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新書《返場》面世,用影像和文字再現搖滾樂過往

2020-11-20 人民網四川站

原標題:高原新書《返場》面世,用影像和文字再現搖滾樂過往

高原新書《返場》近日面世。該書以高原拍攝的百餘張未曾披露過的珍貴照片為線索,穿插老狼、張楚、鄭鈞等人的口述和採訪,用影像和文字,全面展現了中國搖滾樂伊始不可複製的傳奇時代,也記錄了那個時代的「北京故事」,為我們了解20世紀90年代的都市,以及大批理想化青年的文藝生存狀態提供了珍貴資料。

中國搖滾樂一路走過30年,而高原以一己之力也拍了幾乎30年,她的相機記錄下了裡程碑式的一幕幕,她同樣是個傳奇。日前,高原接受了北京日報記者獨家專訪。

●再現搖滾樂的傳奇時代

「我的東西扔的四處都是,直到現在那批90年代的照片還沒整理完。」高原說。

高原拍攝的照片在今天看來也很文藝,她記錄下那個年代搖滾人、音樂人、電影人本真的樣貌,有著超越時空的生動和意趣。比如在一次飯局上,Anodize樂隊成員喝多了,醉醺醺返回了住所。比如何勇《垃圾場》MV拍攝現場,在北京東四的一家大眾浴室,樂隊成員赤裸上身,水管裡還能看到流水。

那些照片背後的故事如今更讓高原覺得溫暖。1994年拍老狼的時候,他們開著高原爸爸給的切諾基,一路開向機場,沿途找到一片麥地。「當時是下午,老狼穿著白色襯衣和牛仔褲,陽光很耀眼,拍出來的照片像是夢境。從照片裡絲毫看不出他就是為了吃麵都能跟人打起來的男孩。」還有張楚,他除了傻樂就沒什麼表情,當年拍攝《孤獨的人是可恥的》MV現場,真給高原難住了,後來兩人開始互拍,張楚的表情才變得有趣起來。

那些訪談的每個字都透露出真誠。在李亞鵬的回憶中,1993年的烏魯木齊因為唐朝樂隊而轟動,這源於李亞鵬敲響第83家公司的大門,終於籌到了3萬元現金,由此成功將唐朝樂隊演出帶到烏魯木齊,而那時李亞鵬還是中戲學生。「我此後的人生道路上充滿了各種挑戰,能夠支撐我的,似乎都和1993年那次經歷有關……」而在老狼的回憶中,1995年,他因為失戀,高曉松因為退學,兩人一門心思要到海口去演出,那是他們第一次住酒店。「單子、毯子、床單,又一層床單,我們都不知道睡哪一層。」老狼回憶,像電影一樣,一進門他就蹦上了席夢思。

「作為一個親歷者,我所觸碰到的,是這場文化變動中最柔軟的部分,那是一段單純的歲月,它曾是無數人的夢想,是一個城市的更迭,是正在散落的十年記憶。」高原說。

●在《返場》裡刻意淡化竇唯

對於高原而言,這是她出的第一本書《把青春唱完》的再版。5年前,《把青春唱完》出版時,出版方出於商業考慮,保留了搖滾樂這些內容,而有關高原個人成長等內容都被刪掉了。「那是我第一本書,對內容的把控不夠,所以刪了也就刪了。」高原說。

《返場》除了增添被刪除的內容,還添加了對談新文字。高原說,她出《把青春唱完》時,對談文字60%都來自她的朋友高旗,編輯則根據圖片、年代進行了彙編。「在我想出《返場》的時候,我覺得這種形式太機械了,沒有人情味。」於是高原從2017年底開始,決定自己找些朋友聊聊過往歲月。從2018年初開始,在咖啡館、排練場、飯店等地,她和李亞鵬、老狼、陳輝、黃覺、張楚等15人,談起了他們共同的90年代。

這些對談文字坦誠真切,飽含對青春歲月的留戀、回憶,「我不是歌手,不是演員,我的身份是攝影師,但我是所有人的朋友,我和他們一起長大,喜怒哀樂都在一起的。」高原說,因為她不是從圈外窺視,而是內部的敘述,因此文字更顯親切和溫暖。

高原曾是竇唯的妻子,而竇唯是上世紀90年代頗具代表意義的搖滾人,但《返場》裡收入竇唯的照片極少,就連有關他的文字也是一星半點。對此,高原回應說:「這是特意要迴避的事情,出第一本書的時候,我接到幾百個私信罵我,說你是不是窮瘋了,拿著竇唯的照片出來賣。」不僅在《返場》裡對竇唯非常淡化,而且在她的前一本攝影畫冊《紅磡1994年》裡,竇唯的圖片也壓縮到了最少。「我不希望起這些風浪,我不想承受,如果不想看到,我就可以不發。」

●時隔4年再拍搖滾人

高原作為搖滾圈知名女攝影師,曾是出現在老狼MV《戀戀風塵》中舉著相機的那位青澀女孩。唐朝樂隊的丁武是她拍攝的第一個搖滾人,面孔樂隊是她拍攝的第一支搖滾樂隊,她從未想過自己拍中國搖滾跨越了幾乎30年。

讀者多次對高原說:「我看過《把青春唱完》,幸虧有你。」高原直言,除了罵她的那批人,更有謝謝她的那批人,正是這些聲音激勵她走下去。而完整記錄中國搖滾的30年,讓北京大妞高原心生出了責任感。

事實上,關於搖滾人的拍攝,高原一度停止了4年,她拍一切能賺到錢的照片,她相信自己能養活女兒,但那段日子她過得挺擰巴。「喜歡的不喜歡的,我都拍。」高原曾經給人拍過藝術照,對方拿來時尚雜誌,讓她照著章子怡拍一套,「但是這個人即使把章子怡的造型師、化妝師請過來,也拍不成。」

決定重新拍搖滾人後,高原跟著許巍拍了三年,許巍的舞臺演出、海報都出自她之手,隨後高原又跟拍了汪峰、周迅等。從前年開始,高原重新開始跟拍搖滾樂隊。她拍過《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的木瑪、重塑、馬賽克、傻白、達達樂隊,也拍過飛去來樂隊、丟萊卡樂隊、堆填區樂隊、瘋醫樂隊等。

「我對臺前與幕後一個人的性格反差感興趣。」高原說,她拍過舞臺上光彩四射的人,但生活中卻是極無趣的人,這種人拍完也就拍完了,她絕不會繼續再拍。

「拍攝對象就是我喜歡的,他怎麼那麼好玩,為什麼對這件事情這麼理解,這些讓我很著迷。」在高原的眼裡,30年來的中國搖滾人的單純、可愛、執著沒有變,只是與30年前相比,現在的年輕樂隊更明白資本,更了解市場,更知道怎麼才能火。「他們懂的東西比我們那個時代的人多得多,我們對成名、成腕兒沒有現在年輕人那麼清楚。」(北京日報記者 路豔霞)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相關焦點

  • 刻意淡化竇唯,高原新書《返場》再現中國搖滾樂30年過往
    高原新書《返場》近日面世。該書以高原拍攝的百餘張未曾披露過的珍貴照片為線索,穿插老狼、張楚、鄭鈞等人的口述和採訪,用影像和文字,全面展現了中國搖滾樂伊始不可複製的傳奇時代,也記錄了那個時代的「北京故事」,為我們了解20世紀90年代的都市,以及大批理想化青年的文藝生存狀態提供了珍貴資料。
  • 刻意淡化竇唯,高原新書《返場》再現中國搖滾樂30年過往
    高原新書《返場》近日面世。該書以高原拍攝的百餘張未曾披露過的珍貴照片為線索,穿插老狼、張楚、鄭鈞等人的口述和採訪,用影像和文字,全面展現了中國搖滾樂伊始不可複製的傳奇時代,也記錄了那個時代的「北京故事」,為我們了解20世紀90年代的都市,以及大批理想化青年的文藝生存狀態提供了珍貴資料。
  • 高原:用鏡頭記錄搖滾圈傳奇的她,同樣是個傳奇
    高原新書《返場》近日面世。該書以高原拍攝的百餘張未曾披露過的珍貴照片為線索,穿插老狼、張楚、鄭鈞等人的口述和採訪,用影像和文字,全面展現了中國搖滾樂伊始不可複製的傳奇時代,也記錄了那個時代的「北京故事」,為我們了解20世紀90 年代的都市,以及大批理想化青年的文藝生存狀態提供了珍貴資料。
  • 高原出版「94紅磡演唱會」攝影集,百餘張照片首次公開
    《紅磡1994:「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25周年》攝影集在朗園良閱空間宣布開啟新書預售,該書用攝影作品及高原親歷回憶的文字還原了25年前竇唯、何勇、張楚及唐朝樂隊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表演的搖滾演唱會的臺前幕後,並第一次公開了百餘張從未出版過的照片,收錄了當年參與這場演唱會的賈敏恕、張楚、鄧謳歌等人的文字。
  • 高原《返場》90年代最鮮活的記憶,喚起一代人的情感回望
    2015年,一本《把青春唱完》記錄了中國搖滾黃金十年的臺前幕後影像,與此同時也記錄了她自己和她的朋友們的真實生活。2019年,一本《紅磡1994》,高原打開了塵封已久的相簿,挑選出百餘幅從未面世的紅磡演唱會照片,集結成冊,再輔以真實、直白的手寫文字,讓一段屬於搖滾迷、音樂圈的神話成為可以觸摸、翻閱、珍藏的經典。
  • 高原的老照片帶你返場90年代,那個搖滾樂不可複製的傳奇時代
    高原的新書《返場》出來了,這是以她拍攝的百餘張未曾披露過的珍貴照片為線索,穿插老狼、張楚、鄭鈞等人的口述和採訪,用影像和文字,全面展現了中國搖滾樂伊始不可複製也不會再有的傳奇時代,她記錄了那個時代的「北京故事」,也為我們了解20世紀90 年代的都市,以及大批理想化青年的文藝生存狀態提供了珍貴資料
  • 《返場》:跟隨高原的鏡頭見證「青春的本真」
    20世紀90年代,她是老狼 MV《戀戀風塵》中舉著相機的青澀女孩,她是中國搖滾圈黃金十年群體的親密朋友,她更是搖滾音樂界旗幟鮮明和年輕有為的攝影師。她就是高原,她的相機裡保存著90年代的記憶,也用鏡頭見證了一個時代。
  • 少年見青春,返場皆璀璨
    日常與炫目,頹廢與熱血,青春與真摯,當這些照片集結成冊,《返場》誕生了。《返場》以高原在上世紀90年代拍攝的百餘張未曾披露過的珍貴老照片為線索,穿插老狼、張楚、鄭鈞等人的口述和採訪,用影像和文字全面展現了上世紀90年代文藝圈的青年們的獨特氣質,同時她也在一定程度上記錄了那個時代的「北京青春故事」,為人們了解20世紀90 年代大批理想化青年的文藝生存狀態提供了珍貴資料。
  • 書評丨《飛躍高原》:靈魂行者的文字世界
    《飛躍高原》文丨肖和君 天后肖輝躍郵寄來她的新書《飛躍高原》的時候,我正在沒日沒夜地玩所謂創意賺點生活費。在輝躍身上,以及她的文字裡,我看到這樣久違的、肝膽相照的坦然自在。 她和我說過很多次她的感受,拍攝的過程,四方的旅程,以及文字的起因。言辭中見率真性情,放在湖南,是米酒和朝天椒的習性。晚上抱回家開讀,有些以前讀過,有些如新至三月。隨著文字,偌大的青藏高原漸次鋪開。
  • 讀者來信丨《飛躍高原》:靈魂行者的文字世界
    讀三湘第一女鳥人肖輝躍新書《飛躍高原》文丨肖和君 天后肖輝躍郵寄來她的新書《飛躍高原》的時候,我正在沒日沒夜地玩所謂創意賺點生活費。在輝躍身上,以及她的文字裡,我看到這樣久違的、肝膽相照的坦然自在。 她和我說過很多次她的感受,拍攝的過程,四方的旅程,以及文字的起因。言辭中見率真性情,放在湖南,是米酒和朝天椒的習性。晚上抱回家開讀,有些以前讀過,有些如新至三月。隨著文字,偌大的青藏高原漸次鋪開。
  • 高原:我目睹了北京搖滾樂從無到有,94年紅磡演出是一代人懷念的夢
    高原在為新書做直播那時,由於我所拍攝的照片底片大多需要上交公司,所以很多照片在拍攝過後再也不見。回家以後,我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底片收好,放進防酸底片袋中,貼上標籤:「1994,紅磡」。演出的消息是在1994年夏天確定的。
  • 那些明星背後的故事,90年代鮮活回憶的「返場」
    高原作為搖滾這些年的核心見證人和參與者,以攝影師的身份用影像記錄下了當時的人和事,日常與炫目,頹廢與熱血,青春與真摯。本書以高原拍攝的百餘張未曾披露過的珍貴照片為線索,穿插老狼、張楚、鄭鈞等人的口述和採訪,用影像和文字,全面展現了中國搖滾樂不可複製也不會再有的傳奇時代。她記錄了那個時代的「北京故事」,也為我們了解20世紀90年代的都市,以及大批理想化青年的文藝生存狀態提供了珍貴資料。
  • 和木馬樂隊主唱聊聊中國搖滾樂的那些事兒
    這些書籍、雜誌和文章,影響了一代搖滾樂迷甚至是搖滾樂手。 經過整個舞臺的燈火,我們看到的是搖滾樂的狂歡還是矛盾?這些舞臺上的人,是他們選擇了搖滾樂還是搖滾樂選擇了他們? 在郭小寒的新書《生而搖滾》中,她用無數現場和採訪傾力寫就了這本「搖滾樂隊白皮書」。
  • 唱不完的青春:高原和她的搖滾「本相」時代
    超載樂隊的高旗近些年採訪了50位國內搖滾樂的核心人物,他自己拍攝的資料填山填海,理想是用口述史的方式把搖滾樂發展的歷程做成紀錄片。高原說太難了,「因為我們不是專業幹這個的」。擯棄技巧卻富有大量細節,隨意視角甚至有些虛焦。中國搖滾樂承載的一代人的經歷、情感,第一次通過高原的照片給公眾帶來了「在場」感。這些完全「當事人視角」的照片,一經出版立刻轟動了音樂圈和樂迷以外的群體。
  • 高原,中國最傳奇的搖滾女攝影師!
    高原,當代最富傳奇的女性攝影師。作為搖滾圈的知名女攝影師,高原這個名字具有一定的標誌性。 20世紀90年代,她是老狼MV《戀戀風塵》中舉著相機的青澀女孩,她是中國搖滾圈黃金十年群體的親密朋友,當然她更是搖滾音樂界旗幟鮮明和年輕有為的攝影師。
  • 英國小夥阿什計劃徒步挑戰長江,用一年從青藏高原走到上海
    英國小夥阿什計劃徒步挑戰長江,用一年從青藏高原走到上海 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2018-06-24 10:15 來源:澎湃新聞
  • 為什麼搖滾樂手喜歡摔吉他?
    搖滾樂手摔吉他是有歷史和傳承的。起初,摔吉他是完全隨機出現的一個事件。後來,搖滾樂手發現觀眾愛看,就變成了一個市場營銷行為。之後,摔吉他被賦予了行為藝術的含義。再到後來,便成為了一種表態,一種隱喻。另外,對某些人來說,摔吉他是不想返場。最後,摔吉他成為搖滾演出儀式的一個重要環節,也因此,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為表態而表態、沒有態度也要表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