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聯手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停止「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號召儘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楊虎城當時的頭銜是十七路軍總指揮、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張學良則是西北「剿總」副司令。
「西安事變」中張學良、楊虎城兩人誰是主謀?這個看起很清楚的問題,張學良自己也回答不清楚。大家都知道,楊虎城最終一家人被殺害,而張學良則軟禁了半個多世紀。1956年12月15日,張學良被幽禁20多年了,蔣介石讓他寫一篇關於「西安事變」的回憶錄。
張學良寫道,「西安之變,楊虎城乃受良之牽累,彼不過陪襯而已。」然而,到了晚年接受採訪時,張學良又改口了,「那『西安事變』……那可以說他(楊虎城)是主角兒哇,不過名義是我,我是主角了。當然由我負責任。」張學良說話前後矛盾,這裡面一定有難言之隱。
對於「西安事變」真正的主謀,楊虎城之孫楊瀚撰寫的《楊虎城與西安事變》一書中,披露了很多鮮為人知的細節。張學良獲得自由身後,楊瀚兩次赴美探望,但是張學良對「西安事變」隻字不提。
為了找出原因,楊瀚從那時起就搜集查閱大量檔案、當事人私人文件等史料,最終解開了謎團。楊瀚堅定地認為:「『西安事變』的真正主角是我祖父,是祖父說服了張學良。關於這一點,張學良也是承認的。上世紀90年代,張學良在美國回答張之丙姐妹的訪談時,曾說:「『西安事變』……那可以說他是主角哇,不過名義是我,我是主角了。當然由我負責任。」
通過楊瀚搜集的資料發現,將蔣介石扣押後,楊虎城和張學良激烈爭吵,楊虎城並不同意張學良決定立即釋放蔣介石的建議,「大家都反對蔣介石、張學良離開的這種輕率、危險的做法。我祖父當時就說『蔣介石的人格是不可靠的』。」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逼迫楊虎城出國考察。楊虎城離開時對部下意味深長地說道:「現在內戰是停止了,抗日戰爭不久就要打響了,但我可能參加不了,你們都要去前線,去參加抗日戰爭。」1937年11月由法國回到香港,準備回到大陸抗日,結果被國民黨欺騙關押12年。
楊虎城被關押期間,中共方面曾兩次營救。楊瀚也透露了這兩次營救的細節,「一次是1942年中共以楊瀚父親的名義給宋子文寫信,希望能釋放楊虎城一家;還有一次是1946年重慶談判期間,毛主席提出釋放楊虎城,被蔣介石拒絕。」1949年9月6日午夜,楊虎城遇害,時年56歲。
參考資料:《楊虎城大傳》、《楊虎城將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