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位於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安徽歡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展示車間裡一派紅火的生產景象,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匯聚」一堂,各顯神通。
「這款臂長1.45米的焊接機器人,是我們公司『爆款』產品,已生產過萬臺。」公司生產部經理李永向記者介紹,「去年年底從上海入駐宣城,今年3月正式投產,安徽歡廷年產值將突破6000萬元,項目高效率落地得益於『共享廠房』政策。」
歡廷公司入駐宣城經開區正是有效利用了安徽倍發來服飾有限公司的「共享廠房」。原來,倍發來公司投產後,部分土地一直處於低效利用狀態。為有效解決原有項目土地使用效率不高,而新增項目用地指標緊缺的問題,宣城經開區去年以倍發來公司為突破口,實施「共享廠房」創新舉措,積極穩妥盤活利用正常生產經營企業的低效土地。
「該『共享廠房』項目由倍發來公司投資建設,項目於去年9月正式開工,當年11月竣工,用時僅100天,新建成的3幢『共享廠房』建築總面積2.9萬平方米。」宣城經開區投資服務中心主任丁光華告訴記者,目前廠房已落戶歡廷機器人等6個高端裝備製造項目。
與歡廷公司一牆之隔的安徽嘉田機械有限公司車間內也是一番忙碌的景象。「我們付了租金就能入駐,省時省力。」該公司總經理王錚告訴記者,「不管是地坪厚度、航車高度都符合我們的廠房需求。」
「『共享廠房』核心就是『共商、共建、共擔、共享、共贏』。土地權利人建設完成『共享廠房』後,有參與招商、享受廠房建設補貼和入駐企業稅收分成等權利。」宣城開盛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經開區下屬國有獨資公司,該公司負責廠房整體租賃和後期運營,並提前支付5年租金給土地權利人,可有效緩解建設企業資金困難等問題。
「共享廠房」是宣城經開區紮實推進「四送一服」、積極穩妥盤活低效用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宣城經開區搶抓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歷史機遇,把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土地集約高效利用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多措並舉,開創了宣城經開區土地集約、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
「紮實推動殭屍企業、閒置土地和閒置廠房『三清』工作,積極開展產業謀劃和項目謀劃工作,築巢引鳳,加速園區產業聚集,促進園區內企業形成配套,不斷延鏈、強鏈、補鏈。」宣城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旗會告訴記者,2018年以來,宣城經開區成功處置殭屍和低效企業37家,有效盤活存量土地2403畝、廠房53.6萬平方米。通過共享標準廠房等手段,挖潛利用未開發建設土地201畝,建設廠房8.9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5家;建設標準化廠房約102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192畝,入駐企業85家。
·記者手記·
在一些地方,部分企業土地使用低效,而新項目用地指標緊張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既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又要滿足企業發展空間需求,需要創新思路,找到新辦法。宣城經濟開發區探索「共享廠房」模式,在消化存量、盤活資源上做文章,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了土地要素保障。(本報記者 張敬波 羅鑫)
【來源:安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