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繼后姓輝發那拉氏,而非《清史稿》記載的烏喇那拉氏。繼後先祖是輝發國國主,輝發部因得罪努爾哈赤後被其屠殺剿滅,繼後先人投靠努爾哈赤後,被編入鑲藍旗世襲佐領。雍正時,繼後參加八旗選秀,被雍正看中親自賜給寶親王弘曆為側福晉。乾隆登極後封嫻妃、嫻貴妃、攝六宮事皇貴妃、皇后。乾隆三十年,繼後因為剪髮忤逆得罪了乾隆皇帝,不廢而廢。
乾隆繼後葬地是如何大白於天下的乾隆三十一年繼後薨逝後,皇帝詔以皇貴妃禮葬。但翻遍浩如煙海的清朝史料,包括詳細記載清朝皇陵后妃陵寢位置的《昌瑞山萬年統志》一書,在裡面找不到任何關於繼後葬地、享祭的記載;遍查《清實錄》,也找不到乾隆朝和任何後代皇帝在繼後忌日行香的記載。乾隆或者刻意低調甚至有計劃地銷毀了繼後的很多資料,所以在清朝,繼後的葬地下落和身後事處理確實是一個謎團。
民國時期,由於中國外有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內有各方武裝力量混戰,當時的政府根本沒有能力騰出手來保護清朝皇陵,清朝皇陵雖然名義上還有遜清皇室的機構在管理,實際上這些機構和成員早就名存實亡。因此不少軍閥、土匪和盜墓賊盯上了這些埋藏著無數珍寶的帝王陵寢。1928年,軍閥孫殿英奉命到河北地區剿匪,他看上了清東陵的富麗堂皇,於是找了個軍事演習的藉口,公然盜掘了乾隆皇帝裕陵和慈禧太后定陵。
孫殿英開了這個口子之後,更多的盜墓賊衝向了清東陵。既然乾隆皇帝的裕陵都沒有保住,覆巢之下無完卵,那他那些愛妃們的園寢更是不得安寧了。果然,1929年年底,裕陵的守陵人就發現了乾隆純惠皇貴妃的園寢被盜。當時清東陵的護陵大臣載澤在給溥儀的奏摺中說:「見金棺損毀,玉骨凌亂,傷心慘目,所不忍言。」但是他的奏摺並未提到皇貴妃地宮裡葬了幾個人、有幾具棺木。載澤等人很快重新安葬了地宮遺骨,並且把純惠皇貴妃地宮隧道重新填砌。因此,此次純惠皇貴妃被盜後的清理,除了當時負責處理此事的皇室成員和具體辦事的工匠等人,地宮內的信息並不為外人所知,更沒經過考古學家正式清理。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保護清東陵皇陵區,成立了清東陵文保所。文保所接收的東陵相關文物裡,有一本書叫《陵寢易知》,這是一部清朝時期東陵官員們作為內部教材使用的工具書,內容包括當時帝陵陵寢規章制度、帝後入葬日期、陳設供奉等等相關內容,編這書的目的是為了培訓守陵人對職事的熟悉程度。這書可以說是關於清帝陵第一手的資料,真實性準確性可靠性極高,而且是世上僅此一本的孤本。
恰恰就在《陵寢易知》這本書裡,披露了乾隆繼後的葬地:她和純惠皇貴妃同葬於主寶頂下的地宮內,居於一側。在神牌位次部分則記到:
「後殿二十三位,皇后、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是年九月二十八日入寶頂奉安,未入享,無祭。」此外,書中還繪有葬位示意圖。
雖然書中確定了繼後的葬地,但畢竟還沒有經過考古實證。直到1981年,經過國家批准,清東陵文保所決定對純惠皇貴妃地宮進行考古勘探清理。11月30日,文保所工作人員打開了純惠皇貴妃地宮,裡面還保留著一棺一槨。經過考古工作人員現場勘查,地宮內確實有兩座棺位。通過對內棺的清理,裡面也發現了兩個人頭骨,因此地宮內確實葬著兩個人,考古實物現場與《陵寢易知》的記載完全相符。長達200多年的乾隆繼後葬地之迷,至此真相大白。
1983年,純惠皇貴妃地宮經過清理對公眾開放;之後隨著清宮戲電視劇的熱播,乾隆繼後的故事被普及向了更廣大的人群,越來越多的人對她的離奇經歷感興趣,繼後的生前身後事這才可謂是曝光於天下。
乾隆繼後為什麼葬入了純惠皇貴妃地宮1、純惠皇貴妃蘇氏是誰?
要討論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地宮主人純惠皇貴妃蘇氏。純惠皇貴妃蘇氏是漢人蘇召南之女,乾隆尚在潛邸時她就已經入侍為格格。蘇氏很得乾隆寵愛,她在雍正十三年生下了乾隆皇三子永璋。但蘇氏由於漢女出身,她雖然誕育了子嗣,在乾隆登基後首封只被封為純嬪,而出身滿洲舊族的那拉氏因為是雍正親賜的側福晉,位列後宮三號嫻妃,僅次於富察皇后和貴妃高氏。不過蘇氏很快封為純妃,之後又得乾隆寵愛生了皇六子永瑢和皇四女和嘉公主。因此她之後又晉純貴妃。
乾隆二十五年年初,純貴妃蘇氏身體可能已經有點不好了,乾隆為了安慰愛妃,在三月二十四日冊封她為皇貴妃,並且於四月十一日迅速為她舉行了冊封禮。純惠皇貴妃是整個清朝唯一進封到了皇貴妃的漢女。其實她的兒子永璋曾經被乾隆考察過立儲,可惜表現不佳而被乾隆放棄,純惠皇貴妃因此也和清朝唯一一個漢女皇后擦肩而過了。
純惠皇貴妃如此受寵,乾隆卻沒有把她像慧賢皇貴妃高氏、淑嘉皇貴妃金氏等人那樣代入裕陵地宮合葬,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乾隆在修建自己的帝陵裕陵時,已經超越先人,在地宮內為后妃們留了六個葬位,準備讓自己最愛的幾個女人和自己一起相伴千年。乾隆十七年,孝賢皇后、慧賢皇貴妃和哲憫皇貴妃第一批入葬;乾隆二十年,淑嘉皇貴妃入葬;這時地宮只有兩個空位了。此時乾隆和那拉皇后感情還頗為融洽,因此地宮是要為那拉皇后保留一個葬位的;而另一個葬位的話,乾隆必須要考慮未來帝母。由於乾隆是實行秘密立儲制度,儲君到底花落誰家在此時其實乾隆心裡也沒底,為防萬一,因此他必須要留一個位置以待將來。此時純惠皇貴妃生的兩個兒子已經被乾隆排除出了儲君之位,因此,出於地宮位置有限的原因,純惠皇貴妃不得不葬在妃園寢。
乾隆為了彌補愛妃不能與自己合葬的遺憾,於是下了大功夫修建了一座規格為清朝之最的皇貴妃園寢。他超越了清朝陵寢制度,為純惠皇貴妃園寢修建了東西配殿、方城、明樓、寶城和大寶頂等,共計花費白銀十三萬餘兩,純惠皇貴妃可以說得到了清朝前所未有的曠典殊榮。
2、乾隆繼後剪髮疑雲。
乾隆對後事的縝密安排,卻在乾隆三十年被一樁前所未有的意外事件打破。乾隆繼後在陪同皇帝南巡到杭州時,突然剪掉了自己的頭髮聲稱要出家。繼後為什麼剪髮一直是清史疑雲,有的說她因為勸諫乾隆不要和妓女飲酒作樂而得罪皇帝、有的說她是被後宮寵妃陷害盜賣寶珠、有的說她因勸阻乾隆立妃而得罪皇帝、有人認為她得了更年期綜合症……諸多說法都有荒誕之處,所以繼後剪髮的原因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3、乾隆繼後悽涼的身後事
繼後得罪乾隆後,被迅速送回北京,幽禁於翊坤宮後殿。乾隆回宮後,收回她的所有冊寶、削減她的待遇,繼後當時連清宮最低的妃嬪答應都不如。而根據朝鮮打聽到的消息,乾隆每天都找人責備羞辱繼後,試圖逼她早死。在這種惡劣環境下,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繼後薨逝。
從清朝的官方檔案記載上,乾隆皇帝似乎頗為大度,雖然繼後忤逆了他,他不僅保留了皇后的名號,而且還用皇貴妃的高規格禮儀將她安葬,可謂仁至義盡。《星源集慶》是清代記載皇帝直系的玉牒,裡面記載道:
「皇后那拉氏,佐領那爾布之女,初雍正時高宗藩邸側福晉,乾隆二年十二月冊封嫻妃,十年十一月晉封嫻貴妃,十四年四晉封皇貴妃攝六宮事,十五年八月立為皇后。三十年正月以故自行剪髮忤上旨,乾隆三十一年丙戌七月十四日崩,詔以皇貴妃禮葬。」但乾隆朝有數個官員為了繼後的葬事勸諫乾隆而被降罪,顯然給乾隆自命的仁義蒙上了一層疑雲。由於乾隆皇帝刻意隱瞞,清朝官方資料裡找不到繼後的後事的多少記載。
清朝滅亡之後,清宮所藏的大量不由外朝經手的內務府檔案開始被當廢紙賣掉,經過學者們的搶救終於保留了一部分。就在這浩如煙海的蕪雜宮廷檔案裡,有學者終於檢索到了關於乾隆繼後後事的一點點資料。內務府的檔案記載,繼後七月十四日剛剛去世,內務府於七月十五日就清算好了為繼後處理後事的帳單,根據這份帳目,繼後的全部喪葬費用僅僅花費白銀200.7兩,甚至不如一個低級官員和普通富家。要知道,乾隆皇子的一個低級侍妾去世,喪葬費用都達到了1000多兩,乾隆對繼後的苛刻程度可想而知。而且當時乾隆已前往熱河避暑山莊,內務府在繼後死後一天之內就辦妥了繼後葬事,很明顯,還在繼後生前,乾隆就已經想好怎麼處置她的後事並且交代給相關人員了,他唯一要做的只是等繼後死,可以說繼後就是乾隆刻意逼死的。
而考古勘探也證明了乾隆的虛偽和刻薄。根據清朝制度,皇貴妃的金棺應該用楠木所制,要上漆達到四十八道之多,這樣的棺槨就算深埋地下,顯然可以長久保存。而考古也證明了,純惠皇貴妃的楠木金棺就經受住了兩百年來地宮積水的考驗,至今堅固不朽。而同葬一室的繼後棺木則早就腐朽無存了,因為她的棺材用的就是普通杉木。
至於乾隆為什麼把繼後塞進純惠皇貴妃地宮,很有可能出於這種目的。一是要掩人耳目。乾隆如果為繼後單獨修墳的話,他已經放出了「以皇貴妃禮葬」的場面話,皇貴妃葬儀規格僅次於皇后,場面盛大熱鬧,乾隆不願意也不可能真的這麼給繼後面子;二是乾隆如果隨便把繼後埋了又覺得丟了自己臉面。繼後入侍他三十多年,地位曾經貴為皇后,乾隆為了尊重自己曾經給過她的這些臉面,所以把她偷葬進了純惠地宮。不過在純惠皇貴妃地宮,乾隆又繼續羞辱了一把繼後。按照名分,繼後的皇后名號高於純惠皇貴妃,但乾隆指示把繼後棺木安放於純惠皇貴妃一側,地位卑於純惠。
乾隆繼後數百年來就這樣不為世人所知、沒有香火祭祀地躺在純惠皇貴妃地宮,直到考古勘探驗證,她的辛酸悽楚和乾隆皇帝的偽君子品性最終大白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