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為什麼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

2020-12-23 鬼說天下

本鬼在前文《「黃埔三傑」中唯一反動的賀衷寒為什麼會失去蔣介石的信任?》中提到,「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之所以失去蔣介石的信任,主要原因是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想要了蔣介石的命。

不過讓人奇怪的是,位列「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應該是個聰明人並且很了解蔣介石,不會不知道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等同於背叛蔣介石。既然如此,賀衷寒為什麼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呢?

與背叛革命的原因類似,賀衷寒沒有意識到「西安事變」本質上是民族矛盾激化臨界點的表現,已經涉及到各方面。他錯誤地認為「西安事變」只是國民黨中央系與張學良、楊虎城等地方軍閥之間的矛盾。

之前中央系與地方軍閥發生矛盾時,中央系都利用武力威懾或者討伐,迫使地方軍閥屈服。雖然「西安事變」有特殊之處,但賀衷寒認為解決「西安事變」的方式肯定還是得用武力,不可能和平解決。

於是賀衷寒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他的如意算盤是:如果張學良、楊虎城迫於武力釋放蔣介石,那他是「救駕有功」;如果張學良、楊虎城被激怒而殺了蔣介石,那他就是何應欽上位的「功臣」。

然而就在賀衷寒自以為得計之時,他曾經的黃埔老師周總理抵達西安,最終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賀衷寒既沒有「救駕有功」也沒當上「從龍功臣」,還將自己的不忠徹底暴露在蔣介石面前。

相關焦點

  • 「黃埔三傑」中唯一反動的賀衷寒為什麼會失去蔣介石的信任?
    在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中,蔣先雲、陳賡、賀衷寒並稱為「黃埔三傑」。當時間黃埔軍校有句順口溜:「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敵不過陳賡的腿(陳賡救過蔣介石的命)」,蔣介石也很欣賞「黃埔三傑」。只有背叛人民與革命的賀衷寒追隨蔣介石。但奇怪的是,「黃埔三傑」中唯一反動的賀衷寒後來卻失去了蔣介石的信任。在土地革命戰爭期間,蔣介石還是非常重用與信任賀衷寒的,畢竟是唯一追隨自己的「黃埔三傑」。在國民黨內呼風喚雨、人見人怕的「復興社」就是賀衷寒領頭組建的,戴笠當時不過是賀衷寒的小弟。
  •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黃埔軍校創校時,有三位特別優秀的學生被稱為「黃埔三傑」,這其中,蔣先雲25歲戰死沙場,陳賡稱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將,還剩下一位賀衷寒,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今天就來說說他的經歷。
  • 著名的黃埔三傑,除了蔣先雲和陳賡,還有一個為何很少被人提起?
    黃埔軍校被譽為近代中國軍事人才的搖籃,其中著名的黃埔一期更是湧現了一大批叱吒風雲的名將。這一期最早招收學生499人,加上各地講武堂保送生,一共700人,都是當時中國最優秀的青年俊傑。而其中公認最出色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黃埔三傑:蔣先雲、陳賡、賀衷寒。
  • 何應欽在西安事變中,想置蔣介石於死地,為什麼蔣後來不處罰他?
    西安事變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得國共由對峙走向合作,開始了抗日日寇的偉大歷史徵程。西安事變之所以爆發,是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情況下,蔣校長依然奉行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繼續圍剿紅軍。
  • 讓蔣介石頭疼的黃埔學生,他是黃埔三傑之一,1955年授銜時為大將
    延安整風時,康生質問陳賡「要不是你救蔣介石,哪用打這麼多仗」陳賡反駁說「那時他死了就成革命烈士了,跟廖仲愷一樣」陳賡大將,是我軍知名的高級將領,在他的身上,發生了許多的傳奇故事,他是黃埔一期生,被譽為黃埔三傑之一,而他,也是讓校長蔣介石頭疼的學生。
  • 黃埔三傑是黃埔一期中的哪三個?這三個,都是湖南人
    引言在我國軍事史上,黃埔軍校的存在不可取代,因為培養出了太多人才,很多人直接影響了當時國家局勢。從北伐到抗日戰爭,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期間都離不開從黃埔軍校畢業的人才。在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員中,有這麼三個人,他們表現非常突出,分別是蔣先雲、賀衷寒、陳賡。當時有這麼三句話眾人皆知: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陳賡的腿。因為外界傳說比較多,所以他們在當時被譽為「黃埔三傑」。比較有意思的是,他們三個還都是湖南人。
  • 為什麼有西安事變?張學良:「實在是逼上梁山啊!」
    81年前的12月12日,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西安事變」,這是張學良和楊虎城針對蔣介石發動的兵諫。與蔣介石有結拜之交的張學良,為什麼要採取「兵諫」這種極端方式扣押蔣介石?用張學良自己的話說,這「實在是逼上梁山啊!」其實,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經歷了從「善說」「哭諫」無效,到最後被逼無奈發動「兵諫」的過程。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蔣介石是如何被扣押的?
  • 4點原因告訴你,西安事變後,東北軍為什麼不救張學良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要求老蔣聯合抗日。西安事變最終在各方調停下和平解決,1936年12月,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從此被蔣介石軟禁。因為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目的,正是為了促成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合抗日。如果這時候為了營救張學良要繼續內戰,那麼西安事變也就失去了意義,這是張學良以及東北軍部分愛國將領不願意看到的。同時,由於日本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而九一八事變的仇恨一直在這些東北軍心裡,出於民族大義,很多將士都不願內戰,只想抗日。
  • 他是黃埔三傑中最傑出的一位,他與蔣介石同姓,但犧牲最早
    ——范文瀾(中)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1008,閱讀約3分鐘說到近代史上的黃埔軍校,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許多國家和國家的著名將領大多出自該校。那麼在眾多的黃埔學子中,誰才是最優秀的呢?軍銜沒有好壞之分。
  • 陳氏兄弟憑什麼位居「四大家族」之一,他倆執掌的CC系有多恐怖
    蔣介石是國民政府總裁兼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黃埔系與陳誠的土木系以及後來的軍統是他的依靠。宋氏四兄妹不必多說,在民國時期是有名有實力的望族,在當時影響力非常的大。孔祥熙與蔣介石有裙帶關係,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夫人宋靄齡也是一位理財高手。說好聽點是理財,其實是變著花樣斂財,收刮民脂民膏,發了不少國難財。陳氏兄弟是CC系的代表人物,控制著國民政府的特務機構。
  • 黃埔軍校著名的「黃埔四兇」都是哪些人?各自結局怎麼樣?
    原標題:黃埔軍校著名的「黃埔四兇」都是哪些人?各自結局怎麼樣?黃埔三傑人盡皆知,他們是指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中最為突出的三個人物,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而黃埔四兇則是被黃埔軍校右派分子攻擊的左派著名的四位教官,他們在當時都是富有極大愛國熱情的教官。
  • 西安事變結束後,老蔣為何不懲處何應欽?不是不想,是不敢
    1936年12月12日,發生了一起震驚中外的大事件,被稱為「雙十二事變」又稱「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爆發後,我國就從長期內戰的局勢轉向了全民抗戰的局勢,我們都知道張學良、楊虎城是西安事變的主導者,當時張、楊只是想著和平解決,但有一個人卻態度堅決,他就是何應欽。
  •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親自送蔣回南京,並不是因為錯信宋氏兄妹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起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扣押了當時在西安巡視的蔣介石,當時張學良和楊虎城並沒有想過之後如何處理蔣介石,只是提出了「救國八項主張」,對於最終如何處理蔣介石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想法。
  •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不懲處何應欽?不是不想,是不敢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方向為之一變。今天,就是西安事變爆發的84年紀念日。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西安事變的主戰場就是在西安,最終在周恩來的主持下,和平解決了這場事變。其實,當時還有一個重要的戰場,就是在南京。
  • 西安事變後傳:東北軍、西北軍的結局
    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爆發後,中央軍精銳沿著隴海線快速西進,佔領陝西東大門潼關,一場戰爭即將在關中打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中國西部的陝西。後來,在各方斡旋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戰爭沒有打響,然而,擁有25萬將士的東北軍,和擁有6萬人的西北軍,成為中央軍的眼中釘。
  • 究竟誰才是西安事變的真正主謀?楊虎城之孫說出了真相
    西安事變」過去了76年,然而仍然有諸多未澄清的問題:楊虎城在「西安事變」中起了多大作用?蔣介石為什麼殺他而不殺少帥張學良? 「西安事變」後幾十年,張、楊兩家人再沒見過面,楊虎城之孫楊瀚抱著了卻父親遺願的想法,曾兩次赴美探望張將軍。但出乎他的預料,張學良對「西安事變」隻字不提。 為了解開謎團,楊瀚費時多年,收集整理了大量解密檔案和當事人的私人文件。 那麼,蔣介石為什麼要如此殘殺楊虎城及其子女和隨從呢?
  • 參加「西安事變」的東北軍,後來怎麼樣了
    「九一八事變」和 「西安事變」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上圖_ 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簡稱東北軍 西安事變發起人之一楊虎城的秘書米暫沉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