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軍突襲北大營 東北軍毫無防範 不抵抗下陣亡比相差160倍

2020-11-18 騰訊網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在瀋陽悍然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從這天開始東北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14年之久,三千萬同胞慘遭日寇屠殺。

日本侵略者為了發動「九.一八事變」進行了長期處心積慮的準備。除了對東北進行了長期軍事偵察,制訂了軍事行動計劃,在1931年9月更是頻繁進行軍事調動和人事調整,打著軍事演習的名義完成了關東軍武裝佔領東北的軍事部署,侵華戰爭一觸即發。

9月18日晚22時20左右,日軍製造「柳條湖事件」並以此為藉口,污衊中國軍隊破壞鐵路,襲擊日本守備隊,向北大營發起了猛烈攻擊。

柳條湖的爆炸聲剛一響,代理關東軍司令官的板垣徵四郎便接連下發四道命令:1、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進攻北大營;2,步兵第29聯隊進攻瀋陽(當時還名叫奉天);3,獨立守備隊第五大隊協助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從北面進攻北大營,統一受第二大隊大隊長島本正一中佐指揮;4、第二師團即刻以主力進行增援。

23時30分,日軍獨立守備隊便使用兩門240mm榴彈炮炮擊北大營,隆隆炮聲震動了整個瀋陽。

北大營位於瀋陽城北五公裡的處,與東大營相距10公裡。整個營區呈一個正方形,築有2米左右高的圍牆。當時駐守在北大營的是東北軍主力王以哲的第7旅,共有619、620、621三個團及直屬四個獨立連,總兵力1萬餘人。

在日軍進攻北大營的時候,第七旅事前毫無警覺,也沒有絲毫的防備。直到日軍炮彈落入營區,爆炸引起大火後才警覺起來,但這時北大營已經被日軍包圍。

因第七旅旅長王以哲不在營中,參謀長趙鎮藩一邊下令全軍進入預設陣地,一邊向東北軍參謀長榮臻進行匯報。但電話那頭榮臻竟然給趙鎮藩下達的命令是「不準抵抗,不準擅自行動,把槍放入庫房,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趙鎮藩接到這個命令的時候,一下子懵了,心存疑惑的回了一句「讓官兵將槍放入庫房,恐怕不容易辦到吧。」不曾想電話那頭榮臻不容商量地表示「這是軍令,必須照辦,否則出了問題,唯你是問!」

就是因為榮臻的這個命令,整個第七旅在日軍突襲北大營的時候只能一個勁的被動挨打而不能還擊。

23時,日軍從西北角突入北大營。許多士兵還沒來得及穿衣服,便被殺死在了床上。而當戰士們衝向庫房取出槍來,又因為不抵抗的命令,手中的槍也變成了燒火棍,不能還擊而只能倉皇逃跑,成為了日軍射擊的活靶子。

戰至9月19日凌晨1時30分,北大營西側621團營地全部遭日軍佔領。

當晚整個北大營內唯有620團在面對日軍進攻時,在團長王鐵漢的指揮下,當日軍逼近該團時進行了開槍還擊,才對日軍造成了一定數量的傷亡。

但這時候對於整個北大營來說已經於事無補,日軍的增援部隊已經抵達。最終在趙鎮藩一再的戰況匯報下,榮臻做出了必要時向東轉移的命令。

也正是因為王鐵漢指揮620團進行還擊,為第七旅的官兵贏得了突圍時間,全體官兵最終在9月19日清晨6時許全部撤出北大營。

在第七旅撤出北大營之後,日軍依然疑心營區內還有伏兵,並不敢貿然進入。在對北大營繼續進行了猛烈炮擊後,才進入營區大肆搶掠軍械錢款等戰利品。

此時的北大營內早已經屍橫遍地,慘不忍睹。

根據1931年9月22日的滿鐵奉天事務所的時局綜合情報上記載:「戰後已經一晝夜的北大營,營內各處仍在燃燒,死屍遍地,死馬亦到處可見。其中還有脫下軍裝,換上便服,準備逃跑未成而被打死的,還有尚未斷氣的,其狀頗為悽慘。」

日軍突襲北大營以後,根據當時東北軍的統計死亡官兵149人,受傷186人,失蹤和生死不明者483人。但根據日本參謀本部《滿洲事變作戰經過概要》中統計,北大營一戰中國軍隊死亡官兵320人。日軍死亡為2人,負傷23人。

可以說北大營一戰,因執行「不抵抗」,東北軍敗得十分的狼狽,也成為了抗日戰爭開始時一段無法忘卻的恥辱。

相關焦點

  • 當年如果東北軍拼死抵抗,日本還會發動侵華戰爭嗎?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率先攻佔北大營,當時駐守在北大營的守軍遵照級指令一槍未發撤退,日軍步步為營,整個東北軍退出關外,短短幾個月時間,將整個東北拱手讓給日軍,後日軍一步步蠶食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 九一八事變當晚,日本人為何要攻佔北大營?你看張作霖做了什麼
    演習期間,兩名日警甚至堂而皇之的走進北大營第七旅旅司令部內,將電話線切斷,守衛士兵眼見日警無法無天,礙於張學良不得尋釁滋事嚴令,只能強行阻止再無下文。9月18日晚,日本關東軍按照預先設定方案,開始有計劃地攻佔北大營。由此,九一八事變正式爆發。九一八事變當晚日本人為何要攻佔北大營?北大營與張作霖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北大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 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何不抵抗?
    冷熱軍事史(ID:militaryhistory)授權轉載作者 | 胖胖的拍拍熊八十九年前的九一八事變中,作為當時最強的地方軍閥,東北軍奉行不抵抗政策,撤出山海關外,將13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和3000多萬同胞拱手讓人
  • 九.一八瀋陽淪陷時日軍暴行:任意劫掠濫殺無辜 槍挑幼兒沿街示眾
    1931年9月18日,在日本關東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突襲北大營的同時,駐紮在瀋陽的日軍第29聯隊也按照板垣徵四郎的命令,於9月19日1時左右分三路分別從北市場、南市場、以及正面向瀋陽發起了進攻。
  • 他為什麼不抵抗?
    闖入北大營的幾百個日本兵,見人就殺,中國士兵有被日本兵活活刺殺在床上的,還有人雖然從營房裡取了槍,但不敢擅自還擊,被日本兵追著開槍打死。消息一級一級往上傳,瀋陽城中的邊防軍長官公署軍事廳長榮臻,向張學良請示,被告知張學良正在看京戲,聯繫不上,榮臻想起之前張學良曾經嚴令不要跟日軍衝突,於是下令,說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在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 此人打響抗日第一槍,九一八時拒絕不抵抗命令,高呼:給我使勁打
    1931年11月4日凌晨,日軍嫩江支隊的三個大隊和南滿鐵道守備隊一部,向江橋發起進攻,此時埋伏在江橋北側的馬佔山所部立即發起反擊。此戰以馬佔山所部勝利告終,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江橋抗戰。也是因為這一戰,馬佔山被譽為「打響抗日第一槍」的民族英雄。
  •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和張學良為何選擇不抵抗?
    ——瀋陽城內的東北地區以及遼寧省的軍政要員們大半不在崗位上,就連東北軍重要的北大營軍營駐軍、東北軍第七旅旅長王以哲也不在軍營裡。關東軍開始攻擊後,第七旅參謀長趙鎮藩命令部隊進入陣地,同時用電話向王旅長和榮參謀長報告。榮臻給趙鎮藩下達的命令是:「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在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這種軍事命令,恐怕前所未有。
  • 八國聯軍戰爭日軍陣亡數字超過七七事變日軍陣亡數10倍
    聯軍在炮火掩護下,在城門下堆積了大量炸藥,但是每次去點火的人都被清軍亂槍打死。英國參謀軍官寶復禮說,在這一天的戰鬥,俄軍戰死100多人,日軍戰死100人,負傷人數不詳。但是,因為,俄軍和日軍首先發動進攻,導致城牆上的清軍逐漸向朝陽門和東直門集中。在朝陽門,東直門外1500米,日俄炮兵從早晨開始炮擊城牆上清軍守軍。
  • 混亂與內訌,失落與悲壯,西安事變後東北軍結局大揭秘
    此時,張學良手下的東北軍,兵員達20萬,其中正規軍16.5萬人、非正規軍4萬人。在武器裝備方面,當時的東北軍可以說是最好的,不但有不少大炮,還有200架飛機。你別小看200架這個數字,如果你知道當時中央軍也僅僅只有二三百架飛機的話,你就知道東北在武器裝備上是如何的富有了。而此時,佔領東北的日軍有多少人呢?只有一萬多人,東北軍幾乎是其20倍!
  • 王以哲中將被害的粉巷事件,導致東北軍徹底分崩離析
    民國歷史上的人物其實都很複雜,遠不能簡單地用非黑即白來定論,就比如「九一八事變」時奉命不抵抗的東北軍獨立第七旅旅長王以哲中將,放棄部隊放棄抵抗僅帶著隨身副官逃到了北平。東北易職後部隊整編,這個陸軍第19師被縮編為東北陸軍獨立第七旅,駐瀋陽北大營,可謂張學良的「看家部隊」,哪怕是1930年東北軍入關調停中原大戰期間,該旅也沒有出動。然而在1931年的那個恥辱之夜中,王以哲秉承張學良的意旨下令不準抵抗,第七旅8000多官兵在日軍一個大隊的攻擊下倉皇逃離北大營,留下了抗戰歷史上不堪的一頁。
  • 探尋歷史懸案真相:「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達的?
    89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日軍在瀋陽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由於東北軍執行了「不抵抗」命令,日軍一夜之間佔領了瀋陽,從此開始了對中國長達14年的野蠻侵略。
  • 8萬蘇軍衝進東北,張學良東北軍慘敗
    」東北軍炮兵是中央軍炮兵戰力幾十倍。在當時的中國,東北軍確實是裝備最精良的軍隊,一直在918事變時也是如此。就是中央軍與東北軍相比,東北軍從10個炮兵團裡隨便拉1個野戰炮兵團出來,也可以在炮戰中滅了中央軍所有炮兵。
  • 首富之子出資幫東北軍建炮兵師抗日,反被張學良謝絕,原因很可笑
    何世禮以自己資歷淺,沒有帶過兵而謝絕了張學良的好意,並主動要求從基層幹起,於是何世禮被任命為瀋陽北大營王鐵漢團的炮兵連長,授上尉銜,何世禮棄高就低在當時是一種罕見的做法。在和張學良交流中,何世禮明確表明,他認為關東軍在一兩年內就會進攻東北,他希望張學良能早做準備,並且他還表示,願意出資幫助東北軍組建1至2個炮兵師,以增加東北軍實力,抵抗日軍。
  • 解密:侵華日軍在中國到底陣亡了多少人?
    上個世紀,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軍從東三省開始,將自己的侵略行為暴露在了世界目光之下,中國人民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抗日,於1945年8月15日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 追憶丨報國欲死無戰場--記東北軍名將黃顯聲
    九一八事變前,藏曾多次苦苦警告張學良日軍即將動手,並派黃專門跑到北平去見張報告危險,張時吸毒又患傷寒,到協和醫院住院,顯得思維精力都不充足。回復都是要求鎮定,萬一打起來不抵抗,等待「九國公約」的調停等等.藏自知無力回天,在九一八發生時悲憤地讓東北軍參謀長榮臻「趕快出去調兵遣將收復瀋陽吧」,自己則以地方官守土有責留下辦交涉不肯離去,後絕食未死,被日方拉入偽政府,未保晚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