程。所以,下面的措施對乘坐飛機的你來說就格外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在飛機降落時得保持清醒,只有醒著,你才能通過各種方法緩解耳痛。所以,請空乘人員在飛機降落前叫醒你吧。
一切能打開咽鼓管讓空氣進入的方法都有助於緩解耳朵的疼痛。吞咽、咀嚼、打哈欠、用嘴呼氣都回去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有的飛機上會提供口香糖、花生等小零食。對嬰兒來說,在飛機降落時想喝奶或吮吸安撫奶嘴能鼓勵他們吞咽,預防耳痛。
如果你十分痛恨吃零食。既不想假裝吞咽食物,也不想打哈欠,沒關係,我們還有瓦薩爾瓦捏鼻鼓氣法(Valsalva Maneuver,咽鼓管充氣法)。下面我們的小編親自示範如何實施瓦薩爾瓦捏鼻鼓氣法。
先吸氣
然後捏住鼻子,閉上嘴巴
緩緩呼氣
於是不能正常呼出的氣體能會進入咽鼓管。你能感覺到鼓膜漲起來了,還能聽到悶悶的一聲「噗」,因為氣體被推進了中耳。如果鼻塞了,就會聽到一個尖銳的聲音。
飛機降落時,只要覺得耳朵不舒服了就重複一次,直到飛機落地。
如果因為感冒而讓「飛行耳」症狀加劇的話,是不是可以使用藥物緩解呢?理論上抗組胺藥、含丁苄唑啉或偽麻黃鹼的消腫藥物可能會有一些幫助,他們或是可以幫助減少粘液分泌,或是可以緩解鼻咽部黏膜的腫脹。
《中華耳科學雜誌》2016年12月第6期噪聲性聾和2017年2月第1期耳比較學專輯期待您的投稿。
《中華耳科學雜誌》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本刊誠約涉及耳科學領域的論文,歡迎作者登陸雜誌主頁http://www.ent301.com在線投稿,點擊左側部分「作者在線投稿」,註冊帳號上傳文章即可。
Journal of Otology 為亞太地區唯一專注於耳科學的英文學術期刊。CSCD核心期刊。2014年與全球最大的出版商Elsevier合作,實現開放存取(Open Access)和同行評議(Peer-review)。歡迎論著、綜述以及案例報告,暫不收取版面費。掃描或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並關注中華耳科學雜誌!
如有訂閱需求或其他相關問題,敬請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