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聞網訊 人民警察打擊犯罪,是為了人民;人民警察扶貧攻堅,也是為了人民。可是警察又不懂產業發展,怎樣才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如果放在兩年前,陳小兵也許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位來自安康市漢陰縣公安局雙河口派出所的副所長,在基層派出所一幹就是22年,說案子、說起公安工作,他是行家裡手;可對扶貧攻堅工作,他卻還是個「新手」。
2018年12月31日,面對這家人的不舍與挽留,陳小兵毅然決然接受任務,背上行裝踏上了前往漢陽鎮長紅村的徵程。
在質疑中反思,底子清才能情況明
從人民警察到第一書記的角色轉換,讓陳小兵在剛開始抓長紅村脫貧攻堅工作時,完全沒有思路和頭緒。「當我第一次入戶走訪的時候,就被潑了一盆冷水。」陳小兵回憶說。
「你不是派出所的警察麼,我又沒犯法,你到我家裡幹啥」「你問的事情我不知道,你去問別人吧。」看到手裡拿著記錄本、還有村幹部陪同的這位警察,一位群眾神情緊張,還沒說到幾句話,就下了「逐客令」。陳小兵又走訪了幾戶,可是了解到的信息很少。
「只有深入農戶,才能感受到農民生活的艱苦,面對群眾的質疑,我們更要反思。我們派『第一書記』到貧困村去開展扶貧工作,既不是『施恩』,也不是去當『救星』,而是要實實在在的去帶著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漢陰縣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鄺吉學叮囑道。
兩年來,陳小兵帶著真情實感,感受農民艱辛,白天他在開展工作的同時入戶走訪貧困戶,與群眾拉家常,了解村情戶情,了解對黨的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脫貧致富等方面好的意見建議,將每一戶的情況詳細記錄,兩年來,他走遍了村上的每一條山溝,每一道山梁,與每家每戶進行面談,,做到了底子清情況明。
開脫貧良方,發展產業助增收
長紅村地處漢陽鎮南端,東臨長新村,南臨白廟村,西鄰西鄉縣兩河口鎮艾怡村,北臨石泉縣,位於三縣交界之處。村域面積13.89平方公裡,全村16個村民小組,共有耕地4278.5畝,常住人口414戶。「通過入戶走訪了解,村上產業短、小、散,沒有一個帶領脫貧效果好的主導產業。」陳小兵介紹。
為此他入戶走訪,與村四支隊伍一起商討,結合鎮黨委的部署,依託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制定了村上的產業發展規劃:長效產業以茶葉為主,短效產業以羊肚菌、林下養雞、和肉牛養殖為主。目前村上依託「三個一」產業發展模式去年新栽植的800餘畝茶園長勢良好。當了解到一組胡義榮家人口多,收入不穩定時,他積極鼓勵胡義榮養雞發展林下養雞,目前胡義榮家養雞已達5000隻,收入4萬餘元。當了解到紅富肉牛養殖場由於管理不善,資金短缺,場地閒置的狀況後,他積極向村集體合作社建議,採取集體合作社承包工資提成的方式盤活了倒閉的紅富肉牛養殖公司,養殖肉牛53頭,通過勞務、收購秸稈等方式帶動20餘戶貧困戶共增收4萬元,王富松本人增收5萬元,村集體合作社盈利5萬元。在產業發展遇到困難時,他想方設法為產業發展解難題。今年2月,由於受疫情的影響,道路交通管制,雞飼料短缺,3000餘只土雞面臨斷糧的困境。他積極向幫扶單位主要領導匯報爭取支持,幫扶單位漢陰縣公安局協調購買2萬餘元的雞飼料送到養雞場,解決了養殖戶的燃眉之急。今年4月初,他又通過多方協調陝煤集團聯繫購買村上宰殺包裝好的成品雞1000餘只,解決了土雞銷售的難題。
工作做到實處,群眾都看得見
脫貧攻堅工作千頭萬緒,為了推動工作的有效開展,最重的工作、最難啃的骨頭都是他主動承擔。白天入戶開展工作,晚上加班加點整理軟體資料已成為常態,在村上一住就是一個月不回家,村上的同事都說他該回家看看,但他總是一笑了之。由於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去年他兩次心臟病復發入住醫院,但身體稍微好轉他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2019年長紅村易地扶貧搬遷量大任務重,為了儘快實現裝修入住,他每天奔波於各個異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當了解到村上有5戶搬遷戶在外務工不能回家的情況後,他積極為在外地務工不能回家的5戶貧困戶協調聯繫施工隊裝修,為2戶貧困戶聯繫搬運工搬家,以減輕貧困戶從外地回家來回折騰的損失。為群眾辦證跑路是他經常做的事。八組董長英有智力殘疾,家中有兩個年幼的女兒,辦理殘疾證沒人跑路,為此他自己開車帶上董長英到精神病醫院做智力鑑定,鑑定結果出來後又為其跑路把殘疾證辦下來。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由於他的帶頭示範作用,長紅村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成效明顯,得到了群眾的讚譽和上級的認可。
運用「公安」主業,實現長治久安
「老鄉,你走哪兒去哦?騎車要慢點,這山路坡陡彎急的,要注意安全。」「要得,警察書記,我是到鎮上送點東西的,我下次一定改正。」……穩定是發展的基礎。陳小兵來到長紅村後,還充分運用「公安」主業,為實現轄區的長治久安做出了巨大貢獻。
走村入戶徵求發展意見、田間地頭宣傳法律知識、定時定期開展法律講座……陳小兵的「扶貧日記」也有自己的一番特色。
「說實在的,老百姓的法律意識還是很淡薄。我把扶貧幫扶工作和法律宣傳工作結合起來,也正是為了實現全村的長治久安。」陳小兵說。
如今的長紅村,村容村貌換新顏,產業發展譜新篇,村民收入穩步提升,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退出。兩年來,陳小兵一心為民,以實際行動履行了第一書記的職責使命,詮釋了新時代人民警察為人民的「硬核」擔當。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張松 通訊員劉安正
【來源:西安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