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誰才是西安事變的真正主謀?楊虎城之孫說出了真相

2020-12-22 騰訊網

楊虎城出生於陝西蒲城,自然不屬於蔣介石的浙江同鄉圈子。他出身江湖,也不屬於蔣介石嫡系的保定軍校系圈子、日本士官學校系圈子和黃埔軍校系圈子。

1949年8月,貴陽黔靈山下麒麟洞一所隱秘的四合院中,楊虎城將軍佝僂著腰,懷抱幼女,步履老態地來到院中,然後緊靠在一方石案下,緩緩戴上老花鏡,徐徐展開手中的報紙,默默捧讀了起來。他已被蔣介石囚禁了12年,但萬萬沒有想到罪惡的魔爪正在向他伸來……

1949年9月17日,陰森的重慶戴公館(戴笠為討好蔣介石而修建的一座防空別墅),一場血腥的殺戮正在進行。

楊虎城被劊子手張鵠引進了一個房間,捧著母親骨灰(楊夫人謝保貞己於1947年被害死於獄中)的小兒子楊拯中的腰部被猛刺,楊拯中慘叫一聲:「爸!……」就倒下了。猛回頭的楊虎城還未看清小兒子被刺殺的慘狀,自己也被劊子手的利刃刺中了,父子同時倒地而亡。

與此同時,楊虎城的幼女楊拯國也被殘殺。楊虎城的秘書宋綺雲夫婦和他們的孩子宋振中,副官閻繼明,部下張醒民也慘遭殺害。

八條生命,頓時都倒在血泊中。

此時,距新中國成立僅差二十多天。

黎明就在眼前,他們卻被黑暗吞噬了。

西安事變」過去了76年,然而仍然有諸多未澄清的問題:楊虎城在「西安事變」中起了多大作用?蔣介石為什麼殺他而不殺少帥張學良?

「西安事變」後幾十年,張、楊兩家人再沒見過面,楊虎城之孫楊瀚抱著了卻父親遺願的想法,曾兩次赴美探望張將軍。但出乎他的預料,張學良對「西安事變」隻字不提。

為了解開謎團,楊瀚費時多年,收集整理了大量解密檔案和當事人的私人文件。

那麼,蔣介石為什麼要如此殘殺楊虎城及其子女和隨從呢?

人們自然會想到楊虎城是1936年12月12日發生的「西安事變」的主要發動者之一。他與張學良一起在多次諍諫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無果的情況下,基於民族大義,在西安囚禁了蔣介石。逼迫他答應以結束內戰、共同抗日為主要內容的「八項主張」。蔣介石對此怎能不怨恨呢?他不僅認為張、楊「背叛黨國」、「劫持領袖」、「大逆不道」,而且把自己在華清池逃跑時翻牆摔傷腰也歸罪於他們。

蔣介石的殺心那時就起了,只是忌憚輿論,怕擔報復惡名,才一直隱忍至此。在蔣家王朝土崩瓦解之際,蔣介石在重慶親下命令給軍統頭子毛人鳳讓其殺害楊虎城,足見對他的怨恨有多深了。

談到楊虎城,繞不開的話題是張學良。

楊虎城之孫楊瀚回憶起和張學良的兩次見面。楊瀚說,張楊二人曾經無話不談,爺爺和張學良見面時,還經常帶著父親。張學良是個愛開玩笑的人,但爺爺是個很嚴肅的人,時常是張學良給父親講故事。父親楊拯民一直有個心願,要在有生之年見見爺爺楊虎城的世交。另外,父親當時做統戰工作,一直想搞清楚張學良究竟是否要回來。

在張學良1994年獲得自由後,楊瀚和父親計劃在1996年去見張學良,但父親在臨行前發現患病,1998年再次計劃此事,遺憾的是父親在這一年去世了,從此成為遺願。

楊瀚說,他和張學良的見面,就是為了給父親還願。1999年6月1日,夏威夷,楊瀚在一座教堂裡見到了已99歲高齡的張學良。讓楊瀚頗感意外的是,張學良態度冷淡,幾乎一句話沒說。雙方只是禮儀性地說,「我來看你了。」張學良說,「好好,謝謝。」

「當時我覺得可能是他老了,我也就是盡心來了,也沒希望得到什麼。」那次,楊瀚還有機會陪張學良在海邊散了一次步,但張學良同樣是一句話沒說。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臨潼的槍聲,拉開了被美國作家斯諾稱為「歷史的大峽谷上實現了一次大跳躍」、中國近代史上「驚險的好戲」的「西安事變」的帷幕。時任西北「剿總」副司令的張學良和十七路軍總指揮、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率領東北軍、十七路軍,用「兵諫」的方式扣留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

「西安事變」由張學良、楊虎城聯合發動,但張、楊二人誰是主導者,這個貌似很清晰的問題,連張學良自己的回答都含糊不清。

1956年12月15日,張學良奉蔣介石之命回憶「西安事變」時,他回憶說:「西安之變,楊虎城乃受良之牽累,彼不過陪襯而已。」他在1957年寫的《坦述西安事變痛苦的教訓敬告世人》一文中又說:「我西安『剿匪』一位主要的夥伴——楊虎城將軍……他非常熱衷於抗日而不願『剿匪』。」

但是,晚年的張學良卻改口說:「那『西安事變』……那可以說他(楊虎城)是主角哇,不過名義是我,我是主角了。當然由我負責任。」

楊瀚說:「通過事實來講,楊虎城是主角。這個主意本身是楊虎城提出來的,還有發動過程,都是楊虎城做的。」

那為何是東北軍抓的蔣介石呢?

「捉蔣介石的任務本來是由十七路軍擔任的,但我祖父把這個任務交出去了。因為這個事件,重點不在捉蔣介石,『西安事變』的發動得十七路軍和東北軍一起,只是最後安排東北軍抓的蔣介石。」楊瀚解釋說。

「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和楊虎城都被蔣介石軟禁,而楊虎城在被軟禁了12年之後,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被害。楊瀚表示,「被囚禁之後,蔣介石多次派人勸說,希望祖父可以公開表示發動『西安事變』是被矇騙的,希望祖父認錯,但是祖父一直寧死不屈。」

楊瀚說:「中央曾經兩次營救楊虎城,一次是在1942年,我在美國找到的一份資料是當時中央以我父親的名義寫給宋子文的信,希望可以釋放我父親。還有一次是在1946年,在重慶政協會議上,主席曾提出釋放楊虎城,被蔣介石否決。」楊瀚說,遺憾的是,因為各種原因,兩次政治營救都失敗了。

相關焦點

  • 西安事變的主角到底是誰?楊虎城之孫,楊瀚揭曉了真相
    楊虎城之孫:祖父是「西安事變」的真正主謀1936年12月12日凌晨5時,時任西北「剿總」副司令的張學良和十七路軍總指揮、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率領東北軍、十七路軍,用「兵諫」的方式扣留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由東北軍奉命到華清池捉拿蔣介石。
  • 「西安事變」,誰才是背後真正的主謀?張學良晚年終於給出了答案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聯手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停止「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號召儘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楊虎城當時的頭銜是十七路軍總指揮、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張學良則是西北「剿總」副司令。
  • 晚年的張學良否認,他發動西安事變是為了將功補過,表示問心無愧
    可對於西安事變,他表示問心無愧,做這件事沒有私心和私人利益,只是因為他愛國,不忍心看見外敵當前,雙方還在鬧內訌,希望可以一致對外。如果他想要謀取個人地位和利益,便不會發動西安事變。然而,事情的真相是張學良所說的那樣嗎?
  • 為何張學良面對楊虎城的後人一言不發,張學良的口述給出了答案
    楊虎城和張學良西安事變,張學良天真地認為還可以與蔣愉快地玩耍。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兵諫蔣介石,共同逼蔣聯共抗日,造成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急著要回南京,此時的張學良天真地認為還可以與蔣愉快的玩耍,不顧楊虎城的勸阻,執意要送陪同蔣介石一起回南京,給足蔣面子,企圖以此得到蔣的諒解。誰知道他一下飛機,就被蔣介石囚禁,直到1990年才獲得自由。
  • 還原西安事變當天:蔣介石最擔心紅軍發動襲擊
    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宋美齡,這些大人物經歷了什麼? 「西安事變」背景回放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撤出了東北,退入山海關內。
  • 西安事變後傳:東北軍、西北軍的結局
    和張學良比起來,另一位西安事變的主角楊虎城,命運則要坎坷得多。然而,當時東北軍有25萬人,楊虎城的西北軍僅有6萬人,楊虎城根本指揮不動東北軍。1937年2月2日,東北軍發生內訌,以孫銘九、苗劍秋等為首的少壯派軍官,堅決主張與中央軍開戰,營救張學良。他們殺死了張學良任命的東北軍臨時首領王以哲,然後在西安城內追殺所謂的妥協派。東北軍的另一名高級將領何柱國,因為躲藏在楊虎城公寓裡,才倖免於難。是為「二二事變」。
  • 張學良被釋放後,透露「一個秘密」,揭開楊虎城被害直接原因
    對近代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如果西安事變沒有發生,國民政府就不會積極抗日,將繼續把重心放在殲滅共產黨上。提起西安事變,就不得不說張學良和楊虎城這兩個發動此事件的領導人物,但大部分人首先想起的往往是張學良,再然後才想起楊虎城,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這次事件是由張學良帶頭髮起的。
  • 為什麼有西安事變?張學良:「實在是逼上梁山啊!」
    81年前的12月12日,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西安事變」,這是張學良和楊虎城針對蔣介石發動的兵諫。與蔣介石有結拜之交的張學良,為什麼要採取「兵諫」這種極端方式扣押蔣介石?用張學良自己的話說,這「實在是逼上梁山啊!」其實,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經歷了從「善說」「哭諫」無效,到最後被逼無奈發動「兵諫」的過程。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蔣介石是如何被扣押的?
  • 曾不可一世的東北軍,在西安事變後被"坑"垮,到底是誰之過錯?
    一聽聞他要來監督"中國人打中國人",西安城裡的學生和工人都沉不住氣,紛紛走上街頭對此表示抗議。此時陝西省主席及十七路軍將領楊虎城還有東北軍的主要負責人張學良,早已經多次向蔣勸諫,希望他能夠暫時將兩黨之爭擱置一邊,建立抗戰統一陣線同時釋放被羈押的學生。張學良還多次飛往洛陽的蔣宋別墅,勸說蔣以及其夫人。
  • 百歲老人曾迫害楊虎城一家,57年後楊虎城嫡孫找到他只說了一句話
    在上世紀的三十年代,楊虎城將軍與張學良為了民族大義逼迫老蔣進行兩黨聯合共同抗日,於1936年的12月12日,策劃並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後楊、張二人成功地扣押了老蔣。但是,也正因此事件而使得楊虎城將軍與少帥張學良這兩位時代英雄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轉折。在「西安事變」結束之後,老蔣在脫離困境之後,開始了對楊、張二人的報復,先說張學良,他被蔣介石實施了軟禁,這段時長超過了半個世紀,長達54年。
  • 《西安事變》向《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取經,導演成蔭直陳真相
    《西安事變》公映於1981年,是導演成蔭的作品。影片拍的非常緊湊,2個小時零47分鐘的電影可以說是一氣呵成,這在中國歷史片中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即使今天看來,《西安事變》在鏡頭營造上,也相當的現代,對室內場景的處理中,注重人物表現,動態鏡頭的運用勾連起內外景,形成一種特有的通透力。比如劇中有一個鏡頭,就很有特色。
  •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為什麼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
    中提到,「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之所以失去蔣介石的信任,主要原因是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想要了蔣介石的命。不過讓人奇怪的是,位列「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應該是個聰明人並且很了解蔣介石,不會不知道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等同於背叛蔣介石。既然如此,賀衷寒為什麼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呢?
  • 西安事變中,蔣介石是如何逃走的?西安的這個古蹟見證了真相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奉天」事變,侵略中國東北,並導致東三省、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相繼淪陷。日本的行動激發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人們紛紛舉行遊行示威,要求政府早日對日本宣戰,收復淪喪的國土。
  • 他後悔發動西安事變了嗎?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東北軍統帥張學良與西北軍統帥楊虎城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實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逮捕了國民黨領袖蔣介石。四、鞏固西安事變取得的成果西安事變和談協議有宋子文籤字,蔣介石未籤字。蔣介石同意到南京後可以同中共開展和談,合作抗日。張學良陪同老蔣回南京,有鞏固西安事變成果,督促蔣介石履行其諾言的意思。
  • 張學良死前,終於說出西安事變的一個秘密,蔣介石曾要他一生保密
    相信大家都知道,西安事變是我國近代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它不單只是張學良,楊虎城和蔣介石三人之間的博弈,同時還涉及到很多軍閥等勢力在背後的鬥爭,晚年張學良在做口述史的時候,對西安事變做了非常全面的回憶,同時他也透露了一個一直以來他都在保守的秘密,原本以為這個秘密他會保守一生,但沒想到最後他還是說了出來。
  • 楊虎城向史達林求助,史達林卻為了自己的利益,把他賣給了蔣介石
    為了抗日戰爭才發動的事變,都忙於抗戰事業了,自己在外國漫無目的「遊逛」也不是那麼回事,他決定還是要回國做點貢獻。有了這個想法後,自己要想一想去哪裡。首先,蔣是不會接納他了,那麼,唯獨可以走的路就是我黨。因為西安事變,他和共產黨接觸過,憑著這一點進入八路軍不是難事。想好了去路之後,怎麼才能回去呢?從歐洲回國是不可能的,因為會落到蔣的手裡。於是,他決定聯絡蘇聯方面。
  • 何應欽在西安事變中,想置蔣介石於死地,為什麼蔣後來不處罰他?
    西安事變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得國共由對峙走向合作,開始了抗日日寇的偉大歷史徵程。西安事變之所以爆發,是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情況下,蔣校長依然奉行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繼續圍剿紅軍。
  • 4點原因告訴你,西安事變後,東北軍為什麼不救張學良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要求老蔣聯合抗日。西安事變最終在各方調停下和平解決,1936年12月,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從此被蔣介石軟禁。因為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目的,正是為了促成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合抗日。如果這時候為了營救張學良要繼續內戰,那麼西安事變也就失去了意義,這是張學良以及東北軍部分愛國將領不願意看到的。同時,由於日本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而九一八事變的仇恨一直在這些東北軍心裡,出於民族大義,很多將士都不願內戰,只想抗日。
  • 西安楊虎城將軍陵園,兩個愛他的女人相伴左右,你去過嗎?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慘遭慘敗,被蔣介石囚禁在湖南益陽桃花坪、貴州息烽玄天洞和麒麟洞等地長達12年,解放前夕密令將其處死於重慶戴公祠,1950年,楊虎城和其他死難者的棺材被送回西安,葬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道少陵原畔,也就是今天莊嚴肅穆的楊虎城將軍墓。許多人都去過楊將軍的陵園,不知您是否留意到,在楊虎城的身旁,有兩個夫人陪著他,一個叫謝葆貞,一個叫張惠蘭。
  • 楊虎城孫子見到晚年張學良,由衷地表達祝福,張學良卻是一言不發
    1936年12月12日,楊虎城與張學良合作,發動了西安事變,事情的結果是積極的,但是作為當事人,楊虎城和張學良之後也被分別囚禁,1949年,楊虎城遇害,而張學良則是被蔣介石下令帶到臺灣繼續囚禁。後來在美國,張學良要過百歲誕辰,楊瀚聞這一次,由衷的來到張學良面前,向他表達祝福,這一次,張學良依然沒有表現出很熱情的樣子,他淡淡的說:「你好,謝謝」對於張學良如此冷淡的態度,楊瀚聞實在是難以想像,自己的祖父當初和他一同發動西安事變,後來他看了張學良的回憶錄,猜測了張學良態度如此冷淡的兩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