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震後十天群眾生活改善實現基礎設施應急保障

2021-01-17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青海玉樹4月25日電(記者 駱曉飛)震後第十天,玉樹災區農村公路全部實現暢通,救災人員和物資順利運抵了最偏遠的受災鄉村;一旬的時間,水利水務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分晝夜,鑽井鋪線,把純淨甘甜的地下水送到了每一個受災群眾安置點;這是值得銘記的十天,為了讓災區的夜晚亮堂起來,供電系統有人將生命永遠留在了高原……

    這十天,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恢復和保障系統的數千無名英雄心系受災群眾,忘我工作,保持了災區基礎設施恢復和保障工作的高效運轉,讓受災群眾很快就吃上了飽飯,喝上了乾淨水,通上了電。

    53歲的牛妞一家已經在位於玉樹縣結古鎮賽馬場的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寄居了9天。24日,他們一家終於等來一個好消息,由於通往她的家鄉下拉秀鄉俄多達松村的鄉村公路已經恢復暢通,她們一家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記者在賽馬場臨時安置點見到牛妞時,她正在照看著自己的4個孫子和外孫,她告訴記者,聽說路打通以後,救災帳篷和食品已經送到了她的家鄉,所以她的兩個兒子已經先回俄多達松村了。

    「兩個兒子回來以後,我們就可以回家了。」牛妞說,不管遭受多麼大的災難,回到家裡重新開始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回到家裡,生活就正常了。

    對居住在玉樹州職業技術學校操場臨時安置點的桑南措姆來說,地震發生之後,洗個手或飯後刷個碗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但是自從22日水務部門的臨時供水設施通到安置點以後,她每天盡可以把鍋碗瓢盆洗個乾乾淨淨。

    24日下午,在臨時供水點的水龍頭旁邊,桑南措姆把從坍塌的房屋下挖出來的家什徹底清洗了一遍,整齊地擺放在了帳篷中。

    「不能總是吃方便麵和炒麵,生了火、做了飯,這個家才是溫暖的。」桑南措姆說,現在自來水已經接到了帳篷邊,爐子和煤等救濟物資也已經發到臨時安置點,自己燒火做飯已經沒有什麼困難。

    民主路、勝利路、當代路等原本是結古鎮最繁華的幾條商業街,震後最初幾天一度門可羅雀。24日,當記者再次走上這幾條街道時,這裡又悄然顯現出繁華。

    在民主路,由青海省商務廳組織的西寧等地各大商場售貨車排成一溜,勝利路,自發出來的各類商攤一家挨著一家,有賣肉、蔬菜、水果、小吃、飲料等食品的,也有賣衣服、鞋帽、墨鏡、爐灶、衛生紙等日用品的。

    據青海省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基礎設施保障和生產恢復組組長楊伯讓介紹,「4·14」地震致使214國道、機場路和玉樹州境內的67條農村公路發生了塌方,電力中斷,供水系統癱瘓,通信不暢,基礎設施保障一度成為抗震救災和恢復受災群眾生活的最大的問題。

    為此,15日凌晨,青海省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及時組建了基礎設施保障和生產恢復工作組,由交通、水利、通信、電力以及油料供應等部門組建的搶險救災應急保障隊伍,及時調配人力、機械全力以赴對主要交通幹線及農村公路進行搶修保通和全面維護,並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供電工程和供水工程。

    「經過上千人10天努力,截至24日,玉樹州中斷的農村公路已經全部搶修暢通,救災物資和人員已經運抵最偏遠的災區。」楊伯讓說,截至目前,交通部門已累計投入搶險保通人員1400人次,各類機械70臺套,清理塌方56000方,修築便道500多米。

    青海省水利廳廳長於叢樂說,在飲用水供水管網恢復建設方面,水利部門從青海省內13個縣市抽調的13支應急供水搶險隊,從15日開始分片開始搶修,至17日17時完成了水源地恢復工程,經過專家對水源的檢測,水質量是放心的、安全的,隨後用臨時管道將水通到了各個受災群眾安置點。截至目前,結古鎮內已建立12個臨時飲用水供應點。

    另外,由國土資源部門牽頭的尋找新的水源地的工作也已經啟動,第一眼飲用水供水井已經於23日出水,可滿足1.5萬人的用水需求,與此同時,還有三眼井正在施工。

    楊伯讓說,目前交通、水利、通信和電力等基礎設施保障已經實現了應急保障,可以基本滿足受災群眾的日常生活。同時,他告訴記者,目前在災區基礎設施保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僅僅是一種應急保障,今後這方面面臨的壓力依然很大,主要是基礎設施保障要由應急保障向常規化的保障轉變。

相關焦點

  • 三江之源見證中國奇蹟——寫在玉樹地震10周年之際
    一周之內,運抵災區的救災帳篷超過2.5萬頂,各類救災物資超過千萬噸,18.8萬群眾領取到生活困難補助;——最強措施恢復秩序。地震後5天內,水、電、路等應急措施恢復……「不到8小時就有三支救援隊趕到玉樹!我看到了國家的力量、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時任玉樹州紅十字會秘書長的格扎感慨地說。
  • 居民生活將有哪些改善?核心區控規八張圖細化到您家門口
    老年生活有保障結合雨兒胡同、菜西的實踐經驗,鼓勵居民採用自願登記方式改善居住條件,探索完善「共生院」模式,在延續街區歷史記憶的基礎上,引導功能有機更替、居民和諧共處,逐步建立平房區可持續的維護更新機制,讓老胡同的居民過上現代生活,提升居民的歸屬感和文化自豪感。
  • 居民稱震後玉樹如戰場 挖出者多數是死人
    巴格這樣描述震後的結古鎮,鎮子成為一片廢墟,很多被挖出來而無人認領的屍體擺在路邊。記者在14日晚間致電玉樹地震指揮部,對方表示,具體的死亡人數還沒有統計出來,現在的主要任務是營救被困在廢墟下的人,「救援力量不僅有政府軍隊方面,而且居民自己也在組織自救。」玉樹地震指揮部表示,現在最大的困難是缺帳篷、醫療器械、藥品,缺醫務人員。
  • 【新時代·新玉樹·新生活】春日裡的幸福玉樹
    老伴兒尕青因為十年前玉樹地震時突發腦溢血造成偏癱,經過幾年的治療,如今能進行簡單的活動。  2010年4月14日,一場7.1級強烈地震突襲玉樹。儘管發生了這樣一場災難,但談起它,白貝臉上卻未露出一絲傷痛痕跡,僅僅說了兩句地震當天的見聞後,便轉移了話題。「孩子上學不用花錢,看病就醫很方便,住著新房子,現在的生活好,好得沒法說。」
  • 財政部、應急部下撥三千萬元支持保障伽師地震受災群眾生活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月20日從應急管理部獲悉,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針對地震造成的嚴重影響,於19日緊急啟動響應機制。這是新疆西克爾庫勒鎮受災後村民聚集在一起(1月20日攝,手機照片)。
  • 再憶玉樹:在深情中凝聚不屈的力量
    雖說在玉樹恢復重建後,自己因常年駐其他記者站,無緣再親近這塊劫後的土地,卻因了在震前、震後和恢復重建中與玉樹結下的深厚情感,在十年的漫長日子裡,時常關注著玉樹劫後的成長與進步。時間如流水般讓記憶裡的許多感動歸於平淡,但玉樹地震中搶險救援的一幕幕卻深深銘刻在腦海裡,伴我至今。
  • 李元斌: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實現脫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傾力支援下,新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改善民生促進脫貧攻堅,不斷增進各族人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奠定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物質基礎和民心基礎。
  • 王夏暉:基礎設施建設如何實現「綠色化」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陝西地震監測能力達到1.5級 震後1小時內給出震災快速評估結果
    地震是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準確地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做好地震短臨預報,能夠有效減輕地震災害,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十三五」以來,陝西地震監測預報效能不斷增強,在三秦大地織起一張「安全網」。
  • 先鋒路街道打造應急「六有」基礎夯實應急基礎工作
    先鋒路街道應急管理工作堅持落實國家、省市區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要求,從加強安全監管檢查、突出重點行業領域監管、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夯實安全發展基礎幾方面著手,統籌抓好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防汛抗旱、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打造應急「六有」基礎,夯實應急基礎工作。
  • 《鳳凰網》安徽蒙城莊周街道:大力完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
    在脫貧攻堅戰這場硬仗中,完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重大而艱巨的工程。我縣不少貧困村之所以貧困,根本的因素還是基礎設施建設「欠帳」太多,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才能讓貧困群眾早日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
  • 《化工園區事故應急設施(池)建設標準》解讀!
    這些化工園區的建設發展對於實現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集約化發展、實現上下遊產業緊密銜接、延伸產品鏈條、實現資源高效利用、提升行業安全環保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已成為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重要依託。
  • 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生活過得好不好,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後,我省幹部群眾紛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寄語深圳、教育全黨,令人振奮。
  • 保障應急物資,應急管理部與京東是如何開展合作的?
    「疫情期間,全國對湖北省和武漢市捐贈的熱情都特別高,捐贈的物資數量多、種類全,但到了當地,想要合理存儲和調配,真正讓這些設備或者應急保障物資能夠發揮作用,還需要一套強大的管理系統作為基礎。我們所搭建的場景就是通過線上一套高效、智能、數據化的系統,解決這些貨從哪兒來的、存在哪個庫裡、用什麼車去調配、把它送到哪家醫院等問題,解了湖北省和武漢市的『燃眉之急』。」
  • 【十三五我們一起走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開啟幸福生活
    【十三五我們一起走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開啟幸福生活 2020-10-29 1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應急」一線風採|新時代「挑山工」人民群眾的「守夜人」
    泰安市應急管理局牽頭負責全市疫情處置應急物資保障工作,這是對泰安應急保障能力的一次實戰「考核」。「自大年初一起,我們抽調9名縣級幹部,46名工作人員成立防疫物資保障專班,連續奮戰60多天,全力保障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 中恆集團打造「國家級」應急醫療物資保障基地開工
    隨著廣西應急醫療物資保障梧州中心項目的開工落地,中恆集團意在打造的一個國家級的醫療物資保障中心的雛形正在形成。保障中心建成後,預計將形成一個年產值超100億元的醫療器械產業,可帶動上下遊及周邊產業實現年產值300億元以上,新增帶動就業人數10000人以上,拉動梧州市GDP新增100億元以上。
  • 流亭工作站以保障健康為總抓手 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孝堙 通訊員 邢冉陽 青島報導 流亭街道衛生健康工作站聚焦企業、群眾關切的熱點問題,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服務,在醫療機構管理、企業職業病防治、安全生產工作上多舉並施,保障人民群眾健康財產安全
  • 陝西「十四五」規劃: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電力外送規模
    秦嶺、黃河流域等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不斷增強,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關中地區大氣汙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森林城市實現全覆蓋,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三秦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民生福祉得到更大改善。
  • 德陽市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和海燈會」大型遊樂設施應急演練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從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獲悉,「春雷行動2020」期間,德陽市市場監管局狠抓節日特種設備使用安全,在前期現場安全檢查的基礎上,為進一步保障德陽「和海燈會」大型遊樂設施安全,近日在「和海燈會」展場組織開展了大型遊樂設施應急救援演練。演練場景模擬高空摩天輪「突然停電、備用電源發生故障」,造成設備無法電動運行,多名「遊客」被困在半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