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鬼」
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鬼」
是十分可怕的存在
因為我們常能看到或聽到
關於「鬼」的靈異且神奇的故事
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搜神記》《浮生六記》中所記載的那般
其實不然
鬼道眾生並沒有那麼可怕
反而他們的存在形式是十分可憐的
他們常年見不到光亮
生活在窘迫的環境之中
又因為業力的緣故
常常餓著肚子
如果有飲食現在其面前
也常常在想要吃的時候
食物卻化變成為了
一團團燃燒的火焰
經文中說,鬼道眾生的投生是由於在身體、語言及心意上,不停的造作吝嗇、貪婪的惡劣行為,因此而投生到了鬼道。
鬼道的眾生,經過千百年都沒有聽過水的名字,更不用說見過水,或喝過水了。有的鬼肚子大得像座山,咽喉卻如針孔般小,因此就算得到飲食,也無福消受。
雖然鬼道眾生的痛苦比地獄略少,但比畜牲道大。如果以智力來比較,鬼道眾生的智力比畜牲道的眾生高。
鬼道眾生多是胎生,而且它們每胎便會生下幾百個鬼子。生於鬼道中的主要因緣是不肯施捨助人,或常行偷盜之事。這一道中的眾生壽量不定,有的鬼道眾生(餓鬼)壽命可長達數萬人間的年數,有的則很短暫。
地獄道的眾生,以我們凡夫用肉眼是見不到的。但與人道有緣的鬼道眾生,有時我們則可以用肉眼得見。這個能看到鬼的說法,按照民間的普遍認識來說,可能是當一個人運氣低迷時、身體不健康時,或者在一些特殊的因緣時,可能會看到。
以佛教的觀點來說鬼道眾生與傍生一樣,遍布於世界各個角落,海、陸、空到處都有。但鬼道眾生的業力與我們不同,鬼道眾生的身體是由輕微的地、水、火、風四大組成的,就如空中非常淡薄的雲氣一樣,他們的存在對我們而言既看不見又摸不著,所以我們一般見不到鬼,就算偶爾見到也只不過是一閃影子一般,所以千百年來人們對鬼的認識多半是停留在半信半疑之間,且我們對鬼道眾生的存在常常充滿著想像的空間。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中說鬼道眾生裡長得比較好的,是有威德的鬼。他們相貌端正,和諸天人沒有什麼兩樣。如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等山神,及長江、黃河、淮河與濟水等水神,還有其他所有的山神、海神、湖神及水神等,大都長得十分端正,他們都是相貌好的鬼,有威德的鬼。
在鬼道裡面享樂的,都是那些有威德的鬼。他們豐衣足食,想要什麼自然就有什麼。他們穿的衣服如天衣般輕柔,吃的飲食如天食般美味,經常騎馬乘車出遊,自由自在地像遊戲一般地生活著。像這一類的鬼,生活和諸天人很相近。
長得醜的鬼,一般都是無威德鬼,也就是沒什麼福報的鬼,最沒有福報的鬼就是「惡鬼」。他們的樣子鄙陋惡劣,他們的身體有如餓狗的胸腔,頭髮亂得像飛蓬一樣,咽喉又細小如針,腳像枯朽的木頭,嘴巴經常流口水,鼻子經常流鼻涕,耳朵裡面生膿,眼睛裡面又流膿血。
他們經常飢餓口渴,就算他們到了河邊想要飲水時,水馬上就變成膿血或是火焰。縱然河水進入口中,也能把他們的肚子燒成焦爛。像這一類的鬼,實在是太苦了。
大家看了上文的描述也許會想「有威德的鬼既然能快樂的像個天人,如果他們都這麼快樂了,豈不是比人道還好嗎?但為什麼佛經裡說人道要比鬼道好呢?」
一、鬼道受的果報明顯不如人,譬如鬼神只能晝伏夜遊。即使是再有福報的鬼,也比不上人道能夠修行,更別說沒有福報的鬼了。
二、鬼道心虛膽怯,躁動不安,也時常畏懼其他道眾生,所以比不上人道。無論何時,鬼只要碰到人,一定會退避一邊,或躲起來。
當然,其中也不排除一些特別因緣下,鬼道與人交道感應了,但是這種情形我們不應害怕。我們應該如是思維,人道眾生和鬼道眾生都是六道中的無明眾生。如果來討債,我們應當誠心懺悔過去世所造的惡業,懺悔對對方所造成的傷害,並為對方念佛回向。如果鬼道眾生需要幫助,我們還是可以為它們念佛回向,希望它們也能脫離六道、離苦得樂。
《業報差別經》中說,有以下十種情形,臨命終時會投生到鬼道中去。
一、身體造作輕的惡業
二、口裡造作輕的惡業
三、心意造作輕的惡業
四、吝嗇且貪心
五、違反犯法律而造惡
六、諂媚不正嫉妒
七、起邪知見
八、於貪婪不舍平日生活中的必須品時而命終
九、餓死
十、渴死
《池北偶談》《居易錄》中記載了關於遇到鬼道眾生的兩個故事:
▽ 上下滑動,可查看故事
一、忠正石岡 為鬼伸冤
王漁洋先生說:「睢州的蔡侍郎石岡,是弘治年間的進士,其人品行方正嚴肅,公正坦率,他一生遇到鬼神的事情特別多。」
湯荊峴先生也說過,石岡在擔任山西憲使的時候,有一次在巡視所管轄區域,考核當地政績時,來到了一個驛站。這個驛站傳說有鬼怪害人,所以人們嚇得不敢在裡面過夜。驛站的差役把這事告訴石岡,卻被石岡責罵了一頓。
等到晚上,石岡便點了一根蠟燭,獨自躺在驛站的正房中,枕頭旁邊放了一把劍。半夜三更的時候,驛站內忽然陰風四起,門被風吹得大開,有一個人披頭散髮跪在床下。石岡起床端正而坐,從容不迫地問這個人:「你是什麼人?如果有冤情,應該如實告訴我,我會為你主持公道。」
這個鬼聽後立刻起身,走出走廊,石岡拔劍緊隨其後。走廊外面全都是斷牆荒草地,那個鬼來到牆外的枯井處,便消失了。石岡用劍在那個地方做了一個標記,然後回去繼續倒頭大睡。
等到天亮,石岡的部下都來到驛站報導,石岡便命令他們在昨天晚上標記的枯井處集合,用繩子把人吊送到枯井下面檢查,果然在井裡發現了屍體。於是石岡立刻詢問驛站的差役們,有人說:「有個人叫某甲,以前在這裡開過店,已經搬走好幾年了,這個井之前是在他家的後花園裡。」
石岡立即下令逮捕某甲。某甲被押解到了驛站,經過嚴格審訊後,他便全部招認了。原來,多年前的某一天,有一個路人攜帶大量錢財在某甲家投宿。某甲見財起意,便謀殺了這個路人,然後把他的屍體扔進井中。某甲家因為搶劫了這位路人的錢財而變得非常富裕,後來就搬去了別的地方。
石岡聽完某甲的招供後,當場把某甲繩之以法。從此以後,這個驛站再也沒有鬧過鬼了。(出自《池北偶談》二十五)
二、沙漠撞鬼驚破膽 原來卻是古戰場
門人金德純說,已故的戶部侍郎蔡弼漢蔡公,曾經出使漠北。有一天,天色已晚,蔡公想找個投宿的地方,但是那裡荒無人煙,沒有一戶人家。
倉皇間,蔡公忽然看到前方有一個大營柵,裡面人馬喧囂,熱鬧非凡,於是就走了進去。只見有三個大將模樣的人在中間坐著,手下有數十個穿著盔甲的士兵,跪著向大將進獻酥酪。蔡公剛想上前,看到這些人竟全都沒有下巴,嚇得魂飛魄散,立刻奔逃出帳,上馬飛奔而去。
回頭看時,營柵已經不見了,只剩下無數的磷火在空中飛舞,緊隨蔡公身後,一路追趕。蔡公策馬狂奔追,一直跑出二十多裡地,才把那些磷火甩脫了。後來,他聽別人說,那個地方原來是古代的戰場。(出自《居易錄》二十九)
參考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佛說立世阿毗曇論》《六道輪迴錄》(本書由丁福保先生,即《佛學大辭典》《佛學叢書》的編著者編寫)《池北偶談》《居易錄》
來源 | 玉佛禪寺 編輯 | 伊豆 圖片 | 網絡 責編 | 明月
——— 未成菩提果 • 先結眾生緣 ———
▼
點擊「↑上圖」進入大如香堂微店
· 愛 出 者 愛 返 • 分 享 者 福 來 ·
香遇是一種緣份 點擊「↑上圖」進入大如微店。
大如妙音|公眾號:darumiaoyin
七 寶 藏|公眾號:qibaozang79
觀自在佛教音樂網|www.guanzizai.com
愛在路上•沒你不行---快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