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瑪:「舊城」搖滾人

2020-10-17 三聯生活周刊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41期,原文標題《木瑪:「舊城」搖滾人》,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木馬樂隊成立了22年,「木瑪」謝強也在舞臺上活躍了這麼多年。北京這座城市是他搖滾經歷的一座重要地標,是他的起點、創作地、演出地。這座城市和他不可分割,而他也不斷從這裡離開、「在路上」。

記者/張月寒

新木馬樂隊成員(由左至右):吉他手鄧力源、主唱謝強、鼓手張大偉(高源 攝)


木馬樂隊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演出的第一首曲目是《舊城之王》。就像站在一片華麗的廢墟上,「木瑪」謝強戴著舊時搖滾之王的帽子,用他「特有的拖音強度」,詮釋著對生命某一階段的理解。你看他的紀錄片,看他的現場表演,會很容易生發出一種感慨:這是一個真正的搖滾明星啊。然而,那天在北京一個影棚,向我走來的謝強,臉上沒有任何化妝。蛻除了舞臺裝扮的搖滾明星,現實裡非常謙和、平靜。

學會搖滾

謝強出生在「鐵路上拉來的城市」株洲,鐵軌很早就成為他生命裡一個意象,對父系生活方式的逃離也是通過鐵路。他15歲坐火車來到北京,進入迷笛音樂學校,那是1995年底。

迷笛音樂學校是中國搖滾音樂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筆。很多影響了中國搖滾樂的音樂人,都曾在這裡學習。90年代,迷笛的教學還不是那麼有系統有脈絡,更像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面孔樂隊的主唱陳輝、零點樂隊的老五、黑豹樂隊的丁武,都在迷笛講過課。

謝強很善於社交。他的學習就是混入不同的圈子,跟不同的人交往。「生活有很大一部分得到和給予,是通過人際交往完成的。」在北京,他住過很多文藝青年的聚居地,迷笛、工藝美院、圓明園村,每天閱讀睡覺彈琴喝酒寫東西。為了生計,他也去賣過打口碟,混跡過五道口服裝批發市場。他住在美院兩年,在那裡排練,跟美院的老師一起玩樂隊,也在美院蹭課,聊著蹭著,很多美術的知識也學習到了。

謝強在《樂隊的夏天2》現場表演(《樂隊的夏天2》節目組提供)


當時北京給搖滾樂的舞臺還不太多,很多樂隊都在「走穴」。有時一些使館、文化部的活動,也會請樂隊演出。「樂隊的演出費,都是用外匯券結帳。當時玩搖滾給人一種很高端的感覺。」

謝強混跡於這些現場演出,剛開始需要買票,後來人混熟了,就不用買了。在臺下,他不斷摸索別的樂隊怎樣演,找機會和大咖搭話,也期望有一日,自己可以成為臺上的那個人。

迷笛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謝強借住的地方,「三個人擠一個小房間」,也是他結識人的地方。他先認識了吳維(後來的生命之餅樂隊主唱)、曹操,三人組了一支沒有名字的樂隊。後來,他又結識了從高中退學來迷笛學習的胡湖。1998年,謝強和曹操、胡湖組建了木馬樂隊。

或許是來京幾年後想念家鄉的味道了,樂隊組建後不久,謝強就極力勸說隊友去長沙排練,理由是北京生活成本高,最後還加上一條「湘女多情」。他們在臨著湘江的山裡租了一幢二層的房子。扒歌、創作、排練,一批成形的作品出來了。那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謝強回到北京,出火車站直接打車去了迷笛學校,在小房間裡瘋狂寫詞,最終形成了木馬樂隊的第一張同名專輯的雛形。2000年初,摩登天空發行了它。

那一時期,中國最早的一批樂評人也開始出現。受這些樂評人的文章影響,很多年輕的搖滾創作者覺得搖滾樂必須有一種精神,謝強也是其中一員。他瘋狂雜糅,把垮掉派詩人艾倫·金斯堡、作家卡夫卡、導演大衛·林奇等人的東西往自己的作品裡糅,往搖滾裡糅,所以當時一些作品,他覺得很「上精神」。但現在看來,謝強跟我說,他覺得搖滾樂「精神特重要,但精神也沒那麼重要」。

木馬美學

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謝強最先出圈是因為他的眼線。《舊城之王》的音樂響起,鏡頭前一個特寫鏡頭,他眼睛微挑,眼線的弧度完美顯現。彈幕上立即驚呼:啊!眼線畫得比我還好。

一直以來,樂隊的走紅,和他們的整體風格以及亮眼的主唱有關。這種風格,不僅體現在音樂的風格上,也表現在主唱和樂隊成員的服裝、造型、範兒上。

據凱文·J.H.德特馬的《搖滾!搖滾的前世今生》一書所述,小理察(Little Richard)開創了搖滾歌手撩撥觀眾的先河,他在舞臺上的做派是每場秀最賺人眼球的部分:大背頭、畫眼影、塗唇膏,穿著有個性。

很多樂迷評價木馬的表演「撩撥且妖嬈不膩」。這是濃烈,無論是妝的濃烈、造型的濃烈,還是早期歌詞裡青春撕裂的濃烈。濃烈感來源於北京帶給謝強的第一眼感受。一個少年,突然從南方到北方,這種位移讓他在色彩上體會到一種急劇變化。「陽光燦爛」從紙面躍到現實,那一刻他才真正明白這個詞的意義。還有大片大片的幹,任何水分,在這片土地似乎都會很快蒸發、消失,這讓「一年有半年都在下雨天氣」的南方孩子,頗感驚異。

在美院的浸淫也構成了他視覺審美的一部分。木馬樂隊早期,造型是他們吸引觀眾的一大因素。預算有限的日子,謝強拉著樂隊成員去天津、武漢的舊貨市場,淘國外流回的舊衣,只要幾塊錢一件。有時能淘到一些大牌,穿上身,覺得整個人都不一樣了。後來,帽子的出現,讓他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演出標誌——海盜帽、大的圓禮帽、絨質的圓頂無簷帽……帽子成為他獨樹一幟的風格。到今天,謝強覺得他們已經形成了一種「木馬美學」,外界評論他們是「華麗搖滾」。

「舊城」之王

謝強經歷過「土搖」最輝煌的時期,也體驗過作為一個搖滾明星,在舞臺上忘我演奏、汗水與觀眾淚水融為一體的那種極致。他找到了一些那麼親密,骨子裡和創作上都分不開的樂隊成員,儘管他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今年,在這個觀眾基數更大的平臺,他唱的是一首關於失落的歌。

失落感來源於巡演路途中的感受。他發現很多城市的老城區都在漸漸消失。所有城市開始變得越來越像、沒有區別。這種變遷對他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舊城雖然髒亂差,但那裡人們臉上的神情是生動的。新城雖然簇新現代,但整齊裡邊有一種潦草。在舊城那些髒亂差裡,在那些看似的錯誤中,其實有一種正確。」謝強說。

這些年,「搖滾樂中心」北京也似乎漸漸蛻變為舊城。北京曾是每個玩搖滾的人都必須來的一個地方。「90年代,當人們說喜歡中國搖滾樂,其實說的就是北京搖滾樂。」當時很多樂隊的演唱方式,比如說崔健、黑豹、唐朝,都是用北京話的口吻唱出來的。而且北京的使館、對外文化單位多,最早一批接觸搖滾樂的人,是通過與這些涉外人員的接觸,以及打口碟的傳入,才慢慢接觸到搖滾樂。在那個年代,全中國沒有任何一座城市有北京這樣的土壤。

後來,五道口的亞夢、幸福村年華、嚎叫俱樂部,東四的忙蜂、黃亭子的萊茵河聲場和王勇的Keep in Touch酒吧等,給了樂隊更多的現場表演舞臺。再後來,是著名的D-22時代。

D-22是2008~2010年全國最活躍的獨立音樂演出場所,它的老闆麥可·佩蒂斯(Michael Pettis)曾在美國和中國經營獨立音樂廠牌。那一時期D-22出了一批代表樂隊:Carsick Cars、刺蝟、Joyside、後海大鯊魚、嘎調等,在中國搖滾史上留下光芒的一筆。木馬樂隊在D-22隻登臺過一次,但謝強經常去那兒看演出。他欣賞刺蝟樂隊,不是那種玩動靜的樂隊,「不像有些樂隊會故意玩大招,怕別人覺得自己沒有技術。刺蝟真的是以寫歌為重點,旋律簡單卻生動,不是一味地模仿西方」。他跟Joyside關係也很好,「他們特別朋克,但是又有一個深有追求的主唱,這點讓他們跟別的朋克搖滾樂隊拉開了細節上的差距」。

他們都曾狠狠躁過一陣。但如今,就像很多搖滾人的青春,北京作為舊時搖滾中心的地位,也似乎一去不復返。「它不可避免地被分解、解構,分解以後造成新的起伏。」

這其實類似謝強在巡演過程中的城市觀感。當各個城市間物質的差異越來越小時,很多音樂創作者也不再覺得需要離開他們熟悉的環境、家鄉的美食以及相似文化背景的觀眾了。謝強告訴我,不只是近年,早些年的一些樂隊,也已通過口音、歌詞,來分解北京給予他們的語言感受。比如舌頭樂隊,他們的歌詞已經不是北京的語言了,新疆味兒的唱腔出現在他們的作品裡。近幾年,有更多樂隊是帶著自己的地域語言特色在創作,比如《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中人氣很高的五條人。「中國新一代的搖滾人,他們的成長環境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新一代可以接觸到的音樂種類,我們當年無法相比。他們很多很小時就去國外看過音樂節,心裏面更有創作自信。」

一代人總有一代人的「時代」。謝強現在認為搖滾樂不是關於反抗,也不是關於不滿,所謂的反抗,只是在尋找平衡。「不懂尋找平衡的反抗,就是愚蠢。」於是,他從嚎叫變為吟唱,從在音樂中找答案,變為如今的娓娓道來。這個舊城搖滾人,此刻說:「搖滾樂只是一個空的容器,重要的是它背後的人,在裡邊加什麼。」

相關焦點

  • 「舊城之王」木馬樂隊:這次我們是最浪的漢
    木馬前鼓手胡湖作為特別嘉賓出現在舞臺上,與木瑪一起完成了這一次時隔16年的同臺合作。有樂評人這樣形容這一幕:「這首歌變成了一曲仿佛金光燦燦的凱旋之歌,光明磊落的年少之憶,熱血沸騰的重聚之慶典。」這首歌的改編過程一波三折,木瑪往返南京兩次,花了五個通宵完成,卻差點因為版權問題而夭折。因為那段時間心情不佳,木瑪喊上了胡湖來陪他。
  • 木瑪:世界上所有人都是要走散的
    他就在這座被廢棄的鋼鐵猛獸中,卻像《舊城之王》一樣,還在肆意塗抹著青春。「很多人叫我木瑪,也有人叫我謝強,或者大哥,還有人叫我強強。強強是這次《樂夏》帶給我的名字。這些稱謂轉變經歷了20年,證明我做了很多事情。
  • 木瑪:中國搖滾樂的叛徒
    木馬樂隊曾經帶給我們許多美好的回憶,如今木瑪以個人身份再次回歸,帶來全新的樂隊和全新的巡演。他說,自己很高興能夠成為背叛搖滾樂的那個人……在作客一檔音樂電臺上主唱木瑪說道,我認為搖滾樂應該是自由的,有趣的,音樂是自己的一部分,但也希望自己的生活不零碎,希望擁有美好、輕鬆的一面,於是他「背叛」了搖滾樂。其實木瑪的背叛並非個人意願,還有樂隊成員來自年齡的壓力、工作的壓力、以及生活的壓力。
  • 他玩的到底是搖滾,還是搖擺的人生……?
    《舊城之王》很好,但我最愛的作品依然是木馬暫停活動後,主唱木瑪率領Third Party的重新出發之作《絲絨公路》。看完舞臺的意猶未盡讓我禁不住再次點開這張專輯,細細回味聆聽。 怎麼會有將人的情緒捕捉得如此細膩的歌詞,他玩的到底是搖滾,還是搖擺的人生……? 談及木瑪此人,就和他的名字一般,洋溢著不按常理出牌的浪漫。但這並不代表天馬行空,看似華麗的辭藻之下,每一句都結合了自身敏感而破碎的思緒,和對所見所聞的多面性揣度。
  • 愛Muma的夏天:畫眼線的音樂詩人,永遠年輕的「搖滾老炮兒」
    誰還不是粉絲心中的「舊城之王」呢?木馬樂隊在《樂夏》的舞臺首秀選擇了《舊城之王》這首歌,而這恰好是木馬樂隊2018年重組後發布的首支單曲。比賽前,鼓手張大偉曾給木瑪發了一條微信:「在以前那個舊城裡我們就是王」。這個「舊城」是指曾經的地下音樂?主唱木瑪卻給出了不一樣的解釋,更宏大也更深刻。
  • 南京星巢音樂節:木馬樂隊,舊城之王,不陷哀傷,孤絕而歸
    2020年7月25日,木馬樂隊在《樂隊的夏天2》的現場,用一首《舊城之王》證明了自己還是當年的木馬,搖滾界的地下之王。木瑪(謝強)是一個有著纖細神經的詩意男子,在美院混跡多年的經歷,讓他隨手就能揮灑出極具藝術感的詞句,賦予了木馬樂隊華麗的外衣。貝斯曹操在三人中年齡最大,為人沉默,卻有著精良的演奏技巧和豐富的音樂理念,搭建起木馬樂隊歌曲裡那些繁雜,精良的音樂結構。鼓手胡湖和魯迅出生在同一個地方,但卻沉默又粗狂,將火車的轟隆聲化成鼓點灑入歌曲。
  • 木瑪樂隊以及謝強
    「木瑪」樂隊的成員是醫生、詩人和火車司機的兒子,木瑪(吉他/主唱)、曹操(貝司)、胡湖(鼓)三個人最初於1998年3月在長沙初組「木馬」,4個月後正式在北京成軍,並且跟「舌頭」、「散夥的蟲子」等相當一批晉京樂隊一起散落分布於京城的西北角一處叫西北旺的地方。
  • 信壓軸唱《離歌》兩度忘詞 自曝是木瑪超級粉絲
    臺灣搖滾天王信今晚作為最大牌的表演嘉賓壓軸出場一口氣連著唱了《告別的時代》和《如果沒有明天》等四首歌,最經典的那首《離歌》更是引發萬人大合唱,信卻連著兩遍副歌部分都忘詞,笑著與歌迷互動清唱替自己解圍。在後臺接受採訪時他更自曝是木瑪的超級Fans,還有收藏他們的CD。
  • So Live 木瑪2016巡演首輪4站告捷,新老樂迷中秋嗨爆全場
    自9月14日瀋陽首站開啟,中秋假期期間木瑪以每天一站的密度走過了天津、濟南、青島站,所到之處場場爆滿,兩個小時精彩的演出讓四地樂迷大呼過癮。而最讓人意外和驚喜的是,木瑪為這次巡演特意準備了箱琴彈唱環節,箱琴版《Fei Fei Run》和今年發行的老歌新唱版《純潔2016》立刻引發了全場大合唱。雖然是箱琴版彈唱,但樂隊顯然經過了精心編配,而非簡單的和弦堆砌,加入的模擬大提琴音色也使得歌曲增色不少
  • 「我們是糖,甜到哀傷」,你當年的QQ非主流籤名,其實是一個搖滾樂隊...
    「隔一個禮拜、隔一個月,你再把這些人聚到一起,對話就會發生變化。」相徵說。今年年初,木馬樂隊的主唱木瑪(謝強)曾與相徵和郭小寒相聚《大內密談》。有樂迷評價說這是「2019年度音樂類節目第一名」,木瑪也貢獻了高密度的、詩性哲思的表達。這也是他作為搖滾歌手和民謠精神的相關性。9個月後,在河北唐山的一個廢舊工廠,三人又一次相聚了。
  • 【橘洲音樂節】大牌專線--木瑪,一起感受不插電!(附票務信息)
    木瑪,中國最具時尚氣質的搖滾音樂人。
  • 木馬樂隊的舊城之王
    他第一輪唱的《舊城之王》,我很愛。因為所謂的「舊城」,一直是我走不出的迷宮。它在我多年來的夢裡反覆糾結,至死不休。2018.11.10,我做了一個離家出走的夢。有個我不願意再見的人忽然來訪;我不想見她,也不想和她當面撕破臉;於是懷著"惹不起我還躲不起"的心情離開。離開前,我偷偷回了趟家,想搬走幾本藏書;可一旦回到家裡就挪不開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