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孝靜成皇后的陵寢,河北省易縣慕東陵

2021-01-18 騰訊網

慕東陵為道光帝孝靜成皇后的陵寢,位於慕陵東北方的雙峰岫,原本是慕陵妃園寢。最南端是神道旁兩座下馬碑,左側有神廚庫和井亭(原來均無,後添建),神道全為磚墁,沒有皇后陵神道的中心石和兩側牙石,三座五孔平橋,都是妃園寢留下的痕跡。

東西朝房面闊五間,進深兩間,黃琉璃瓦硬山頂(原為布瓦),布瓦東西班房各三間、隆恩門面闊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原為綠琉璃瓦,後全改為黃色)。門內燎爐兩座,東西配殿面闊三間(原無),隆恩殿面闊三間,前出月臺,但無欄板、銅鼎鹿鶴。殿後為面闊牆一道,中門有門樓,黃琉璃瓦單簷歇山頂,正面額枋上為青白石匾額,上書滿蒙漢"慕東陵"字樣,中門兩側開角門。牆北是石五供,北為月臺,上建圓形寶頂一座,無方城和明樓。寶頂東側並列建有寶頂一座,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良阿之女。初入宮封為靜貴人,後累晉為皇貴妃。道光二十年(1840年)孝全成皇后薨,由其代為撫育皇四子奕詝(鹹豐皇帝)。孝靜成皇后共有三兒一女,其中皇六子奕欣於鹹豐元年(1851年)被封為恭親王,成為清朝末期的政治核心人物。鹹豐帝繼位後尊封孝靜為康慈皇貴太妃,按照皇太后的規格奉養,極盡孝道。但她仍覺不滿,認為應尊封她為皇太后方為正理。鹹豐皇帝與奕欣早存芥蒂,但將對其母子的不滿隱藏於心。鹹豐五年(1855年)七月,康慈皇貴太妃病重,遂晉她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康慈皇太后薨逝,鹹豐便採取了一系列報復措施。首先是不為她單獨建陵,只是把妃園寢升格為皇后陵,成為皇后陵兼妃園寢的格局。其次是降低治喪規格。第三是減少諡號字數,諡號僅為孝靜康慈弼天撫聖皇后。第四是神牌不升袝太廟。奕欣成為議政王大臣後掌握了朝廷大權,才將孝靜皇后加了帝諡升祔了太廟。之後同治、光緒、宣統皇帝先後為她增加諡號字數,最後諡號為: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后。

祔葬莊順皇貴妃烏雅氏(醇親王奕譞之母)、彤貴妃舒穆魯氏、佳貴妃郭佳氏、成貴妃鈕祜祿氏、和妃納喇氏、祥妃鈕祜祿氏、珍妃赫舍裡氏、常妃赫舍裡氏、恬嬪富察氏、恆嬪蔡佳氏、豫嬪尚佳氏、順嬪、平貴人、定貴人、貴人李氏、貴人那氏等16人,一共是17人。

相關焦點

  • 白話恭親王奕訢生母孝靜成皇后|杜絕謠言!哀家的皇兒孝順著呢
    眾所周知,道光帝不知為何特別喜歡給後宮妃嬪降位,道光帝的高位妃嬪幾乎無一倖免,尤為典型的是在道光二十四年將當時的後宮二號人物彤貴妃舒穆魯氏降為貴人,可謂一擼到底。但孝全皇后和孝靜皇后卻是例外,二人的地位皆是穩步上升,僅此一點就足可見道光帝對她二人的殊寵。
  • 孝靜成皇后——清代皇后中的異數
    孝靜成皇后,也即前文中的康慈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是內藩科爾沁蒙古人,先祖在清初就歸附清朝,編入正藍旗。其父花良阿是刑部員外郎,普通的五品官,之後因為女兒成為皇太后、又追封皇后,才追贈三等承恩公。博爾濟吉特氏於道光五年(1825年)十四歲時大選入宮,成為道光帝後宮一名普通低等妃子,初封靜貴人。
  • 慕東陵裡唯一的答應,曾住在延禧宮,死前被連降4級
    她的六世祖帥顏保,是康熙輔政大臣索尼的堂兄弟,而康熙的原配皇后孝誠仁皇后,就是索尼的孫女。換句話說,這位赫舍裡氏,是孝誠仁皇后的族人。 不過,到了道光年間,赫舍裡家族,已經不像從前那樣顯赫了。道光二年,赫舍裡氏通過選秀入宮,史書記載:「原任男爵頤齡之女著為全嬪,子爵奎善之女著為睦貴人,原任郎中久福之女著為祥貴人,前任道榮海之女著為珍貴人。」
  • 正說孝穆成皇后:出身名門的薄命女,無兒無女死後也不得安寧
    清朝的開國功臣鈕鈷祿·額亦都的後裔中,因為出了不少后妃,其家被稱之為「鳳巢之家」,但她們多半都是繼室命,比如孝昭、孝和、孝貞,都是繼室出身,只有崇德帝皇太極和道光帝旻寧的鈕鈷祿是原配。不幸的是,崇德帝的原配妻子因為早亡而被透明、被無視,連個皇后稱號都沒混上;本文主角道光帝的原配妻子,比前輩姑奶奶強點,雖然生前沒戴上鳳冠,但好歹在死後被丈夫追封為孝穆皇后。
  • 這裡是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還有當地特色民俗文化,旅行不可錯過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兩大陵寢之一,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裡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裡眾多建築均有彩畫與雕刻,陵區宮殿多施旋子彩畫,廟宇牌坊多施和璽彩畫,行宮、住宅多施蘇式彩畫,在陵區雕刻中,為數最多的是龍鳳。
  • 靜太妃養育鹹豐帝15年,一言不慎生芥蒂,太后被降格的背後
    早些時候,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病逝,後宮無主,道光帝冊封其為皇貴妃,總攝後宮。同時,皇帝將先皇后的兒子奕詝交給她撫養,加上自己的孩子奕訢,膝下一下子就有了2個皇子,這一年,博爾濟吉特氏28歲。
  • ...前被連降4級|孝誠仁皇后|延禧宮|道光|赫舍裡氏|睦答應|祥妃|康熙
    她的六世祖帥顏保,是康熙輔政大臣索尼的堂兄弟,而康熙的原配皇后孝誠仁皇后,就是索尼的孫女。換句話說,這位赫舍裡氏,是孝誠仁皇后的族人。不過,到了道光年間,赫舍裡家族,已經不像從前那樣顯赫了。道光二年,赫舍裡氏通過選秀入宮,史書記載:「原任男爵頤齡之女著為全嬪,子爵奎善之女著為睦貴人,原任郎中久福之女著為祥貴人,前任道榮海之女著為珍貴人。」
  • 道光帝後宮:萬凰之王嬪妃原型,真實歷史並沒有劇中那樣勾心鬥角
    道光帝先後有四位皇后,分別為: 孝穆成皇后 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是道光皇帝的原配,也是道光帝為皇子時的嫡福晉,可惜她的一生非常短暫,僅27歲時便離開了人世,還沒有為道光皇帝誕下子嗣。可是道光皇帝在她死後還是很懷念她,追封她為孝穆皇后。
  • 空有守成之志的道光帝為何把國家越搞越糟,最終引狼入室?
    道光帝死得突然,他曾自詡:「朕體氣素強」。但也死得正常,且死得幸運。導致道光帝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孝和睿太后的喪事。皇太后去世於道光二十九年的臘月十一日,公元紀年已經是1850年的1月了。道光帝以孝著稱,自熱不會馬虎。既要以一國之君的身分操特大喪,又要以孝子身份結廬守孝,勞累過度自不待言。
  • 他的陵寢又為何能躲過孫殿英?
    在距易縣15公裡的永寧山下,有一座始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的帝王陵寢,清泰陵,佔地約8.47公頃,這是清西陵中建築最早、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裡面埋葬著清世宗(雍正皇帝)、孝敬憲皇后與敦肅皇貴妃。
  • 正位中宮、母儀天下——清代皇后們的故事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文宗顯皇帝(鹹豐):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道光帝皇后鈕祜祿氏(孝全成皇后)崩逝,其子皇四子奕詝年僅十歲,年幼無人撫養,於是道光帝命」,但因為孝靜皇后沒有皇帝生母身份,所以不系道光帝「成皇帝」之諡號,神主也不升祔太廟中的宣宗(道光帝)宗廟。
  • 她13歲嫁給天子,日夜寵幸,生下四個子女,成清朝最特殊的皇后
    相比起孝獻皇后,孝靜成皇后就要幸運地多了,她同樣沒能生下皇帝,卻獲得了皇后的名分,不但系了帝諡,牌位也進入了奉先殿和太廟,也就是說,她得到了清朝皇室的一致認可。 孝靜成皇后姓博爾濟吉特氏,與清初的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同姓,不過,她們之間並沒任何關係。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來自外藩蒙古,並不在蒙古八旗之列,而孝靜成皇后雖是蒙古人,卻屬於滿洲八旗。
  • 清朝第三位、清軍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臨的陵寢,清孝陵
    清孝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主峰南麓,是清世祖順治皇帝、孝獻皇后董鄂氏(董鄂妃)、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陵墓。孝陵的陵址是由順治皇帝生前擇定的。但由於定鼎之初,戰事不斷,國庫空虛,加之順治帝正當英年,並未急於興建。直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崩逝後才開始興工,到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十九日,主體工程告峻。
  • 鹹豐帝生母,「蛇精臉」的孝全成皇后,為何能獨得道光帝恩寵?
    道光十三年,當時的皇后——孝慎成皇后崩逝,「全貴妃」直接進入到皇后的考察期——「進皇貴妃,攝六宮事」。道光十四年,鈕祜祿氏的考察期剛滿一年,道光皇帝便迫不及待地將其正式冊封為中宮皇后。這一年,孝全成皇后年僅27歲。獨得道光帝恩寵的孝全成皇后歷史上的孝全成皇后,究竟有多受寵?
  • 雍正死後竟與囂張跋扈的年世蘭合葬,為什麼雍正陵寢沒有被盜過?
    按照清廷規矩,皇帝死後只能和皇后同穴而葬,即便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也沒資格與皇帝同葬,但年妃卻是雍正在她死後就直接破例將她葬進了自己的陵寢之中,這就是因為年妃是雍正的一生摯愛。包括年妃去世後,雍正還為她打破了清朝規矩,按照清朝規矩,皇帝陵寢只能有皇后陪葬,但當時年妃的哥哥年羹堯已經因為恃寵妄為,居功自傲獲罪於雍正,年妃屬於罪人家屬且還是漢人,根本沒有資格被追封為皇后,也沒有資格葬進帝陵,因此按規矩年妃就不能在死後陪葬雍正,所以雍正不顧規矩,打破了皇后之外的人陪葬帝陵的規矩,命人將年妃葬入了自己的清泰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