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購物、市場買菜,隨手扯一個塑膠袋裝上瓜果蔬菜,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日常習慣。此外,近年來,隨著網購、外賣行業的興起,塑膠袋、塑料餐具等塑料製品消費有增無減。花樣繁多、五顏六色的塑膠袋、餐盒、快遞包裝等,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
而我國限塑12年,的確在限制塑膠袋使用、遏制白色汙染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塑料的使用量至今仍然十分驚人。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
截至2019年,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外賣和快遞使塑膠袋使用量不斷上升,據統計,中國的快遞塑料包裝每年消耗量約為180萬噸,外賣塑料包裝為50多萬噸。
塑膠袋、塑料吸管、塑料盒……塑料製品確實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方便,但禁塑、限塑的這場「戰爭」已經是迫在眉睫。
塑料填埋佔用大量土地,且被佔土地土壤受到汙染,長期得不到恢復;扔進海洋的塑膠袋降解時間,需要200~1000年;如果採取焚燒處理方式,則會產生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長期汙染環境。
為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成都「最強限塑令」來了!
12月16日,成都市發改委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成都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為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即日起,成都市將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替代產品,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塑料製品長效管理機制,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汙染。
《方案》提出,將按照「分類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實施部分塑料製品禁用、限用行動。包括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塑料製品都將逐步減少直至禁止使用,並明確了禁用倒計時。
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5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區的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到2020年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全市城市建成區、A級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生態旅遊示範區等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全市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50%。
在此之前,我國多個城市也早已開始實行「限塑」政策,努力限制進入環境的塑料量。
我們確實越來越多地意識到塑料產生的問題,每年,大量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土壤等,環境、野生動物,甚至人類自身都成了受害者,即使是地球上最偏遠的地區也受到了影響,比如南極。
但是,在限塑這件事上我們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效,使用率甚至是更高了。而且,據研究表示,到2040年,即使採取有效的行動,仍有約7.1億噸塑料汙染會進入環境中。
研究人員還發現,沒有一種措施能單獨解決問題,想要有效應對塑料汙染,只有採取綜合的辦法。比如,根據現有估計,全球只有約55億人口參與了垃圾收集,提高垃圾收集的普及率是關鍵手段之一。
除此之外,可能還需要改進塑料回收方法,同時減少對一次性和不可回收塑料的需求等等。
當然在「限塑」過程中,如果能有替代品,就能起到更好的「限塑」效果。這就需要大家一起拎起菜籃子、拿起布袋子,養成「綠色」習慣。各地「限塑令」也要細化、科學、有執行性,早日消滅白色汙染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