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搶跑式建倉緩解 轉戰兩市場高性價比主線

2021-01-18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

文|秦培景 裘翔 楊靈修 楊帆 李世豪

「搶跑式」建倉緩解,投機性抱團將繼續瓦解,市場重回輪動慢漲,將轉戰高性價比品種,建議聚焦A股與港股兩大市場的3條主線。首先,宏觀流動性依然保持寬鬆狀態,海外政策寬鬆預期還在強化,外資將繼續增配A股;國內宏觀流動性在量上雖有回籠,但信用周期下行的約束下,銀行間利率依然保持在較低水平。其次,各類資金權益配置偏好提升下,市場流動性反而更加充裕,開年來A股每日成交額都破萬億。其中公募基金新發節奏前移,預計1月募集規模2500億元,上半年會帶來資金淨流入5700億元,將是最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再次,投機性抱團繼續瓦解,公募今年以來累計收益率收斂,「搶跑式」建倉緊迫性緩解,市場整體將會轉戰高性價比品種。最後,基本面復甦符合預期,疫情影響下,市場對一季度經濟預期有所修正;結構上,財報季工業和可選消費業績彈性較大。配置上,建議繼續轉戰A股和港股兩大市場的3條高性價比主線。其中「順周期」主線推薦順序為地產龍頭、出口產業鏈、工業品漲價、可選消費輪動;安全主線推薦順序為消費電子、半導體、種植鏈和種子;港股優質藍籌主線的推薦順序為電信運營商、網際網路龍頭、教育。

宏觀流動性依然保持寬鬆狀態

外部寬鬆預期強化,內部寬鬆環境穩定

1)外部政策環境依然寬鬆,外資將繼續增配A股。美國總統換屆交接漸近,外部不確定性整體趨於緩解。歐美經濟開年對寬鬆政策的依賴程度依然很高。受供應鏈和接種意願約束,主要經濟體疫苗接種進度依然偏慢,其中英國、美國疫苗接種率僅為5.2%、3.7%,其他大部分國家當前接種率依然低於2%。預計歐美日央行擴表等寬鬆政策有望超預期,人民幣依然處於對美元升值的通道中。A股在全球配置中的吸引力依然很高。年首兩周北向資金分別淨流入191、180億元,後續仍將保持淨流入。

2)國內宏觀流動性在量上雖有回籠,但信用周期下行的約束下,利率依然保持在較低水平。12月國內M2同比增速從11月的10.7%回落至10.1%;12個月累計新增社融(信貸+非標+債券)增速從33.5%回落至27.1%,為過去4個月最大降幅。1月15日的MLF續作雖低於預期,但在信用周期下行階段,為了防範信用風險擴散,預計央行將繼續保持銀行間狹義流動性寬鬆,開年以來DR007一直處於1.6%~2.1%較低的區間。考慮今年1、3月是信用債到期高峰(金麒麟分析師),且國內局部疫情影響下,兩節期間經濟恢復增長的壓力仍在,預計一季度國內宏觀流動性將保持寬鬆。

市場流動性更加充裕,投機性抱團

繼續瓦解,「搶跑式」建倉緊迫性緩解

1)公募基金新發節奏前移,預計1月募集規模2500億元,將是上半年A股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過去兩年公募主動權益產品的優秀表現,加上渠道配合下,產品新發規模一直處於高位。今年1月基金新發「開門紅」影響下,不少已獲批產品的申購日前提。截至1月16日,主動型公募產品新發規模1665億元,以申購起始日為標準,預計1月募集能達到2500億元左右,接近去年7月2726億元的高點。但是,今年基金新申報的產品數並沒有提升,預計1月在40~50隻左右,低於過去6個月的水平。另外,1月已發行產品的認購份額確認比例均值為47%,高於2020Q1、Q3的水平,整體並沒有過熱。一季度增量資金入市動能依然較強,預計上半年主動型公募產品帶來的資金淨流入規模約為5700億元,將依然是增量資金的重要來源。

2)投機性抱團繼續瓦解,公募收益率收斂,「搶跑式」建倉緊迫性緩解。國內居民更多選擇以資管產品間接配置權益,而除了新發公募外,保險和銀行理財子開年也有增配權益的需求,多重因素提升了市場活躍度。各類資金權益配置偏好提升下,A股流動性反而更加充裕,今年來每日成交都超過了1萬億。去年12月以來形成的二三線品種投機性抱團將繼續瓦解,這降低了「搶跑式」建倉的急迫性。公募主動權益產品的收益率中位數,已從上周五脈衝上行後的4.0%回落到本周五的2.6%,且不同收益排名分位的差距明顯縮小,75分位數和25分位數之差從上周的4.1pcts收斂至本周的2.3pcts。

基本面復甦符合預期,財報季披露下

預計工業和可選消費業績彈性最大

1)國內經濟基本恢復至合意潛在增速水平,市場對一季度經濟預期有所修正。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宏觀組預測,即將公布的去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將進一步上行,並基本恢復至合意的潛在增速水平。其中出口增長超預期,四季度貿易順差達212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預計2021年國內經濟實現2.1%左右的增長,規模突破100萬億元。同時,去年12月以來部分地區的疫情影響了一季度的消費預期;較快下行的社融增速下,一季度投資也難以有超預期表現。考慮到去年一季度的低基數,預計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在15%左右。

2)A股業績輿情密集披露,工業和可選消費板塊業績彈性最大。截至2021年1月15日,已經有598家公司披露了年報快報或業績預告。剔除去年巨額虧損的21隻個股後,已披露個股2020全年、Q4單季度預測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6%、107%。板塊上,上遊資源品(石油石化、鋼鐵、化工、有色)、中遊製造(機械、電新)、可選消費(商貿零售、家電、紡服、消費者服務)2020Q4單季業績亮眼,彈性最大,符合我們此前預期。

「搶跑式」建倉緩解

轉戰兩市場3大高性價比主線

1)「搶跑式」建倉緩解,投機性抱團繼續瓦解,市場重回輪動慢漲。宏觀流動性預期仍將保持寬鬆狀態,基本面復甦整體複合預期,結構上有亮點。而公募基金集中新發主導下,各類資金配置需求較強,市場交易活躍,A股一季度潛在資金流入規模依然不低。二三線品種的投機性抱團將繼續瓦解,基金「搶跑式」建倉的緊迫性緩解,市場重回輪動慢漲,建議緊扣高性價比邏輯,轉戰兩市場3條主線。

2)緊扣「順周期」和「五大安全」兩條主線,優選A股中的高性價比品種。從景氣角度出發,依舊建議緊扣順周期主線,把握海外工業品漲價補庫存以及國內可選消費輪動兩條主線,按照性價比從高到低,建議關注:①絕對低估值、且盈利能力進入上行周期的房地產龍頭;②歐美疫情反覆、全球經濟復甦利好的出口產業鏈,包括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醫療物資;③商品價格維持高位、海外需求回暖、未來幾個季度有望快速釋放盈利的有色金屬;④過去一個月受零散疫情壓制、但基本面持續復甦的旅遊、酒店、珠寶、家居、紡織等可選消費。從布局長邏輯的角度,建議圍繞科技、國防、糧食、能源和資源「五大安全」戰略,配置階段性滯漲的高性價比品種,當前重點關注確定性最高的科技領域(半導體、消費電子),以及受益於通脹和漲價的農業(種植鏈、種子)。

3)繼續戰略性增配性價比更優的港股。首先,2020年港股在全球主流指數中明顯滯漲,恒生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靜態P/E分別僅為16.4x和14.3x,在今年基本面修復的趨勢下(預計恆指盈利增速從去年的-6.5%回升至今年的15.1%),配置性價比更高。其次,美國「禁投令」短期導致部分外資受迫性賣出,刺激國內資金南下搶籌,過去兩周港股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達到1357億港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流入「禁投令」名單的三大運營商、中芯國際的資金合計500億元。最後,從中長期視角,我們看好中概股回歸為港股帶來的優質供給;互聯互通下,港股也是內地機構越來越關注的方向。我們繼續強化上周對港股的戰略增配建議,建議重點關注長期配置價值和短期交易機會兼顧的網際網路龍頭、電信運營商、教育。

風險因素

全球疫情蔓延速度和持續時間超預期;美國總統權力交接期各類衝突加劇,中美關係波動加大;國內經濟復甦進度不及預期。

相關焦點

  • 證券老將轉戰銀行:原中信裡昂董事長唐臻怡出任瑞信中國執行長
    證券老將轉戰銀行:原中信裡昂董事長唐臻怡出任瑞信中國執行長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03 17:58:53
  • 中信證券:順周期依然是主線,A股跨年...
    中信證券:順周期依然是主線,A股跨年輪動慢漲繼續 2020-12-20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信證券:順周期依然是主線,A股跨年輪動慢漲繼續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中信證券研究 來源:中信證券研究作者:秦培景裘翔 楊靈修楊帆李世豪國內政策節奏的分歧消除,經濟復甦和流動性寬鬆支持下,A股跨年的輪動慢漲仍將繼續。年末激烈的機構博弈跨年後將迅速緩和,建議堅持順周期主線的同時,在快速輪動中強化跨年後高景氣品種的配置。首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消除了市場對政策節奏的分歧。預計明年國內政策整體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溫和回歸常態,不急轉彎。其中財政政策保持積極,預計2021年赤字率約為3.2~3.3%;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明年重在穩槓桿而非去槓桿。
  • 中信證券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先股後債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中信證券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先股後債中信證券指出,2021年對應的周期階段將是債務周期全年下行、通脹周期上行並於年中前後見頂回落,大類資產配置策略分為兩大階段:A股內部將會分化,建議把握三條主線,一是可選消費與順周期板塊,二是金融風格等低估值板塊的修復,三是「十四五」規劃催化下的政策題材。2)第二階段,明年二季度後:債券優於商品、股票。
  • 中信證券:周期性行業有望從疫情景氣底部持續修復;① 中信證券指出...
    中信證券:周期性行業有望從疫情景氣底部持續修復;① 中信證券指出,疫情逐步可控後全球經濟弱復甦,預計油價抬升將推升通脹預期。周期性行業有望從疫情景氣底部持續修復,供應端尚未全面復甦可能推動相關產品價格較大漲幅,關注周期性行業景氣拐點。
  • 四傳聯姻造投行巨擘 中信證券合併中信建投局未了
    上周末,兩券商合併重組的消息再度來襲,而這次的「導火索」,是它們先後修訂公司章程。7月28日晚,中信證券發布修訂完善公司章程的公告。同日,中信建投亦發布新修訂的公司章程。有細心的投資者發現,中信建投新修訂的章程中有多項內容與中信證券擬新增的章程內容高度相似,於是,市場又衍生了一波合併猜想。截至時代周報記者發稿,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均未就此番傳聞進行澄清,記者經多方聯繫,未能從兩券商處得到正式回應。
  • 中信建投、華泰等11月金股「藏先機」:汽車、金融股成重要主線
    目前,中信建投、國元證券(000728,股吧)、天風證券等券商11月金股池陸續發布。綜合來看,券商對於11月的行情預期整體偏樂觀,「基本面因素將提振A股估值,重啟A股中期慢漲。」在行業配置方向上,經濟復甦下的順周期以及消費修復的大消費主題成為重要主線,而這也與當前市場的熱門主線保持同步。
  • 中信建投市值一度超過中信證券,兩家合併機會有多大?
    7月2日,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合併傳聞再起,使得券商投資價值被市場熱炒。在打造航母級券商實際需要下,市場對頭部券商合併期待較高,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合併在技術上不存在問題,A+H的上市公司合併方面,可參考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重組先例。
  • 傳中信建投將被分拆上市 中信證券暴跌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市場傳言,中信集團將退出中信證券(600030.SH),並分拆中信建投上市,目前已準備篩選投行,並繼續與建銀投資商討其如何退出中信建投。雖然公告了與東方匯理的合作,但復牌後的中信證券卻連續暴跌3日,跌幅近24%。報導稱,中信證券對上述傳言諱莫如深。
  • 長期與短期博弈正在加劇 業內認為新基金建倉方向或左右市場價值取向
    安信證券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公募基金是推動 A 股市場投資者結構機構化的主要力量,也是市場風格的重要引領者。結合去年下半年的發行狀況,安信證券測算,去年年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例由7.2%上升至 9%左右。展望2021年,安信證券認為,公募基金仍將是A 股市場最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且將繼續主導市場風格。
  • 中信證券累計新增借款371.15億
    兩大因素導致市場又現券商「加槓桿」中信證券累計新增借款371.15億  當認為市場是牛市時,不少投資者喜歡適當加槓桿博取更高收益。近期,隨著滬指突破3500點,券商也開始出現「加槓桿」的跡象。
  • 中信證券:中國券商龍頭的進化史
    反觀同時期的其他券商,由於違規經營和激進的投資策略,萬國證券、君安證券、南方證券與華夏證券等昔日行業的老大哥們都逐漸遭遇重創,最終中信證券「剩者為王」,在國內資本市場的多次牛熊轉換過程中逐漸站到了行業前列。
  • 2020中國證券公司金牛獎揭曉 中信建投證券斬獲十大證券公司金牛獎...
    中證網訊 (記者 周璐璐)12月2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的2020證券公司金牛獎榜單評選結果正式出爐,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建投)榮獲十大證券公司金牛獎、證券公司社會責任獎、金牛資產管理團隊、證券行業文化建設獎四個獎項。  中信建投證券總裁李格平表示,「註冊制為券商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
  • 3天飆漲700億,中信建投市值首超中信證券!股價連日...
    8月10日晚間,中信建投證券再次股票交易異動情況回復上交所問詢函,這也是這家券商年內第四次向市場澄清公司真的不存在重大資產重組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更令市場詫異的是,中信建投證券總市值(A+H)達到3925.8億元,首次超過中信證券(3923.31億元),成為券業「市值一哥」。
  •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合併傳聞再遭「澄清」 券商板塊多股漲停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導日前,中信證券(600030.SH)、中信建投(601066.SH)合併傳聞再起,並在近幾個交易日,直接拉抬了券商股熱度,A股券商板塊整體大漲,多隻券商個股衝擊漲停。7月5日晚間,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再度對傳言予以澄清,同時這一輪澄清中,直接「祭出」了兩家券商的當事股東方親自回應,對合併予以了否認。
  • 中信建投證券投顧業務負責人王寧:基金投顧推七大策略,客戶盈利近...
    中信建投證券作為行業巨頭,且是首次獲批基金投顧試點7家券商之一,其如何在基金投顧業務上施展拳腳?財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中信建投證券投顧業務負責人王寧。王寧表示,基金投顧業務潛力巨大,基金投顧業務代表未來的財富管理發展方向,將會進一步優化公司的收入結構。
  • 王亞偉私募5天建倉8個億 傳長期持有峨眉山A為還願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其首隻私募在近期募集完畢後即快速建倉,產品成立與市場見底時點高度契合,眾多私募通過各種途徑打聽、揣測該產品持倉名單,希望搭上「一哥」牌順風車。2012年12月21日,王亞偉進入私募界後的首隻產品「外貿信託 ·昀灃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簡稱「昀灃」)順利完成募集,規模達20億元。自「昀灃」成立後,其建倉的動向就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據相關公告,「昀灃」所在的分倉營業部即為著名的私募大本營國信證券深圳紅嶺中路營業部。  2012年12月中旬開始的逼空式走勢,使得各路資金蜂擁進場「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