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子長|李家岔鎮東方紅村:依託紅色資源 盤活集體經濟

2020-11-27 網易新聞

2020-11-25 05:45:19 來源: 子長融媒體中心

舉報

  

  

  李家岔鎮東方紅村位於我市城區以西25公裡處,是民族英雄謝子長將軍的故鄉,全村轄4個自然村,總土地面積12.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500畝,共有人口267戶884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0戶72人。2020年5月被中共陝西省委組織部授予「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示範村」。本期《今日子長》帶您去了解。

  

  這幾天,李家岔鎮東方紅村第一書記史炎升每天都要到村合作社的拱棚內看看,仔細觀察剛壓好的葡萄苗有沒有受最近氣溫下降的影響。種植戶白青梅告訴記者過去自己因為不懂技術,所以一直在村合作社的大棚內打工,幾年下來不僅學到了技術而且也發展起了自己的拱棚葡萄。

  

  大棚種植戶 白青梅 隊上栽葡萄了,我也就跟上栽了兩棚葡萄,再是隊上請的技術員教的說怎麼剪、怎麼壓,我們跟上學,學的今年才將掛果了,我賣的幾千塊錢,你看,這比種莊稼可強的多了。這我家裡的誤不了,葡萄也管理了。

  與白青梅不同,姬海梅由於年齡較大再加上丈夫長年有病,因此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她就一直在合作社務工。

  

  合作社務工人員 姬海梅 丈夫有了病了,也就上了年齡了,也就什麼也做不成,集體這辦起個豬場,我一個月掙3000塊錢,我們老婆老漢倆個也就可以。

  

  

  村上合作社的成立不僅為村集體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而且為村民提供了多個就業崗位。57歲的南玉合,18年前,妻子黨翠芳到集鎮賣蔬菜途中發生意外交通事故,導致下半身癱瘓,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從那以後,他便一邊在合作社打工一邊細心照顧著妻子的起居。

  

  李家岔鎮東方紅村村民 南玉合 前二年我還一直打工,近這兩年婆姨癱瘓著了,老人老了經常有病了,要住院了,也出不了門,今年一直想養豬了,豬娃價太高了,手頭確實還沒錢,沒那個經濟,再我們隊上有個合作社,合作社有養豬場,今年在大隊領導和駐村幹部的幫助下,給我墊資的十來個豬娃,咋我就心裡一直想著餵豬,我十來個豬娃也賣了,賣的五萬來塊錢,資金就不困難了,現在還餵二十來個豬,今年又買了個三輪,還擴建了豬場,三輪拉運費掙一萬來塊錢,再平時在合作社葡萄棚打工,今年收入確實可以。

  近年來,東方紅村以建設「紅色東方紅,生態宜居村」為目標,按照「養殖+拱棚種植+沼氣」三位一體的循環經濟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今年已出欄豬仔140頭,收入22.4萬元;葡萄掛果22棚,預計收入22萬元;光伏發電站收入1.815萬元。

  

  李家岔鎮東方紅村第一書記 史炎升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支撐和保障。也是引領廣大群眾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我們從集體經濟的發展,目前取得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全村共帶動發展養豬戶50戶,340頭,其中貧困戶18戶,144頭,葡萄種植戶12戶,2019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6.4萬元。今年年底我們三項產業預計收入34萬元。

  2017年8月東方紅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成立以後,由村黨支部牽頭,爭取農業、扶貧等項目資金346萬元,硬化產業道路1000米,修建蓄水池1個,為拱棚安裝上下水管網和滴灌等。不斷優化分配機制,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6戶困難戶每年兜底分紅3000元;村幹部、困難戶和20戶農民每年按佔股進行分紅,村集體88%的收入2022年之前不分紅,用於產業持續滾動發展,待村集體經濟壯大後,嚴格按照3:3:3:1進行分配。力爭讓每一位村民從中受益。

  

  李家岔鎮東方紅村第一書記 史炎升 下一步,我們村將充分發揮謝子長將軍紅色故居的資源優勢。全力打造謝子長紅色文化旅遊品牌。持續發展「三位一體」經濟模式。鞏固脫貧成效,帶領全體村民早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

  記者|王平

  編輯|史建琴

  責編|程政 王平

  監製|李紅梅 薛金平

  子長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子長東方紅村依託紅色資源 盤活集體經濟
    李家岔鎮東方紅村位於我市城區以西25公裡處,是民族英雄謝子長將軍的故鄉,全村轄4個自然村,總土地面積12.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500畝,共有人口267戶884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0戶72人。2020年5月被中共陝西省委組織部授予「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示範村」。
  • 石泉縣後柳鎮:黨建引領為鄉村振興注入「紅色基因」
    後柳鎮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加強陣地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統攬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將黨員幹部下沉到產業發展一線,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紅色基因」。抓牢基層黨建,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
  • 萊西市馬連莊鎮:依託紅色文化資源 開展黨員廉政教育
    、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融合,讓紅色歷史資源轉化為觸動心靈的黨風廉政教育讀本。馬連莊鎮位於青島市最北端,紅色文化底蘊豐厚,膠東行署於1948年至1949年間在馬連莊鎮河崖村辦公。據《萊西縣誌》記載,馬連莊原44個村莊就有在冊登記的英烈295名,革命先烈用熱血鑄就「紅色馬連」之魂;馬連莊北臨招遠,大沽河縱貫全鎮,是膠東抗日戰爭重要根據地,湧現出顧家「一門三烈」、夭山戰役等大量先模人物和可歌可泣的紅色事跡。依託資源,打造紅色特色小鎮。
  • 臨澤板橋鎮: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
    通訊員 王生龍今年以來,臨澤縣板橋鎮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硬指標,通過「黨建+農旅融合推動、能人帶動、產業驅動」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了一批集體經濟強村,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這種「美麗資源」,請保護好它!
    博羅縣觀音閣鎮南坑村把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資金入股民宿項目,不僅每年可拿到20萬元固定收益,還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另一種選擇。位於博羅縣觀音閣鎮南坑村的民宿山裡院子。這是博羅縣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給農村帶來的變化。
  • 績溪縣家朋鄉:多措並舉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績溪縣家朋鄉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引領,創新思路,真抓實幹,多種模式和形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精準謀劃發展路徑。在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基礎上,結合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分析研判、理清思路,提出集體資產盤活、集體資源開發租賃、共同持股合作發展特色產業等3種發展路徑,找準項目、制定方案、狠抓落實。  加大資金爭取和投入。
  • 白雲區麥架鎮下堰村盤活閒置資源,闖出發展新路
    這兩個項目上空是飛架而過的成貴鐵路、西南環鐵路,兩個項目被這兩條鐵路串聯在一起,極有可能成為下堰村激活集體經濟、帶領村民增收的城中村發展破題點。麥架鎮下堰村位於白雲區西北部,白雲北路貫穿全村而過,下轄4個自然村寨、8個村民小組,共有村民890餘戶3900餘人,流動人口11500餘人。
  • 孟津縣送莊鎮:基層黨建激活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近年來,孟津縣送莊鎮聚焦農村基層黨建薄弱環節,下大力解決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不足的問題,緊緊圍繞「基層的黨建」統領「集體經濟」這個主題,全面實現黨建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深度融合。2019年,全鎮17個行政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超過150.28萬元,其中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2個。
  • 「點讚」這個村集體經濟「破零化蝶」
    自該廠竣工投產以來,馬頭村村民們越來越真實地感受到集體經濟帶來的紅利,馬頭村也成功摘掉了集體經濟的「空殼村」頭銜,為持續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實現鄉村振興打好堅實基礎。鎮村合力,齊心協力共謀發展。近年來,武強鎮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實施農村集體經濟「破零」行動,不斷增強村集體自身「造血」功能。
  • 包日塔拉嘎查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探索與實踐研究
    由於嘎查地處溼地保護區內、基本沒有用於發展集體經濟的耕地和草場、可利用資源有限,導致2018年以前村集體經濟長期處於薄弱狀態、發展緩慢。(四)現有房屋場地租賃依託現有小型物流服務區10間房屋及6000㎡硬化區,將6間房屋及硬化區租賃給市交通局設置超限站,解決超限站工作人員辦公、食宿問題,剩餘4間房屋對外租賃發展汽修、餐飲服務。
  • 呼和浩特市新聯會走進紅色塔布賽開展「百企扶百村」扶貧項目推進
    依託塔布賽紅色旅遊文化的歷史屬性,現有的烏蘭夫故居為資源優勢,以精品項目為抓手,以塔布賽為品牌,構建塔布賽紅色文化深度體驗遊為基礎,以「農」「文」「旅」為特色,以創新創業賦能為核心的紅色文化、創業研修、商務會議、休閒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全國性、綜合性的紅色旅遊目的地,立足扶貧,促進集體經濟發展。」
  • 依託紅色文化資源 助推鄉村經濟發展——解密通化縣興林鎮曲柳川村...
    依託紅色文化資源 助推鄉村經濟發展——解密通化縣興林鎮曲柳川村的「蝶變」密碼 2020-11-13 12:3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盤活利用「沉睡的資源」 濰坊將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突飛猛進的發展,一方面,城鎮快速擴張佔用大量耕地良田,土地開發強度過高,與資源環境承載力不相適應,以犧牲農用地為代價的城鎮化模式已難以為繼;另一方面,城鎮內部存在大量低效用地,盤活利用潛力巨大。
  • 「聚焦」|寶日勿蘇鎮新井村集體經濟超百萬
    2020年寶日勿蘇鎮新井村取得集體經濟超百萬的豐碩成果。但是兩年前的新井村卻又是另一個模樣。由於氣候乾旱少雨、地下水資源有限和傳統觀念束縛,新井村種植作物單一,土壤板結嚴重,農作物產量不高,農產品附加值較低,集體經濟遲遲沒有起色。2018年,在寶日勿蘇鎮黨委的精心謀劃部署下,為新井村選優配強「兩委」班子,將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的新一屆班子選了上來,新井村集體經濟自此按下「快進鍵」。
  • 【新時代文明實踐】整合盤活資源 搭建陣地平臺——孤店子鎮紮實做...
    孤店子鎮紮實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工作  整合盤活資源 搭建陣地平臺  孤店子鎮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  全鎮以曹家村、小巴虎村、張家店村3個試點村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樣板,整合各村文化廣場、老年活動中心、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等現有場地資源,打造適合各村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曹家村
  • 羊街鎮西華社區: 「鄉愁莊園」盤活鄉村旅遊
    西華社區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領辦威寧恆富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動全村232戶農戶和威寧羊街鎮西華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整合股金1235萬元入股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圍繞「一洞四中心」打造農旅結合的「鄉愁莊園」,努力盤活鄉村旅遊資源,實現了村集體和農民雙增收目標。
  • 中衛市強化管理服務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近年來,中衛市積極為村級集體經濟爭取項目資金,通過整合村集體資源、盤活村集體閒置資產、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開展掃黑除惡農村集體「三資」問題專項整治等措施,進一步完善落實村級集體經濟管理各項制度,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 奉化區方橋街道四維發力打造村集體經濟增長點
    今年來,奉化區方橋街道從盤活資金資產、搭建協作平臺、規範運行、人才選備等四大方面著手,全力突破集體經濟思路不寬、動力不足、帶頭人缺乏、造血功能弱等發展難題,實現行政村集體經濟創收增效,全面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試點改革:整理、盤活與收益分配
    針對宅基地辦證程序多、時間長的問題,福建省晉江市探索建立不動產登記等確權登記平臺,湖南省瀏陽市探索「鎮級審批」,提高審批發證效率。對於資格認定、權屬爭議以及其他歷史遺留問題等造成無法確權發證的情況,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對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進行細化,在不動產權證書中只登記符合當地規定的宅基地和房屋的合法面積,對有爭議的部分不予登記。
  • [聚焦熱點難點]「閒產」盤活的「首桶金」效應——青原區富田鎮...
    □楊建智、李歆、本報記者張晶在青原區富田鎮,3年之前,20個行政村中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的「空殼村」超過90%,通過盤活各類沉睡的集體閒置資產,搭建新型產業平臺,如今,所有村集體收入均超過5萬元,50%以上村集體收入超過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