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員請就位》的話題不斷,並且成功出圈。
作為一檔綜藝,它的確火了。
靠著郭敬明、李誠儒的battle,靠著四位導演的不同觀點,靠著一大批流量明星,它真正的火了。
在我們都在關注各種爭議,明星演員之時,殊不知《演員請就位》節目組在一旁偷偷樂著。
當然這也是綜藝的本質,自始至終都是靠話題進行自我炒作的。
而這與郭敬明尤其相符。
大眾不知不覺都將槍口對準了郭敬明,對其進行狂轟,當然也有力挺的,諸如節目中的趙薇,因為他們對演員都是寬容的,尤其還是新人們。
但是真正的新人是誰,不是靠著流量而成為演員的,而是那些一步步摸爬滾打跑龍套的演員們。
他們顯然更需要機會。
不過這兩年趙薇、郭敬明都是力邀新人演員參與自己的作品,尤其熱衷那些具有流量的演員,也難怪他們的觀點會出奇的一致。
爾冬陞當年拍了一部《我是路人甲》,才是真正的力挺新人演員。
對於《我是路人甲》中的新人演員,要資源沒資源,要流量沒流量,而如今這些流量明星,要什麼都有,而轉型演員不過是為星途保駕護航。
所以對郭敬明的各種聲討顯然超脫了節目本身。
汪海林編劇也是對一現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來,郭敬明就是個暢銷書作家,作品沒有什麼思想性可言,趣味更是拜金主義夾雜無病呻吟,很低級。
但是有人力挺,從而轉型做到導演,而力挺的那些人也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他認為郭敬明壓根不會拍電影,更沒有電影才華。
然而背後支持他的那些人全都支持了郭敬明,沒有去支持吳京、郭帆、《大聖歸來》等,所以這讓他很是失望。
這是一種文化的墮落。
更有人提議讓汪海林參加《演員請就位》節目。
汪海林直接回復道,「他們不會請我,我也不會參加,有郭敬明的活動我都不參加,也不想看」。
這是一種不屑與決絕。
對於郭敬明來說,不僅是暢銷書作家,更是一個精明的商人,靠著小說投身於商業,成為作家富豪榜的常客。
然後開始成為導演,又投身於影視行業,從拍攝自己的作品開始,利用現有資源,重金邀請明星參演,打造了《小時代》系列。
雖然口碑一塌糊塗,但是系列電影卻斬獲近20億票房,賺了個盆滿缽滿。
顯然拍電影,郭敬明依然是商人思維,自始至終都沒有將電影至於更高的層次看待。
住著千萬豪宅,經常混跡於偶像圈,如今的郭敬明不是我們所認知的導演,而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娛樂明星。
即使如此,影片被廣為詬病,但是依然繼續在爛片之路上越走越遠。
而後的《爵跡》系列,又是一如既往的爛,但是這一次其商業思維不再靈驗了。
《爵跡1》票房3.82億,與成本相比,這一次虧了,而《爵跡2》更是超大投資,但是上映前卻突遭撤檔,至今上映日期待定。
不過如今的《晴雅集》宣布定檔12月25日。
這一次不知能否逆轉,而從預告片來看,投資依然不菲,特效場面震撼,但是卻滿是網遊之風,最終劇情故事到底如何才是關鍵。
將電影看成商品投資沒有錯,但這主要是製片人所要做的,而導演是力求把電影拍好,兼具藝術性和商業性,而沒有導演才能的郭敬明,卻一直將電影當做商品,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酷炫的陣容畫面,藝術性欠缺。
在《演員請就位》中,郭敬明評論演員的表演頭頭是道,很是專業,但是在這專業之下,我們所看到的是理論的堆砌,不像爾冬陞、陳凱歌能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為演員指導,調教演員,真正做到對演員有利的評論。
而郭敬明顯然是用最為直接的方式給予鼓勵,就是一張S卡。
一張S卡並不會起到真正的幫助作用,相反會讓演員走入誤區,認為自己是有可塑的地方的,有巨大潛力的。
如果一張S卡就能讓一個流量成為演員的話,那麼數以萬計的演員們就不會跑龍套當配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