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軍將領之中,有一位二級上將頗為傳奇,他是香港首富之子,年輕時因不願加入英國國籍和父親鬧上法庭,成年後冒死參軍,主動要求從基層幹起,憑自己努力官至國民黨二級上將。
此人就是何世禮,1906年,他出生在香港一個歐亞混血家庭,是香港首富何東爵士的第三子,從英國的皇家軍事學院畢業,後在法國的炮兵學校學習炮兵技術,後來進入國民黨軍隊之中任職。
何世禮含著金鑰匙出生,可是他並非一個紈絝子弟,他有著強烈的愛國心,其父何東是香港首富,曾加入英國國籍,也要求何世禮加入英國籍,為此他和父親發生分歧,甚至鬧至法院。
後來何世禮還是沒有加入英國籍,走上了與父親不同的路,何世禮一心想要成為一流的軍人,以報國,1930年,軍校畢業後他回到中國,他聽說張學良在東北勵精圖治招納人才,於是前往東北。
何世禮身份特別,張學良親自接見了他,談話之後張學良頗為佩服他的膽識,再加上他軍校畢業,於是就請他擔任自己的高級參謀兼炮兵副參謀長,授上校軍銜,沒想到何世禮謝絕了。
何世禮以自己資歷淺,沒有帶過兵而謝絕了張學良的好意,並主動要求從基層幹起,於是何世禮被任命為瀋陽北大營王鐵漢團的炮兵連長,授上尉銜,何世禮棄高就低在當時是一種罕見的做法。
在和張學良交流中,何世禮明確表明,他認為關東軍在一兩年內就會進攻東北,他希望張學良能早做準備,並且他還表示,願意出資幫助東北軍組建1至2個炮兵師,以增加東北軍實力,抵抗日軍。
這樣的好事卻被張學良拒絕了,張學良的理由是擔心引起日軍的不滿,這實在太可惜也太可笑了,後來「九一八」發生,東北軍不戰而退,甚至連何世禮通過關係搞到的20門德國進口大炮也留給了日軍。
東北淪陷之後,何世禮仍繼續在張學良手下任職,一直到「西安事變」之後,何世禮被解除軍職,並被特務監視,一度讓他對國民黨軍隊心灰意冷,後來在宋子文的勸說下,何世禮才繼續留在國民黨任職。
抗戰全面爆發之後,第三戰區司前敵總司令薛嶽邀請他前往皖南屯溪,出任炮兵指揮一職,由此何世禮參與抗日作戰,不過何世禮上任之後發現,炮兵缺乏訓練,於是他親手實施整編訓練。
不到三個月,何世禮就讓第三戰區的炮兵煥然一新,他帶領炮兵跟隨薛嶽參與了多次對日作戰,在戰場上大顯身手,在萬家嶺之戰他指揮大炮援助各師,為取得萬家嶺大捷立下了大功。
解放戰爭時期,1949年,何世禮跟隨去了臺灣,後來官至二級上將,1962年,何世禮辭去軍職,接手其父留下的生意,一直到1998年7月去世,終年92歲,據外界估計,當時何家資產總值超過150億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