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作為鹹豐皇帝唯一的兒子載淳繼位了,他就是「同治皇帝」,從慈禧生下載淳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到他身上,然而這位皇帝19歲就去世了,是大清王朝中最短命的皇帝,他的死因,也被外界紛紛的猜疑?那麼同治皇帝的一生,到底怎麼回事,今天就為大家揭開這一切的答案。
同治到了讀書的年齡,慈禧就為他挑選了,當時清朝最好的老師。慈禧也是按照自己的規劃,給同治上學習計劃,慈禧本身就打算,把同治皇帝打造成「清朝最有豐功偉績的皇帝」,可見慈禧作為一位母親,還是非常的合格的。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樣的皇帝可以說是非常的幸福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滿族人和漢族人生活上還是有差異的,大清朝很多的皇帝,他們的小時候,都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這就要說到滿族人的傳統了,滿族人不允許孩子吃飽飯,他們要求孩子只能吃七分飽,假如孩子餓了,兩宮太后,就賞賜一些喝的粥,或者點心。孩子冷了,也只給他穿七分暖,就是在這樣饑寒交迫的情況下,慈禧給同治,安排了很多的學習任務。
小皇帝同治,非常的煩慈禧安排的學業,畢竟和其他孩子一樣,都喜歡玩。同治的壓力也是非常的大,一般他早上要五點鐘,就得起床學習,現在的孩子都七點半到校,這就早了兩個小時,慈禧對同治,非常的嚴格,無論颳風下雨,都要堅持學習。
慈禧和其他家長一樣,把同治的課程,安排的滿滿的,同治能出來遊玩一下,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他認為皇宮一點沒有安全感。同治當然也會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只要讓慈禧看見,都會非常嚴肅的批評同治,慈禧就是這樣的教育,導致同治皇帝,還沒有到青春期,就非常的叛逆。然而同治皇帝的學業,並不好。慈禧看到,自己的兒子,竟然一點不爭氣,和自己預想的一點不一樣,慢慢的對同治皇帝,從失望到絕望。雖然同治皇帝,學業不成,他畢竟是鹹豐皇帝唯一的兒子,他要登基當皇帝的。
就在同治皇帝14歲的時候,就應該登基,但是慈禧卻沒有讓同治皇帝登基,慈禧卻以「典學未成」,拖延時間,一拖再拖。很多人猜測這是慈禧貪戀權力,隨著同治皇帝,一點點的長大,同治皇帝親政那是早晚的事情。
1873年,成年的同治皇帝,在太和殿舉行了親政大典。同治皇帝隆重的登場了,同治皇帝一上臺,就發布了第一道政令,那就是維修圓明園,同治皇帝對外降旨「以謝母恩」,其實同治皇帝,還另有打算,他打算把慈禧弄到圓明園養老,這樣就沒有人幹涉他親政,還有他的私生活。同治皇帝想休圓明園,由於剛親政,自己沒有能力來做這麼龐大的工程,然而慈禧太后,卻在背後支持他,慈禧想休圓明園的原因,有兩個人,第一當時慈禧太后已經40多歲了,兒子同治皇帝也親政了,她就想找一個養老的地方,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鹹豐,圓明園是毀在鹹豐皇帝身上,她想彌補這個缺陷。
當時的清朝政府,經歷了太平天國,外國列強的侵略,整個國家都需要重建,休建圓明園需要花費1000萬兩,當時的財政,已經拿不出來那麼多錢了。就來圓明園開工的時候,恭親王奕訢就和其他大臣,一塊上奏摺,要求停止修建圓明園。恭親王的奏摺也是非常有道理的,當時要花的錢很多,比如要建海軍等,到處都要花錢,如果休圓明園的話,其他的花銷,就沒有辦法進行了。很多大臣都反對,利用海軍的軍費,來休圓明園。
同治看到恭親王和其他大臣,上的奏摺,同治皇帝非常的氣氛,同時同治皇帝把很多重要的大臣,全部革職了。很多官員人人自危,也對休圓明園這件事,議論紛紛。慈禧一看,同治治理國家,還是太兒戲了,就親自出面,讓同治撤銷對重要大臣的革職,還下令停止修建圓明園。然而,圓明園被停工以後,令慈禧太后沒有想到的是,同治皇帝竟然病倒了。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然而不到40天,同治皇帝就病逝了。當時的同治皇帝才19歲,在大清王朝中,是最短命的皇帝,清政府對外宣稱是得了天花。外界對同治皇帝的病逝,也是總說紛紜。
很多人都猜測同治皇帝,病逝於梅毒,這源於同治皇帝的生活不檢點,經常去花街柳巷。其實,這種說法,最不靠譜。首先他是皇帝,身邊很多的護衛人員保護他,他即便是出宮,跟誰說的那句話?走的什麼路,都要記錄下來,上面的說法是不真實的。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研究清宮檔案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本書《萬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薄》,裡面從頭到尾記錄了同治皇帝,從開始生病到病逝這40多天的脈案處方和服藥情況。根據裡面的記載,人們從中得出結論,同治得的就是天花,而不是別的不乾淨的病。同治皇帝的病逝,也找到了原因。相信大家,也不會以訛傳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