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精心培養的同治皇帝,為何19歲去世了?死因終於找到了證據

2021-02-23 歷史研究院

1862年,作為鹹豐皇帝唯一的兒子載淳繼位了,他就是「同治皇帝」,從慈禧生下載淳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到他身上,然而這位皇帝19歲就去世了,是大清王朝中最短命的皇帝,他的死因,也被外界紛紛的猜疑?那麼同治皇帝的一生,到底怎麼回事,今天就為大家揭開這一切的答案。

同治到了讀書的年齡,慈禧就為他挑選了,當時清朝最好的老師。慈禧也是按照自己的規劃,給同治上學習計劃,慈禧本身就打算,把同治皇帝打造成「清朝最有豐功偉績的皇帝」,可見慈禧作為一位母親,還是非常的合格的。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樣的皇帝可以說是非常的幸福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滿族人和漢族人生活上還是有差異的,大清朝很多的皇帝,他們的小時候,都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這就要說到滿族人的傳統了,滿族人不允許孩子吃飽飯,他們要求孩子只能吃七分飽,假如孩子餓了,兩宮太后,就賞賜一些喝的粥,或者點心。孩子冷了,也只給他穿七分暖,就是在這樣饑寒交迫的情況下,慈禧給同治,安排了很多的學習任務。

小皇帝同治,非常的煩慈禧安排的學業,畢竟和其他孩子一樣,都喜歡玩。同治的壓力也是非常的大,一般他早上要五點鐘,就得起床學習,現在的孩子都七點半到校,這就早了兩個小時,慈禧對同治,非常的嚴格,無論颳風下雨,都要堅持學習。

慈禧和其他家長一樣,把同治的課程,安排的滿滿的,同治能出來遊玩一下,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他認為皇宮一點沒有安全感。同治當然也會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只要讓慈禧看見,都會非常嚴肅的批評同治,慈禧就是這樣的教育,導致同治皇帝,還沒有到青春期,就非常的叛逆。然而同治皇帝的學業,並不好。慈禧看到,自己的兒子,竟然一點不爭氣,和自己預想的一點不一樣,慢慢的對同治皇帝,從失望到絕望。雖然同治皇帝,學業不成,他畢竟是鹹豐皇帝唯一的兒子,他要登基當皇帝的。

就在同治皇帝14歲的時候,就應該登基,但是慈禧卻沒有讓同治皇帝登基,慈禧卻以「典學未成」,拖延時間,一拖再拖。很多人猜測這是慈禧貪戀權力,隨著同治皇帝,一點點的長大,同治皇帝親政那是早晚的事情。

1873年,成年的同治皇帝,在太和殿舉行了親政大典。同治皇帝隆重的登場了,同治皇帝一上臺,就發布了第一道政令,那就是維修圓明園,同治皇帝對外降旨「以謝母恩」,其實同治皇帝,還另有打算,他打算把慈禧弄到圓明園養老,這樣就沒有人幹涉他親政,還有他的私生活。同治皇帝想休圓明園,由於剛親政,自己沒有能力來做這麼龐大的工程,然而慈禧太后,卻在背後支持他,慈禧想休圓明園的原因,有兩個人,第一當時慈禧太后已經40多歲了,兒子同治皇帝也親政了,她就想找一個養老的地方,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鹹豐,圓明園是毀在鹹豐皇帝身上,她想彌補這個缺陷。

當時的清朝政府,經歷了太平天國,外國列強的侵略,整個國家都需要重建,休建圓明園需要花費1000萬兩,當時的財政,已經拿不出來那麼多錢了。就來圓明園開工的時候,恭親王奕訢就和其他大臣,一塊上奏摺,要求停止修建圓明園。恭親王的奏摺也是非常有道理的,當時要花的錢很多,比如要建海軍等,到處都要花錢,如果休圓明園的話,其他的花銷,就沒有辦法進行了。很多大臣都反對,利用海軍的軍費,來休圓明園。

同治看到恭親王和其他大臣,上的奏摺,同治皇帝非常的氣氛,同時同治皇帝把很多重要的大臣,全部革職了。很多官員人人自危,也對休圓明園這件事,議論紛紛。慈禧一看,同治治理國家,還是太兒戲了,就親自出面,讓同治撤銷對重要大臣的革職,還下令停止修建圓明園。然而,圓明園被停工以後,令慈禧太后沒有想到的是,同治皇帝竟然病倒了。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然而不到40天,同治皇帝就病逝了。當時的同治皇帝才19歲,在大清王朝中,是最短命的皇帝,清政府對外宣稱是得了天花。外界對同治皇帝的病逝,也是總說紛紜。

很多人都猜測同治皇帝,病逝於梅毒,這源於同治皇帝的生活不檢點,經常去花街柳巷。其實,這種說法,最不靠譜。首先他是皇帝,身邊很多的護衛人員保護他,他即便是出宮,跟誰說的那句話?走的什麼路,都要記錄下來,上面的說法是不真實的。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研究清宮檔案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本書《萬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薄》,裡面從頭到尾記錄了同治皇帝,從開始生病到病逝這40多天的脈案處方和服藥情況。根據裡面的記載,人們從中得出結論,同治得的就是天花,而不是別的不乾淨的病。同治皇帝的病逝,也找到了原因。相信大家,也不會以訛傳訛了。

相關焦點

  • 同治皇帝不過才19歲,為何卻駕崩了?揭開真相後,令人唏噓不已
    大清朝的晚期確實是令人感到了恥辱,這一切慈禧太后無疑是需要負主要責任的,不過咱們今天不說慈禧太后,而是來介紹下大清的第10個皇帝,也就是愛新覺羅·載淳,他就是我們嘴上說的同治皇帝。那麼到底如何評價同治皇帝皇帝呢?
  • 同治皇帝的死因真是梅毒?不值一駁的民間傳言!
    同治皇帝是清朝出了名的「窩囊」,他是鹹豐的獨子,沒有當皇帝的競爭力,也就沒有了勤學苦練的動力。更重要的是鹹豐去世後,同治缺失了嚴父教育,而慈禧代替鹹豐承擔了嚴父教育,這樣就導致同治的慈母教育又缺失了。這種缺失的教育,導致同治成為就是叛逆的典型代表。
  • 同治皇帝為何只有19歲就暴斃身亡? 原因讓人難以啟齒
    同治帝突然死了19歲,這是因為天花?很難說真正的原因,閉口不談太醫 同知皇帝繼位後不久,母親慈熙與姐夫聯合,發動政變。慈谿和慈安聽從政府的指示,牢牢掌握著清朝的大權。他和同知皇帝處於同一地位。在13年裡,實際上有12年。實權被慈禧太后和西安接管了! 在他繼位之初,同知皇帝也是一個激烈的鬥士。他想整頓山川。像康熙一樣,他從清朝恢復過來。
  • 同治皇帝19歲就駕崩了,他的一位皇后,四位皇貴妃下場如何?
    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19歲入宮,她的父親是清朝唯一的旗人狀元,阿魯特氏可以說是一位飽讀詩書、知書達理的名門閨秀。她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激烈鬥爭,才終於得到了皇后的寶座,被封為嘉順皇后,也成為了清朝唯一的蒙古族皇后。
  • 同治皇帝死因之謎揭曉!專家:19歲死於花柳病,不關慈禧太后的事
    當然,當年傳聞同治皇帝得了這樣的病後,第一時間也是很羞恥、恐懼的,這樣才導致了他錯過了救治的最佳機會。當時的慈禧太后也是為了顧全皇家顏面,給皇帝讓御醫以治療天花的方式治療,延誤了時機,最後病情惡化駕崩。皇帝為什麼會得這樣的病?
  • 同治皇帝的皇后,頂撞慈禧時,為何驕傲地說自己是從大清門進來的
    就算開啟了,那也只有皇帝皇后、太上皇皇太后這個級別的人才能走。那麼我們就能明白了,為啥同治皇帝的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為何如此驕傲的原因了,她敢用這件事來頂撞慈禧,慈禧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一、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壓根就不多。大清門一般不開,開了也是為了迎接一些喜事。其中皇帝大婚的時候,大清門的確是開的,不過如果娶的是妃嬪,那麼妃嬪的轎子只能從神武門走。
  • 1908: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最後的較量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1908年11月14日)傍晚,37歲的光緒皇帝躺在冰冷寂靜的中南海瀛臺涵元殿,滿含悲憤離開了人間。僅僅22小時之後,操縱晚清政權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也在中南海儀鸞殿內撒手人寰,終年73歲。可以肯定,慈禧是正常因病死亡的,並且死前是比較「放心」的,因為「心頭大患」光緒終於死了,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了。
  • 慈禧為何要針對阿魯特氏?
    同治帝載淳生於1856年,死於1874年,去世時年僅19歲。關於他的死因有多種說法,有說他死於天花的,有說死於梅毒的,清朝官方並未就此問題展開申辯,真相究竟如何便成了一樁歷史疑案。不過同治死前常在宮外放縱卻是事實,無論他的死因為何,他的身體健康肯定是受到了放縱生活的影響。
  • 同治皇帝為何會染上花柳病
    同治6歲即皇帝位,那時老媽慈禧發動了辛酉政變,成功奪權垂簾聽政,所以同治是在慈禧鐵腕下長大的,從小就非常頑皮,很是叛逆,17歲大婚親政,同治本來喜歡阿魯特氏,但慈禧喜歡富察氏,後來在慈安主持下,定了阿魯特氏為皇后,富察氏為貴妃,,此事慈禧大為光火,婚後慈禧極力阻礙同治和阿魯特氏親近,於是激起同治反叛之心,也不近富察氏。
  • 同治皇帝死亡之謎
    人們說他是幸運的。生為皇儲,在歷史的舞臺上並沒有有所作為,卻有一個「同治中興」的雅譽。沒有兄弟跟他競爭,安逸地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他死後,人們又津津樂道地討論著他的死因。他本身的政事不堪一提,他的名字卻因醜聞軼事而大噪人心。 同治帝的去世,根據正史記載是死於天花。但在民間流傳甚廣的是,他因微服逛妓院,染上梅毒而死的。
  • 鹹豐皇帝的三個孩子都活不過20歲,其中兩人跟慈禧有直接關係
    在慈禧生下同治皇帝之前,鹹豐只有一個女兒,還是結婚七年之後生下來的,便是榮安固倫公主。當時的慈禧雖受寵不斷,可就是沒動靜。後來慈禧言稱:腸胃不適。在太醫調理了一年多後,終於懷孕,為此,還讓鹹豐在懷孕三月之後再昭告天下。但就在慈禧懷孕期間,她一直沒閒著,陷害皇后和另兩位兩位妃子。所以在慈禧全力保胎期間,其他妃子竟然都沒有懷孕。
  • 末代皇帝的性與愛:同治光緒溥儀,為何全部絕後?
    同治十三年(1874),作為同治皇帝的老師、狀元出身的翁同酥在日記裡寫道,慈禧幾次在紫禁城裡放聲大哭,因為她唯一的兒子,同時也是鹹豐皇帝僅存的獨子、19歲的同治皇帝(1856-1874),突發天花,生命垂危,而讓慈禧和大清帝國擔憂的是,同治皇帝年輕無子,帝國的接班人,不得不在旁系的子孫中挑選了。
  • 慈禧唯一的兒子,清朝第九個皇帝同治帝載淳,到底是怎麼死的?
    同治帝載淳,可以說是清朝最沒有爭議的皇帝。因為他的父親鹹豐帝只生了兩個兒子,老大就是載淳,老二命不長,最後也就載淳一個繼承人。載淳的老媽就是清朝後期最著名的老佛爺——慈禧。和順治一樣,載淳也是六歲登基,是為同治帝。因為他老爸風流成性,也是疾病纏身,活了31歲就死了。
  • 同治帝為何正值壯年便離世了?如此荒唐,能活19歲已屬高壽
    那麼同治帝為何正值壯年便離世了?其中有何隱情?讓我們一起夢回大清,探秘這場紫禁宮闈秘聞。年幼登基,大權旁落同治皇帝名為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的第十位皇帝,父親是鹹豐帝,母親則是更為有名的慈禧太后。1861年鹹豐帝去世,死前立當時年僅六歲的載淳為太子,待其去世後載淳便成為了大清帝國的第十個皇帝。
  • 同治皇帝僅僅十九歲,就離奇死亡,真的是死在花柳病下嗎?
    載淳一共在位13年,前12年都是個不折不扣的傀儡皇帝。一切都得聽從端坐在垂簾之後的慈禧的懿旨。等到自己17歲了,好不容易挨到了親政,本想像歷代清朝帝王一樣,勤政愛民,建功立業。但卻在青春年少時,就生命凋謝,剛剛19歲就一命嗚呼了。
  • 同治帝為何19歲便早早駕崩?他荒淫如此、縱慾過度,19歲已算高壽
    同治皇帝為何19歲便早早駕崩?
  • 同治皇帝十九歲駕崩,四位妃子最大的19最小的16,她們活的還好麼
    同治皇帝淑慎光貴妃,富察氏滿洲鑲黃旗,員外郎風秀的女兒。本來就是慈禧太后給同治皇帝選定的皇后,無奈同治皇帝和慈安皇太后認為作為皇后最佳的人選是阿魯特氏。但是這位富察氏家的姑娘卻受到了慈禧皇太后的特別優待。入宮後不久就被封為慧妃兩年後又被晉升為皇貴妃。同治皇帝死後半個月,又晉升為敦宜皇貴妃。正月就加尊號:敦宜榮慶皇貴妃,成了有清一代唯一個有四個字尊號的皇貴妃。光緒三十年富察氏雖然懷著沒能當上皇后的憤憤離開了人世,但是一生的榮光也足以在宮廷史上寫上一筆了。死後諡號,淑慎皇貴妃,卒年46歲。是第一個葬入惠陵妃園的人。
  • 同治帝死因揭秘:翁同龢日記,揭露真相,竟和她有關?
    導讀:同治皇帝是鹹豐皇帝唯一的兒子,在這內憂外患的時期當上皇帝乃是不幸,說他是昏君但也算不上,明君那也不夠格。雖然6歲登基,但是並沒有掌握實權,權力被架空了,一直是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議政王大臣輔政。同治帝在位時期並不是一事無成,唯一讓世人銘記的是同治帝做了件事以至彪炳史冊——作為皇帝接見外國使者。在宮廷之中,多數情況下,事設機密,很難搞清真相,就如同同治帝的死因一般。據《翁同龢日記》中記載,同治帝在同治十三年駕崩於北京紫禁城中,享年19歲,但是有眾多疑點,以至世人還在相互猜疑,眾說紛紜。
  • 同治的皇后頂撞慈禧時,為何以「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為傲?
    大明門實際上就是皇城與市井的分野,進了大明門,就是皇城的地界,中間有皇城御道,只有太上皇、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龍車鳳輦可以通過,而文武百官、王公貴族必須步行通過。不僅如此,單就大明門來說,其門有三個,平時基本處於關閉狀態,一旦開啟,則正門只有皇帝可以通過,文武百官走左側門,王公貴族走右側門。
  • 末代皇帝溥儀的生母:榮祿之女,慈禧養女,37歲吞鴉片自盡
    1967年,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因患尿毒症病倒。 10月17日凌晨2時30分,溥儀因醫治無效去世,終年61歲。 溥儀並非上一任皇帝光緒帝之子,也非上上任皇帝同治之子,他的生父是光緒帝同父異母的弟弟載灃。在慈禧太后臨死之前,慈禧太后命溥儀繼承皇統,過繼於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