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岔鎮東方紅村位於我市城區以西25公裡處,是民族英雄謝子長將軍的故鄉,全村轄4個自然村,總土地面積12.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500畝,共有人口267戶884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0戶72人。2020年5月被中共陝西省委組織部授予「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示範村」。本期《今日子長》帶您去了解。
這幾天,李家岔鎮東方紅村第一書記史炎升每天都要到村合作社的拱棚內看看,仔細觀察剛壓好的葡萄苗有沒有受最近氣溫下降的影響。種植戶白青梅告訴記者過去自己因為不懂技術,所以一直在村合作社的大棚內打工,幾年下來不僅學到了技術而且也發展起了自己的拱棚葡萄。
大棚種植戶 白青梅 隊上栽葡萄了,我也就跟上栽了兩棚葡萄,再是隊上請的技術員教的說怎麼剪、怎麼壓,我們跟上學,學的今年才將掛果了,我賣的幾千塊錢,你看,這比種莊稼可強的多了。這我家裡的誤不了,葡萄也管理了。
與白青梅不同,姬海梅由於年齡較大再加上丈夫長年有病,因此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她就一直在合作社務工。
合作社務工人員 姬海梅 丈夫有了病了,也就上了年齡了,也就什麼也做不成,集體這辦起個豬場,我一個月掙3000塊錢,我們老婆老漢倆個也就可以。
村上合作社的成立不僅為村集體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而且為村民提供了多個就業崗位。57歲的南玉合,18年前,妻子黨翠芳到集鎮賣蔬菜途中發生意外交通事故,導致下半身癱瘓,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從那以後,他便一邊在合作社打工一邊細心照顧著妻子的起居。
李家岔鎮東方紅村村民 南玉合 前二年我還一直打工,近這兩年婆姨癱瘓著了,老人老了經常有病了,要住院了,也出不了門,今年一直想養豬了,豬娃價太高了,手頭確實還沒錢,沒那個經濟,再我們隊上有個合作社,合作社有養豬場,今年在大隊領導和駐村幹部的幫助下,給我墊資的十來個豬娃,咋我就心裡一直想著餵豬,我十來個豬娃也賣了,賣的五萬來塊錢,資金就不困難了,現在還餵二十來個豬,今年又買了個三輪,還擴建了豬場,三輪拉運費掙一萬來塊錢,再平時在合作社葡萄棚打工,今年收入確實可以。
近年來,東方紅村以建設「紅色東方紅,生態宜居村」為目標,按照「養殖+拱棚種植+沼氣」三位一體的循環經濟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今年已出欄豬仔140頭,收入22.4萬元;葡萄掛果22棚,預計收入22萬元;光伏發電站收入1.815萬元。
李家岔鎮東方紅村第一書記 史炎升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支撐和保障。也是引領廣大群眾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我們從集體經濟的發展,目前取得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全村共帶動發展養豬戶50戶,340頭,其中貧困戶18戶,144頭,葡萄種植戶12戶,2019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6.4萬元。今年年底我們三項產業預計收入34萬元。
2017年8月東方紅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成立以後,由村黨支部牽頭,爭取農業、扶貧等項目資金346萬元,硬化產業道路1000米,修建蓄水池1個,為拱棚安裝上下水管網和滴灌等。不斷優化分配機制,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6戶困難戶每年兜底分紅3000元;村幹部、困難戶和20戶農民每年按佔股進行分紅,村集體88%的收入2022年之前不分紅,用於產業持續滾動發展,待村集體經濟壯大後,嚴格按照3:3:3:1進行分配。力爭讓每一位村民從中受益。
李家岔鎮東方紅村第一書記 史炎升 下一步,我們村將充分發揮謝子長將軍紅色故居的資源優勢。全力打造謝子長紅色文化旅遊品牌。持續發展「三位一體」經濟模式。鞏固脫貧成效,帶領全體村民早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
記者|王平
編輯|史建琴
責編|程政 王平
監製|李紅梅 薛金平
子長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