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經過多年的發展至今我國擁有世界第三的國土面積,不僅有極長的海岸線,更是與14個國家接壤。這些國家中除了俄羅斯國土面積較大以外,其他國家相比起來就要小得多,還有很多鄰國在歷史上還是我們的藩屬國,只是後來經過歷史的演變一個個發展成為獨立的國家。多年以來,我國與鄰國和睦相處,互幫互助,共同發展。只有少數國家時不時地搞一些小動作來破壞我國和鄰國之間的友誼。其中越南就是一個例子,我國曾幫助越南抗擊法國侵略,擺脫殖民,可越南似乎一直都不太領情,還說要是廣西廣東沒「失守」,越南將會非常強盛。
曾為藩屬的越南
其實早在秦始皇一統天下以後,秦軍便揮師南下,翻過秦嶺徵服了百越諸部族,並向嶺南地區開始大規模移民,設立郡縣。秦二世時,諸雄並起,天下大亂,南海令趙佗趁機割據,自立為王,史稱「南越國」。南越國統治的領土面積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福建大部,今越南領土中北部。西漢時漢武帝劉徹命五路大軍南下,直抵達南越王城,南越國滅亡,漢朝在南越設九郡,其中三郡就包括如今的越南國土。此後的近千年中,越南中北部領土均為華夏中原王朝的直屬郡縣。
直到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大亂,越南才真正意義上擺脫了中原王朝的統治,但未有明確的國號。北宋太祖年間,宋朝承認越南的獨立自治狀態,冊封越南統治者為「交趾郡王」,明確了越南的藩屬國地位。此後宋、元軍隊均對越南發動過局部戰爭,但基本以慘敗而告終。明朝朱棣曾揮師徵服越南,設州立縣,但並未長久統治,越南在得勝後也很及時的納貢稱臣,維持著中原王朝的「天子」的面子。
此後雖然越南領土上的王朝更迭不斷,但歷任統治者都注意維護與中原王朝的藩屬關係。1802年,阮氏成功發動政變,奪取越南統治權,第二年遣使向清王朝稱臣納貢,並尋求清王朝冊封國號為「南越」,當時的嘉慶皇帝為避免阮氏王朝國號與中國歷史上的「南越國」混淆,將兩字調換,定國號為「越南」,此後越南兩個字便作為正式國號流傳下來。
小中華——越南
上千年都被中原王朝直接統治的越南受儒家文化影響頗深,其文字均使用漢字,士子學習的也均是儒家經典,甚至每年都有越南學子奔赴中國參加科考。越南國內的官制也基本沿襲中原王朝的六部制,王宮仿造中國宮殿建築樣式建造,但因藩王地位限制,規制均縮減了一號。
越南國內的服飾也與中原王朝大體類似,越南人也過端午、春節。可以說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生活風俗上,越南都完整繼承了漢文化的精髓,「小中華」之名確實不虛。與東亞其他藩屬國不同的是,數千年來,越南與中原王朝的關係有融合但更多的則是對抗。只要中原王朝孱弱、內亂,越南王朝總會趁火打劫一番。越南史書中越南也以華夏正統自居,對中原王朝稱為「北朝」,自稱「南朝」,大有南北並立,並駕齊驅的味道。
不安分的鄰居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傾盡全力無償的支援越南人民抗法、抗美的鬥爭。越南在完成南北統一後,實力大增,自覺天下無敵,開始了雄霸印度支那半島的計劃,先是入侵柬埔寨,後又武力佔領寮國,甚至把觸角伸向中國西南。「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這句話形容當時的越南最為貼切。奈何80年代,擁有鋼鐵般意志的人民解放軍的一頓胖揍徹底摧毀了越南「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自信,稱霸印度支那半島的美夢也因此落空。或許那場戰爭給越南帶來的傷痛已然消失,直到現在,越南仍然對中國南海部分島礁宣示主權,其狼子野心彰然若揭。擁有這麼個不安分的鄰居確實讓人頭疼啊。
越南人的錯誤認知
受中原文化的影響頗深的東亞各國似乎有都對自己歷史虛無誇大的「怪癖」。東北方向,鼓吹「黃河以北均為古朝鮮領土」的韓國已然成了國人的笑談,西南方向,一直「桀驁不馴」的越南也不例外。曾向嘉慶帝求封「南越」國號的阮氏王朝其實小算盤打的噼啪響,奈何嘉慶帝也不是傻子,將國號順序調了個,斷了這個小朝廷想染指兩廣的心思。
如今的越南歷史學者對曾經的南越國一直有種錯誤的認知:「南越國」為越南的雛形,是越南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中國是對南越國發動了「侵略戰爭」,才使得南越國滅亡,越南人的先祖們才被迫遷徙到如今的越南領土上建立了國家。甚至部分越南人還天真的認為,如果南越國保持到現在,兩廣、福建地區沒有「失守」,現在的越南經濟將遠遠超過中國。
不得不說部分越南人的腦洞真的很大,且不論自先秦以來,兩廣地區一直是中國領土的基本事實,兩廣地區乃至中國經濟的騰飛可不僅僅因為兩廣地域的存在而是中國人民艱苦奮鬥和黨正確領導的共同結果。而今越南全國的GDP總量僅能與我國貴州省持平,靠杜撰歷史,靠虛無縹緲的想像是不能增加國家實力的,最終只能淪為茶餘飯後的笑談。
結語
越南與我國自古以來山水相連,兩國人民民間往來頻繁,我們希望兩國能夠加強交流,做睦鄰友好的典範。但越南國內偏偏有人刻意杜撰歷史,構建虛假的地理文化脈絡,妄圖從中獲利。但真相不容抹殺,歷史也不是靠想像能夠更改的。小編想在此奉勸這部分人:「面對現實,腳踏實地,努力奮鬥才是正道」。
本文由典藏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