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熱點難點]「閒產」盤活的「首桶金」效應——青原區富田鎮...

2021-01-10 吉安新聞網

富田村利用集體閒置林地,與種植大戶合作打造林下靈芝基地,為村集體增加收益。 彭生苟  攝

富田村閒置了近30年的原鄉衛生院,經改造一新,成了村互助養老之家。

楊建智、李歆、本報記者張晶

在青原區富田鎮,3年之前,20個行政村中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的「空殼村」超過90%,通過盤活各類沉睡的集體閒置資產,搭建新型產業平臺,如今,所有村集體收入均超過5萬元,50%以上村集體收入超過10萬元。

「『空殼村』手中無糧、人心渙散,破殼重生最難的便是邁開第一步,而盤活集體『閒產』正是那個收益最穩定、最簡單易行的突破口,只有賺到了『首桶金』,鄉村振興這盤大棋才能從容鋪開。」富田鎮「空殼村」破殼重生的幕後操盤手、鎮黨委書記顏小斌一語道出其中奧秘。

多年「空殼村」破殼重生的秘密

穿行在蜿蜒的山道上,富田鎮花巖村黨支部書記郭顯達腳下邁著大步,口裡卻跟記者談起了村集體經濟的「變遷史」。

作為「十二五」省級貧困村,花巖村的收入長期是個「0」。2017年,揣著上級撥付的7萬元扶貧資金,村幹部們左思右想,最後在一塊集體山地上,種下了150畝高產油茶林,預計豐產之年,產值可突破50萬元。受此啟發,今年初,村裡又與種植大戶合作,建起了20畝的木耳基地,預計年底可獲得8萬餘元的收益。「等這些項目進入收穫期,村裡的收入肯定還要翻上幾番。」他笑道。

幹部幹勁足、經濟有載體,這是記者在富田鎮多個村實地採訪後的直觀印象。

在匡家村,村黨支部書記匡丕澍扳著指頭跟記者算起了去年村集體的收入帳:祠堂租金3萬元,原鄉派出所辦公房租金1.3萬元,集鎮店面租金1.2萬元,竹林有償砍伐所得1.2萬元……「隨著創收渠道的不斷增加,2018年村集體收入從此前的0元增至5.04萬元,2019年又增至12萬元,等村裡培育的300畝高產油茶林進入豐產期,這個數字還得蹭蹭往上竄呢。」談起未來,匡丕澍信心滿滿。

短短二三年之間,多年的「空殼村」何以紛紛破殼重生?

村支書們向記者「解密」——花巖村新開發的150畝油茶林、20畝木耳基地,用的都是村集體長期廢棄的荒蕪之地;如今給匡家村帶來固定收益的房屋、竹林等,此前都因疏於管理,不僅不能產生收益,村裡還得借錢管護。而給富田村集體帶來「首桶金」的,則是多年來散落在村道兩旁、無人留意的2000多棵溼地松。2018年,新一屆村委創造性地拍賣松樹採脂權,一次性收入10.05萬元,一舉摘去「空殼村」的舊帽子。

「閒產」處處有,富田鎮卻用點睛之筆,將不起眼的「閒產」,化成了「空殼村」破殼重生的「活資產」。

「閒產」如何不閒背後頗有門道

如何將不起眼的「閒產」,變身為「空殼村」破殼重生的「活資產」?這中間,村幹部的責任心是前提,但因地制宜、借勢用力之道才是關鍵。

在富田鎮,「閒產」各有不同,但盤活的招數也自有規律可循。

靠山吃山,是盤活集體「閒產」的第一選擇。富田鎮有國土面積216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66.7%,閒置的村集體山地林地隨處可見。正是向山林要收益,花巖村與國有林場合作,盤活了1500畝山地資源,每年擁有了10餘萬元的固定分紅;匡家村不投入一分錢,只需請來竹木收購客商,村屬的200畝竹林每年便輕鬆收入1.2萬元;富田村更是將散落在村道兩旁、無人留意的2000多棵溼地松變閒為寶,於不經意處收入10.05萬元。

吃好祖宗飯,是盤活集體「閒產」的一個重點。富田鎮歷史悠久,各村各組長期以來積累了一定的集體財產,一旦利用起來,便能獲得穩定收益。以匡家村為例,依託3000多平方米的祠堂打造研學課堂後,每年的租金收益便超過2萬元,劃歸村有的原鄉派出所辦公房及原先作為村部辦公室的集鎮店面,如今都已成為村集體穩定增收的重要來源。

打好旅遊牌,是部分村組盤活「閒產」的一大特色。作為文天祥的故裡,已聯為一體的富田村、匡家村內,有著文丞相祠、王氏宗祠等多個省內知名的文化景點,圍繞啟蒙禮、狀元禮、狀元宴等主題,兩村閒置的祠堂、房屋正成為打造農家樂、研學、民宿的主戰場。

此外,借力國家政策,也為盤活「閒產」提供了重要的「外援」。以楊柳村為例,村集體不額外出一分錢便建起了大片的油茶林,依靠的正是國家的荒山整治扶持政策。

「閒產」不閒,點睛之處看似平淡,卻藏著鄉村治理的獨特智慧。

集體「首桶金」下活鄉村一盤棋

走進富田村,集中連片的傳統民居讓村莊散發著濃濃的古風雅韻。

村莊中間,一處青磚、黛瓦、圓柱的院落讓人眼前一亮。穿門而入,30歲出頭的村黨支部書記王昱正指揮著幾個裝修工人對小院內部進行整修。他向記者介紹:「這個院落有1000多平方米,曾是鄉衛生院所在地,上世紀90年代隨著衛生院的搬遷,便閒置了起來,去年,我們先後籌集資金40多萬元,分步改造,一部分建起了村互助養老之家,另一部分計劃引入農家樂、民宿等經營業態。」

王昱告訴記者,改造原鄉衛生院是歷屆村委的「夙願」,2018年他上任之初,通過拍賣溼地松採脂權賺取村集體「首桶金」後,立即啟動了這項謀劃已久的改造工程,村互助養老之家很快建成。幾項工作做好後,幹部的勁頭上來了,村民的心齊了,在外的鄉賢也紛紛出錢出力。趁著這股勁,村裡走上了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今年初,村裡開墾出22畝荒地,與國有林場合建苗圃基地,利用集體林地,與種植大戶合作打造了林下靈芝基地,單此兩項,預計年底便可為村集體增加12萬元的收益。

「帳上沒錢,幹部難作為,村民人心渙散,這是眾多『空殼村』普遍面臨的難題,而破解問題的突破口便是賺好『首桶金』,有了第一筆錢,把村民關心的事幹成了,人心很快便會凝聚起來,後面的事也就會越來越順。」匡丕澍坦言,自從村集體有了「首桶金」後,村裡祠堂的維修、人居環境的整治、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保潔員的聘請,都有了資金上的保障,村委的戰鬥力大大增強。

回顧富田鎮「空殼村」破殼重生之路,顏小斌感觸至深。「短短3年時間,通過集體帶頭引領、村民熱情參與,富田鎮已基本形成了1000畝食用菌菇基地、1.8萬畝油茶基地等新型產業平臺,鄉村振興勢頭喜人,實踐證明,盤活村集體閒置資產,是我們立足地方實際,打開鄉村振興這扇大門的第一把『金鑰匙』。」他感慨道。

相關焦點

  • 青原區富田鎮集體經濟「空殼村」破殼重生的啟示(多圖)
    在青原區富田鎮,3年之前,20個行政村中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的「空殼村」超過90%,通過盤活各類沉睡的集體閒置資產,搭建新型產業平臺,如今,所有村集體收入均超過5萬元,50%以上村集體收入超過10萬元。
  • 青原區子平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入選全國案例側記
    青原區子平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位於青原區富田鎮奩田村,距離吉安市區45公裡,與國家4A級景區陂下古村相鄰。富田鎮地處林區,全鎮森林覆蓋率達92%以上,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性氣候,食用菌資源非常豐富,獨特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食用菌的生長。
  • 聚焦特殊資產盤活房抵市場 眾專家支招
    聚焦特殊資產盤活房抵市場 眾專家支招 發布時間:2020-12-21 11:05 星期一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芬棉 12月17日, 「聚焦特殊資產 盤活房抵市場
  • 一隻「蝴蝶」的惡作劇:蝴蝶效應與網絡輿論熱點的形成
    那麼這些事件又是如何發酵成全民關注的熱點呢?或許調皮的「蝴蝶」能提供一種解釋。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有時會導致不可預料的事情發生;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微妙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 龍陵:破解重點難點村 選優配強帶頭人
    近期,雲南保山市龍陵縣以村「兩委」換屆選舉為契機,從基層發力,不斷破解重點難點村,選優配強帶頭人。建立縣委組織部部務會成員掛鈎鄉鎮聯繫重點難點村工作機制,聚焦影響換屆的難點問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通過談心談話、民主評議等方式徵求黨員群眾意見。同步運用村級巡察、掃黑除惡、信訪維穩等成果,全縣梳理出涉及搬遷補償、危房改造、帳目混亂等重點難點村18個。
  • 聚焦丨婦女權益類檢察公益訴訟機制研討會在自治區檢察院召開
    同時,調研了解呼和浩特市檢察院在全國檢察機關系統中率先開展「婦女權益保障類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的成效與難點。劉藝表示,安排此次專題研討及調研策劃已久,借著為內蒙古公益訴訟檢察人員授課機會,重點調研內蒙古檢察機關開展婦女權益類公益訴訟檢察實務中遇到的制度難點和理論困境。
  • 瓊海創新機制紮實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 著眼群眾熱點難點問題
    今年初,瓊海緊扣「黨委所想、政協所長、基層所盼」的要求,積極探索,創新機制,率先在全省開展基層協商民主試點,著眼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從小事著手,解決實際問題,讓「有事好商量」的理念深入人心。  協商議事著眼群眾熱點難點問題  如今,協商議事已成為瓊海化解矛盾、和諧促發展的有效手段。9月中旬,經過協商,嘉積鎮南堀村村口北側的西邊安置區水利灌溉渠實施蓋板建設難題得到解決,當地群眾拍手稱讚。「既解決了出行安全問題,又避免了汙水臭氣連天的問題。」
  •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試點改革:整理、盤活與收益分配
    閔師等[13]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發展歷程與模式進行梳理,並基於9省156個村的調研數據實證分析認為資產評估、成員界定、股權分配和產權制度安排是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難點和關鍵。曾旭輝和郭曉明[14]基於江西省餘江縣與四川省瀘縣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實踐,分析了傳統農區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困境,並得出以宅基地「三權分置」為主導實行宅基地退出補償是傳統農區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實現路徑。
  • 揚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盤活存量土地助力園區「二次創業」
    昨天下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助推開發園區「二次創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對我市近日印發的《揚州市優化園區空間布局實施細則(指引)》和《揚州市開發園區存量土地資源盤活實施細則》進行了解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楊慶洋在發布會上表示,圍繞園區空間布局和土地資源盤活,兩大《細則》旨在確保園區空間布局科學合理,同時推動存量土地集中整治,助力實現園區「二次振興、二次騰飛」。
  • 派駐第十三紀檢監察組:聚焦穩崗就業等重點難點 推行監督工作檯帳...
    連日來,省紀委監委派駐第十三紀檢監察組緊盯被監督單位在六穩六保、債務清欠等方面的重點難點問題,突出監督工作的臺帳化項目化具體化,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 通過下發工作清單、工作提示、工作專項監督檢查等做法,派駐第十三紀檢監察組建立起了涵蓋穩崗就業、脫貧攻堅、項目化建設等「一攬子」重點難點問題「三化」臺帳,按照臺帳化抓問題、項目化抓管理、具體化抓深入的做法。
  • 實務|檢察公益訴訟理論和實踐的熱點難點
    本文中,筆者擬對2020年檢察公益訴訟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簡單梳理,以期對未來檢察公益訴訟理論研究的深化以及未來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性依歸與支撐。儘管檢察公益訴訟當前成為法學界討論和關注的一個熱點,但是主要是行政法學、訴訟法學部分學者和檢察機關實務界熱烈討論,還需要更大範圍內在法學界和法學教育界引起重視。需要我們在採取推動編寫教材進入本科法學教育、推動在法學一級學科之下設立獨立的公益訴訟法學碩士點、博士點,嘗試在中國法學會之下設立公益訴訟法學研究會等措施,為生動鮮活的檢察公益訴訟實踐帶來源源不斷的理論滋養和人才支撐。
  • 【金準·PPP觀察】利用PPP模式盤活存量水利項目實踐——以大夥房...
    項目設計年供水能力為3億立方米,盤活的資產範圍約40億元,合作期限為20年,採用TOT(轉讓-運營-移交)模式實施。項目盤活經驗選擇適宜的盤活方式。發改農經〔2017〕2119號中指出,可將存量項目資產所有權、股權、經營權、收費權等全部或部分轉讓給社會資本,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
  • 首屆亞洲雙年展聚焦亞洲問題熱點
    首屆亞洲雙年展聚焦亞洲問題熱點 2015-12-11 19:14: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本次展覽將聚焦亞洲問題的諸多熱點  主辦方11日透露,不同於世界上任何一屆「亞洲(藝術展)雙年展」,本次「亞雙展」最大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僅是一次簡單的「亞洲」主題藝術展,而是一場立足學術,以「亞洲問題,全球表述」為定位,旨在提出和深化亞洲問題的國際性對話。
  • 2020高考數學重難點:三角函數與解三角形的滿分技巧,含熱點考題
    重難點 02三角函數與解三角形【高考考試趨勢】 新高考環境下,三角函數與解三角形依然會作為一個重點參與到高考試題中,其中對應的題目的分布特點與命題規律分析可以看出,三角試題每年都考,而且文理有別,或"一大一小
  • 青原區富田鎮匡家村入選住建部第三批美麗宜居村莊
  • 中國聯通無線網建設策略:「5G 做優、4G 盤活、3G 打薄、2G 精簡」
    同時,範斌指出,中國聯通的無線網絡發展思路遵循「5G做優、4G盤活、3G打薄、2G精簡」的原則,構建感知領先、覆蓋完善、結構極簡、彈性開放、TCO最省的匠心網絡。截至目前,雙方5G共享規模35萬站,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重點縣城實現5G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