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8月份以高達5.62億美元剝離歐洲和加拿大業務部(EUCAN)的OTC和選定的非核心資產給Cheplapharm後,武田製藥在21日再次瘦身。這是自2019年1月份以來,武田製藥的第十次業務剝離,累計總額已經達到113億美元。
21日,武田製藥與與海森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中國)(以下簡稱「海森」)籤署協議,剝離在中國大陸的部分處方藥業務至海森。海森創建於2020年9月份,是一家由合肥市肥東縣出資和組織資金,通過安徽瑞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組建的創新型生物醫藥科技企業。
據悉,此次武田剝離的是其在中國大陸的非核心業務——心血管和代謝領域的產品組合。2019財年,這些產品的淨銷售額達近1.095億美元,其中,心血管領域產品亞寧定貢獻了主要的銷售額。
根據協議,海森將獨家擁有這些產品在中國大陸的權利、所有權和權益。而武田直接隸屬於中國大陸內科事業部負責這些產品的員工將會轉移至海森。此外,武田還與海森籤訂生產和供應協議,以繼續為海森生產和供應這些產品。雙方的交易預計將在2021年6月30日完成,屆時,武田將收到3.22億美元的交易總額。而在此之前,武田將保留對這些產品的所有權。
「今天發布的公告標誌著我們在聚焦核心領域、投入高增長業務以及研發管線方面取得了又一個進展。」武田財務長Costa Saroukos表示,「我們將繼續加碼中國市場,在未來5年內將上市超過15款創新藥物。
在此前的第三屆進博會上,武田製藥曾經發布下一個五年發展計劃。該計劃包含兩個方面:
一是未來五年內計劃上市超過15款全球首創或同類最優的創新產品,以及實現10個以上全球或區域品牌的新適應症獲批。據悉,這些產品和適應症均涉及腫瘤、罕見病和消化領域。
二是未來五年內進一步提升服務中國患者的能力。圍繞該布局,武田將主要從增加員工和區域覆蓋、大力推動數位化創新轉型(已經有不少創新聯盟正在運營)以及啟動大量上市後的臨床研究以加強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監控,提供更多真實世界數據方面入手,最終打造一個從疾病發生發展到愈後的全過程管理。
而除了讓自己更聚焦在核心領域之外,武田也計劃在2021年財年至2023財年期間,通過業務剝離所得繼續償還債務,加速去槓桿進程,並實現將淨債務/經調整息稅前利潤翻2倍的目標。
此前億歐大健康曾在文章中指出,從2019年起,武田便開始頻繁剝離其非核心資產,以期加速去槓桿化。業內人士稱,這與武田2019年年初花費620億美元收購夏爾的併購重組有關。
在收購夏爾之前,武田在併購市場動作頻頻,不斷拓展產品線。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因為隨著武田的原研藥專利陸續到期,吡格列酮的致癌風波以及日元貶值等不利影響,武田製藥不能保持以往的高速增長。
而夏爾在罕見病領域的研發潛力,成為了武田眼中的香餑餑。2018年3月,武田第一次展現了其收購夏爾的意向,而後經過五次公開競標,才最終拿下。在武田以620億美元收購夏爾後,業內便一直關注其槓桿和債務問題。在併購重組消息發布的當天,武田CEO克裡斯託夫·韋伯就曾公開表示,正考慮剝離100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以減輕併購夏爾所需要承擔的480億美元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