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那便疏遠
一直很喜歡網絡上的一段話:
「成年人結束一段關係的方式,並不是爭吵和崩潰,而是一種默不作聲的疏離。就像是內心早已千軍萬馬,但表面上還是不動聲色地跟你談論著今天的穿搭。」
很多人在遇到矛盾的時候,總想著如何將矛盾最小化,將利益最大化,所以大多情況下會選擇忍耐。
也會有很多急脾氣的人,面對自己討厭的人會使用言語暴力互相爭吵來作為回應。
但其實這些行為都是不太合適的,成年人的世界不喜歡別去迎合,更不要去用暴力解決。
猶記得一句話:「穿不進去的鞋子別硬塞,融不進去的圈子別硬擠」。
人際交往也是同樣的,面對討厭的人別輕易便開口謾罵,不斷爭吵的結果最終也是兩敗俱傷而已。
所以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不喜歡別硬融,討厭也別暴力回應,不自覺地疏遠讓人無話可說,也是最好的高情商方式。
用心做好自己,才是對他最有力的回擊
前段時間公司和合作商的廣告方案通過了,策劃方案的主要負責人是王蕊。
王蕊人長得漂亮,從小學舞蹈,整個人也很有氣質,談吐也非常儒雅,公司的老闆也非常器重她,經常誇獎王蕊,年終獎給的也是最高的。
但優秀的人身邊總是少不了很多風言風語,趙麗是和王蕊同部門的同事。
有一次下班的時候趙麗看到了王蕊和老闆單獨在咖啡廳吃飯的場景,便在公司造謠說王蕊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靠老闆的單獨提攜。
一些喜歡八卦的女人便將趙麗的話聽了進去,還會時不時的觀察王蕊和老闆的動向,很快這些話傳到了王蕊的耳朵裡。
王蕊剛開始愣了一下,但隨後並沒有太多的在意。
反而是更加努力工作,很快用一筆又一筆成功的合作單回應了公司的流言蜚語。
以前對王蕊有偏見的同事也開始敬佩她來,更甚至反過來說趙麗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都漸漸疏遠了和趙麗的聯繫。
你應該能發現,那些猶如「潑婦」一般的互相謾罵通常只存在於情商和學識低的女人之間。
真正懂得交際的人會明白,討厭一個人言語暴力無法解決問題,只會激化彼此的矛盾。
而不斷彼此糾纏帶來的結局也只是兩敗俱傷而已。
記得有句話:「對於討厭之人,最正確的方式就是自己過得比他好,這樣他會生氣,更會懊悔自己曾經做出的行為」。
何必去在意不重要之人對自己的理解,每個人本身便在不同的層次上生活,用心做好自己。
捍衛好自己重要的交際圈,對於自己所討厭的人,不回應便是最大的回應。
成年人的世界,看淡便也看開了
佛語有言:「遇見了就好好珍惜,錯過了就努力釋懷」。
人這一生形形色色要遇到很多人,不是所有朋友都能夠和自己心靈相契合,就好比鍾子期的伯牙,兩個人窮盡一生也才遇到彼此而已。
更甚至在世間行走的我們,可能一生也找不到一個能夠完全彼此相契的朋友。
所以何必對一些矛盾與糾纏念念不忘,記得有人曾說過:
「那些在自己腦袋裡不斷迴響的糗事與尷尬,也只有自己的深夜念念不忘,別人可能從未放在心上」。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
今日事今日畢,經常選擇用語言暴力去解決問題,可最終的結果通常都是兩敗俱傷。
很多人都說「我不在乎什麼流言蜚語,我只做好自己就夠了」,可輿論通常有無法小覷的能力,它能無形之中打垮自己的內心。
旁觀者大多會保持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心態,一句「至於麼?」、一句「那你去唄」等等。
帶有言語激勵的臺詞,往往傷害的都是處在事件當中的你我而已。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麼多的不可調和,很多時候你不言他不語這件事便過去了。
撕破面子大多是情商低的行為,高情商的人會用自己的優秀去回答對他的討厭,用看淡去回應他的不滿。
作者:微說情感,一個有溫度、有態度的文字寫作者,自由撰稿人,心理諮詢師,有上千婚姻案例分析經驗的情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