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由慈文傳媒、天馬映像等聯合出品的公安題材劇《三叉戟》正式收官。從開播至收官近一個月的播出期間內,三位老人民警察化身為「披荊斬棘的叔叔」屢屢破案,獲得豆瓣開分8.1,最高評分8.4的成績,收視始終位於黃金檔電視劇收視率前列。這部略顯「老派十足」的公安題材劇,也成功收穫眾多年輕觀眾的喜愛,根據百度數據顯示,19-34歲的年輕觀眾群體佔據了總觀眾數的近80%。
「家常菜」樸實亦經得起細品
公安劇中,年輕面孔常見,但當人民警察與中年危機相遇會如何,《三叉戟》給出了其中的答案。人到中年的他們,同樣會面臨人生困境、職場瓶頸,「三叉戟」在重回一線一步步維護公平正義的過程中走出各自的中年危機。他們堅守心中信念、不畏艱險的精神成功地引發觀眾共鳴,成為了作品打破年齡圈層實現全民觀看熱潮的重要因素。
區別於眾多通過強情節吸引觀眾的作品,《三叉戟》不是一個純強情節的劇,更多的是通過情節與案件來刻畫人物,編劇沈嶸表示「觀眾喜歡劇中人物了,就會關心劇中人物的命運」,作品打破以往公安劇中主角一律「偉光正」的標籤,以現實為切入點。原著作者、劇集編劇呂錚是這麼形容的,「《三叉戟》不是老年版的《重案六組》,而是由三個不同警種帶出了性格迥異的三個人。大家吃多了『麻辣火鍋』,也可以嘗嘗『家常菜』」。
「三叉戟」三人各有自身的優點與缺陷,也面臨眾多誘惑與考驗。當發現已故老友女兒被洗腦利用知法犯法時該如何面對,人性與家庭的重壓讓人徘徊在底線邊緣時又該做出怎樣的選擇,這種人性與法力的矛盾,過程讓觀眾共情糾結,結果亦讓觀眾酣暢淋漓。劇中的其他角色也會經歷了類似的考驗,慈文星光旗下藝人郭家豪在劇中飾演的有些「軸」的陳陽,也實現了從不懂人情世故到懂得顧及他人的成長。
現實主義題材也能喜劇表達
好的喜劇一直以來是市場的追求,「好笑」也是許多作品口碑熱度雙豐收的推手之一,而此次正經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三叉戟》也有幸獲得網友們「披著刑偵外衣的喜劇」的評價。無論是微博還是彈幕,「哈哈哈」布滿屏幕的情況在公安劇中本是難以想像的,但《三叉戟》中卻用人物的語言藝術和邏輯包袱成功帶來了喜劇效果,讓觀眾自然地笑出來。
以公安劇為底色,幽默效果在緊張的氣氛中得以放大,在喜劇效果下,現實主義作品本有的價值觀引導仍是存在的。在考驗小呂是否經得起金錢誘惑之後「大噴子」一句「別拿錢當錢,別拿事兒當事兒」中間的意味是深遠的。
《三叉戟》的現實主義,體現在三位即將退居二線的人民警察「老有所為、老來建功」的故事上,體現在人性與底線的矛盾掙扎中。「三叉戟」三人在面對新型犯罪時的笨拙與學習,新生代人民警察在破案過程中向前輩取得的經驗,「前浪」與「後浪」在相互的學習與成長中,將人民警察的形象更生動地為人們進行了展現,兩代人間的信念傳承也得到了更清晰的感受。
《三叉戟》的故事告一段落,但正義的徵程永不停歇。慈文傳媒在現實主義精品劇作的創作仍將繼續向前,接下來更多可能值得期待。
總編審 | 嚴明 趙斌
監製 | 陳玉華
主編 | 李光宇
撰寫/編輯 |馮紫珊
版式/設計 | 王春志
部分圖源於網絡
出品 | 慈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辦 | 品牌戰略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