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陵近百年後被打開,同治只剩屍骨,為何陪葬的皇后依舊屍身不腐?

2021-02-23 歷史小話本

同治的皇后是蒙古狀元崇綺的女兒,叫阿魯特氏,據說慈禧是想讓富察氏給同治當皇后的,可同治沒有聽老媽的,堅持立阿魯特氏為後。 阿魯特氏與同治大婚後,她和慈禧的關係一直不好。

阿魯特氏

據說慈禧有一次喊她去看戲,她沒有去,慈禧認為阿魯特氏沒把自己放在眼裡,更加不喜歡這個兒媳婦了。

同治駕崩後,阿魯特氏在宮裡的遭遇可想而知。特別是慈禧立光緒為帝後,阿魯特氏這個孝哲毅皇后日子更不好過了,整日以淚洗面。

慈禧就說既然皇帝死了,皇后這麼悲傷,那就讓皇后隨大行皇帝去吧!果真,過了幾天,孝哲毅皇后就去世了。死後與同治一起葬於惠陵。

同治帝木偶: 

關於阿魯特氏的死,有幾種說法,有說是絕食的,有說是上吊的,有說是吞金的,總之是自殺是可以肯定的。 清朝滅亡後,由於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很多土匪強盜就把發財的目光瞄準了古墓。

最有名的是孫殿英盜挖清東陵了。當時孫殿英在慈禧和乾隆的墓中挖出了數不清的金銀財寶,也讓很多盜墓者眼冒紅光。

1945年,以王紹義為首的一夥土匪悄悄的摸到清東陵附近。他們用重金賄賂了部份幹部,先後盜挖了康熙的景陵、鹹豐的定陵、同治的惠陵和慈安陵,給東陵帶來了嚴重的破壞。

這夥盜賊用手榴彈炸開了惠陵的墓門,進去打開了同治的棺槨,隨後又打開了皇后阿魯特氏的棺槨。沒想到阿魯特氏棺內不僅沒有臭味,而且屍體也沒有腐爛。土匪們為了她身上的衣服都一件件扒下來。

因為當時傳言皇后是吞金而死,他們還殘忍的將她開膛破肚尋找金子。後來盜墓賊被抓獲並執行了死刑。為什麼葬在同一個陵寢,同治和阿魯特氏兩人的屍體會有如此大的區別?

中國古代也有很多屍體,到今天都保留完好,比如著名的馬王堆辛追女屍,還有新疆「小河公主」都是千年不腐。 一般的解釋是由於棺材裡面的棺液具有特殊的成分,這些成分使得古屍能夠千年不腐。

要麼就是古代存在一些我們所不知道的藥物配方,通過將這些配方應用在古屍的屍體上,這樣就能夠使得屍體能夠千年不腐。

再要麼就是由於埋得較深,使得空氣以及細菌等難以接觸到屍體,加上棺木周圍的保護材料,能夠更使屍體不腐。

可是同治和阿魯特氏是在同一個陵寢裡面,埋葬的深度一致,裡面的空氣也一致,要說用藥水,沒理由阿魯特氏抹了不腐的藥水,而同治不抹,這是說不通的。

所以,孝哲毅皇后屍身不腐之謎,目前還沒有權威的答案。也許是她死時心有怨恨,這口氣支撐著她屍身不腐吧?

猜你還想看:

武則天的轉世

乾隆女兒紫薇格格,23歲病死,死後200年墓地被挖開

武則天晚年天天沉淪於張氏兄弟,只因為張氏兄弟的妙處無可替代

相關焦點

  • 盜墓賊想盜清惠陵,卻怕傳染不敢動手,最後卻揭開同治皇后的死因
    盜墓賊想盜清惠陵,卻怕傳染不敢動手,最後卻揭開同治皇后的死因文 | 史哥哥同治帝和阿魯特氏死後被合葬於恵陵,而同治帝雖然是慈禧的親生兒子,不過兩人的關係並不融洽,可以說是一對死對頭。進入墓室後,當面對同治帝和阿魯特氏皇后的棺槨,他們都沒敢馬上衝過去奪取寶物。看到這些人害怕,於是王紹義就臨時對他們編了一段故事,只不過因為他的這個故事,卻是害慘了這位皇后。那麼事情的經過,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逐一來揭曉。歷史上的同治帝是因感染了梅毒而去世的,在很多歷史資料中都有記載,同時為其進行醫治的太醫之徒弟,也寫過關於此事的文章,說是同治帝去世是因為染上了梅毒。
  • 她是最強盛帝國的女皇帝:兩百年後由於屍身不腐,遭到起義軍侮辱
    呂后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也是在劉邦窮困潦倒時最堅信劉邦可以成功的男人,當然當時年輕的呂后也沒有看得上村裡的無賴劉邦,是自己的父親呂公給劉邦相了面,發現劉邦氣度不凡,並且特別愛忽悠,說是有天子之氣,貴不可當,於是極力動員呂后嫁給劉邦,結果呂后無奈,只好聽從父親的建議,嫁給了當時還僅僅是十裡亭長的劉邦,沒想到這一嫁直接改變了呂后的命運,如果沒有當時自己父親的那句話,說不定就沒有後來的呂后了
  • 乾隆棺槨「鬼頂門」之謎:陪葬國寶九龍寶劍,為何最終成了廢鐵?
    清東陵內陵分布圖清東陵盜寶案清朝自1912年滅亡後,中國局勢混亂,進入到了軍閥割據的時代。乾隆「顯靈」乾隆的裕陵一共有4道重達6噸的石門,而最裡面就是乾隆皇帝和兩位皇后以及三位妃子的陵寢,要打開石門是要費一些心思的。為了防止有人盜墓,帝王陵的石門在最後關閉的時候會在裡面用一根石柱頂著,這根頂門的石柱叫做自來石,石門一旦關閉就很難再打開。
  • 【陝西文物覽】西漢帝陵——陽陵
    陽陵,西漢景帝劉啟和孝景王皇后同塋異穴合葬陵園。位於鹹陽市正陽鎮張家灣村和後溝村以北的鹹陽原上。劉啟(前188—前141),漢文帝劉恆之子,漢武帝劉徹之父,西漢第四代皇帝。在位17年,繼承其父與民休養生息政策,減輕賦稅,重農抑商,平定「七國之亂」,社會安定,海內殷富,史稱「文景之治」。
  • 乾隆為何對皇后那拉氏如此絕情,將其葬入妃陵,做皇貴妃的陪葬?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乾隆的摯愛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去世,乾隆的中宮之位空缺,乾隆的母親崇慶太后見那拉氏端莊惠下,就勸乾隆立嫻貴妃那拉氏為皇后。但是由於乾隆與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感情深厚,不忍心在其大喪期內就冊立新後,但是乾隆又不想違背其母親的意思,就採取折中的辦法,先將嫻貴妃那拉氏晉封為皇貴妃,攝理六宮,代行皇后的權力。
  • 同治皇帝的皇后,頂撞慈禧時,為何驕傲地說自己是從大清門進來的
    就算開啟了,那也只有皇帝皇后、太上皇皇太后這個級別的人才能走。那麼我們就能明白了,為啥同治皇帝的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為何如此驕傲的原因了,她敢用這件事來頂撞慈禧,慈禧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一、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壓根就不多。大清門一般不開,開了也是為了迎接一些喜事。其中皇帝大婚的時候,大清門的確是開的,不過如果娶的是妃嬪,那麼妃嬪的轎子只能從神武門走。
  • 走進鞏義宋陵 傾聽歷史回聲
    開始營建宋陵,前後經營達160餘年。 北宋的諸帝、後陵中,8座皇帝陵保存完好 西村陵區在鞏義西南部,在西村鎮常封村以西,又稱「龍窪」,有宣祖趙弘殷的永安陵,宋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宋太宗趙光義的永熙陵,祔葬九座后妃陵,陪葬子孫墓141人。
  • 帝陵的陪葬陵是個什麼陵
    孔子非常反對陪葬這一行為,哪怕是使用塑像而非真人。 然而遺憾的是,殉葬這一風氣在當時並沒有因為孔子的聲討而煙消雲散,而是數百年後才漸漸轉為陪葬制,在陪葬制中,尤其是帝陵的陪葬,在數百年的發展中漸漸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帝陵陪葬制,起於秦朝,在兩漢魏晉逐步發展,最終成熟於唐代。
  • 同治皇帝為何會染上花柳病
    同治6歲即皇帝位,那時老媽慈禧發動了辛酉政變,成功奪權垂簾聽政,所以同治是在慈禧鐵腕下長大的,從小就非常頑皮,很是叛逆,17歲大婚親政,同治本來喜歡阿魯特氏,但慈禧喜歡富察氏,後來在慈安主持下,定了阿魯特氏為皇后,富察氏為貴妃,,此事慈禧大為光火,婚後慈禧極力阻礙同治和阿魯特氏親近,於是激起同治反叛之心,也不近富察氏。
  • 她當了四年皇后,死後竟遭廢黜毀陵,屍骨不知去向
    年)九月至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在位,後被廢黜;第二任為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至景泰七年(1456年)二月在位,病死。明代宗即位後,立正室汪氏為皇后。政局穩定後,明代宗已經不滿足於朱見深為太子,他認為「父有天下,傳至與子」是天經地義的,故想改立朱見濟為太子。汪皇后因無子,大概也出於對情敵杭氏的嫉妒,絲毫不配合明代宗,但明代宗心意已決。時機成熟後,明代宗於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廢掉朱見深,改立朱見濟,同時將汪皇后廢為庶人,改立杭氏為皇后。
  • 乾隆皇帝三位皇后兩位陪葬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為了替他所寵愛的皇后富察氏分憂解愁奉著皇太后鈕祜祿氏和皇后兩宮的鑾駕,以東巡為名,浩浩蕩蕩來到山東,謁孔陵,祭泰山,凡名勝古蹟,統統去遊覽一番。然而富察皇后總是無法解懷,一意悲悼著近幾年先後死去的兩個兒子。路上的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在她眼中卻成了慘紅愁綠,分外觸動愁腸。不巧,她在船中因受了風寒,大病一場及至氣息奄奄,昏厥了好幾次。
  • 河北一女子去世12年後,屍骨被娘家人「盜走」,8萬元賣給他人配陰親
    經公安偵查,發現盜取康菲菲屍骨及陪葬「三金」的人,是康菲菲的親生父母。 康菲菲的父母為何要在 女兒去世12年後「盜走」其屍骨? 中間隱藏著怎樣的恩怨情仇?
  • 《清平樂》劇中人物死後結局:官家丹姝合葬,妼含屍骨無存
    北宋題材古裝劇《清平樂》即將進入尾聲,不少演員都提前領了盒飯,只剩下主角官家和曹丹姝依舊每集可見。其實大家更好奇的是,歷史上的《清平樂》劇中人物死後都埋在哪裡,他們的墓地今天還能找到嗎,接下來就由溫哥華的小麥克為您仔細盤點一番。官家和曹丹姝:北宋最奢華帝後陵園公元1063年,北宋嘉祐八年,官家宋仁宗病逝,享年53歲。
  • 同治皇帝19歲就駕崩了,他的一位皇后,四位皇貴妃下場如何?
    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19歲入宮,她的父親是清朝唯一的旗人狀元,阿魯特氏可以說是一位飽讀詩書、知書達理的名門閨秀。她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激烈鬥爭,才終於得到了皇后的寶座,被封為嘉順皇后,也成為了清朝唯一的蒙古族皇后。
  • 皇后給妃子陪葬,考古曝光乾隆皇帝極力隱瞞的大清秘史
    當時清東陵的護陵大臣載澤在給溥儀的奏摺中說:「見金棺損毀,玉骨凌亂,傷心慘目,所不忍言。」但是他的奏摺並未提到皇貴妃地宮裡葬了幾個人、有幾具棺木。載澤等人很快重新安葬了地宮遺骨,並且把純惠皇貴妃地宮隧道重新填砌。因此,此次純惠皇貴妃被盜後的清理,除了當時負責處理此事的皇室成員和具體辦事的工匠等人,地宮內的信息並不為外人所知,更沒經過考古學家正式清理。
  • 惠陵到底該不該發掘?
    三國蜀漢的建立者,死後葬於惠陵,諡號昭烈皇帝。以一代賢主的形象為世人所熟知,與諸葛亮的君臣關係為一直傳頌至今的佳話。不過時至今日,在看過各種資料之後,人們對其身世產生懷疑。更對其死後是否真的葬於惠陵產生疑問。
  • 道光帝孝靜成皇后的陵寢,河北省易縣慕東陵
    慕東陵為道光帝孝靜成皇后的陵寢,位於慕陵東北方的雙峰岫,原本是慕陵妃園寢。最南端是神道旁兩座下馬碑,左側有神廚庫和井亭(原來均無,後添建),神道全為磚墁,沒有皇后陵神道的中心石和兩側牙石,三座五孔平橋,都是妃園寢留下的痕跡。
  • 大巧不工-秦始皇陵的探索
    按《水經注》記載:「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後秦始皇葬於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於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經始皇冢北。」可見魚池水原來是出自驪山東北,水由南向北流。後來修建秦始皇陵時,在陵園西南側修築了一條東西向的大壩,壩長1000餘米,一般寬40多米,最寬處達70餘米,殘高2至8米,它就是通常所說的五嶺遺址。
  • 歷史上的魏瓔珞:10年接連生6胎,屍骨被挖出後,才知乾隆多狠心
    劇中的魏瓔珞一開始只是富察皇后身邊的宮女,但是後來的她不僅成功地為自己的姐姐以及富察皇后報仇,甚至還贏得了皇上的無盡寵愛,以及協理六宮的權力。並且一路過關斬將,教訓了不少心懷不軌的妃嬪。實際上不管是《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還是《如懿傳》當中的魏嬿婉,她們的歷史原型都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令妃魏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