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東新冠疫情日漸吃緊,印度目前正設法將一批滯留在海灣地區的印度國民撤回國內。但受制於有限的航空運力,印度或打算派遣海軍艦艇走水路來完成這項特殊使命。據外媒報導,印度海軍目前已有3艘大型艦艇整裝待發,只待上級部門一聲令下,便會立即奔赴波斯灣參與抗疫撤僑行動。
印度海軍的這支撤僑特遣艦隊主要由1艘兩棲登陸艦和2艘坦克登陸艦組成,視撤僑人數的變化情況,參與任務的坦克登陸艦數量還可能增加至6艘。 而在所有這些印度艦艇當中,規格最高、光環最亮的當屬領頭的「賈拉什瓦」號兩棲登陸艦。該艦原為美國海軍「聖奧斯丁」級兩棲登陸艦「特倫頓」號,特倫頓號在2007年退役之後以90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印度,這也是目前印度海軍唯一在役的美制艦艇。
賈拉什瓦號滿載排水量超過1.6萬噸,可同時攜帶1艘氣墊登陸艇、10多輛兩棲裝甲車和最多100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另還能搭載最多6架「海王」直升機。此外,賈拉什瓦號上還設置有4個手術臺、12張病床、1個醫療實驗室和1個牙科診所,具備一定的醫療應急能力。
由於印度缺乏專業的醫院船,而賈拉什瓦號的綜合性能又恰好很適合用於執行人道主義任務,所以印度海軍在危急關頭沒少拿它當救火隊長來使喚。早在2011年的利比亞內戰危機之中,賈拉什瓦號就曾搭載一支海軍陸戰隊特戰小隊前往地中海地區執行過撤僑任務,在印度特色的「紅海行動」中小秀了一把。
和牛高馬大的賈拉什瓦號相比,另外2艘「昆爾比」級坦克登陸艦就要顯得小巧多了。它們的標準排水量僅有1100多噸,額定載員40人,飛行甲板上可以停靠1架「印度豹」輕型直升機。由於昆爾比級服役年代較早(最年輕的也是1986年服役),而且主要也是用於搭載坦克裝甲車的緣故,所以該級艦的居住性異常糟糕,在大疫期間用來執行緊急撤僑任務,操作不好很容易就會使艦艇變成病毒培養皿。
從實用角度來講,拉昆爾比級坦克登陸艦湊數參加這種撤僑任務是明顯不適合的,然而印度海軍也是趕鴨子上架。在缺乏專業醫院船的情況下,即便是沒有大型兩棲艦艇可用,派出驅護艦去參與撤僑任務也是不錯的選擇。但目前印度海軍的東西兩支艦隊都坐住了,一來要防範巴基斯坦等假想敵乘機搞事,二來還要控制疫情傳播以免出現美軍「羅斯福」號航母那種尷尬局面。所以無奈之下只好讓賈拉什瓦號和昆爾比級挑起大梁。
由於這些艦艇的航行速度都不快,所以它們從印度啟程最快也得3、5年才能達到目的地。在海灣地區工作和生活的印度人有800萬之眾,即便只是撤出這當中的極少數一部分,也是這支印度特遣艦隊的難以承受之重。「紅海行動」的劇本雖好,但印度想要照本宣科恐怕還真沒有那麼容易。
想像中的印度撤僑特遣艦隊。
實際上的印度撤僑特遣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