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集為什麼這麼短?觀眾一定會說叫獸你越來越短了,越來越不行了,我怎麼跟觀眾交代啊?」在網劇《萬萬沒想到》第二季第7集結尾處,叫獸易小星「指責」編劇至尊玉和主演白客「王大錘」。
對於這一問題,至尊玉和王大錘雙雙懵逼。至尊玉說:「沒有啊,我看評論裡全都是罵編劇傻逼啊。」王大錘則回答:「對啊,我都看見罵我的,也沒看見罵你的呀。」
這時,叫獸才輕拍著桌子,意味深長地告訴他倆:「那是因為罵我的,我都拉黑了嘛。」
與劇中這一形象恰好相反,叫獸在工作中是個分外在意觀眾評論的導演,不管是早期混貓撲,或在土豆網做播客,還是如今擔任萬合天宜導演和首席內容官。去年底他終於將《萬萬沒想到》拉長成為95分鐘電影版,上映之後評論兩極分化、毀譽參半。
這部電影在商業上卻是成功的,雖然叫獸沒能擠進10億導演俱樂部,但本片所收穫的3.21億票房也是很不錯的成績。而首部院線電影的商業成功,讓萬合天宜在內容多元化之路上也加快了奔跑速度。
今年上半年萬合天宜推出了網劇《報告老闆》第二季,還跟樂視體育聯手打造了一檔頗受關注的名為《熙遊記——女神歐洲杯》的體育綜藝節目。
「下半年計劃製作三部大網劇、15部網絡大電影,還會做24小時滾動直播,跟直播平臺合作做泛娛樂內容。《報告老闆》電影版預計明年也會上映。」在北京萬合天宜辦公室裡,其CFO陳偉泓告訴品途商業評論。一個半小時的對話中,陳偉泓時而冷靜分析,時而慷慨陳詞,向記者描述著萬合天宜將來「劇、影、泛」聯動的商業未來。
促使它加快奔跑速度的還有外界資本的推力。2014年12月,紅杉資本A輪注資萬合天宜,這筆投資在2015年3月完成;隨後的11月,萬合天宜又完成由上海磐石資本和深圳盈信資本投出的B輪融資。陳偉泓說:「有了資本運作這一手段,公司就能獲得更多的資金來做更多的項目。」
其實,不僅是萬合天宜,近幾年來,各種以商業化運作的喜劇團隊或公司只要擁有龐大基數的粉絲,必然也會引來資本的青睞:
開心麻花2013年獲得中國文化產業基金A輪數千萬投資,2015年10月《夏洛特煩惱》電影版取得票房成功後,公司於12月掛牌新三板;2016年7月,北京文化擬出資1000萬投資賈玲的北京大碗娛樂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5月嘻哈包袱鋪完成A輪融資,成為相聲界首個獲融資的團隊;郭德綱的德雲社更不必說,這是一家能估值卻不需要估值,能融資、上市也不需要融資、上市的相聲社團……
任何事物能在某一時代呈繁榮之象,定然有其社會基礎。在當下的中國,莫非喜劇的時代真的到來了?
如果時間退回到4年前,喜劇還不像今天這樣成了全民精神生活剛需,從業者也還不像今天這樣清楚喜劇能成為如此有前途的好生意,叫獸易小星大概也不會想到萬合天宜會發展成為今天這樣一家在業內聲名卓著的公司。
叫獸易小星、範鈞、柏忠春 合影
因為萬合天宜的成功,作為創始人之一的叫獸成為很多的網絡(喜)劇後來者膜拜的大神。「叫獸」這一名號,跟他的亮鋥鋥的光頭一樣,成為這個本名叫「易振興」的巨蟹座湖南80後的標籤。
叫獸算得上是最早一批網際網路內容創作者中的一個,成名也很早。學生時代,他就花大量時間泡網際網路,從2006年到2011年,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後,他在中石化旗下一家公司做監理工程師,白天跟民工打交道,晚上製作各類脫口秀視頻。因為笑點獨特,帶著面具的叫獸很快成為土豆網最紅的播客。他曾獲2009年土豆映像節最受歡迎播客獎和2011年土豆映像金豆角獎。他也藉此認識了一些人。
2012年初土豆網跟優酷網的合併客觀上促成了萬合天宜的產生。時任土豆銷售部副總經理的範鈞和廣告製片部製片總監的柏忠春因公司這筆合併交易實現了個人財務自由,兩人便邀請與之相熟的叫獸離開老家湖南,到北京來一起創業。切身感受著新媒體和視頻網站渠道的日益暢通,他們覺得原創內容以後會大有前景。叫獸也真的告別了從前那種考證、考級的按部就班的生活,三人聯合創立了萬合天宜。
公司發展迅速,從最初十幾個人到現在的近400人團隊。除北京總部外,還成立了上海、南京、揚州分公司。不過,萬合天宜也不是沒有波折。去年12月中旬,《萬萬沒想到》電影版公映之時,叫獸做客《魯豫有約》時坦陳了萬合天宜經歷過的兩個「生死存亡的時刻」:一個是他剛來北京三個月,公司做第一單項目,因為不專業,項目做得很差,客戶和他們自己都不滿意,導致三個合伙人差點散夥;另一個是在公司成立半年後,他們因為驕傲自大又接了一個當時自身專業能力顯然無法負荷的項目,結果把公司拖入絕境,花費巨大精力方化險為夷。
電影《萬萬沒想到》海報
2013年的網劇《萬萬沒想到》使萬合天宜一戰成名。因為當時公司沒什麼錢,所以一集的製作成本差不多兩萬塊錢,只能用「五毛特效」。沒想到該劇一經推出便橫掃網絡,在為公司賺取豐厚利潤的同時,也贏得了巨大聲譽。它被稱為「網絡第一神劇」,引領著當時最熱的網絡流行文化。
隨後,萬合天宜以每年一季的速度將該劇更新到了第四季。數據顯示,該劇全網點擊量累計已破20億,平均單集播放量達7000萬。骨朵傳媒CEO王蓓蓓告訴品途商業評論,《萬萬沒想到》第一季無論是點擊量還是影響力,均已達到了「整個網絡劇行業的巔峰」。
與此同時,從移動網際網路新土壤中生長出來的碎片化的網絡喜劇,在年輕人流行風尚的澆灌下,也多處開花。大鵬的《屌絲男士》、於莎莎的《極品女士》,包括「小嶽嶽」嶽雲鵬的現代相聲……這類作品之所以能在網絡上形成火爆之勢,原因之一就是採用現代觀眾喜聞樂見的段子喜劇形式。一個個段子,恰如家具裡的一塊塊楔子,填充著忙碌現代人生活的縫隙,成為他們疲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劑。
《萬萬沒想到》每集一個故事、一個主題,片長5~10分鐘,以誇張、搞笑的形式,以強烈的日和風格,塑造了王大錘這樣一個屢敗屢戰的屌絲形象,極強地概括了在都市奮鬥的年輕人的內心真實狀態,戳中了這一批網友的痛點、淚點和笑點,因此引起了年輕一代的共鳴。
陳偉泓說,叫獸想要做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易於在年輕人之間傳播的內容,於是就需要短視頻高度濃縮,「笑點密集,幾十秒一個笑點」,並且笑點要準。
「之前大家認為網劇是非常low的東西,『正規軍』不願進來,《萬萬》爆紅之後,網劇的商業模式清晰了,我們做到第二季的時候,廣告商主動找上門來,可以通過廣告盈利了。」
《萬萬沒想到》第一季成功之後陸續又推出二三四季、《報告老闆》《高科技少女喵》《學姐知道》《名偵探狄仁傑》《大俠黃飛鴻》等,萬合天宜也開始轉向平臺化發展,以孵化、培育更多的自生優質內容。
不過目前為止,在萬合天宜的網劇中,還沒出現跟《萬萬沒想到》同樣影響力的爆款。這部劇可以說生逢其時,抓住了網劇最早那撥紅利。
這也跟整個網劇環境有關。王蓓蓓把2014年稱作「網劇元年」。她說,2015年全網有五千多集、五百多部網劇,「預計2016年也會出現七八千集、六七百部」,億萬網民同看一部網劇的可能性逐漸變小。
因為是平臺,所以就需要培養自己的原創內容人才。陳偉泓用「細胞分裂」一詞來描述萬合天宜的人才觀和內容生產觀,即成為造星平臺和原創內容孵化平臺。
網劇《報告老闆》
每一部網劇都會有一個細胞分裂。「《萬萬沒想到》是叫獸做導演,劉循子墨做執行導演,到了《報告老闆》就是劉循子墨做導演。《名偵探狄仁傑》導演是至尊玉,他之前是《萬萬沒想到》的編劇。」就這樣,新的團隊不斷打破、重組,新人也會不斷冒出來。
這種在創作中自由組合的方式背後有一套支持系統,就是「製片車間制」。這是一種按照市場化運行的內容生產模式,很容易讓人想起生產汽車、智慧型手機等工業產品的車間,將完整的工作拆解成一個個動作,再流程化,人員被安排在每一個位置,各司其職。不過,屬於藝術工業的網劇、影視劇製作顯然會靈活得多。
作為原創內容孵化平臺,萬合天宜目前設有6個製片車間,30位製片人(大車間6、7位製片人,小一點的車間3、4個製片人),大製片人叫車間主任,下面有一些製片人、助理製片人,他們會根據對市場的認識和判斷來組織不同的題材,跟公司的100多位編劇、導演和演員自由溝通、研發項目。
大製片人獲得了公司的一定授權。「每個車間都是獨立核算的,大製片人可以決定開發哪些項目,進展到什麼程度。」陳偉泓說。
每部網劇製作成本該有多少由市場決定,採用的是預售方式。用大綱、劇本去跟視頻網站洽談,看他們是否有購買意向,後者也會對市場作出判斷,預估觀眾群體的大小。
目前,萬合天宜每年研發50多個項目,但最後真正推向市場的不到10個。這些幸運的項目大都較好地維持了藝術和商業的平衡,觀眾愛看,視頻網站願意買單。這樣做是為了把項目的失敗率控制住,因為一旦投資了再賣不掉,虧損就會很大。
不過,陳偉泓也說,萬合天宜雖然以商業化為導向,但也不會為了商業化而犧牲藝術。「首先是個藝術品,同時也要商業化」,才能保持正循環和持續性。
「喜劇+」的思路同樣基於對市場的判斷,並且呼應網劇類型的快速迭代。中國電影市場的類型片正在漸趨豐富和完善,網劇也模仿電影形成類型片理念。
《萬萬沒想到》本身就是嘗試,它的劇情內容包羅萬象,在喜劇主調上增加職場、校園青春、愛情偶像、武俠、探險、黑社會、奇幻等元素。
喜劇+,對於萬合天宜來說,無疑正在往體系化、精深化方向轉變,這一內容生產方式也正在變得明晰。《名偵探狄仁傑》是喜劇+偵探,《大俠黃飛鴻》是喜劇+民國武俠,預計在今年11月上線的網劇《西涯俠》則是喜劇+科學武俠。
喜劇是主打特色,有什麼樣的人才就做什麼樣的內容。如同一家越開越大的江浙滬風味飯店,喜劇就像飯菜中不可缺少的糖,萬合天宜希望能增加菜品的種類,以吸引不同嗜好的食客前來。
我們能從萬合天宜的網劇中能看到的另一改變是,劇情性在趨強。《萬萬沒想到》和《報告老闆》以段子為主,沒有強烈的情節來推動,劇集和聚集之間也沒有情節的連貫;到《名偵探狄仁傑》《大俠黃飛鴻》變成了弱劇情喜劇,有連續的人物形象和情節,「接下來會更重視強劇情」。這一方面是為了滿足觀眾進一步的口味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網劇創作環境正在改變,競爭愈發激烈。
《萬萬沒想到》電影版的槽點之一,就是缺少劇情推動力。部分觀眾認為它並未能脫離段子喜劇的固定程式,雖然靠西遊故事串聯起劇情,但故事的割裂感和碎片化仍很明顯。完整且飽滿的劇情,永遠是電影藝術的主推力,這也是萬合天宜在電影製作領域正在經歷、且必須要完成的突圍。
不過,萬合天宜抓住了這一時代人們對喜劇的強需求,迅速把在網絡上具有一定口碑發酵和粉絲基礎的IP《萬萬沒想到》做成院線電影,大賺了一筆。
說「迅速」其實未必準確。面對國內電影市場尤其是喜劇電影市場的大好行情,很多人的動作更快,也已名利雙收:
由筷子兄弟微電影《老男孩》改編成的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於2014年7月公映,票房2.1億;
由大鵬的段子喜劇《屌絲男士》衍生出的電影《煎餅俠》於2015年7月公映,票房11.59億;
由開心麻花話劇《夏洛特煩惱》改編成的同名電影於2015年9月公映,票房14.41億。
《萬萬沒想到》是萬合天宜進軍院線電影領域的首部作品,其中有得有失。據陳偉泓向品途商業評論透露,未來將會有更多打上萬合天宜烙印的IP被改編成院線電影。
萬合天宜對產品的成本控制意識和正現金流思維讓人印象深刻。
這跟CEO範鈞的創業和工作經歷有關。範鈞在加盟土豆網之前曾有過一段短暫的創業經歷,不過這家音樂網站在還沒有找到商業模式前就因把錢燒完而以失敗告終了。所以他再次創業時,就汲取教訓,保障公司一定要有正現金流。
這也是範鈞在2014年底挖來他的中學同學陳偉泓讓其擔任公司CFO的原因。陳偉泓於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畢業後,先是去了美國工作,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在摩根大通做金融衍生產品,2013年被派回國,做商品部中國區CFO和COO,有著財務管理和公司運營的豐富經驗。在萬合天宜,呼應「叫獸」這一稱號,陳偉泓被同事們稱作「校長」。
陳偉泓同樣重視成本控制,看重正現金流。他認為研發一種產品,或者開一家公司,應持謹慎態度,時刻考慮著如何先收回成本,再如何擴大利潤空間。在接受了資本機構的A、B輪投資後,為了對投資人負責,就更需風險控制。
萬合天宜自成立以來,基本上是正現金流的。在尚無網劇上映的早期,他們就為品牌商製作創意廣告來獲得收入。後來因製作網劇而成名,利潤增多,收入渠道也得以拓展,目前主要包括內容版權收入、網站點播分成、植入廣告收入、電影票房收入等,其中網站點播分成是最大的收入來源。
不過,最具特色卻是廣告,很對粉絲都對萬合天宜製作的廣告津津樂道。他們不做軟廣告,只做很硬很硬的廣告。「不是無痕插入,就是要做廣告」,因為廣告跟網劇一樣能戳中笑點,故而被稱為「硬趣廣告」。叫獸有一個觀點就是,其實觀眾並不討厭廣告,只怕你把廣告做得無趣。如何讓廣告變得有趣?在嬉笑怒罵中消解觀眾對廣告本身的反感,以創作的心態,重新構建一套價值。
創業第一年,萬合天宜策劃拍攝了馬應龍痔瘡膏的廣告,如今這條廣告仍被人不斷提起。似乎少有人能將廣告做得如此喜聞樂見,同時受到品牌商和觀眾的喜愛。
「……花樣年華,一半在左,一半在右。面對巨大的壓力,一聲不吭,默默承受;即使受到排擠,也能迅速復原,充滿自信,樂觀迎接挑戰。在讚美與誘惑前,又是那麼地清新淡雅,榮辱不驚;即便危險靠近,仍保持著那份笑看人生地從容,圓潤而又豐滿。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擁有健美的好屁股。痔瘡去無蹤,屁股更出眾。馬應龍痔瘡膏,讓你的屁股笑開花。」
網劇《萬萬沒想到》大受歡迎之後,萬合天宜接了很多花絮廣告、插播廣告、植入廣告等,這些廣告看上去都具有笑點,將幽默和戲謔灌注進去,叫人眼前一亮,甚至在有些粉絲看來,廣告比網劇還要好看。
比如為某品牌手機做的廣告:「生活中不缺乏美,你只是缺乏發現美的手機。」為某網路遊戲做的廣告:「當大皇帝坐擁三千佳麗,大小喬是你的,張飛也可以是你的!」為某外賣品牌做的廣告:「不怕天冷沒人愛,XX外賣槓槓快!」這種廣告語很巧妙,讓人耳目一新,便容易被記住。
為了能想出更好的廣告文案,萬合天宜設置了專門做廣告創意內容的人才。一句出彩的廣告詞可能要想很久,這跟喜劇創作一樣,也是絞盡腦汁的過程。正因為廣告效果好,很多品牌商主動找上門來贊助。
不同於悲劇易被歸類為高雅藝術,喜劇則是在雅俗之間徘徊的藝術。中國傳統喜劇起源於先秦時期的俳優(演滑稽戲雜耍的藝人),俳優善為笑言,手法酷似今日相聲中的「包袱」,它被概括為穿上娛樂的外衣,以語言為手段,來達到諷諫之目的。西漢武帝就將東方朔當作俳優看待。更為人熟知的喜劇形式是傳統戲曲中的丑角,以自嘲嘲人為樂。
上世紀90年代初的《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都是紅極一時的情景喜劇,這其實暗合了整個中國走過大浩劫和初步經歷商業衝擊後,人們所需要進行的內心重建,重建人際關係,重建家庭倫理。人們需要的不再是痛悔憎恨、唏噓哀嘆,也不需要整日板著面孔,需要的是輕盈歡笑作為生活的潤滑劑,而喜劇是最好的方式。
周星馳喜劇電影在大陸的流行呼應著大陸社會另一種聲音的覺醒。對神聖威權和世俗政權的嘲弄,對昔日經典的解構和重構,再加上誇張的動作、無釐頭的語言和怪誕的想像,搭建了另一套讓年輕人喜歡的世界觀,周星馳遂變成世俗時代的符號,以喜劇姿態,成為新的熒幕英雄。
如今,網際網路時代的「喜劇」內容和形式更加多種多樣:電影、網劇、話劇、相聲、小品、段子、圖文、漫畫,甚至表情包……它們以不同的形態和時長大小,在我們需要笑的任何時候,都在填充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不誇張地說,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人比我們需要更多的笑料,也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人比我們的口味更變化多端、難於滿足。自然,喜劇也從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比現在這個時代更適合變成一門好生意。
隨著時代演進,影視不再如以往那樣秉承著道德規訓意義,而變成娛樂產業,喜劇更是這一娛樂產業裡的快樂商業。
中國正處在變動不居的社會轉型期,每天我們都能通過新聞網站和社交網絡知曉各種奇奇怪怪甚至荒誕不經的事,我們自身也處在學習、工作、買車買房和其他種種冷酷現實的重壓之下,我們的價值觀和信仰在直面真實世界後不斷瓦解甚至坍塌,這給了我們很多刺激和思考。並且,連接社會、連接人際關係(包括戀愛、婚姻、父母兒女、朋友、同事、僱傭等關係)的紐帶不再牢靠,而是脆弱的,因此,現代人就更需要為自己找一個宣洩情緒、釋放壓力的出口。而其中一個好出口正是喜劇。一陣大笑過後,緊張情緒得以緩解。感覺身體被掏空?看個喜劇,睡一覺,又滿血復活了。
喜劇還是社會的映照。時代的喜劇永遠只屬於時代,與當下現實結合緊密、話題性強的喜劇從來都是最受歡迎的,也是最能讓觀眾釋放壓力的。有時候甚至還有為時代療傷的意義,成為社會和個人矛盾的緩解池。
「用多久我會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這句出自《萬萬沒想到》第一季第2集中的臺詞,在眾多追逐夢想和備受壓抑的年輕人口中傳唱不衰。
「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句臺詞出自《萬萬沒想到》第二季第10集,在2014年9月阿里巴巴紐交所上市期間迅速躥紅整個網際網路,其爆紅背後的社會意義同樣讓人深思。
喜劇之所以能成為一門生意,還基於當下的觀眾數量龐大、口味分化,以及主流觀眾的年齡發生了巨變,變成了以80後、90後甚至00後為主。對年輕一代來說,娛樂消費觀念的建立自然而然。他們以娛樂消費的心態走進電影院,以娛樂的心態打開網劇,在喜劇中放鬆自己,短暫抽離現實。
然而,我們現在受市場歡迎的喜劇還並不高級,多是逗笑觀眾的簡單喜劇,少有讓觀眾快樂之後又產生思考的聰明喜劇。而陳偉泓的觀點是,這兩種喜劇其實市場都需要,在現階段,要先讓觀眾笑起來,然後再進一步讓觀眾笑得更有深度。
陳偉泓說了一些自己喜歡的喜劇作品。他說他在美國工作時陪兒子看了好幾遍《海綿寶寶》,「很有意思,」純粹的美式幽默;他說周星馳電影中他最喜歡《喜劇之王》,因為它「把很多小的東西刻畫得淋漓盡致,有淚點、有笑點」;不過,他最喜歡的是迪士尼動畫影片《瘋狂動物城》,贊其曰「洞悉人性,同時又有慈悲,這上升到很高的人生境界的程度」。
他也認為,中國電影,也包括中國喜劇電影想要達到《瘋狂動物城》這樣的高度,不論在思想深度上,在細節處理上,還是在整個電影工業上,都需要多年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