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學生放學以後,寫作業到晚上11點,難道作業就這麼多?
先來說說,我的孩子是一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每天早上6:30起床,在家早讀5分鐘,然後吃飯去上學。中午到家,不午休,偶爾還會帶一些晚上的作業提前寫,下午放學後,到家會先吃喝玩20分鐘,然後開始寫作業,大部分的時間,孩子在兩個小時之內就把作業寫完。我每天會給孩子布置一些家庭作業,孩子做家庭作業的時間,控制在30分鐘左右,孩子由於眼睛近視,不看電視,不看手機,看一些課外書,時間一般也在半個小時左右。
晚上9點,洗漱上床,孩子的床頭放一個筆記本,自從我送他一本書《謝謝你用一生陪伴我》,講述的是一隻貓用一生陪伴了小主人公,孩子看完特別感動,於是每天臨睡前會寫上幾筆(他和狗狗的事),然後打開智能音箱,聽故事三首左右,這時關燈睡覺,我希望孩子在9:40的時候能進入深度睡眠,這樣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更健康。
可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晚上寫作業到十一二點呢?孩子作為一名學生,學習是他的首要任務,可是孩子的身體健康,也同等重要。作為家長,我們要幫助孩子一起合理規劃學習和休息時間。
孩子的班主任老師曾經讓家長幫助統計孩子作業完成時間是多久,在群裡看到家長回復,有4小時,3小時,2小時,甚至更快的1.5小時,後來就這個問題,我和老師聊了很多。
老師告訴我,老師明明在學校布置的作業並不多,可是為什麼還有很多孩子作業寫到十一二點,感到很難理解。
老師上課一般每堂課都會留大概10分鐘左右做作業,對於老師來說叫「課堂留白」,對於學生來說叫知識鞏固。需要背誦,預習複習的可以在早讀課上和課外去解決,書面作業安排在課堂上,課外作業適當安排,力求少而精。我很慶幸孩子可以遇到這樣的班主任老師。
老師認為,多做題,多訓練也能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但是這個「多」不能讓學生超負荷,不能不顧及學生的休息和其他生活需要。更不能把所有的精力用在書本上,不能為了多訓練而打破生理規律,透支體力,犧牲健康和其他興趣。難道學生放完學,做作業到7點,8點就不是多訓練嗎?為什麼作業多到需要熬夜到十點之後呢?
學習和玩耍是兩種互補性的活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就像是一臺機器,也需要有停下充電的時候,更不用說,精力有限的孩子,在結束一整天的學習活動時,大腦已經精疲力盡,所能承受的限度已經達到。
班主任老師是教語文的,每天給孩子們布置的作業基本上都是當天課文的生字,生詞,抄二聽1,預習新課,畫出生字詞和優美詞句,不懂在旁邊做標記,每天就是複習預習,周末的作業會加一篇習作。
不過老師經常會告訴我們家長,如果孩子時間比較多,儘可能多看一些課外書,為以後的學習積累知識。
讀書確實是苦的,勞心費神,學生也需要有不怕苦的精神,但是負擔太重,苦不堪言,讓學生難以吃得消,這恐怕不是教育應有的色調,勞逸結合,有張有弛,文武之道,青春應該是充滿7色陽光的。超負荷的作業如何使孩子在年少時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我們真的太幸運了,孩子能夠遇到這麼負責任的一位班主任老師。即使這樣,每次學校進行大考的時候,孩子班級的語文成績是在全年級的數一數二。
作為家長,應該正確認識並支持老師為學生減負,自己也不要給孩子報太多的輔導班,或者買過多的作業類的輔導資料,做到適可而止才好。學習是孩子的首要任務,孩子的身心發展和身體健康,家長也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