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如果東北軍拼死抵抗,日本還會發動侵華戰爭嗎?

2020-11-19 我比牛都能吹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率先攻佔北大營,當時駐守在北大營的守軍遵照級指令一槍未發撤退,日軍步步為營,整個東北軍退出關外,短短幾個月時間,將整個東北拱手讓給日軍,後日軍一步步蠶食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假如當時東北軍沒有不抵抗,與日軍死磕到底,那麼日軍還會發動侵華戰爭嗎?

首先我來看看當時東北軍與日軍的軍事力量對比:

東北軍當時擁有全國最強的海軍,海軍噸位就有三萬三千多噸。全國在強的空軍,當時東北空軍就擁有300多架飛機,而且品種齊全,有偵察機,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水上飛機等。東北陸軍約40萬人,規模雖然略弱於中央軍,但裝備水平遠勝於中央軍。不僅有坦克部隊,裝甲車部隊,騎兵部隊等。當時全國陸軍急缺的重武器就數東北軍最多。東北軍當時還擁有全亞洲最大的兵工廠瀋陽兵工廠,東北當地資源豐富,也不缺錢,東北軍陸軍輕重機槍齊全,還配有衝鋒鎗。炮兵還裝備了國產240毫米以下各口徑火炮,品種齊全。最重要的是當時是抗擊外來侵略者,是在自己的本土作戰,廣大的民眾也可以配合作戰,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1931年日本在東北的軍隊實際上是很小的,士兵數量遠沒有東北軍那麼多。由於日本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日本的總兵力只有320000,其中230000是戰鬥部隊。在9月18日事件中,日本可以的軍隊只有27000人。武器裝備遠遠不能和東北軍抗衡,只有一些輕重機關槍和擲彈筒,沒有飛機坦克大炮。日軍佔領東北後掠奪的大量的資源,駐軍從當時的3萬多人增加到了100多萬部隊。

在當時軍事力量如此懸殊之下,可當時的國民政府一味地謀求國際調解,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讓撤退,奉行不抵抗戰略,在短短幾個月當中就損失大整個東北,依託在東北的掠奪資源在1937年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那麼當時東北軍全面抵抗會阻止日軍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嗎?從以下幾個原因可以分析出結論:

當時中國內部動蕩,推翻清政府之後有經歷的軍閥割據年代,國民已經疲憊不堪,在加上當時國民政府的腐敗,客觀上刺激的日本的侵略。日本資源匱乏,本國資源已經無法滿足日本工業化的發展,急需外部資源的擴充。當時日本國內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社會矛盾激化,為轉化矛盾危機,緩和社會矛盾,侵略戰爭是最好的手段。日本軍國主義,新納粹主義,激進武士道主義的疊加宣傳,在日俄戰爭中取得的勝利,無疑為日本侵略提供思想基礎,只有佔領的中國,才能稱霸世界。綜上所述這幾點原因,筆者認為,不管當時東北軍是否抵抗日本佔領東北,日本也是不會放棄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甚至整個東南亞。但是如果關東軍拼死抵抗,我們先不論成敗如何,勢必會暫緩或使日本放棄侵華的腳步,中國人民也會有大量準備戰爭的時間,也許還會急速加劇日本國內的矛盾,日本也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歷史沒有如果,也無法改變,我們現在只有珍惜上一輩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來之不易的和平。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要發動侵華戰爭?
    1937年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很多人都知道這段抗日歷史裡滿是先輩的鮮血與遺骸,但是有些人去不知道日本為什麼要侵華,今天我們給大家說一說日本侵華的原因。1、首先日本國土面積很小只有37萬多平方公裡,僅僅相當於我國的雲南省。
  • 面對日軍突襲北大營 東北軍毫無防範 不抵抗下陣亡比相差160倍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在瀋陽悍然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從這天開始東北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14年之久,三千萬同胞慘遭日寇屠殺。 日本侵略者為了發動「九.一八事變」進行了長期處心積慮的準備。
  • 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何不抵抗?
    張學良在九一八後一度寄希望於國聯的調停,使日本不再擴大侵略行為,在此期間,東北軍奉行漠視態度,除了部分中下層官兵自發抵抗外,東北軍高層組織的抵抗行動幾乎停滯,也客觀上導致了東北三省大部分領土快速淪陷。國民政府很多軍政要員都有留學日本的經歷,東北軍的前身奉軍在創建初期也有過日式裝備,聘請過日式教官,雙方高層有著較為密切的接觸,東北軍方面,也對日本部分政黨和政治家有過資助。
  • 曾不可一世的東北軍,在西安事變後被"坑"垮,到底是誰之過錯?
    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當年北宋趙普,對太祖皇帝說這番"攘外必先安內"之時,怎麼也不會想到在近千年後,這竟成了後世對外敵一味綏靖,唯唯諾諾的說辭。自從九一八事變爆發開始,日本人就已經展露出全面侵華的野心。而時任國家元首,對已經易幟的東北表現的不是那麼在乎,東北的實際控制人張學良也認為應該保留實力,就這樣東四省拱手讓與了日本人。
  • 馮學榮:現在的日本人如何看待侵華戰爭?
    日本在上個世紀30年代發動的侵華戰爭,是錯誤的,也是罪惡的,這一點,全球社會早已經通過東京審判,作出了結論。今天,老馮和大家談一個有趣的問題:現在的日本人,如何看待八十四年前爆發的侵華戰爭呢?這個問題,其實很有趣。
  • 日本當年哪裡來的勇氣打中國?看看日本畫的中國地圖,一目了然!
    「歷史小愛好者」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給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小編也是一位歷史小愛好者,就希望每天能把更多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的歷史小愛好者們,各位看官朋友如果覺得這個公眾號有意思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哦
  • 日本侵華戰爭全過程最高決策內幕曝光
    大型日本侵華檔案文獻資料集——《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最高決策》新書28日在北京發布。本資料集突出以昭和天皇為首的日本大本營統帥部發動和指揮侵華戰爭全過程的決策內幕,多是尚未公開和新近發掘的機密文件。該部大型文獻資料集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線裝書局聯合編纂,線裝書局出版,共45冊,是繼《日本侵華密電·九一八事變》《日本侵華密電·七七事變》《日本侵華軍事密檔·侵佔臺灣》之後出版的又一部揭露日本侵華罪行的巨作。
  • 當被問日本戰犯如果被釋放,是否還會發動侵略,東條英機是這樣回答
    對於日本為何屢屢發動侵略戰爭,有些人總結是日本少數壞人做的事情,真的是這樣嗎?看看日本甲級戰犯東條英機在東京審判期間,面對檢察官的提問時,有過一系列讓人嗔目結舌的言論。在其個人所做的自訴中,東條英機是這樣對日本發動戰爭進行辯護的:日本帝國的國策,乃至當年合法地佔據其職位的日本官吏,所奉行的方針既不是侵略,也不是剝削。
  • 揭露日本侵華陰謀的「中村圖片」
    儘管表現形式不同,但其內容無不直白暴露了日本軍國主義意欲吞併中國的野心!泛黃圖片顯露野心古語云: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對於,深諳中國文化的日本人來說,在蓄謀侵佔中國前,自然也會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藉以搪塞世人之口,實現其險惡用心。就拿眼前這張中村震太郎與井杉延太郎的合影來說吧,其所記錄的不僅是兩名被槍斃在中國的日本軍事間諜的罪行,更顯露出日本侵略中國的蓄謀與野心。
  •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和張學良為何選擇不抵抗?
    這一年,軍國主義在日本已經形成強大勢力,主張佔領中國東北地區的叫囂已經完全公開化。來自關東軍的聲音是:「要建設大日本超級大國,很顯然,必須取得相應的領土或具有同等價值的東西……這就需要把滿洲置於我國絕對權力的統治之下。」在主張武力擴張的日本軍人中,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徵四郎大佐和作戰主任石原莞爾中佐最為激烈而強硬,他們提出了以「佔領滿蒙」來「轉變日本國運」的侵華建議。
  • 侵華戰爭的時候,日本女人在做什麼?真相令人感到憤怒
    上個世紀,日本發動了長達十四年的侵華戰爭。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軍人奮力反抗,犧牲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最後成功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建立了我們現在的新中國。二戰期間,日本妄圖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但自身國力和資源都不夠,所以日本就想以當時國力衰落的中國為跳板,佔領中國後繼續向外擴張,以實現其與德國共治歐亞的野心企圖。二戰前,日本為了調動全民的積極性,很早就向人民晝夜播放帶有帝國主義思想的演講,同時在全日本瘋狂推廣武士道精神,使全日本民眾對日本的帝國主義發展戰略興奮不已。
  • 日本人如何看待1937年侵華戰爭
    大家先來看一個紀錄片,是1937年侵華日軍隨軍攝影師拍攝的真實影像,非常珍貴,全長28分鐘(有1分鐘廣告請耐心),這個紀錄片講述的是從盧溝橋事變一直到淞滬會戰的全過程,是日本人視角所看到的戰爭,貴在真實難得:
  • 解密:侵華日軍在中國到底陣亡了多少人?
    上個世紀,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軍從東三省開始,將自己的侵略行為暴露在了世界目光之下,中國人民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抗日,於1945年8月15日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 日本侵華戰爭最高決策絕密文件公開!上萬頁檔案揭累累罪行
    △《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最高決策》  這部大型日本侵華、中國抗戰檔案文獻資料集——《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最高決策》(45冊)——踐行了用事實發言,讓檔案、資料、當事人證詞說話的相關重要論述本資料集所搜集的日本最高決策部門的絕密(部分機密)檔案,以無可爭辯的事實,全面揭示了日本14年侵華戰爭的罪惡歷史,並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日本侵華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公開、研究這些史料,對認清日本右翼政客及日本右翼勢力,以至對現在還流行於日本社會、日本學界的一些荒謬、錯誤觀點的失實、荒謬和欺騙性,也具有撥亂反正的資料價值。
  • 日本發動的5次侵華戰爭中,中國4勝1敗,為何只有清朝會輸?
    日本這個國家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曾經發動過5次侵華戰爭,在這些戰爭中,中國4次贏得勝利,有一次戰敗,為何只有清朝的時候,輸得那麼慘呢?在這次慘敗中,清政府代表中國籤署馬關條約,硬生生的賠償2億銀元,如此奇恥大辱,令幾乎所有的百姓,都恨得咬牙切齒,也進一步滋生了日本人的野心,讓他們對整個中國更加垂涎。從歷史的背景來看,封建時期的中國儘管時強時弱,但是總體實力,一直都比日本要強。
  • 起底 地圖披露日本早有侵華野心 7月7日你該知道的還有很多…
    日本檔案揭開了當年日本侵華蓄謀已久的野心;「死字旗」見證了「父與子」兩代中國熱血男兒保家衛國的豪情。「七七事變」的背後,還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事。  隨後,日軍強行攻擊中國駐軍,炮轟宛平城,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宛平城的槍聲掀開了全民抗日的序幕。△勿忘歷史!
  • 「日本鬼子」抱孫子談侵華史:那時殺的中國小孩和他一樣大
    這些畫面並不是出自中國電影,而是來自日本拍的紀錄片《日本鬼子》。美國《新聞周刊》日文版在17日的報導中,對這部紀錄片進行了詳細介紹。這是一部日本製作、 由14名日本侵華老兵口述的侵華殺人歷史所製成的一部紀錄片。影片還原了日本在1931年-1945年對中國所進行的侵華戰爭歷史,日本老兵本人用親身經歷,講述日本對中國犯下的種族滅絕、慘無人道的種種罪行。
  • 假如張學良沒有發動西安事變,他會成為民族英雄式嗎?
    而且失去地盤的東北軍也寄人籬下,加上蔣介石對擁兵30萬的張學良,很不放心。於是讓他到陝西剿匪,說白了,蔣介石就想讓張學良的東北軍與紅軍作戰,他好漁翁得利。 可是張學良也沒有那麼傻,與紅軍作戰過程中損失慘重,最後,秘密與紅軍籤訂互不侵犯條約。這樣一來,可以瞞過蔣介石,也可以保存自己的東北軍。不過此計並不是長遠之策,加上當時的華北日軍對我國又是虎視眈眈。
  • 侵華戰爭時期,率領日本第六師團的谷壽夫,最終結局怎麼樣了?
    當年就是這個谷壽夫率領的第六師團第一個攻進了南京,隨後與其他攻打南京的日軍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那麼這支惡貫滿盈的軍隊的結局如何呢?我只想說他們的結局是大快人心的,因為他們都死的很慘!(谷壽夫)為了侵華而設1888年,熊本鎮臺改編為日本陸軍第六師團,首任師團長為山地元治中將,兵員一萬餘人。因為第六師團的編成地為熊本,因此也習慣性稱為熊本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