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了,
小朋友們都在忙著歡度節日,
「超齡兒童」們到了這一天,
也紛紛開始追憶童年了呢,
恨不得能和小朋友一起過「六一」。
不過你們知道嗎?
在古代可是沒有六一兒童節的哦~
畢竟我們現在所過的「兒童節」,
是在1949年11月才設立的。
「啊?那古代的小朋友也太可憐了吧!」
不好意思,閣主大大要來潑冷水了,
古代雖然沒有六一兒童節,
但他們每年至少可以享受四個「兒童節」,
而且每每都能玩出不同的花樣來哦~
是不是很好奇呢?
那就來聽閣主大大說道說道吧!
春之兒童節——上巳節
時間:農曆三月初三
玩耍項目:踏春遊玩、玩蹴鞠、放風箏
還記得閣主大大說過的上巳節嗎?
這就是古代的第一個「兒童節」。
上巳節在我國歷史悠久,
據《論語》中記載:
「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可見在當時,
上巳節是極受人們歡迎的,其主題是遊春。
而在慶祝節日的人群中,
最開心的莫過於「童子」們了!
他們踏青、玩水、野炊、捕蝴蝶、放風箏……
把這個節日過得歡快,不亦樂乎。
/【宋】蘇漢臣《灌佛戲嬰圖軸》局部/
說起上巳節,
當然是玩蹴鞠的好時節啦!
早在戰國時期民間就開始流行蹴鞠遊戲,
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
宋代時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
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蹴鞠。
可以說蹴鞠是古代流傳久遠的一項體育活動,
更是上巳節最受歡迎的遊戲。
這樣的流行活動,
當然也少不了孩子們的身影了。
/【宋】蘇漢臣《長春百子圖卷》局部/
夏之兒童節——端午節
時間:農曆五月初五
玩耍項目:看龍舟、捶丸、鬥草
第二個兒童節便是即將到來的端午節,
這個節日在古代還被稱為「男童節」。
在這一天,兒童們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蒿……
最重要的是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特製的香包,
手上腳上還纏有五彩線,
幾個小夥伴湊到一塊,你聞聞我的香包,
我看看你的香包,看誰的最香。
在古時,端午節這天還會去外婆家走親戚,
到了外婆家好吃好喝的招呼著小朋友們,
別提他們有多高興了。
/【清】金廷標《嬰戲圖》局部/
夏日小朋友們玩什麼呢?
當然是捶丸了,即用木棍來擊打小球。
捶丸的前身是唐代的馬球,
類似現代的曲棍球和高爾夫球,
古時候的兒童非常喜愛捶丸活動,
例如北宋的官吏膝甫,幼時「愛擊角球」,
他舅父範仲淹「每戒之不聽」。
可見他有多熱愛捶丸了。
/【宋】蘇漢臣《蕉蔭擊球圖》局部/
夏日水草豐美,
還衍生出了一個經典遊戲,稱為鬥草。
鬥草分為文鬥和武鬥:
文鬥就是去找各種各樣的花花草草,
看誰找到的品種最多,最奇異,就算贏,
如果能找到一種大家都不認識的花,
簡直可以當上孩子王。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
寶玉生日的那天,各種小丫頭去摘花草玩,
她們玩的也是這種文鬥。
/天一閣藏 《紅樓夢》 民國上海有正書局石印本/
武鬥就比較簡單粗暴了,
就是比誰找的結實,
兩人把找來的草勾在一起,
相互交叉成「十」字狀並各自用勁拉扯,
不斷的則勝出,斷了的就算輸。
秋之兒童節——中秋節
時間:農曆八月十五
玩耍項目:賞月、推棗磨、傀儡戲
秋天的兒童節那就非中秋節莫屬了。
李白詩云:「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連李白這樣的大詩人都曾把月亮當作盤子,
何況那些只知道數星星、看月亮的頑童?
這一天對於孩子們來說可是極享受的節日:
有月餅吃、有兔兒爺玩,
還可以成群結隊地開展偷瓜送子活動,
可不要太逍遙快活哦~
/天一閣藏 清康熙刻本全唐詩/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瓜果成熟,
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就是推棗磨了,
拿三枚鮮棗,將一棗橫切去半,露出棗核,
再用三隻竹籤將其鼎足而立。
然後用一根細長的竹篾,兩端各安紅棗一枚,
置於棗核上,找到平衡點,輕輕一撥,
看竹篾旋轉起來,頗具成就感。
這一個小遊戲就能愉快地玩上大半天了!
/【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局部/
冬之兒童節——春節
時間:農曆正月初一
玩耍項目:鬧春、壓歲錢、逛集市
到了最後一個季度,
最快樂的兒童節自然就是歡天喜地的春節了。
雖然這個節日不論天南地北,
也不論男女老少,全都開心快活得很,
但最快樂的仍然還是孩子們。
到了這一天,學堂會放假,家長給添置新衣,
既可以吃到最好吃的東西,
又可以拿到壓歲錢,
有了壓歲錢,就可以開心的逛集市,
向貨郎買買買,還不用擔心會被訓斥。
/【明】夏葵《嬰戲圖》/
這一天玩樂的節目也就更多了:
吃糖果、放爆竹、點焰火、逛戲場、看龍燈……
要是能有個手巧的長輩做一盞精緻的小紅燈籠,
那便成了孩子堆裡的焦點人物,
整個春節都可以享受同伴們豔羨的目光啦~
/【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局部/
看了這麼多是不是非常羨慕古代的小朋友呢?
不過我們的童年也絲毫不遜色哦~
不妨留言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你在童年時最喜歡的遊戲」,
老規矩,留言點讚前三名的朋友,
趕緊來留言區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