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煙火漫捲》(長篇小說)
載《收穫》2020年第4期
繼2015年《群山之巔》後,遲子建又一長篇力作《煙火漫捲》問世。這是一部聚焦當下都市百姓生活的長篇小說,哈爾濱獨特的城市景觀與小說人物複雜隱微的命運交相輝映,柔腸百結而又氣象萬千。在她從容洗鍊、細膩生動的筆觸下,「一座自然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篤定堅實的普通都市人,於『煙火漫捲』中煥發著勃勃生機」。
李敬澤「正典」(專欄)
載《十月》2020年第5期
李敬澤之前在該刊陸續發表的「會飲記」系列為讀者提供了極為個性化的文本,意趣盎然。繼該刊2020年第3期刊發《<黍離>——它的作者,這偉大的正典詩人》之後,第4期起,李敬澤又新開「正典」專欄,讓讀者在中華經典中遊走,發現別樣洞天。第一篇為《芹脂之盟,那幾個偉大讀者》;第二篇為《石頭,雪芹所在之地》。
劉慶邦《女工繪》(長篇小說)
載《花城·長篇專號》春夏卷
《女工繪》是劉慶邦繼《斷層》《紅煤》《黑白男女》之後,第四部煤礦工人題材長篇力作。一群正值青春芳華的女青年的到來,使以黑為主色調的黯淡煤礦有了明麗光彩,讓沉悶的礦山煥發出勃勃生機。女工們跟隨著時代大潮起伏的生活,充滿苦辣酸甜,呈現了人性的豐富和複雜。
安徽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小說作品
分載《作家天地》《安徽文學》
2020年第9期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安徽作家苗秀俠、劉鵬豔、何榮芳集體發力,分別創作小說《拯救那片莊稼地》《豬幸福》《春風又綠江北岸》。描寫「脫貧」這一主題,報告文學一直是作家們喜愛的文體。這一次,三位作家「別出心裁」,用小說文體,以「微距」來看這場脫貧攻堅戰中的人與事,令讀者了解到諸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網生代@大學生作品聯展」(欄目)
載《作品》2020年第9期
「網生代@大學生作品聯展」是《作品》今年新設的重要欄目,面向全世界用中文寫作的大學生。網生代,顧名思義,伴隨著網際網路出生成長的一代,該欄目旨在展現、觀察他們的文學特質。從2020年第1期首次亮相至今,已刊發20餘篇短篇小說及多首詩歌,作者來自清華大學、波士頓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井岡山大學等中外高校。
李燕燕《無聲之辯》(報告文學)
載《北京文學》2020年第9期
唐帥,一個為聾啞人提供法律服務的手語律師,出生在聾啞家庭的他自學手語和法律,為無聲人群做有聲辯護。唐帥直言,中國聾啞人群體不僅需要關注,更需要「因材施教」的法律援助,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可以參與其中,讓聾啞人沐浴法治光輝,幸福生活。作者以豐富的一手素材寫出了這名法律工作者所行走的公道之路。
「文本探索專號」
載《上海文學》2020年第9期
該專號刊登一組帶有實驗元素的小說,掙脫現實桎梏,呈現出別樣意趣。如:糖匪《看雲寶地》,寫科技賦予人在「雲」上的另一重生活,面對肉體的衰朽,雲上的永生是否是最佳路徑?此外,還有林秀赫《萬中選一》;渡瀾《去看烏噶跳舞》;溫文錦《寫她名字的水》;王侃瑜《織己》;郝赫《科幻二題》。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09日 14版)
[ 責編:張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