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奇蹟上映!國家釋放了這些重要信號!

2021-02-09 護理界

來源:央廣新聞、人物、中國之聲、掌上醫訊

電影《我不是藥神》在今天(5日)提前上映,而這部電影在之前的點映階段就引發了熱議。徐崢飾演的保健品店主在一群癌症患者的懇求下,變身某種印度產「救命藥」的總代理商,由此捲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渦,也使得法律和倫理不斷碰撞。


「求你個事啊,我就是想求求你,別再追查那種藥了行嗎?那藥才賣500塊錢一瓶,藥販子根本沒賺錢。你就能保證你這一輩子不生病嗎?」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

 

這是《我不是藥神》裡,一位身患慢粒白血病的婆婆流露出的無助。

「病了三年,4萬塊的藥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她抓著警察的手,說到最後聲音已經顫抖。祈求也好,能抓到個救命稻草也罷,還能吃上500塊的藥,活下去就還有希望,她只想活著。

實際上,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故事的原型陸勇是一名慢性白血病患者,被稱為「藥俠」、「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他所代購的是治療白血病靶向藥「格列衛」。瑞士諾華的「格列衛」在國內售價23500元一盒,而印度的仿製藥僅200元一盒,使得不少患者鋌而走險。


《我不是藥神》海報,王傳君飾呂受益

以原版諾華格列衛為例,120片在中國內地每盒的售價約為23000-25800元,同樣按人民幣算,美國的售價約13600元;澳大利亞的售價約10616元,而醫保的價格僅為188.5元

藥價如此高昂,但一天也不能停。「格列寧」之於慢粒白血病患者就像空氣,一旦斷藥,病情就會惡化。慢粒白血病的發病演變分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變期。惡化到加速期後,哪怕重新開始服藥,也效果甚微。從慢性期到加速期,一般患者可以度過3到5年。

「命,就是錢」這是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臺詞。之所以有這種看似誇張的表述,是因為不少進口抗癌藥的價格很高——他們被稱為「救命藥」。在劇中,保健品店主程勇在一群癌症患者的懇求下,成了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總代理商——電影中瑞士的格列寧2萬一瓶,而印度仿製藥只賣500。程勇也由此捲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渦,最終被判5年有期徒刑,這讓不少觀影者唏噓不已。

圖片來源於《我不是藥神》預告片

電影中的「程勇」,原型是「陸勇」;電影中的藥名「格列寧」是現實中的藥品「格列衛」。劇中的原型、無錫白血病患者陸勇還因為幫國內病友代購國外白血病靶向藥「格列衛」,2014年因涉嫌銷售假藥罪被起訴。與劇中結果不同,後檢察機關決定對陸勇不予起訴。

圖片來源於《新聞1+1》(2015-02-03)《救命真藥怎麼買?》

陸勇說,這段日子「不堪回首」:「當時美國的價格合人民幣17500元就能拿到了,中國是23500元,這裡面大概有6000塊錢的差價,這個差價就是關稅和增值稅的差距。中國藥品制度改革走得非常快!政府已經拿出最大的努力。對所有腫瘤患者,肯定是能減少他們的負擔。」

陸勇提到的關稅差價,我國自今年5月1號起,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今年4月27號,已經發布降低抗癌藥生產進口環節增值稅稅後的具體措施,其中包括了103種已經上市的抗癌藥。

《我不是藥神》海報,徐崢飾程勇

初步統計,我國已上市抗癌藥品138種,2017年總費用約1300億元。抗癌藥品費用之所以高,一方面研發投入大但研發成功率不到2%,平均成本超過7億美金,企業需通過高定價收回前期投入。另一方面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籌資標準目前人均不到700元,大病保險報銷後,部分患者自負費用負擔仍然很重。

國家衛生健康委藥政司司長於競進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確定集中採購、醫保報銷、加快創新藥進口上市等降低抗癌藥費用的後續措施,放大惠民效果:「2016年以來,原國家衛生計生委、人社部針對部分專利、獨家藥品,分別組織開展了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試點和國家醫保目錄談判,39個談判品種平均降價50%以上,並已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其中包括了17個抗癌藥品。兩批談判的17種抗癌藥品因降價節約資金41.7億元,加上納入醫保目錄後報銷的部分,共為患者減輕藥費負擔62.4億元。」

降低抗癌藥品費用,一方面實施進口藥品零關稅,一方面也要支持鼓勵國產藥研發創新。截止2018年3月,新藥專項累計有96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其中30個品種獲得Ⅰ類新藥證書,成功研製了鹽酸埃克替尼、西達本胺、康柏西普、重組伊波拉病毒病疫苗等多個重大品種。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目前已累計立項腫瘤防治藥物相關課題703項,中央財政經費投入合計25.97億元,佔總立項課題數的近40%。:「加大國家科技計劃對抗癌藥研發的支持力度,優先支持臨床急需抗癌藥研發,鼓勵新靶點、新機制抗癌藥研究和原始創新;鼓勵專利到期或即將到期臨床急需抗癌藥的仿製生產,提升我國製藥產業水平。提高審評能力,科學簡化審批手續,加快癌症防治藥品上市。」

瑞士格列寧其實是諾華公司生產的靶向藥物格列衛的影射名,為了避免侵權,電影修改了藥名。該藥是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特效藥,將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五年生存率由原來的20%提高到90%左右,對於很多人來說它是維持生命的救命藥,但它在國內的售價達到20000元一盒/60片,一月甚至需要吃三盒,可以說是全球最高售價。該藥國內已經有藥廠生產(已過專利期),最低售價1120元/60片。

徐崢在印度購藥

影片中最主要的戲劇衝突都來自於印度產的格列寧也就是格列衛比瑞士產的格列衛之間的差價,印度產格列衛的售價低到難以想像,一盒只需要200元,是國外正版藥物的百分之一。

為什麼印度藥物如此便宜,這和印度利用了強制許可制度有關,作為發展中國家,印度和孟加拉、緬甸甚至寮國都特別授予國內的一些廠商仿製救命藥品的權利,最典型的就是各種治療癌症的靶向藥物。售價基本上都是外國正版藥物的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左右。國內很多患癌人士通過各種渠道購得仿製藥延長了生命時間。

印度在藥物方面是開放「專利強制許可制度」的,所以各藥店有大量的價廉物美的仿製藥可見。除此之外,印度法律還規定印度仿製藥可以出口到其他國家。

中國雖然有「專利強制許可制度」,但出於種種考慮,中國並沒有這麼做。不僅如此,中國《專利法》頒布至今30年,未曾實施過一例「專利強制許可」。

除了法律問題,在現實層面,國產仿製藥也並不受寵。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名譽會長於明德曾表示,目前很多本土企業做仿製藥利潤極低,研發前景不容樂觀。

對於上述問題,實際上,我們能看到,近年來在保障患者使用抗癌藥,促進本土企業研發方面,國家一直在努力。

影片中的「格列寧」與諾華製藥生產的格列衛僅一字之差。原版諾華格列衛在內地的售價是2.35萬,在香港地區的售價是1.7萬,美國和韓國的售價分別是1.36萬和1萬左右。沒有長期服用過類似高價藥的人,很難理解「進醫保」這三個字的分量。這背後是重要醫藥體系改革的不斷探索。

今年以來,從全國兩會到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到藥企考察,總理至少4次談及抗癌藥降稅。

按國務院要求,自2018年5月1日起,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

而在6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確定了:

有序加快境外已上市新藥在境內上市審批。對治療罕見病的藥品和防治嚴重危及生命疾病的部分藥品簡化上市要求,可提交境外取得的全部研究資料等直接申報上市,監管部門分別在3個月、6個月內審結。將進口化學藥品上市前註冊檢驗改為上市後監督抽樣,不作為進口驗放條件。

我們也能感受到,在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以來,國內新藥上市速度已大幅提升。

6月15日,中國批准首款PD-1抗癌藥上市!從提交上市申請到獲批,該藥也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這是國內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獲批上市的PD-1抑制劑的上市申請,開啟肺癌免疫腫瘤治療時代。

影片中故事開始的2002年,慢粒白血病患者的存活率為30%,到2018年,這一比例已上升至85%。這其中是醫藥改革、醫學研究和無數患者與醫療工作者推動的結果。就像影片中主人公所說,今後會越來越好,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時隔16年才出現的一部豆瓣評分9.0的電影,有時間的話,去看看吧。

相關焦點

  • 【觀點】《我不是藥神》奇蹟上映!國家釋放了這些重要信號!
    電影《我不是藥神》在今天(5日)提前上映,而這部電影在之前的點映階段就引發了熱議。
  • 經典案例:層層宣發釋放口碑,《我不是藥神》豪奪31億票房
    《我不是藥神》2018年7月5日,電影《我不是藥神》提檔一天在中國內地上映。上映後電影口碑炸裂,首日票房1.59億元,首周票房12.38億,最終以累計票房31億的成績斬獲2018年年度票房季軍,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九的好成績。除了極高的票房,其口碑更是爆炸,豆瓣評分9.0,位列華語影史第八。
  • 《我不是藥神2》上映之前,重溫值得二刷的首部《我不是藥神》
    據說,已經開機拍攝中的新電影《我不是藥神2》,不僅僅原班人馬回歸,還有這兩位老戲骨加盟。一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黃渤,另一個目前還不太清楚。網友們表示非常期待!但在《我不是藥神2》上映前,今天小編跟大家回顧一下《我不是藥神1》。
  • 《我不是藥神》點映過億!阿里影業助力票房黑馬
    近日,很多人的社交平臺已被徐崢的新電影《我不是藥神》的點映刷爆,身邊朋友們看後爭相發文安利,各路明星也是紛紛關注。就拿《我不是藥神》來說,在這部電影的火爆背後,少不了阿里影業這位伯樂。打造爆款,優質內容把控和人才支持缺一不可作為影片的聯合出品方及發行方,阿里影業打通了電影製作、出品、發行的全鏈路,對影片的內容進行了全方位的把控;成立工作室,培養了一大批專業的製片、編劇和導演,並與壞猴子影業合作,為《我不是藥神》的製作提供了優秀的人才支持。
  • 《我不是藥神》要在日本上映,疫情中能否大火
    近幾年唯一讓我這個大粗老爺們,感動流淚最多的電影就是-我不是藥神,這部曾在2018年上映並引發轟動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最近官宣發布了日本版海報,片名譯為:薬の神じゃない,預告片在 YouTube 同步釋出。並宣布將於5月1日起在日本上映。
  • 《我不是藥神》7月5日提前上映咯~~~
    《我不是藥神》火了!《我不是藥神》點映第五天,票房就已過億,比同期正式上映的電影票房還多,排片在不足10%的情況下上座率超過40%,而且點映口碑也一直處於上遊,不出意外的話《我不是藥神》很有可能成為今年暑期檔的第一個爆款。《我不是藥神》點映6小時,票房破億!
  • 只有國家強大才能破解《我不是藥神》的尷尬
    引言:電影《我不是藥神》在2018年上映,本片通過真實事件改編。片中正版藥與仿製藥的衝突引起我們思考,這個兩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他賣藥只是為賺錢並不想坐牢,而且他並不是病人,藥對他來說可有可無。之後他發現曾經的患病朋友在經歷各種痛苦和折磨後死亡。他開始重新販賣仿製藥。此時他賣藥已經不為賺錢,而是為了解救那些受病痛折磨但又吃不起正版藥的患者。他為那些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但最後程勇還是被抓了,判了5年。
  • 我不是藥神破三億 改編自真實事件
    原標題:《我不是藥神》上映不到1日票房已破3億而《戰狼2》上映首日票房為1.02億元;《唐人街探案》為3.41億元;《美人魚》為2.72億元。電影《我不是藥神》在今天提前上映,而這部電影在之前的點映階段就引發了熱議。徐崢飾演的保健品店主在一群癌症患者的懇求下,成了某種印度產「救命藥」的總代理商,由此捲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渦,也使得法律和倫理不斷碰撞。
  • 《我不是藥神》與它背後的阿里影業
    案件之後沒多久,格列衛便被納入醫保體系。中國需要《我不是藥神》這類現實主義的電影,更需要這類電影背後的製作和發行團隊——有分析認為,這部電影能成功,背後的阿里影業和淘票票一定做了非常多的「功課」。本片的主演和監製徐崢,也在首映禮後特別提到:阿里影業合作的影片,也是讓觀眾有敬意,讓電影人有尊嚴的電影。同時,徐崢也表示:《我不是藥神》是他「演員生涯迄今為止最滿意的表演作品」。
  • 《我不是藥神》上映,演員的羞恥心讓王傳君放棄了《愛情公寓》?
    聽同事說最近上映了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這又是一次徐崢和寧浩的黃金搭配,還沒上映就被很多網友誇獎,絕對值得一看!果不其然,上映之後好評如潮!並且很多在這部電影中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 王傳君。而值得一說的是王傳君的表現也是十分亮眼。
  • 人民日報誇讚《我不是藥神》高曉松:能獲獎
    要說最近最熱門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絕對可以居於榜首,徐崢自導自演,韓寒還對其有很高的評價,可以說又是一部票房大賣的電影了。由於有著很高的關注度,製作方決定7月5日上映,這個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進行改編,由王傳君、徐崢等人飾演,人民日報更是對《我不是藥神》加以誇讚,稱:好久沒有看過這麼好看的電影了!
  • 五中全會釋放未來中國發展重要信號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 題:五中全會釋放未來中國發展重要信號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我不是藥神》那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為什麼說沒有劉德華就沒有《我不是藥神》。二零零五年,劉德華出資兩千五百萬,啟動了一項扶持新人導演地「亞洲新星導」計劃,用來資助有潛力的年輕人。之所以想到徐崢,除了兩人交情和徐崢的票房號召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便是他很清楚徐崢不止是演員,更是一名優秀的導演,由他在現場共同把關,對第一次執導長篇的文牧野演來說,會有不小的助力。
  • 明天,《我不是藥神》在臺灣上映【臺片一周】
    最後還有一個對於臺灣影迷來說堪稱「炸裂」的消息,那就是,去年大陸暑期檔超級黑馬,產生了極為強烈社會影響的《我不是藥神》,竟然7月25日要在臺灣上映了!大陸電影要在臺灣上映,通常只有三個渠道(或條件),一是每年只有十部配額的抽籤,但《我不是藥神》並沒有出現在今年十部的名單裡;二是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獎項或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我不是藥神》也不符合(該片獲得金馬最佳原著劇本
  • 《我不是藥神》將在日本上映,「藥神」原型發聲,太感動了
    正是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才讓我們有了戰勝一切的信心,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電影中負重前行的身影。《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想有尊嚴地活下去《我不是藥神》是改編自陸勇的真實經歷,他雖然不是「藥神」,但因為其傳奇的經歷,被人們稱為「藥俠」、「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
  • 《我不是藥神》原型維權,你怎麼看?
    《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票房大賣,可以說是中國電影的進度,這個電影的題材很真實很新穎。沒有想到這個電影能在中國上映,反映了社會了一個進度。電影中的主人工程勇是一個神油店主,慢慢的介入到了印度藥物 「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故事很煽情,也反映了藥物行業的一些規則和現實。
  • 《誤殺》英國推遲上映,《我不是藥神》日本將上映,716影圈資訊
    聲明表示近日美國新冠感染人數在激增,疫情似乎在惡化而不是好轉,就算是再好的電影節安全策略也抵擋不了失控的環境,而主辦方要為到場觀眾、電影人、工作人員和周圍居民的安全健康著想。《我不是藥神》日本重新定檔《我不是藥神》重新在日本定檔:將於10月16日上映。
  • 《我不是藥神》觀後
    《我不是藥神》,看完了主辦方問我:菜頭老師,您覺得這片子怎麼樣?那我要正告你:別這樣!保持平常心!這樣你才能真正欣賞這部電影,而不是被讚譽之詞毀掉整個夜晚。《我不是藥神》是不是神片?是不是巔峰?當然不是,你懷著去看《霸王別姬》、《活著》的心態去看電影,那麼收穫的就一定是失望。但是,如果你靜下心來,把它和這幾年的國產電影相比,和同期的國產電影相比,那麼《我不是藥神》毫無疑問地能夠輕鬆勝出,而且優勢相當明顯。
  • 看《我不是藥神》是如何把複雜的情感主題表現出來的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的景別大部分為中景、近景和特寫。一般來說,中景用於交代人物間的關係,表現人物的形體動作和行為動機;而近景和特寫鏡頭則展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刻畫人物性格以及描繪人物心理。《我不是藥神》的攝影指導王博學在接受採訪時曾這樣說道:「我希望鏡頭要跟著演員一起呼吸,捕捉到演員所有細節的情緒。」
  • 我不是藥神 影評
    但自此片上映以來,短短幾天,QQ空間就被刷爆,而豆瓣又出現8.9的高分,這中國電影上到是少有。紅海的8.3分,相較之下,就有一點點差距。帶著這樣的好奇走進片場。看完我相信,這28塊錢,不虧。圖片來自網絡下文部分劇透!       近些年大力宣揚國家文化,影視業也頗受影響。愛國情懷的作品不少,戰狼,紅海口碑極好,但是這樣的看多了也有點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