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郭敬明以導演的身份,參加了《演員請就位》這檔綜藝節目,節目中,郭敬明給了一位零戲齡,並沒有什麼表演功底的新人何昶希一張S卡。
這張S卡,在節目中是比較珍貴的,代表著表演最高等級,原本臺上四位導演一致決定,S卡要留給那些演技突出的演員,而何昶希,顯然沒在這一行列內。
在場的導演有趙薇、爾冬陞、陳凱歌三位導演,他們也非常不理解郭敬明的這波操作,臺下的39名演員也都充滿疑惑,甚至有演員直接質問導演,給S卡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當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郭敬明振振有詞,他給出的解釋是:「super超級的,student學生,seed種子,special特殊的」。
他希望,何昶希在這個舞臺上是耀眼的,獨一無二的演員種子,是一名學生。他希望能夠給新人一個機會,能夠讓他發光發熱。
乍一聽,郭敬明的解釋還是比較合理的,但他這個解釋,在李洪儒眼中,是偷換概念,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李洪儒大家應該都認識的,他在這檔節目中是第二次被請來做鑑影人,專門鑑定演員的演技。在他眼裡,何昶希的表演,都無法入眼。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何昶希的那段《陳情令》雨中決裂的戲,確實讓人無法接受,完全看不下去的那種感覺,李成儒更是在節目上一點情面不留,手撕郭敬明。
雖然在語言上,郭敬明佔到了上風,但他確實無理在先,而且顯得有些強詞奪理,所以網上大部分人都一邊倒,全網諷刺郭敬明。
其實,郭敬明對於我們這一代還是挺有影響力的,仔細想來,從2002年開始到現在,郭敬明已經火了幾十年了。
郭敬明從小就有寫作的天賦,中學二年級,他的一篇名為《孤獨》的處女詩作發表在了全國公開刊物上。
這次投稿,他得到了10元的稿費,正是因為這次的鼓勵,讓他徹底愛上了寫文章,在導師的不斷鼓勵下,他除了寫文章,還會參加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
不光是作文方面突出,郭敬明的學習成績,在高中之前,一直都是年級第一的。寫作對於他只是興趣愛好,他會定期的向雜誌社和網站投稿。
18歲那年,郭敬明就得到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同期獲得此獎項的,是青年作家韓寒。
之後,郭敬明便把他的第一部個人散文集、短篇作品集《愛與痛的邊緣》發布到了市場上,或許是從這時間開始,郭敬明「商人」的本質就已經出現了。
《愛與痛的邊緣》幾乎成為那個時代學生們人手一本的小說,銷量暢行。照著這個熱度,郭敬明在高考結束之後將一萬字的《幻城》投了出去。
這篇中長篇小說徹底成就了郭敬明,同時也正是這部小說,使郭敬明陷入了抄襲的罪名中,雖然有負面影響,但並不影響小說的銷量。
郭敬明不怕自己被說,後來也承認了 抄襲的事實,同時他也把握住了這個機會,加緊發布推行新的小說集,不被外界幹擾,並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有了工作室之後,幹起事業來更得心應手了,之後他加緊出書,《夏至未至》、《最小說》、《爵跡》等等,一部有一部作品開始連載……
到了2014年,郭敬明開始著手打造自己的形象,參加各種電視節目,增加自身曝光率,有資料顯示,郭敬明的綜藝出場費已經達到了千萬級別。
不僅如此,郭敬明還不斷吸納有文採的寫手,並聘請到自己旗下的公司裡,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郭敬明將行業內好的寫手都請過來了,想不火都難。
眼看著小說逐漸被視頻替代,郭敬明開始有了新的想法,他要自己拍電影,從2012年到2014年,他的長篇小說《小時代》就自編自導被搬上了大熒幕。
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拍完三部小說,並迅速搬上大熒幕,可見他應該是早有拍電影的想法了,郭敬明的這一路,一直都是上升的,他的嗅覺,比商人還要靈敏。
他總是能找到合適的時機,寫小說的時候,沒有很多先進的電子設備,最常見的娛樂方式就是讀書,他的青春疼痛類書籍,正好能緩解枯燥的生活。
把消費群裡定在了中學生或者青年,一代中學生成長之後,會記得那時候有個郭敬明,然後下一代的中學生又開始看郭敬明的電影……
由此一代代循環,時間的沉澱,讓郭敬明成為每代人都能有印象的名人,雖然他的文筆在同一期的韓寒、楊哲、尹珊珊中並不是初衷的,但他的商業思維,絕對是最棒的。
從《演員請就位》中,他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導演,但別忘了,他才導演過僅僅幾部電影而已,而且全部都是自己寫的。
做一個大膽的猜想,僅僅靠著他自己寫過的這些小說,拍成電影作品,他的導演水平也會得到一個質的提升。
靠寫作致富的作家中,郭敬明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人物。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郭敬明的才華和他的文字魅力,都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靠著寫作一夜成名。
所以,別在diss郭敬明了,他的成名,絕非偶然。
本文出自公眾號「觀海茶樓」,如您喜歡,請您關注查詢更多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