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貴陽已迎來了熱情的夏日,在位於白雲區麥架鎮下堰村金銀路旁的一處佔地20餘畝的項目工地上,挖掘機聲聲轟鳴、運輸車輛來回穿梭,30餘工人各就其位,戴著安全帽頂著炙熱的太陽,正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建設中,這裡正在建設的是下堰村「三變」項目標準化廠房工程,預計今年十月底將建成投用。
同樣是在下堰村,距該項目一路之隔,白雲北路邊還有一處正在建設中的項目,這裡是下堰村汽車服務中心「三變」試點項目建設工地。記者在現場看到,主體鋼結構框架主體已基本搭建完畢,項目正按進度推進中。這兩個項目上空是飛架而過的成貴鐵路、西南環鐵路,兩個項目被這兩條鐵路串聯在一起,極有可能成為下堰村激活集體經濟、帶領村民增收的城中村發展破題點。麥架鎮下堰村位於白雲區西北部,白雲北路貫穿全村而過,下轄4個自然村寨、8個村民小組,共有村民890餘戶3900餘人,流動人口11500餘人。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省市區經濟建設步伐加快以及城市區塊擴建的需求,全村3.5平方千米的土地中,逾65%因城規建設等原因被徵用。作為白雲區最早一批城鎮化的村寨,目前下堰村轄區共有城市幹道白雲北路、西南環線鐵路、成貴鐵路穿村而過,還有娃哈哈、燕京啤酒等大大小小100餘家企業入駐,是白雲區最典型的城中村之一。
「下堰村開發得比較早,前期由於項目建設土地徵撥積累了一定的村集體經濟。作為村民福利,下堰村每年會從村集體經濟中撥錢出來給村民購買合作醫療保險,一年就要七八十萬元,還有公共設施更新、部分活動廣場修建等也是由村裡出資,因此村集體經濟存量越來越少。避免坐吃山空、尋找經濟新增長點,就成了近年來下堰村村支兩委的緊要事。」下堰村駐村「第一書記」湯金濤介紹說。
2018年3月,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切實幫助改善民生、推動經濟加快發展,白雲區開展「第一書記」全覆蓋,湯金濤作為全區範圍內選出的黨性高、能力強的黨員幹部到下堰村任職。到任後,湯金濤與下堰村村支兩委幹部在全村範圍內開展大走訪、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學習農村「三變」改革、進一步標準化規範化黨組織建設……在駐村實踐工作中,她了解到過去西南環線鐵路、成貴鐵路項目徵用村民的土地,在建設完成後,鐵路橋下的空地已完全閒置。何不盤活這些閒置土地,尋找合適的項目,作為村集體經濟的新增長點呢?
在向區、鎮相關部門徵詢意見後,下堰村說幹就幹,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進行首批2塊閒置土地盤活使用各項手續的籌備工作。今年3月,位於金銀路邊的下堰村標準化廠房工程項目正式動工。該項目一期建設20餘畝,擬修建標準化廠房對外出租,以「黨支部+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模式,通過資金、土地入股方式投資建設,目前該村已經明確了幾家有需求入駐的企業。項目建成後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40萬元。
下堰村汽車服務中心「三變」試點項目也同步啟動建設。該項目採取「公司+村集體+農戶」的「三變」模式,盤活下堰村白雲北路兩條鐵路下約10畝的閒置空地,建設下堰村汽車服務中心「三變」試點項目。「這個項目,我們村20戶低保戶由村裡幫忙入股參與。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增加村集體收入每年25萬元,其中,村集體每年分紅10萬元,20戶低保戶每年共計分紅15萬元,還能解決50餘人的村民就業問題。」湯金濤說。
為了保障入股農戶權益不受損害,下堰村把加強黨建作為推進「三變」改革試點工作的政治保障,建立了嚴格的入股流程和監管制度,鄉鎮備案登記制度、審查制度、收益分配製度、退出機制、公示制度等,堅持公平、公正、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真正讓改革成果惠及廣大農戶。「盤活閒置資源、激活城中村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下堰村將積極搶抓建設機遇,壯大集體經濟,為村民帶來更多發展紅利。」湯金濤說。
來源|貴陽日報
作者|梁婧
編輯| 錢微
審核|齊靜
籤發|王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