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轉載請聯繫contact@thepaper.cn
轉發朋友圈不需要聯繫
撰文:不著調
《危城》劇照
注意:本文有劇透
在《盜墓筆記》、《微微一笑很傾城》、《夏有喬木,雅望天堂》等一系列熱門IP改編的稀奇古怪的電影夾縫中,8月12日上映的《危城》正常得看起來幾乎沒什麼亮點。
可就是這樣一部扎紮實實地講一個事件,塑造幾個人物,不用特效再把功夫這個元素花心思表現得好看又有信服力的電影,在如今的院線裡如同一股「清流」,難得到讓人生出莫名的感動。
看《危城》好像能看到小時候看老派香港武打片的味道,一個危機出現,一個大俠出頭,之後幾方支援,各路俠士各展神通,淋漓盡致各種打,噼裡啪啦砸了客棧碎了酒館,有人犧牲,有人成長,最後危機解決,正義弘揚。
故事簡單直白,但一路看下去順暢得很,該緊張的地方會跟著緊張,好人打敗了壞人會覺得大快人心。
陳木勝
導演陳木勝一直是拍警匪片的好手,和成龍合作的《新警察故事》,是系列中好評度頗高的作品。前些年的《掃毒》亦是港片的高峰之作。
武俠片是陳木勝新嘗試的題材,不過早年這一代香港導演的成長總離不開邵氏等公司的影響,何況早年有拍攝電視劇《雪山飛狐》、《精武門》的經驗,就老派的功夫武俠片並不陌生,如今像是多年沉澱之後的重操舊業。
故事被濃縮在一天之間發生,因而情節的發展都環環相扣、十分緊湊。在情節推進中又牽扯出人物的前因後果,人物也並不單薄得空有一身功夫。
冷血的打鬥場面讓很多角色死得猝不及防,片子多了幾分肅殺凌厲之氣,而彭于晏語氣中的插科打諢又有些港產喜劇混不吝的味道。
《危城》劇照
這個浪人造型看起來相當驚豔,妝容細緻到面部的毛孔和鼻子上稀稀拉拉的幾根毛。發達的胸大肌已經足夠撐起一身粗布衣裝。雖然臺詞偶有讓人出戲的時候,整體來說無傷大雅。
雖然演員表裡劉青雲和古天樂的排名更靠前,但彭于晏所飾演的馬鋒無疑是影片的第一男主。其中最為完整的一條人物線同樣屬於這位浪人。
浪人年輕的時候是個鏢師,和師兄吳京共同在運鏢過程中目睹強權者的惡行。他試圖懲惡揚善,被師兄制止。然而師兄的阻攔並沒能夠拯救鏢局的命運,運鏢結束後,惡官殺光整個鏢局300多號人。彭于晏遠走他鄉,吳京則憑著一身武藝成了軍閥面前的紅人,繼續助紂為虐。
現實的打擊讓年輕的浪人感到茫然,因此對路見不平表現得冷漠,事不關己也不插手管閒事。直到他親眼目睹江疏影飾演的白玲老師為送孩子而送命,劉青雲飾演的普城保衛團團長楊克難不惜生命保衛普城,才逐漸看清自己要走的路。
劉青雲的處境與馬鋒經歷過的一切有極其相似的地方,抓了軍閥的殺人犯兒子,對方揚言不放人就屠城,而放過殺人兇手有違自己內心的道義準則。兩難抉擇之下,自己一心守護的百姓卻向他下跪,不求天理大義,大家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平安活著。與此同時,與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接二連三付出血的代價。
如果不是彭于晏過去的慘痛教訓作為對照,劉青雲的固執也許會顯得更招人反感。一個人的理想主義在現實中太過耿直,以他人代價踐行自身理想實在讓人覺得不可愛。沒有權宜之計的周旋,只有以卵擊石的硬拼,匹夫之勇的一腔信念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自私。
好在劇作上,馬鋒的經歷和教訓給了觀眾天然的心理暗示,使得劉青雲飾演的團長能夠預知即便放人一樣免不了被宰割的命運,因此「公義要有人做才存在」、「人都有一死,要死得有價值」這樣的話看起來那麼的擲地有聲。
但也因為這份互文的經驗削減了反方意見的現實意義,讓觀眾在代入人物的搖擺選擇時沒有那麼糾結於掙扎,削減了戲劇的張力。
另一方面,能夠明顯看出這個擅長香港類型片的導演試圖把中國的武打片與西方的西部片做類型上的結合。一個與世隔絕的小鎮,出現來歷不明的不速之客,善惡勢利同在小鎮角逐,解救危機的牛仔常常是外省人,行使完自身使命之後又浪跡天涯而去,這是西部片慣常的情節套路。彭于晏顯然就是這樣一個外來客。
同時,影片中大量的武打情節,對兵器的考究和場景的挑剔,拳腳套路的變化又讓人看到傳統港片的況味。連偏黃的色調選擇都有些老派邵氏的氣息。
武打部分洪金寶發揮一貫水準。
還有一個「不怕事大」的說法,說一個香港導演拍了一座孤立的桃花源一般的城,之後強權介入,讓城中百姓面臨堅持原則還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入侵者放話「我們不是要佔領普城,而是要統治普城」,而大部分民眾選擇能夠維繫太平的安穩生活。而這座城,叫做「危城」,好吧,我承認這個腦洞開得有點不厚道。
綜合評價這部電影,我會這麼說,電影的情節真是簡單得不怎麼耐人尋味,基本上屬於平鋪直敘地流暢解決一個危機事件。人物雖然有意挖掘內心的矛盾但依然是二元對立的矛盾,脫不開臉譜化的毛病。
沒有堆砌的特效而在視聽上依然有緊張感,武打部分洪金寶發揮一貫的水準,值回票價。演員們都演技在線,彭于晏和袁泉有驚喜,沒有讓人出戲的雷點。
這就是一部非常非常正常的電影,而現在,看到一部「正常」的電影竟然已經讓人覺得難得。
歡迎點擊「閱讀原文」去調戲彭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