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東陵為道光帝孝靜成皇后的陵寢,位於慕陵東北方的雙峰岫,原本是慕陵妃園寢。最南端是神道旁兩座下馬碑,左側有神廚庫和井亭(原來均無,後添建),神道全為磚墁,沒有皇后陵神道的中心石和兩側牙石,三座五孔平橋,都是妃園寢留下的痕跡。
東西朝房面闊五間,進深兩間,黃琉璃瓦硬山頂(原為布瓦),布瓦東西班房各三間、隆恩門面闊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原為綠琉璃瓦,後全改為黃色)。門內燎爐兩座,東西配殿面闊三間(原無),隆恩殿面闊三間,前出月臺,但無欄板、銅鼎鹿鶴。殿後為面闊牆一道,中門有門樓,黃琉璃瓦單簷歇山頂,正面額枋上為青白石匾額,上書滿蒙漢"慕東陵"字樣,中門兩側開角門。牆北是石五供,北為月臺,上建圓形寶頂一座,無方城和明樓。寶頂東側並列建有寶頂一座,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良阿之女。初入宮封為靜貴人,後累晉為皇貴妃。道光二十年(1840年)孝全成皇后薨,由其代為撫育皇四子奕詝(鹹豐皇帝)。孝靜成皇后共有三兒一女,其中皇六子奕欣於鹹豐元年(1851年)被封為恭親王,成為清朝末期的政治核心人物。鹹豐帝繼位後尊封孝靜為康慈皇貴太妃,按照皇太后的規格奉養,極盡孝道。但她仍覺不滿,認為應尊封她為皇太后方為正理。鹹豐皇帝與奕欣早存芥蒂,但將對其母子的不滿隱藏於心。鹹豐五年(1855年)七月,康慈皇貴太妃病重,遂晉她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康慈皇太后薨逝,鹹豐便採取了一系列報復措施。首先是不為她單獨建陵,只是把妃園寢升格為皇后陵,成為皇后陵兼妃園寢的格局。其次是降低治喪規格。第三是減少諡號字數,諡號僅為孝靜康慈弼天撫聖皇后。第四是神牌不升袝太廟。奕欣成為議政王大臣後掌握了朝廷大權,才將孝靜皇后加了帝諡升祔了太廟。之後同治、光緒、宣統皇帝先後為她增加諡號字數,最後諡號為: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后。
祔葬莊順皇貴妃烏雅氏(醇親王奕譞之母)、彤貴妃舒穆魯氏、佳貴妃郭佳氏、成貴妃鈕祜祿氏、和妃納喇氏、祥妃鈕祜祿氏、珍妃赫舍裡氏、常妃赫舍裡氏、恬嬪富察氏、恆嬪蔡佳氏、豫嬪尚佳氏、順嬪、平貴人、定貴人、貴人李氏、貴人那氏等16人,一共是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