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耗時56年的紀錄片,讓所有人明白了關於愛情的真相!

2021-01-07 陳大白

引言

56up(中文名:人生七年)是我極力推薦所有女人必看的紀錄片。

正如它的名字一樣,這部紀錄片,從1964年拍到2012年,每七年記錄一次,整整拍了56年。內容為記錄和採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14個七歲的孩子,每隔七年又跑回去拍攝和記錄他們的成長狀況,看看他們的成就以及傾聽他們訴說對未來的夢想。

導演初衷非常簡單,就是想驗證在英國社會,階級是很難逾越的,但卻一不小心揭示了非常多現實殘酷的真相!

如果這部紀錄片繼續更新,那麼七年後,也就是2020年,所有採訪者都已經63歲了。我想應該不會再拍了,因為60歲已成定局。這對於所有採訪者而言,要讓他們回顧和面對過去的成長真相避免過於殘忍。

而它留下來對我們的啟示,我相信對於大家而言,是最具備參考價值的人生航標,也是這部紀錄片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關於幸福,太多人忽略了選擇的重要性

在紀錄片當中可以看出,那些收穫美滿婚姻的人,在年輕的時候,大多數具備著理性,自律和愛思考等特徵與素養。而其他人,則在35歲-45歲左右的階段,則經歷了離婚再婚的過程。

這裡值得一說的是片中的大部分人,由於失敗的婚姻不僅給人生帶來了不幸,而她們又因為再婚,所以需要花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修正上一段的錯誤。

先不說這裡面的精神負擔有多重,就單單處理後續的生活,都已經是雪上加霜。

可想而知,一個人的感情幸福,對人生有著多麼大的影響!

這也印證了另一個事實,大部分人在年輕的時候面對感情的問題,因為沒有受過良好的引導與自我意識上的覺醒,因此,這些人對婚姻的選擇非常衝動,而隨心所欲又衝動無序的生活,自然也帶來了最後的厄運。

二、好的伴侶,能徹底改變一個女人

片中有一個女孩本性是個悲觀的人,她在7歲、14歲和21歲的時候是一個很憂傷很反叛的女孩,從紀錄片裡可以看出,她當時整個人目光游離並且精神渙散,但是卻在28歲的時候抓住機會,找到了她的丈夫,從此她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陽光、自信和快樂的女人。

在鏡頭裡,我們其實不難發現,她又重新出現了屬於女性的魅力。

我曾反覆不斷地強調說,真愛不是互相消耗,而是互相促進。想想看,一個優秀併合適的伴侶實在太重要了。他可是陪伴你大半輩子的人。在這個層面上,值得以及需要我們花上一些時間,為此學習掌握愛與被愛的能力。

因此,在未來幾十年的感情生活中,他可以改變你的生活狀態,也能間接地影響你的生活信念,甚至能重新改變你的人生方向。

而這,就是日日夜夜互相影響的結果。

三、人生路上需要改變思維與提升格局

上層階級的孩子,在七歲接受採訪的時候,分別在看《金融時報》和《觀察家》,而中底層的孩子則想著到哪裡上學,有個什麼職業,而女孩們則幻想著長大後給對方生多少個小孩,甚至充滿著天馬行空的想法。

雖然這部紀錄片,不斷強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階層不可跨越。但從中卻給了我們一個重大的啟示,那就是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改變自身的思維與格局。且不說能否逆襲你所處的階層,但能達到自己理想的高度和突破到自己的天花板,也算是問心無愧了。

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停止對自身的思考以及不斷地進行學習提高,只有積極改變自己,你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四、一切幸福全是自愛的結果

到底如何在人生的洪流中找到屬於自己合適的伴侶,經營美滿的家庭,收穫成功的人生呢?

這部紀錄片仿佛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個精英階層的夫妻以及中層裡的佼佼者,直到56歲這一集,依然保持著相對不錯的體型和身材。而其他人早就成了胖子,而且體型都走形的相當厲害。

可見,每個人除去與生俱來的優越資源與社會環境外,我們不難發現,自律的習慣和持續不斷地關注自己,是她們幸福的秘訣。

想想看,對於很多人而言,別說保持體形了,單純控制一下娛樂的時間看看書都無法做到,其實最終的命運,只會印證我曾經說過的那句話。

「 幸虧這個世界有了二八定律:如果別人比你漂亮,那麼你可以用情商打敗她。如果別人比你聰明,你可以用專注去打敗她。如果別人什麼都有,不用怕,你還可以用堅持去打敗她。聰明的女人要學會利用自己的優勢,改變自己的缺點。人與人之間沒有什麼區別,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沒有放棄自己。 」

現實的真相的確就是這麼殘酷,在我們的一生中父母、配偶還是成長環境雖然間接地塑造了我們,但是能控制命運軌跡的人,最終還是你自己!

陳大白:女性課堂講師,國家婚戀諮詢師,多家平臺特邀情感專家。專註解決「女性婚戀問題」,擅長:戀愛脫單、長期關係經營、情感挽回、提升情商等問題。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讚支持。有想法的,歡迎評論跟我交流。感謝一直支持我的朋友,謝謝,謝謝!

相關焦點

  • BBC紀錄片《人生七年》,耗時56年跟拍14個孩子,結局道盡人生殘酷真相(附視頻)
    這部紀錄片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拍攝每個人物的意義。片中這些孩子的人生軌跡,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這部名為《人生七年》的系列紀錄片目前為止共有8部通過記錄14個孩子的人生軌跡呈現了英國社會半個世紀的歷史變遷在這些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中他們有的家境優渥,有的出身貧寒從1965年開始,7歲,14歲,28歲
  • 耗時56年,跟拍14個孩子,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道盡教育真相
    《人生七年》被稱為「最偉大的50部紀錄片」之一。上世紀60年代,導演保羅·阿爾蒙德在精英階級、倫敦東區的貧民階層和鄉村挑選了14個7歲的孩子。參與拍攝的14個孩子,有10個男孩,4個女孩。分別選用他們人生中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56歲,63歲,這9個節點進行拍攝。記錄下他們當時的出身、家庭、教育和生活狀態。
  • 大衛·蒂格:紀錄片創作者要明白,真相是主觀的
    我剛開始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對自閉症幾乎不了解,我曾經以為自閉症使人的大腦變得遲鈍、失去對情緒的感知力,這是普遍的對自閉症患者的刻板印象。在製作這部紀錄片的過程中我意識到,自閉症完全不是這樣的。正是這一點讓我想做這部紀錄片,讓其他人看到這部紀錄片後和我有一樣的體悟,意識到自閉症患者也有強烈的情緒和深刻的共情能力。
  • 生在中國,五億人只能不睡覺?這部國產紀錄片耗時兩年跟拍,揭開了殘酷真相......
    這幾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位設計師朋友發了句:能睡夠八小時太舒服了嗚嗚嗚。
  • 關於愛情和婚姻,這5部紀錄片比肥皂劇說的更明白
    在紀錄片《幸福定格》裡,這也是每一對夫妻都會在婚禮上做出的承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愛情可能變得寡淡,甚至變成束縛。關於當代愛情,以下這些紀錄片或許可以給出一些片面但豐富的答案。即使愛情不再具有古典時代的意義,我們對愛情的呼喚卻依然熱烈。這些既創造奇蹟又具有摧毀性的情感,封存在影像裡,獲得了一種「保鮮」。
  • 9.7分神作、耗時56年的BBC紀錄片,拍出了我們不願接受的真相
    認為哪怕妻子很有活力,孩子依然可能無法幸福,因為孩子會從自己身上遺傳一些東西。就在誰都以為尼爾將一副好牌打爛、無藥可救時,42歲這年,尼爾在朋友布魯斯(也是影片中另外一位受訪者)幫助下,加入自由民主黨。尼爾成為鄉村議員後,不用靠政府救濟金度日,甚至被邀請到澳大利亞做政論演講。
  • 這部斬獲奧斯卡獎的紀錄片,是關於一項玩命的運動
    而不久前頒發的第91屆奧斯卡獎的最佳紀錄片,也是關於這項運動的。45歲華裔攝影師金國威(Jimmy Chin)與妻子瓦沙瑞莉(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共同拍攝的《徒手攀巖》獲得最佳紀錄片獎,而這部作品也被譽為史上最棒的攀巖電影。
  • 這部紀錄片用56年跟拍14個普通人的一生,決定命運的竟然是這一點
    在豆瓣高分紀錄片榜單上,一檔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紀錄片——《人生七年》(the up series)的最後一集終於在去年上映。▲最後一集《63 up》56年前,1964年5月5日,《人生七年》的第一集《7up》播出。
  • 關於手機輻射的危害,這部紀錄片告訴你真相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傑馬耶爾(Sabine El Gemayel)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我深深地關切無線技術對孩子影響的陰暗面,」導演在影片的Kickstarter眾籌頁面寫道,「作為母親和公民,我也非常關心無線革命背後的商業倫理,以及它在學校、企業和家庭中的廣泛運用。」這是一部研究無線輻射危害以及因無線輻射生病的人的紀錄片,「就像菸草、化學或製藥行業。
  • 這部關於偶像的紀錄片又燃又真實,值得所有人去追
    而史上最聰明的人之一愛因斯坦,從來都是獨立地以極端的方式思考問題,捍衛自己自由思想的權利。1933年,愛因斯坦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演講說,「沒有這樣的自由,就沒有牛頓,沒有法拉第……」據說現場有極端份子準備暗殺他。這位逃離納粹陰霾的猶太難民,不僅在科學上獨樹一幟,在道德上也旗幟鮮明,包括後來的原子彈誕生和爆炸。科學之外,他站得更高、思索更重。
  • 八部必看的環保紀錄片!值得所有人深思的真相
    大家好,這裡是白鯨魚小白~ 環境保護已經迫在眉睫,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環保的知識, 紀錄片就是最佳選擇之一哦! 本片中,小李子作為旁白出鏡,通過戈巴契夫、史蒂芬•霍金、威廉•麥克多諾等數十位智者的發言, 向我們提示了今時今日地球上所有生命所面臨的嚴酷現狀。
  • 耗時三年,僅六分鐘,皮克斯創作的這部短片暖哭了所有人
    2016年的開學季看過這部短篇動畫,時隔四年再來重新溫故一遍,每次都有新發現。《鷸》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於2016年出品的動畫短片,由艾倫·巴利拉羅執導。該作品曾獲得過第44屆安妮獎最佳動畫短片獎和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有著皮克斯頭銜的動畫能差到哪裡去?
  • 最特殊的紀錄片:7年一部、真實人生-紀錄片,真實,人生,英國,56UP
    1964年,英國格拉納達電視臺拍攝播出了40分鐘的紀錄片《7歲》,選取來自英國不同地區和家庭背景的14位7歲孩子,用紀錄片手法拍攝他們的生活、言談和想法。那些鏡頭,記錄在當時的黑白膠片上。2012年5月,《成長》(Up)系列紀錄片的第八集《56歲》(56Up)播出,當年的那些孩子,已是天命之年,用來記錄他們人生感悟的,不再是膠片,而是最新的數碼技術。
  • 最特殊的紀錄片:《56UP》
    (第一集)看到他們小,看著他們老,看他們努力奮鬥,看他們徒勞掙扎。他們是他們,但他們也可能是你、是我。沒有什麼比這更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感慨萬千的了。1964年,英國格拉納達電視臺拍攝播出了40分鐘的紀錄片《7歲》,選取來自英國不同地區和家庭背景的14位7歲孩子,用紀錄片手法拍攝他們的生活、言談和想法。
  • 廣電總局推薦56部2020年Q1優秀國產紀錄片
    廣電總局推薦56部2020年Q1優秀國產紀錄片 時間:2020.10.29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視聽廣電
  • 關於愛情,你必須接受的四個殘酷真相!
    情叔導語: 很多人對愛情充滿期待,在沒有戀愛的時候覺得愛情特別令人嚮往。有浪漫和驚喜,有溫暖和陪伴,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愛情。其實愛情是有一些殘酷的,並不是所有的愛都順風順水,有些人愛而不得,有些人相愛但無法走到最後。這些都有是有很多現實原因可以導致的。
  • 金馬獎56最佳紀錄片《你的臉》
    2019第56屆臺北金馬影展獲獎名單今晚在臺灣揭曉。今年的金馬獎缺席了大陸很多影片及電影人的參加以及也經歷了金馬獎主席的更換,可謂是一波三折的評選之路中多了太多的坎坷。少了大陸電影人的榮光參與未免有些遺憾與唏噓。但是今晚海峽對岸的廈門依然是高朋滿座、異彩紛呈。金雞齊鳴,金馬奔跑!總的來說,兩岸在今夜共襄盛舉,今晚所有的榮光屬於兩岸電影人!屬於整個華語電影!
  • 關於拍電影的那些門道,全在這部紀錄片裡.
    比如,這部紀錄片到底是講述熱愛,還是揭露現實的,抑或直白地歌頌或吐槽?但看過之後你會明白,在這些以電影人的經歷為線索串聯的故事裡,故事並沒有那麼簡單。五集紀錄片,每集由不同工種的一位電影人帶來15分鐘的分享。你會看到他們的熱愛,也會看到這一代電影人的成長與處境:中國電影人,怎樣在當代中國的語境下,製作中國電影。
  • 這部耗時7年,125位畫師純手工繪畫的動畫片,看哭了所有人
    故事是從梵谷去世後一年說起,阿爾芒從父親手中接過梵谷的一封信,本要交給梵谷弟弟提奧,卻得知提奧已經死了,一系列問題困擾著阿爾芒,於是他開始探尋梵谷死亡的真相。原畫相對於梵谷傳奇的一生,這部影片的製作過程,也同樣令人震撼:將近7年的時間,來自
  • 這部關於運河的紀錄片得了大獎,1分鐘炫酷預告片搶先看
    2018年10月11日中國揚州首屆運河主題國際微電影展頒獎典禮在這裡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