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西安事變?張學良:「實在是逼上梁山啊!」

2021-01-09 澎湃新聞

81年前的12月12日,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西安事變」,這是張學良和楊虎城針對蔣介石發動的兵諫。與蔣介石有結拜之交的張學良,為什麼要採取「兵諫」這種極端方式扣押蔣介石?用張學良自己的話說,這「實在是逼上梁山啊!」其實,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經歷了從「善說」「哭諫」無效,到最後被逼無奈發動「兵諫」的過程。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蔣介石是如何被扣押的?最後又是誰促成了這次事變的和平解決?

 

蔣介石倉皇而逃

1936年12月12日拂曉,西安驪山蔣介石行轅華清池內,槍聲大作。東北軍張學良的100多名親信衛士,在孫銘九營長的帶領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倒了企圖阻止的崗哨,衝入了華清池內院,直撲蔣介石下榻的五間廳臥室。但此時被槍聲驚醒的蔣介石,在一名侍衛的攙扶下,已經跳窗而逃,躲進了後山的一個山洞裡,一向形影不離的假牙還放在茶桌上,上將軍服、公文包和帽子等一樣不少留在臥室。他以為是紅軍來襲擊,驚恐萬分,翻躍窗戶時還摔傷了腰,劃破了腳,一隻鞋也丟了。孫銘九用手一摸被褥,還是熱的,料定蔣介石不會跑遠,立即下令「搜山!」天剛放亮,搜山的士兵便發現了蔣介石藏身的山洞,活捉了扶著洞口巖石站著的蔣介石。孫銘九上前一看,發現蔣介石臉色蒼白,光著腳,光著頭,上穿一件古銅色綢袍,下穿一條白色睡褲,渾身直打哆嗦。

張學良(左)和楊虎城

與此同時,楊虎城十七路軍憲兵營,控制了西安全城,囚禁了陳誠、衛立煌、蔣鼎文、朱紹良等10多名國民黨軍政要員,並立即通電全國,提出八項主張:(1)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2)停止一切內戰;(3)立即釋放上海被捕之愛國領袖;(4)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5)開放民眾愛國運動;(6)保障人民集會、結社等一切政治自由;(7)確實遵行總理遺囑;(8)立即召開救國會議。隨後,張、楊又採取了撤銷西北「剿匪」總司令部,成立由張、楊擔任正副委員長的抗日聯軍西北臨時軍事委員會,解散國民黨省黨部,成立民眾運動指導委員會等重大軍政舉措。這便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張學良聲淚俱下三小時

與蔣介石有結拜之交的張學良,為什麼要採取「兵諫」這種極端方式扣押蔣介石呢?用張學良自己的話說,這「實在是逼上梁山啊!」

張學良(左)和蔣介石

事發前幾日,也就是1936年12月4日,灰濛濛的西安上空,傳來一陣馬達的轟鳴聲,由遠及近。飛機停穩後,蔣介石臉色不悅地從舷梯上走下來,然後驅車到風景如畫的華清池下榻。

西安的局勢實在令蔣介石頭疼。據特務密報,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北與共產黨關係密切,西安民眾的抗日活動也搞得如火如荼。這次來西安,蔣介石帶著陳誠、衛立煌、蔣鼎文等軍政要員,是向多次訓導仍不開竅的張學良、楊虎城攤牌的。蔣介石最後說道:「你們兩個都是聰明人,不要走錯了路。」說完,拂袖而去。

12月7日,張學良懷著最後一絲希望到華清池見蔣介石,慷慨陳詞,拼死力諫蔣介石以國家和民族大義為重,放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聯合各階層各黨派共同抗日。真摯的感情,至誠的語言,像打開閘門的潮水,奔湧而出:「東北早已淪陷,華北名存實亡,最近綏遠又復告警,國家民族危亡已到了最後關頭!為什麼我們還要自相殘殺?為什麼啊!我家仇未能報,國難未能幫,還背著『不抵抗將軍』的罪名,有何顏見我的父老鄉親……」

聲淚俱下的「哭諫」長達三個小時,蔣介石卻絲毫不為所動,反罵張學良年輕無知,受了共產黨的迷惑,拍著桌子指著張學良的鼻子大聲呵斥:「現在全中國只有你一個敢這樣對我講話。不服從我就是反革命。你現在就是拿槍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計劃也不能變!」悲憤不已的張學良仰天長嘆,憤然「砰」的一聲摔門而去。

以「兵諫」方式兌現諾言

12月9日,為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西安一萬多名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請願遊行,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如臨大敵的軍警特務公然開槍,將一名12歲的小學生擊倒在地,鮮血灑了一地。學生隊伍群情激憤,怒潮般地湧向臨潼華清池,準備直接向蔣介石請願示威。蔣介石強令張學良武力制止學生「胡鬧」,否則「格殺勿論」。國民黨中央憲兵隊隨即在華清池附近架起了一排排機關槍。一場血腥屠殺眼看就要發生。

張學良心急如焚,驅車趕到灞橋勸阻學生。見到張學良的學生們齊聲高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東北軍打回老家去!」等口號。張學良為學生們的愛國熱忱所感動,表示願意把學生們的請願書轉交蔣介石,並保證「在一星期之內,我一定用事實來答覆你們!」如果做不到,任何人都可以「置我張學良於死地」。請願學生在華清池前高唱《松花江上》,歌聲久久迴蕩長空。

1936年10月蔣介石(中披鬥篷者)在西安視察部隊

至此,張學良下決心要用「兵諫」方式,來兌現向學生們作出的承諾。於是,盛怒下的張學良與楊虎城商議,決定發動兵變,命令東北軍一○六師師長白鳳翔去捉拿蔣介石。白鳳翔說「只見過照片,沒見過本人,到時候亂軍之中怕出錯誤。」

12月10日,張學良以準備讓白鳳翔回熱河打遊擊為名,帶領他來到華清池見蔣介石,其實是為了讓白鳳翔熟悉華清池地形和認清蔣介石容貌。

張、楊密電中共中央

西安事變發生的當天,中共中央就收到張學良、楊虎城發來的捉蔣密電:「吾等為中華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計,不顧一切,今已將蔣等扣留,迫其釋放愛國分子,改組聯合政府。兄弟有何高見,速復。」

12月12日深夜,毛澤東、周恩來復電張學良:提議立即將東北軍主力調集西安、平涼一線,第十七路軍主力調集西安、潼關一線,固原、慶陽、鄜縣、甘泉一帶僅留少數兵力。表示紅軍決不進佔寸土。

另告:「恩來擬來兄處,協商大計。」

張學良與東北軍將領

聽說西安發生兵變、蔣介石被捉,延安城內一片歡騰。人們燃放鞭炮,舉行集會,敲鑼打鼓,喜出望外。整個延安城以至陝北根據地,「打倒禍國殃民的蔣介石」「血債要用血來還」等口號響徹雲霄,各種標語貼滿牆壁。

接到張、楊的電報後,中共中央立即召集會議商討對策,分析了西安事變的性質,根據國內外的形勢,提出了和平解決、逼蔣抗日的方針。為了打消一些人的疑慮,毛澤東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陝北的毛驢很多,馱了許多東西就不願意上山。但是陝北老鄉讓毛驢上山很有辦法:一拉,二推,三打。我們就採取對付毛驢的辦法來促使蔣介石抗戰。當然囉,要拉得很緊,推得有力,打得得當,驢子就被趕上山了。驢子也會踢人的,我們還要提防它,這就是既聯合又鬥爭。」

12月15日清晨,周恩來肩負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艱巨使命,率領中共代表團離開瓦窯堡,冒著嚴寒和紛飛的大雪,日夜兼程趕赴延安,於12月17日乘坐張學良派來的飛機到達西安。張學良、楊虎城翹首以盼:「周恩來來了,一切就有辦法了。」

雙方舉行談判

抵達西安後,周恩來立即投入緊張工作,分別與張學良、楊虎城進行了會談。他精闢分析錯綜複雜的形勢,詳細闡明中共中央逼蔣抗日、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立場,很快使張、楊心悅誠服。

中共參與西安事變談判的代表:秦邦憲、葉劍英、周恩來(左起)

12月23日,周恩來與張學良、楊虎城同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舉行談判。周恩來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六項主張:(1)改組國民黨和國民政府,驅逐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2)釋放上海愛國領袖,釋放一切政治犯,保證人民的自由權利;(3)停止「剿共」政策,聯合紅軍抗日;(4)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救國會議,決定抗日救亡方針;(5)與同情中國抗日的國家建立合作關係;(6)實行其他具體的救國辦法。如果上述主張蔣介石接受並保證實行,中共和紅軍贊助他統一中國,一致抗日。

12月24日晚,周恩來會見了蔣介石。他態度不卑不亢、溫和有禮而又堅毅沉著,不勝感慨地說:「蔣先生,我們有十年沒有見面了,你顯得比以前蒼老些。」蔣介石點點頭,嘆口氣,然後說:「恩來,你是我的部下,應該聽我的話。」周恩來回答說:「只要蔣先生能夠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不但我個人可以聽蔣先生的話,就連我們紅軍也可以聽蔣先生的指揮。」

周恩來當面向蔣介石闡明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政策。蔣介石表示接受停止「剿共」,聯共抗日等條件,允諾「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國決不再發生反共內戰」,並表示在他回南京後周恩來可以到南京去談判。

中共領導人在延安機場迎接談判歸來的周恩來

12月26日,張學良陪送蔣介石抵達南京。至此,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從此,國共兩黨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在抗日的前提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大勢。

延伸閱讀

蔣介石回到南京後,立即將張學良軟禁起來,判處他十年徒刑,囚禁長達半個多世紀。

楊虎城受到「革職留任」的處分,被解除兵權,並派往歐美考察。「七七事變」爆發後,楊虎城主動請纓,要求回國抗戰。然而,當他回到國內時,卻遭到國民黨軍統特務逮捕關押。1949年9月6日,楊虎城及其妻兒一家,在重慶中美合作所慘遭蔣介石下令殺害。

據香港《文匯報》1993年3月18日報導:年已93歲的「少帥」張學良先生,稍早時接受臺灣《時報周刊》記者的訪問。張學良談到西安事變時說:「至於你們問我,為什麼有西安事變,我只能這麼說,我相信中國一定要統一,要槍口對外,不要再打內戰了。這是我的一貫信仰,從東北易幟到西安事變都是如此,談不上後悔不後悔。」

(以上文字摘編自《紅色旅程·延安》)

相關焦點

  • 張學良為什麼發動西安事變?起因於蔣介石的一句話
    張學良為什麼發動西安事變?當然是為了逼蔣抗日。但是,這一震驚中外的大事件的爆發,在具體細節上,據張學良晚年回憶,又是起因於蔣介石的一句話。 這句話是什麼呢? 首先得說說日軍入侵華北後,張學良和蔣介石的衝突。 面對日本滅亡中國的危險,蔣介石置外敵於不顧,仍然要張學良「剿共」。
  • 西安事變真相還原 毛曾經給張學良的親筆信
    可是, 西安兵變仍是一個謎團,其中很多秘辛至今無解,因為事變的核心人物張學良、楊虎城,以及推動或捲入事變的一大批國共領袖和軍政要員,都已先後作古。不料就在2013年,一批關於西安事變的秘密文件意外曝光,在美國紐約被集中拍賣,總成交價高達270萬美元,而其中就有毛澤東給張學良的親筆信……這批秘密文件是從哪裡來的?
  • 4點原因告訴你,西安事變後,東北軍為什麼不救張學良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要求老蔣聯合抗日。西安事變最終在各方調停下和平解決,1936年12月,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從此被蔣介石軟禁。一,民族大義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後,東北軍如王以哲、于學忠等部分高級將領深明大義,不願意與南京政府直接對立,從而打起內戰。因為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目的,正是為了促成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合抗日。
  • 假如張學良沒有發動西安事變,他會成為民族英雄式嗎?
    首先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他身份顯赫,從小接受過良好教育,加上張學良人長得又不錯,也算是一表人才。長得又帥,家裡又有勢力,自然,成為千萬少女心中追求的對象。不過張學良的父親為他指定了一門親事,這位女子是吉林富商於文鬥之女于鳳至。說白了這場婚姻就是聯盟,張作霖想依靠於家的財力,而於想依靠張作霖的勢力,屬於是政治聯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算張學良不喜歡也得服從。
  • 晚年的張學良否認,他發動西安事變是為了將功補過,表示問心無愧
    提起張學良,就不得不說一下三件改變歷史的大事:九一八事變、東北易幟、西安事變。其中,九一八事變的不抵抗是張學良一生的汙點,而後面兩件事則是他為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楊虎城和張學良在一次交談中,決定逼蔣抗日我們要想知道真相,就必須要還原西安事變。楊虎城的孫子楊瀚花費多年時間,整理很多檔案和楊虎城的私人信件後,還原了部分西安事變的歷史細節。1936年上半年的一天,張學良邀請楊虎城去他家商討一些事情。
  • 張學良為何親自送蔣介石到南京去?他後悔發動西安事變了嗎?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東北軍統帥張學良與西北軍統帥楊虎城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實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逮捕了國民黨領袖蔣介石。張學良個人對蔣介石是非常崇拜的,他認為,蔣介石乃當今中國第一人,只有他才能救中國。晚年張學良也談到這一點。四、鞏固西安事變取得的成果西安事變和談協議有宋子文籤字,蔣介石未籤字。蔣介石同意到南京後可以同中共開展和談,合作抗日。張學良陪同老蔣回南京,有鞏固西安事變成果,督促蔣介石履行其諾言的意思。
  • 「西安事變」,誰才是背後真正的主謀?張學良晚年終於給出了答案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聯手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停止「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號召儘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楊虎城當時的頭銜是十七路軍總指揮、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張學良則是西北「剿總」副司令。
  • 齊世英口述:張學良說搞西安事變是我逼的
    王以哲不肯離開西安,終被刺殺,我當時想,或許王以哲的野心太大,有意要繼承張學良的地位,不過這也只是我的一個想法而已。(六)杜重遠的案子在西安事變期間,有一天,我在外面吃飯,突然接到陳果夫的電話,要我到江西省主席熊式輝處把杜重遠領出來,並且要我招呼他。我當時覺得莫名其妙,吃完飯,就跑去見陳果夫。
  •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親自送蔣回南京,並不是因為錯信宋氏兄妹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起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扣押了當時在西安巡視的蔣介石,當時張學良和楊虎城並沒有想過之後如何處理蔣介石,只是提出了「救國八項主張」,對於最終如何處理蔣介石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想法。
  •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為什麼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
    本鬼在前文《「黃埔三傑」中唯一反動的賀衷寒為什麼會失去蔣介石的信任?》中提到,「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之所以失去蔣介石的信任,主要原因是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想要了蔣介石的命。不過讓人奇怪的是,位列「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應該是個聰明人並且很了解蔣介石,不會不知道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等同於背叛蔣介石。既然如此,賀衷寒為什麼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呢?與背叛革命的原因類似,賀衷寒沒有意識到「西安事變」本質上是民族矛盾激化臨界點的表現,已經涉及到各方面。
  •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2次遇刺,她說一句話,刺客放下槍抱頭痛哭
    說道這裡,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小編想說的這次事件,正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變」。關於此次事變的結果,想必大家也都十分清楚,和平解決。但雖然事件和平解決,但也並不意味著,在這場鬥爭中,沒有人員傷亡。事實上,還是有人因之而喪命的。其中,就包括蔣介石的堂侄孫,也是他的侍衛長將孝先。
  • 張學良死前,終於說出西安事變的一個秘密,蔣介石曾要他一生保密
    相信大家都知道,西安事變是我國近代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它不單只是張學良,楊虎城和蔣介石三人之間的博弈,同時還涉及到很多軍閥等勢力在背後的鬥爭,晚年張學良在做口述史的時候,對西安事變做了非常全面的回憶,同時他也透露了一個一直以來他都在保守的秘密,原本以為這個秘密他會保守一生,但沒想到最後他還是說了出來。
  • 張學良晚年談西安事變,執意送蔣回南京遭反對,但已抱著必死決心
    提起張學良,想必大家都會想到那個風流倜儻的帥哥,同時也是西安事變的始作俑者之一,東北王張作霖的愛子,他擁有著傳奇的一生。不過,在晚年的時候,張學良表示,一生中最佩服一個人,而此人並非是毛主席也不是蔣校長。那麼,他口中所說的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 「西安事變」蔣介石自覺必死,留下3封遺書,張學良拆開沉默良久
    中國抗戰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變」非常重要,這次事件促成了國共統一戰線,兩黨所帶領的部隊,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為後來的抗戰勝利,奠定了很好的基礎。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策劃發動了"西安事變",直接扣押了國民黨領導人蔣介石。地位顯赫的蔣介石被屬下扣押,非常突然,他內心也無法接受。
  • 西安事變的主角到底是誰?楊虎城之孫,楊瀚揭曉了真相
    幾十年來,對「西安事變」主導者,大家一直都認為是張學良。由於楊虎城將軍已被害,主要內幕肯定就只有張學良清楚。作為參與西安事變的關鍵人物,張學良多次回憶西安事變,但認清對比就會發現不同時期,張學良回憶的西安事變都有較大的差異。這究竟是因為記憶不準確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呢?
  • 西安事變後傳:東北軍、西北軍的結局
    1964年,張學良與原配于鳳至離婚,和長期陪伴的趙一荻結婚。1990年,張學良完全恢復自由。此時,蔣介石已經離世15年,就連一起陪讀的蔣經國也已經辭世了。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離世,享年一百歲。和張學良比起來,另一位西安事變的主角楊虎城,命運則要坎坷得多。
  • 究竟誰才是西安事變的真正主謀?楊虎城之孫說出了真相
    西安事變」過去了76年,然而仍然有諸多未澄清的問題:楊虎城在「西安事變」中起了多大作用?蔣介石為什麼殺他而不殺少帥張學良? 「西安事變」後幾十年,張、楊兩家人再沒見過面,楊虎城之孫楊瀚抱著了卻父親遺願的想法,曾兩次赴美探望張將軍。但出乎他的預料,張學良對「西安事變」隻字不提。 為了解開謎團,楊瀚費時多年,收集整理了大量解密檔案和當事人的私人文件。 那麼,蔣介石為什麼要如此殘殺楊虎城及其子女和隨從呢?
  • 參加「西安事變」的東北軍,後來怎麼樣了
    「九一八事變」和 「西安事變」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命運。就軍官而言,又有首腦和「次要罪魁」之別。1936年12月25日,達成兵諫目的的張學良陪同老蔣乘坐專機返回南京後。次年1月2日,軍事法庭對張學良進行審判。在老蔣的授意下,判處張學良有期徒刑10年,剝奪公權5年。實質上,國民黨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解除對張學良的軟禁。 處理完了首腦,接下來輪到「次要罪魁」了。此時,意外發生了,東北軍發生了內訌。
  • 何應欽在西安事變中,想置蔣介石於死地,為什麼蔣後來不處罰他?
    西安事變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得國共由對峙走向合作,開始了抗日日寇的偉大歷史徵程。西安事變之所以爆發,是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情況下,蔣校長依然奉行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繼續圍剿紅軍。
  • 還原西安事變當天:蔣介石最擔心紅軍發動襲擊
    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宋美齡,這些大人物經歷了什麼? 「西安事變」背景回放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撤出了東北,退入山海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