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的皇后,頂撞慈禧時,為何驕傲地說自己是從大清門進來的

2021-01-18 歷史鑑賞者

大清門,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中華門。在明朝叫大明門,到了清朝就成了大清門。現在我們大概能猜到,這一大門對王朝的意義有多麼重大了。

以王朝的名字來命名的門,自然是不簡單的。它處於北京的中軸線上,是明清時期的國門,到了民國才改為中華門。

這扇大門,一般情況下是不開啟的。就算開啟了,那也只有皇帝皇后、太上皇皇太后這個級別的人才能走。

那麼我們就能明白了,為啥同治皇帝的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為何如此驕傲的原因了,她敢用這件事來頂撞慈禧,慈禧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一、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壓根就不多。

大清門一般不開,開了也是為了迎接一些喜事。其中皇帝大婚的時候,大清門的確是開的,不過如果娶的是妃嬪,那麼妃嬪的轎子只能從神武門走。

神武門聽起來很牛掰,其實就是後門,而只有在迎娶皇后的時候,皇后的轎子,才能從大清門抬進來。

而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是清朝第三位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你說她有沒有資格感到驕傲?就衝這一點,也足以把慈禧的風頭給壓下去。

為啥?因為慈禧壓根就沒有做過皇后,她剛進宮的時候,只是個蘭貴人。後來就算母憑子貴,被封為懿貴妃,那跟皇后還差了兩步呢。

因此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自然是可以在這一點上徹頭徹尾地瞧不起慈禧太后。不管怎麼說,我都是正房太太,而你只是個小老婆而已。

而且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是清朝第三位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這件事的意義又不一樣了。發生的次數太少,所以就顯得特別珍貴。

其中順治皇帝的廢后博爾濟吉特氏,只是疑似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正兒八經在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之前,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只有康熙皇帝的原配皇后赫舍裡氏。

因此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自然是有資格感到驕傲的,可能大清朝此前就只有一位皇后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你說她該不該驕傲?

二、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和慈禧的關係本來就不好。

同治皇帝雖然是慈禧太后的親生兒子,但是按照祖訓,慈安太后才是同治皇帝的嫡母,地位比慈禧要尊貴得多,而且同治也更加任何這位嫡母。

在選擇皇后的時候,慈安表示支持阿魯特氏,而慈禧專門唱反調,順便看看同治皇后的反應,因此他選擇了富察氏。

這可是一個難題,嫡母和生母給了不同的答案,你同治看著選吧。結果同治皇帝就選了阿魯特氏做為自己的皇后,你說氣人不?

那麼慈安太后為啥選擇阿魯特氏呢?因為從親屬關係上來說,阿魯特氏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別看稱呼這麼彆扭,只要沾親帶故,那麼進了宮待遇就是不一樣。

阿魯特氏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而端華是當年的顧命八大臣之一。結果慈禧和恭親王發動了辛酉政變,奪取了政權,也賜死了端華。

按道理來說,阿魯特氏就不應該被選為皇后。但是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綺是旗人裡唯一的狀元,而端華的嫡福晉鈕鈷祿氏,是慈安太后的親姑姑。有這麼一層關係在裡面,那慈安太后自然是要支持阿魯特氏了。

慈禧跟鄭親王端華那是死對頭,因此她不可能支持阿魯特氏,所以她選擇了富察氏。結果同治皇帝給出的選擇,卻自己的生母慈禧氣不打一處來。

小老婆到底還是小老婆,不光鹹豐活著的時候,沒有話語權。就算是做了太后,人家慈安太后還是壓著她。

有慈安太后撐腰,這位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自然是有恃無恐。所以估摸著她對慈禧,也不會有啥好臉色。

三、阿魯特氏在同治死後74天也跟著去世了。

阿魯特氏進宮兩年左右,同治皇帝在同治十三年,就因為得了天花去世了。可是大喪之期不滿百日,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也跟著去世了,兩人前後腳相差了74天。

這就比較奇怪了,因此關於她的死,歷史上給了兩種答案。一種是說她被慈禧太后給逼死了,還有一種是說她是自盡的。

不管是哪種說法,反正可以斷定慈禧並不喜歡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也可能是借著打擊阿魯特氏的功夫,挑戰一下慈安太后的權威。

至於阿魯特氏有沒有當著慈禧的面說過:「我可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那我們就不是很清楚了,畢竟史書裡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答案。

那麼這件事是怎麼傳出來的呢?其實也是野史裡的記載,雖然跟阿魯特氏有關,但是這句話卻不是阿魯特氏說的。

當時惇親王奕誴是個耿直的傢伙,他跟慈禧的關係很不好。有一回慈禧在抱怨,自己咋得了這麼個不聽話的兒媳婦兒,打算廢了這個皇后時,惇親王奕誴不小心聽了。

這位惇親王奕誴直言不諱地告訴慈禧:想要廢掉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那必須也得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才行!

這一句話差點沒把慈禧給氣厥過去,自己是小老婆的身份,真不用你奕誴來提醒。不過也因為這個故事,所以後人都誤以為阿魯特氏會這麼頂撞婆婆。

總結:雖然關係不好,未必就會到生死不容的地步。

我個人認為,阿魯特氏雖然和慈禧關係不好,但是絕對不會說出自己從大清門抬進來這種話。阿魯特氏的父親好歹也是狀元公,家裡是飽讀詩書的人家,這點教養還是有的。

你可以不怎麼喜歡婆婆,但是一定要尊重婆婆,這是阿魯特氏必備的一種素養。因此我認為阿魯特氏不會這麼直白地去諷刺慈禧。這麼傷慈禧的心,你還怎麼在同治皇帝身邊混呢?

同樣的道理,慈禧也不會因為不喜歡阿魯特氏就非要弄死她,事情沒有到不可調和的地步。畢竟阿魯特氏也沒有跟她爭權奪利的意思,慈禧也不是個殺人狂魔,咱不能啥屎盆子都往慈禧身上扣。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同治的皇后頂撞慈禧時,為何以「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為傲?
    大清門的規制和明朝時期差不多,同樣正門只有皇帝一人能走,象徵著皇權至高無上,而皇后也有一次機會從大清門入宮,即帝後大婚之後。所謂帝後大婚,即大清皇帝迎娶皇后,舉行婚禮,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清的29位皇后(包括追尊的在內)大部分都沒有資格被從大明門抬進來。
  • 同治皇帝死亡之謎
    清朝第十個皇帝同治即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5),六歲登極,十九歲病死。18歲那年,在娶皇后的問題上和母親慈禧產生了嚴重分歧,自信長大了的他便展開了與母親針鋒相對的鬥爭,去奪取人生第一份權力,愛的自由。 據《清代外史》記載,同治帝選皇后的時候,慈禧看中了侍郎鳳秀家的閨女,鳳女「豔絕儕輩」,但是「舉止殊輕佻」;同治帝和東太后慈安卻都看中了清朝唯一的「蒙古狀元」崇綺之女阿魯特氏。崇女長得相貌平常,可「雍容端雅」。
  • 悲情孝哲毅皇后:被當眾仗責羞辱,同治皇帝才死73天,即絕食而亡
    3、同治帝親手送出了如意給阿魯特氏,阿魯特氏這個皇后是皇帝親眼相中的。兩宮太后暗自較量的結果,雖說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但事實上慈安太后贏了。同治皇帝平時也是更加的親近慈安太后,對嚴厲的生母慈禧太后更多的是畏懼和疏離。沒有選上自己喜歡的人,慈禧心裡不高興,對小皇帝不滿,對小皇后更看不順眼。
  • 同治皇帝為何只有19歲就暴斃身亡? 原因讓人難以啟齒
    所以年輕的皇帝同知非常沮喪。所以他把心思放在享樂上! 同治帝突然死了19歲,這是因為天花?很難說真正的原因,閉口不談太醫 起初,和同治皇帝宮女太監只是與夫人玩,漸漸地,這將是世界異位產生了興趣,並經常外出,「微服私訪」,那些煙花劉翔,看到那些妓女越來越糟糕,因為古老的安全措施不咋地,過了沒多久,他承包同治皇帝「社會病」,臥床不起!
  • 清朝歷史上有一位命運悲慘的皇后.同治的皇后,她是被活活餓死的
    首先小編先簡單的來講一下孝哲毅皇后這個人。孝哲毅皇后是同治皇帝欽點的妻子,因為當時慈禧和慈安兩宮太后並立,而孝哲毅這一皇后又成為了夾在兩宮太后之間的人,她與慈安太后有親戚關係,因而慈禧太后對其有些不滿,但因為孝哲毅皇后性情溫婉,為人處事十分大方,不斤斤計較也不汲汲於名利,基本上對於慈禧沒有什麼利益牽扯,因而慈禧並沒有加害於她。
  • 同治皇帝為何會染上花柳病
    同治6歲即皇帝位,那時老媽慈禧發動了辛酉政變,成功奪權垂簾聽政,所以同治是在慈禧鐵腕下長大的,從小就非常頑皮,很是叛逆,17歲大婚親政,同治本來喜歡阿魯特氏,但慈禧喜歡富察氏,後來在慈安主持下,定了阿魯特氏為皇后,富察氏為貴妃,,此事慈禧大為光火,婚後慈禧極力阻礙同治和阿魯特氏親近,於是激起同治反叛之心,也不近富察氏。
  • 同治皇帝19歲就駕崩了,他的一位皇后,四位皇貴妃下場如何?
    這都是因為慈禧太后強烈的權力欲望和她那變態的控制欲。同治一生鬱郁不得志,連愛情也由不得自己做主。  阿魯特氏雖然相貌不如富察氏,但是她認為「娶妻娶德,娶妾娶色」,立皇后應該以德行為準,阿魯特氏比皇帝大兩歲,懂得事情就多,可以更好地照顧皇帝,幫助皇帝讀書。  兩宮太后觀點不同,暗自角力。同治皇帝出於對生母的厭惡,遵從了慈安太后的意願,阿魯特氏得以入主中宮。
  • 慈禧精心培養的同治皇帝,為何19歲去世了?死因終於找到了證據
    1862年,作為鹹豐皇帝唯一的兒子載淳繼位了,他就是「同治皇帝」,從慈禧生下載淳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到他身上,然而這位皇帝19歲就去世了
  • 末代皇帝的性與愛:同治光緒溥儀,為何全部絕後?
    從1861年鹹豐皇帝駕崩,同治皇帝登基;到1912年,清廷退位——滿清皇族,就陷入了這種可怕的魔咒:從同治、光緒到宣統,大清帝國最後的三任皇帝,全都不育無子。可以說,讀清史,這一詭異而又神秘的現象,是困擾每個人心中的一大疑問。作為2000多年帝制的黃昏,這難道,冥冥之中,是一種天數?
  • 古代皇后的新婚之夜!
    被選上皇后的女方,也能接到皇帝派人送來彩禮,但皇帝絕不會親自去迎親,而是讓皇后的娘家人隆重地送上門。皇帝彩禮對皇后的娘家人來說,是一份真正的厚禮。如在漢代,僅黃金就要送萬斤以上。東漢時權臣梁冀的女兒被選上皇后時,漢桓帝劉志「聘黃金二萬斤,納採鴈璧乘馬束帛,一如舊典」,禮金翻了一倍。實際上,在完成「六禮」的每一個過程中,皇帝家都要送彩禮。
  • 姑姑與侄女一起嫁給同治皇帝,姑姑守寡一生,侄女貴為皇后卻早逝
    什麼樣的妃子能得到皇帝的寵愛呢?這是毫無規律的,清朝統治年間有對姑侄,她們是一起入宮的,但是同姓卻不同命,一個後來當上了皇后,一個一生無寵,她們都出身阿魯特氏,侄女是孝哲毅皇后,姑姑則是莊和皇貴妃。《清史稿》記載:孝哲毅皇后出生於鹹豐四年,而莊和皇貴妃卻出生於鹹豐七年,也就是說這位姑姑比自己的侄女還年輕三歲。不過作為庶出的莊和皇貴妃從小受到不少委屈,並且這種不公平的待遇後來還影響到了她的終生幸福。
  • 同治帝與皇后感情如何呢?皇后是否真的懷有同治帝的遺腹子?
    新婚燕爾的同治帝與皇后感情甚蜜,慈禧訓斥兒子,說阿魯特氏年紀尚輕不懂宮規禮數,應該多學習,讓同治多去慧妃宮中。同治帝非常反感母親這樣做,就誰的宮中也不去,獨處。阿魯特氏見不到皇上,常自垂淚,慈安見她孤單,常讓她來自己的鐘粹宮作伴,同治帝來給慈安請安時,又會與皇后見面,兩人都倍感欣喜。
  • 同治皇帝死因之謎揭曉!專家:19歲死於花柳病,不關慈禧太后的事
    那是因為在最初的時候,慈禧早年喪夫,同治皇帝雖然在幼小的年紀登上了皇位,但是他還是沒有什麼權力的,不論是批閱奏本,還是決定事物的處置,都是需要慈禧太后的同意和點頭的,可以說相當於一個傀儡。雖然這個皇帝是他的親兒子,但是慈禧對於權力的把控是相當的嚴,這源於她內心對於權力的追逐和喜愛。
  • 惠陵近百年後被打開,同治只剩屍骨,為何陪葬的皇后依舊屍身不腐?
    同治的皇后是蒙古狀元崇綺的女兒,叫阿魯特氏,據說慈禧是想讓富察氏給同治當皇后的,可同治沒有聽老媽的,堅持立阿魯特氏為後。
  • 同治皇帝僅僅十九歲,就離奇死亡,真的是死在花柳病下嗎?
    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6歲的載淳被匆匆扶上了皇位,開始了自己的帝王生涯。為了避免皇權旁落,鹹豐帝在臨死前,煞費苦心地搞了一個「八王輔政」。希望藉此平衡朝廷裡各種暗潮湧動的勢力,幫助載淳將帝位和皇權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 皇帝後宮女人眾多,為什麼一生只能結一次婚?這裡有一個特殊規定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皇帝在迎娶各宮嬪妃時,因各個妃子地位、等級不同,其所需遵循的禮儀和要走的流程都是不一樣的。作為後宮最尊貴的女人——皇后,嫁給皇帝時則需要走的禮儀流程較其他嬪妃要複雜得多,當然,這也是其身份的象徵。
  • 慈安皇后是慈禧害的嗎?
    鈕鈷祿氏家族有五個皇后。慈安是鈕鈷祿氏的最後一位皇后。鹹豐皇帝深愛著慈安的文雅性格。鹹豐皇帝是歷史上著名的淫蕩者。在國難當頭的時候,鹹豐皇帝把四個女人藏在圓明園,過著不道德的生活。而慈安應該是鹹豐皇帝的特產。雖然鹹豐皇帝身邊有很多女人,但慈安應該是他最特別的地方。慈安二月入宮,四月封妾,五月升妾,十月為皇后。她是清朝最快的皇后。那時,她才16歲。
  • 慈禧為何要針對阿魯特氏?
    同治帝載淳生於1856年,死於1874年,去世時年僅19歲。關於他的死因有多種說法,有說他死於天花的,有說死於梅毒的,清朝官方並未就此問題展開申辯,真相究竟如何便成了一樁歷史疑案。不過同治死前常在宮外放縱卻是事實,無論他的死因為何,他的身體健康肯定是受到了放縱生活的影響。
  • 同治皇帝不過才19歲,為何卻駕崩了?揭開真相後,令人唏噓不已
    大清朝的晚期確實是令人感到了恥辱,這一切慈禧太后無疑是需要負主要責任的,不過咱們今天不說慈禧太后,而是來介紹下大清的第10個皇帝,也就是愛新覺羅·載淳,他就是我們嘴上說的同治皇帝。那麼到底如何評價同治皇帝皇帝呢?
  • 「兩宮垂簾」時,跋扈的慈禧是否壓制了正統太后慈安?
    封建時代,中國最後一個長期控制政權的威權統治者是慈禧太后,她是同治、光緒年間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如果算上前面與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其統治清王朝長達四十七年,後期幾乎是權勢燻天,當然,慈禧本人並不是大權獨攬,光緒皇帝後來也能行使一些權力,但只要是忤逆了慈禧太后,那帝黨便會一觸即潰,正如同在後期戊戌變法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