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之源見證中國奇蹟——寫在玉樹地震10周年之際

2020-12-26 西部網

新華社西寧4月13日電題:三江之源見證中國奇蹟——寫在玉樹地震10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馬千裡、顧玲、李琳海

這裡是萬山之宗、三江之源,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遠流長;這裡是唐蕃古道、康藏通衢,漢藏文化在這裡交流交融;這裡是歌舞之鄉、靈秀之地,感恩、自強、包容、創新、和美的「新玉樹精神」生機勃發……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在7.1級強烈地震中遭受重創。

這是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薩呼騰鎮拍攝的震後重建的鬧叢村格桑小鎮(3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轉瞬10年。玉樹鳳凰涅槃,迎來發展新時代。一個綠色、幸福、和諧的現代化高原新城,矗立在三江源頭,見證著災後重建的奇蹟。

「中國速度」創造奇蹟玉樹

清晨,海拔3700米的玉樹市扎西科賽馬場積雪未融。一片靜謐中,清脆的鈴鐺聲從遠處傳來,一匹匹駿馬踏著悠閒的步子走向賽馬場。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扎西大同村三社社長才哇在扎西科賽馬場上觀看村民訓練馬匹(4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10年前,這裡密密麻麻扎著救災帳篷,現在我們又可以在這裡賽馬了。」57歲的玉樹市西杭街道扎西大同村三社社長才哇伸手給一匹白馬拉拉轡頭、理理鬃毛,「這樣好看一點。今天這十幾匹馬都要在這裡訓練。」

生活復平靜,記憶難忘懷。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才哇正走在去村集體磚廠的路上,地面突然開始劇烈晃動,路邊的商鋪和居民房屋瞬間倒塌,才哇被強烈的晃動連續摔倒兩次後才艱難站起來,此時耳邊傳來的全是呼救聲。他顧不上家人求救的電話,一路挖出10多名被埋群眾。地震中,他失去了三位親人。

地震突如其來。波及範圍3.58萬平方公裡,2698人遇難、270人失蹤,受災人口24.68萬……

速度就是生命,一場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行動迅速展開。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空氣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60%,距離省會西寧820公裡,救災面臨巨大挑戰!

一組組數據,見證著中國速度:

——最大程度搜救生命。震後72小時內從廢墟下成功搶救出7856人,救活6761人;轉移22.5萬人,救出埋壓群眾2008人;

——最好效果救治傷員。以飛機運送為主、汽車運送為輔,累計轉移到外地的重傷員達3109名,實施的1284例手術中截肢19人;

——最優服務安置群眾。一周之內,運抵災區的救災帳篷超過2.5萬頂,各類救災物資超過千萬噸,18.8萬群眾領取到生活困難補助;

——最強措施恢復秩序。地震後5天內,水、電、路等應急措施恢復……

「不到8小時就有三支救援隊趕到玉樹!我看到了國家的力量、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時任玉樹州紅十字會秘書長的格扎感慨地說。

「中國力量」催生嶄新玉樹

站在海拔近4000米的當代山山頂,鳥瞰玉樹新城,扎曲河、巴塘河穿城而過,一座座色彩明快的藏式住宅沿著山勢向谷地蔓延開來,四縱十六橫的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

這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一景(4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三年災後恢復重建,共完成投資447.54億元、1248個重建項目,是玉樹1951年至2009年58年投資總和的8倍,災後重建規劃目標全面實現。

71歲的農村低保戶尕松加措一家震後第二年就搬入新居。震後三年,玉樹州16710戶農牧民住房和22439戶城鎮居民住房全部建成併入住,292個農牧民住房集中建設點的基礎設施完成配套,災區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八一醫院醫生索南永吉在門診值班(3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2010年6月,時任中國中鐵二局副指揮長兼總工程師的程思軍率隊抵達玉樹對口援建。「很多人高原反應強烈,頭痛、胸悶、噁心是常事。」但面對黨中央的囑託和百姓的期待,原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主體結構53天全部封頂,他們創造了「四天一層樓」的奇蹟,學校在震後第二年即投入使用。三年內,玉樹州94個教育項目、63個醫療衛生項目、65個文化體育項目全部建成,一批福利院、敬老院和孤兒院投入運行。

玉樹地震將原本依靠小水電站發電的電網損毀殆盡。災後重建以來,國家電網投資50餘億元,相繼建成玉樹與青海主網聯網等工程,使玉樹電網從35千伏電力孤網一步跨越到330千伏現代化電網,實現了玉樹州46個鄉鎮、155個行政村大電網覆蓋。

共玉高速建成通車,州縣二級油路全部覆蓋,鄉鎮和行政村道路暢通率100%,玉樹州迎來交通建設史上的黃金時期,建成市政道路235公裡、各類管網1482公裡,112個水利項目全部完工。45個貧困村、3.8萬貧困人口、162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問題得以解決。

一名僧人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格薩爾廣場旁走過地下通道(4月6日攝)。 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行走在玉樹市街頭,市中心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溫度、溼度和PM2.5,身著民族服飾的群眾在繁華的商業街上來來往往,快遞小哥騎著摩託車從身邊疾馳而過……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加吉娘社區民族服飾加工車間,當地牧民索南看卓在縫製布飾(4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災後重建,帶動了玉樹州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促進玉樹市發展為三江源地區中心城市,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和客商前來考察投資,年旅遊人數由9.7萬人增長到147萬人。」玉樹州委副書記、玉樹市委書記蔡成勇說。

這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寺全景(4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來自湖北的曾維香在玉樹市經營玫瑰西點西餐廳已有5年。生意越做越大,餐廳面積從100多平方米擴大到1000多平方米。她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開放與包容。

「玉樹災後重建取得的偉大成就,體現了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當地幹部群眾和援建者的辛勤奉獻,充分彰顯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制度優勢。」玉樹州委書記吳德軍說。

「民生溫度」鑄就幸福玉樹

一排排藏式院落依山而建,太陽能路燈照亮傍晚的高原鄉村。距離玉樹市區約20公裡的新寨街道辦事處代格村在地震中遭受重創,2012年整村搬遷,成為科技示範村。走進34歲的村民歐珠永藏家,玻璃房內的繡球花一簇簇開得真是紅豔。

屋頂上安裝有太陽能集熱系統,廚房裡配備了生物質節能爐,上下水、淋浴器、坐便器等設施一應俱全。歐珠永藏說,「白天用太陽能燒水,晚上有地暖,生活舒適便捷,和城市沒有區別。」

這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西杭街道扎西大同村(4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災後10年,玉樹州每年統籌75%以上的財政資金用於民生,有效解決了牧區群眾生產、上學、交通、就醫、養老等方面的問題,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一名環衛工人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扎西大同村的廣場清掃垃圾(4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在玉樹市新寨街道當代社區,記者看到「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乾淨整潔,居民旦增達哇順利領到衛生廁所改造的政府補助2000元。他說,現在辦低保、戶口、醫保十分方便。玉樹市積極推進網格化管理模式,將市區劃分為75個網格,將人、地、物、事、組織等納入網格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第四批北京援青幹部、玉樹州人民醫院院長郭勇說,為切實解決偏遠農牧區群眾看病難問題,10年來,玉樹州人民醫院先後成立感染性疾病科、包蟲病診療基地、危重兒童新生兒救治中心等14個新學科,引入168項新技術、新業務。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八一孤兒學校,學生們在進行課間活動(4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地震後,玉樹啟動大規模異地辦學工程,6247名學生在北京、遼寧、四川、湖北等地就學。15歲的仁青永佔被送到山東泰安醫學院上學,學費全免,每月還有300元生活補助,如今,仁青永佔已是稱多縣歇武鎮衛生院的醫生。震後10年,玉樹教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初升高升學率從32%提高到98%,幼兒園入園率從3.5%提高到68%。

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二年級一班學生求永藏嘎在上課(4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玉樹市扎西大同村33歲的村民扎西達哇盼望著夏天到來,他可以繼續在村辦的藏家樂裡上班。開著貨車將村辦牧場的牛奶運送到藏家樂,再和47戶村民分成四組輪流管理藏家樂,生活充實而快樂。

「玉樹地廣人稀,扶貧成本高,產業選擇難。」玉樹州扶貧開發局副局長楊曉偉說,立足於生態畜牧業,全州258個行政村目前有畜牧業合作社264個,有效提升了抵禦風險的能力。

去年初玉樹遭遇10年未遇的嚴重雪災,得益於精準扶貧政策和交通、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長足發展,雖遇大災,未受大難。目前,玉樹州貧困發生率從5年前的34%下降到3%以內,全州實現絕對貧困「清零」目標。

「精神高度」打造綠色玉樹

「用生命守護生命」,是可可西裡巡山隊員龍周才加每天做的事。2017年7月,可可西裡成為青藏高原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地。

位於玉樹州的可可西裡是藏羚羊重要的棲息地。過去10多年,龍周才加和隊員們在可可西裡風餐露宿、爬冰臥雪,頑強守護著這方淨土。

經過不懈努力,藏羚羊種群恢復到7萬餘只,雪豹種群1200多隻,三江源成為全球雪豹最密集的分布區域。黑頸鶴、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棕熊等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

玉樹州涵蓋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和瀾滄江源園區,佔園區總面積的85%。作為「中華水塔」,這裡維繫著全國乃至亞洲水生態安全命脈,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這是4月11日拍攝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境內的樹木(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讓三江源牧民從草原使用者變成草原管護者,2015年中央決定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後,玉樹已有1.8萬人走上生態公益性崗位。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綠色感恩,生態報國』是我們的初心,要把三江源生態保護作為最大的政治堅守好、最大的責任擔當好、最大的民生保障好。」玉樹州州長才讓太說。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當地群眾在清理修剪過的樹枝(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當地群眾在扦插育苗(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2013年後,玉樹境內的探礦權全部退出,所有規劃內的水電開發項目全面叫停。10年間,玉樹累計完成營造林83.81萬畝,實施荒漠化和黑土灘治理面積464.73萬畝,溼地面積由2012年的3.9萬平方公裡增加到近5萬平方公裡,三江源區水資源量由384.88億立方米增加到408.9億立方米。

2015年6月,玉樹市結古排水有限公司正式投運,日處理汙水能力達1.5萬噸至1.8萬噸,處理的汙水全部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納汙濁,吐清泉,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玉樹市結古排水有限公司生產部部長晉美加措說。

近幾年,玉樹市已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市,目前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城市的高速發展和開放包容,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著玉樹人傳統的生活方式。

「社會主義新玉樹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縮影,藏區的變化得益於祖國的強大。」玉樹州副州長、玉樹市市長扎西才讓說。

置身於這座現代化草原新城,久遠濃鬱的康巴文化,正和時代一起前進。(參與採寫記者:陳凱、王大千、白瑪央措、李佔軼)

編輯:樊婷婷

相關焦點

  • 三江之源見證中國奇蹟
    這裡是萬山之宗、三江之源,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遠流長;這裡是唐蕃古道、康藏通衢,漢藏文化在這裡交流交融;這裡是歌舞之鄉、靈秀之地,感恩、自強、包容、創新、和美的「新玉樹精神」生機勃發……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在7.1級強烈地震中遭受重創,一場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行動迅速展開
  • 旦曲阿帝受邀獻唱玉樹地震2周年大型公益演唱會
    2012-04-19 11:10:35 來源: 網易娛樂 舉報
  • (玉樹抗震救災10周年)再訪「七朵雪蓮花」
    10年前,玉樹地震抗震救災報導中,新華社記者採訪了在海拔4300米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隆寶鎮衛生院的7名女醫護人員,她們從地震起一直堅守在帳篷衛生院裡,像對待親人一樣診治病人,送醫送藥,像聖潔的雪蓮綻放在災後大地上。在玉樹抗震救災十周年之際,記者再訪玉樹,「七朵雪蓮花」依然奮戰在疫情防控、救死扶傷第一線。
  • 「三江源頭」的「老松」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樊永濤報導)提起玉樹,自然會想到這樣一句介紹——玉樹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頭。本文要說的「三江源頭」是一家名為玉樹三江源頭的農貿有限公司,老松是公司總經理,本名就叫「老松」。
  • 玉樹宣傳歌曲| 《玉樹天上人間》首發!
    玉樹宣傳歌曲《玉樹天上人間》>作詞:劉華平作曲:思塔多傑演唱: 阿香·仁青格來、嘉秀·更求土登     娘措·尕松索昂、思塔多傑  編曲/錄音/後期/和聲:小強(金強)音樂總監:  李增風天空在這裡變得更湛藍犛牛在這裡長得更肥壯鮮花在這裡開得更漂亮因為這裡就是三江之源駿馬在這裡跑得更歡暢
  • 重生奇蹟見證「中國力量」
    10年滄桑巨變,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災後重建、發展振興的奇蹟,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現,是解讀社會主義中國力量的重要視角。這種力量,來源於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我們黨成立97年來,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團結帶領各族人民不懈奮鬥,鑄造了舉國攜手、風雨同舟的堅定信念。
  • 3·11大地震9周年之際 日本政府下海搜尋地震失蹤者
    來源:海外網圖源:NHK海外網2月11日電2011年的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並引發特大海嘯,致使福島第一核電站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並造成數千人下落不明。在此次地震發生將滿9周年之際,日本海上保安部門仍在繼續著對失蹤者的搜尋工作。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網站11日報導,當地時間11日早晨,日本海上保安部門約40名員工聚集在福島縣南相馬市鹿島區的右田海岸,大家向大海獻花,以對遇難者寄託哀思。當天,日本海上保安部門在南相馬市的海面上繼續搜尋失蹤者,試圖尋找線索。
  • 【懷念玉樹地震志願者張亞莉】高原上的格桑花
    6月11日,在玉樹地震災區發放完募集的睡袋等物資,在返回西寧的途中張亞莉突遇車禍,永遠地留在了青藏高原,這朵風姿綽約的格桑花,把花瓣兒和芬芳留在了高原……  10年前,張亞莉在西寧開始志願從事助學西部兒童的慈善愛心事業。2000年,當過代課老師的張亞莉和丈夫張中祥從陝西乾縣來到西寧,開了家小書店。
  • 汶川大地震10周年祭——煉盡黃沙自是金
    10年了我們都在牽掛四川我們都在關注汶川我們都在關心你們今天,我們默哀,為逝去的親人和靈魂!今天,我們堅強,為捨棄生命,讓我們活著的人!今天是汶川地震10周年,老筆頭借用劉奇葆同志當年一篇文章祝汶川安好!祝四川安好!祝祖國安好!三年寒暑更替,三年秋去春來,我們走進了震後第三個「5·12」。
  • ——寫在中國「V」谷三周年之際
    1至10月,園區企業實現營收400億元(預計數,下同),實現稅收23億元,完成固定投資155億元,年底成功入選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名單。人工智慧數字虛擬人英語老師實驗室帶來智慧課堂演示。「中國V谷」何以能與眾不同?
  • 緬懷玉樹地震罹難同胞和犧牲英烈
    青羚網訊4月20日,國網青海檢修公司以玉樹330千伏變電站為活動陣地,利用運維人員交接班的機會,通過「學習強國」平臺視頻連線支部黨員開展「緬懷玉樹地震罹難同胞和犧牲英烈」特殊主題黨日活動。此次主題活動以「玉樹地震及災後重建史回顧」拉開了序幕,黨員們集體重溫玉樹地震期間湧現出的「消防人員」「電力人員」等逆行者們的感人事跡,致敬英雄。地震發生後,為保證全州人民正常的生活用電、改善用電質量,2013年6月6日,玉樹330千伏聯網工程正式投入運行,這條「光明天路」將玉樹電網與青海主電網連接起來,徹底結束了玉樹電網孤網運行的歷史,解決了玉樹地區長期缺電的問題。
  • 青海這個縣被正式命名為「中國藏族山歌之鄉」
    三江之源 聖潔玉樹 中國戶外旅遊目的地宣傳片玉樹是一片你躲得過物質的誘惑而卻躲不過精神與心靈、史詩與歌謠召喚的高天厚土。玉樹匯聚東方文明精華之地,一個生態報國綠色感恩的民族,一個感受生命存在、淨化心靈的三江源。身處中國腹地的玉樹,一個充斥於人間的、來自雪域的誘惑。
  • 中國近些年有哪些大地震?——記唐山大地震44周年
    幾個小時後的44年前,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芮氏7.8級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萬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 。
  • 青海玉樹旅遊景點
    玉樹位於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頭,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犛牛之地、歌舞之鄉」、「唐蕃古道」和「中華水塔」的美譽。文成公主廟,隆寶灘自然保護區,勒巴溝是玉樹最著名的景點,層層疊疊的峰巒,把這方土地的明媚、質樸和神奇一直守護至今,更令她平添厚重。
  • 國家地震臺網:疑似一顆火流星墜入玉樹......
    2020年12月23日早上7時24分許,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上空,隨著一聲巨響,亮度極高的不明物體從東北到西南方向天空划過
  • 新華時評:72小時 我們仍堅信奇蹟出現
    新華時評:72小時 我們仍堅信奇蹟出現 玉樹大地震中受難的兄弟姐妹,再堅持一下,奇蹟必將出現。  再堅持一下,讓人性的光輝照亮廢墟的黑暗。72小時,只是理論上的黃金救援時間,然而,無論在汶川大地震中還是在王家嶺礦難救援中,72小時之後的生命奇蹟、救援奇蹟都在不斷上演。被困在地震廢墟下的兄弟姐妹,再堅持一下,不要因黑暗和傷痛而昏昏睡去,多保持一分體力,相信奇蹟一定會出現。
  • 中國要有「第一個國家公園」了!全境免門票,還驚現第9條進藏線
    這也是中國最後一片神秘藏域,全境不收門票。三江源孕育了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放眼世界也很難再找出三條這樣的大河,它們的源頭如此之近、血脈相連,可謂「母親河的母親」。玉樹文旅她用自己的一生換取漢藏200年的和平。她沿途將漢族工藝文化傳播,挑起了民族和平的重任。唐蕃古道是漢藏友誼的見證,當時乃至以後的漫長歷史歲月裡,它將藏漢人民緊緊連在一起。維繫藏漢兩大兄弟民族友好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的。
  • 海原大地震100周年:中國地震科學工作由此肇始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12月16日是寧夏海原發生8.5級大地震100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組織寧夏回族自治區地震局科普解讀稱,中國具有科學意義的地震工作即肇始於此次地震,並在此後的近百年中持續發展。1920年海原大地震災情情況。
  • 信心美肌 曼秀雷敦肌研中國10周年全新升級
    信心美肌 曼秀雷敦肌研中國10周年全新升級時間:2018-12-12 16:06   來源:中華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信心美肌 曼秀雷敦肌研中國10周年全新升級 在曼秀雷敦,有一個極具魅力的產品系列,她憑藉獨特的成分美容學概念,以及PerfectSimple極完美、極簡約的生活哲學,成為護膚品界的硬核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