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低效地,打開發展新空間

2020-12-23 瀟湘晨報

寒冬時節,位於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安徽歡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展示車間裡一派紅火的生產景象,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匯聚」一堂,各顯神通。

「這款臂長1.45米的焊接機器人,是我們公司『爆款』產品,已生產過萬臺。」公司生產部經理李永向記者介紹,「去年年底從上海入駐宣城,今年3月正式投產,安徽歡廷年產值將突破6000萬元,項目高效率落地得益於『共享廠房』政策。」

歡廷公司入駐宣城經開區正是有效利用了安徽倍發來服飾有限公司的「共享廠房」。原來,倍發來公司投產後,部分土地一直處於低效利用狀態。為有效解決原有項目土地使用效率不高,而新增項目用地指標緊缺的問題,宣城經開區去年以倍發來公司為突破口,實施「共享廠房」創新舉措,積極穩妥盤活利用正常生產經營企業的低效土地。

「該『共享廠房』項目由倍發來公司投資建設,項目於去年9月正式開工,當年11月竣工,用時僅100天,新建成的3幢『共享廠房』建築總面積2.9萬平方米。」宣城經開區投資服務中心主任丁光華告訴記者,目前廠房已落戶歡廷機器人等6個高端裝備製造項目。

與歡廷公司一牆之隔的安徽嘉田機械有限公司車間內也是一番忙碌的景象。「我們付了租金就能入駐,省時省力。」該公司總經理王錚告訴記者,「不管是地坪厚度、航車高度都符合我們的廠房需求。」

「『共享廠房』核心就是『共商、共建、共擔、共享、共贏』。土地權利人建設完成『共享廠房』後,有參與招商、享受廠房建設補貼和入駐企業稅收分成等權利。」宣城開盛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經開區下屬國有獨資公司,該公司負責廠房整體租賃和後期運營,並提前支付5年租金給土地權利人,可有效緩解建設企業資金困難等問題。

「共享廠房」是宣城經開區紮實推進「四送一服」、積極穩妥盤活低效用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宣城經開區搶抓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歷史機遇,把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土地集約高效利用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多措並舉,開創了宣城經開區土地集約、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

「紮實推動殭屍企業、閒置土地和閒置廠房『三清』工作,積極開展產業謀劃和項目謀劃工作,築巢引鳳,加速園區產業聚集,促進園區內企業形成配套,不斷延鏈、強鏈、補鏈。」宣城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旗會告訴記者,2018年以來,宣城經開區成功處置殭屍和低效企業37家,有效盤活存量土地2403畝、廠房53.6萬平方米。通過共享標準廠房等手段,挖潛利用未開發建設土地201畝,建設廠房8.9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5家;建設標準化廠房約102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192畝,入駐企業85家。

·記者手記·

在一些地方,部分企業土地使用低效,而新項目用地指標緊張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既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又要滿足企業發展空間需求,需要創新思路,找到新辦法。宣城經濟開發區探索「共享廠房」模式,在消化存量、盤活資源上做文章,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了土地要素保障。(本報記者 張敬波 羅鑫)

【來源:安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河南分類施策盤活存量低效用地
    河南分類施策盤活存量低效用地 2020-12-22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盤活利用「沉睡的資源」 濰坊將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通過盤活低效用地,一是促進節約集約用地,提高用地水平,增強科學發展的用地保障;二是有效帶動社會資本投資,擴大城鄉就業,刺激消費需求,增強經濟發展動力;三是以供地結構優化引導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四是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環境。這是一項可以實現多目標共贏的工作。
  • 北京:小微空間改造讓低效邊角地有了新用途
    http://v.xinhua-news.com/bro-view-xgg/store_attachment/xhaudio/2020/12/21/XxjfypC440003_20201221_AEAFN0A001.mp3 北京:小微空間改造讓低效邊角地有了新用途
  • 揚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盤活存量土地助力園區「二次創業」
    昨天下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助推開發園區「二次創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對我市近日印發的《揚州市優化園區空間布局實施細則(指引)》和《揚州市開發園區存量土地資源盤活實施細則》進行了解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楊慶洋在發布會上表示,圍繞園區空間布局和土地資源盤活,兩大《細則》旨在確保園區空間布局科學合理,同時推動存量土地集中整治,助力實現園區「二次振興、二次騰飛」。
  • 明源雲空間攜手戴德梁行助力渝系國企共論存量資產盤活之道!
    來源標題:明源雲空間攜手戴德梁行助力渝系國企共論存量資產盤活之道!作為新一線城市典型代表,重慶以66.8%位居西南第二,房地產市場逐漸步入奉行「運營為王」的存量時代。上至國資委直管央企,下至地方區域國企及平臺公司,存量資產管理業務已然成為企業發展重要的第二曲線,存量運營與資產盤活能力更是成為眾多國企「十四五」規劃中的重要發力點。當前正處於「十三五」收官的關鍵時期,盤活存量不僅是順應中國城市發展的需求,更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 東海經開區:挖掘經濟新增長點 開拓園區發展新空間
    今年以來,東海經開區緊緊圍繞「高質發展勇爭先,後發先至求跨越,奮力建設『強富美高』幸福東海」主題主線,積極應對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堅定信心,真抓實幹,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年預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億元,工業應稅銷售完成3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8億元,外貿進出口完成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預計完成5000萬美元。
  • 【頭條】推動地盡其用——訪自然資源局局長尹少傑;節地增效促發展...
    二是鼓勵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新出讓的開發用地,一定要考慮地下空間的綜合利用,併科學設計,爭取效益最大化。同時,要重新梳理全市學校操場、市民廣場等未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的載體,合理規劃,超前設計,挖掘地下空間潛力。
  • 「百園增效」行動讓土地資源活起來 河南:盤活產業集聚區50萬畝...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實習生 嶽甜甜)記者從12月7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河南全面開展產業集聚區「百園增效」行動,到2022年底,將整備、盤活產業集聚區50萬畝存量建設用地空間,基本完成零散土地整治及歷史遺留問題用地手續完善,全面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 浙報關注嘉善羅星街道盤活低效用地
    9月30日,《浙江日報》刊發《嘉善縣羅星街道開發低效用地建起精密機械創業園,85家企業入園發展——興了一個產業 富了周邊村莊》,全文如下:編者按:改革開放以來,嘉興市鄉辦、村辦工業異軍突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塊狀行業,如秀洲的紡織、嘉善的木業、平湖的箱包童車、海寧的太陽能熱水器
  • 廣電關注丨廊坊開發區:以創新蹚出發展新路徑 全力打造經濟高產田
    廊坊開發區堅持創新引領,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騰籠換鳥」方式拓展發展空間,圍繞四大主導產業,不斷引進大項目、好項目,為開發區能級提升打造強勁動能,全力打造經濟高產田。
  • 陽信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強化土地供應 服務項目發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秀利 見習記者 劉殿章 濱州報導一直以來,陽信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緊緊圍繞全縣重點項目,著重在爭取快報快批、用地指標、土地供應等工作上發力,根據項目用地需求,對重點項目建立「綠色通道」,強化土地供應效率,為項目發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 攜手逐綠,共謀綠色發展
    □黃毅志12月8日,江蘇省第五次「金環」對話會在南京舉行,用心用情搭建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以及行業協會溝通平臺,三方聯手為企業排憂解難,為綠色發展助力。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這次環保項目銀企對接會現場,有近10家金融機構代表、100家企業融資需求方代表現場交流,共商綠色發展大計。第五次「金環」對話會碰撞出的思想火花需要落實落地,綠色發展究竟怎樣行動、如何前行?必須要堅持理念先行、規劃引領,協調發展、整體塑造。
  • 上海第一高爐變身鋼鐵會博中心 舊廠房等工業遺存如何盤活?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上海第一高爐變身鋼鐵會博中心,舊廠房等工業遺存如何盤活?在土地開發資源「天花板」下,城市更新成為盤活存量土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倡導城市更新,告別大拆大建也已成為大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如何使承載著工業發展重任的老舊廠房、高爐、倉庫等工業遺存更好的進行轉型發展也成為城市更新面臨的重要課題。
  • 深圳築牢高質量發展「地基」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2016年開始,深圳在全市範圍啟動國土空間提質增效十大專項行動,以存量土地開發利用為重點,持續推進國土空間提質增效,4年來共盤活存量土地約80平方公裡。如今,一批城市更新項目正在改變著深圳「無地可用」的局面。  過去40年,深圳從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擁有2000萬人口的現代化國際都市,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蹟。
  • 白雲區麥架鎮下堰村盤活閒置資源,闖出發展新路
    這兩個項目上空是飛架而過的成貴鐵路、西南環鐵路,兩個項目被這兩條鐵路串聯在一起,極有可能成為下堰村激活集體經濟、帶領村民增收的城中村發展破題點。麥架鎮下堰村位於白雲區西北部,白雲北路貫穿全村而過,下轄4個自然村寨、8個村民小組,共有村民890餘戶3900餘人,流動人口11500餘人。
  • 浙江安吉經開區:生態引領新發展 「兩山」建設新樣板
    產業項目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也進一步構築起安吉經開區「兩山」建設的「高能矩陣」。安吉經開區「兩山」轉化的力量積蓄在產業項目之中,也融入基礎設施的建設。今年,安吉經開區推進基礎建設項目160個,完工105個,總投入資金8.5億元,為經濟發展賦予更多色彩。
  • 破解「去哪兒健身」難題,國務院要求各地盤活空閒地、邊角地
    會議要求,各地要盤活空閒地、邊角地等資源,「規劃建設貼近社區、方便可達、向公眾開放的多功體育運動場、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球場等」。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多個重要會議聚焦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問題。「一定要從國家頂層到省、市、縣、鄉、村層層抓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布局健身圈,解決群眾身邊的場地設施落地難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馮建中日前建議。
  • 江蘇揚州明確定義「閒置土地」 重大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
    繪圖 沈江江2021年園區閒置土地盤活40%、重大項目預審批實現「拿地即開工」、放水養魚,稅收全部留在綜保區……為了助力園區二次創業,揚州出臺了《揚州市開發園區存量土地資源盤活實施細則》等七項細則,為我市開發園區高質量發展
  • 閒置地變產業園 三門「騰籠換鳥」年增產值3億元
    為此,健跳鎮探索出一種盤活閒置低效土地和招商引資相結合的新模式——  通過建設產業園  充分激發土地能效  助力區域裂變發展  視頻剪輯:朱朝栽  盤活閒置低效土地  舊廠房變身產業園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健跳鎮的台州北部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