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為何成為經典——《黨同伐異》的影像敘事節奏

2021-03-03 帕西法爾


《黨同伐異》作為格裡菲斯交叉剪輯手法的承載體,在上映當時具有典型的先鋒意義,這也是後來格裡菲斯說口中「我敗在這部電影」的原因。

電影發展初期階段,觀眾對活動影像的最大需求是試圖獲取一個完整的故事訊息,因此那個時代的多數電影通常以講述一個完整故事為基本慣例。《黨同伐異》是對《一個國家的誕生》的續寫,讓後人津津樂道的交叉蒙太奇體現在交叉進行的四個跨越兩千年的故事中,儘管它們按照著一個固定的節奏(平緩的發展-戲劇衝突-人物命運輾轉-最後的審判-最後一分鐘救援),但四個故事匯入到一條河流,很難讓當時的觀眾明確具體的故事線索——可以說是信息量大並且信息傳遞的斷裂性讓觀眾無法理解這個故事,這是一種類似「元敘述」的影像遊戲,需要觀眾主動提取、分析、整合信息才可以得到完整的脈絡


這種交叉剪輯有一個明顯的邏輯,就是前文所說的「敘事節奏」,不同時刻的節奏匯聚在一起,構建成電影的主題。知曉了這種以「敘事節奏」為基準的邏輯後再看這部電影,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據導演說,四重奏的目的首要在於表現主題,確實如此。這種節奏是一方面是整體的四個故事敘事層面的節奏,從強調部分主體入手,最終到達主題的整體升華;另一方面是四個故事切換的節奏,這一點尤其體現在電影後半部分,切換節奏加快的同時每個鏡頭切換的時間也在變短,跟觀眾造成一種緊張、焦慮的觀影體驗,而這正是日後好萊塢動作片的標準套路。正如格裡菲斯所說:以後漸漸接近,愈流愈快,最後匯成一道激流。

總的來說,用多個故事傳達同樣的情緒的影片不少見,《雲圖》是,《無問西東》是,從某種程度上講《兩桿大煙槍》也屬於這個範疇,可以說這些電影的剪輯手法都是師承格裡菲斯。從全部人類歷史的角度品嘗現實的事情,這是對艾略特喬伊斯的復古


但除去整體的交叉剪輯帶來的宏大敘事外,一些小的剪輯手法同樣不乏用心。

在可愛女的故事線中,有幾人談論僱來的保姆從不粗心的情節,緊接著便出現了保姆跳舞絲毫不管小孩子的畫面,這種無形嘲諷簡直可愛。隨後在進行了一系列巴比倫戰爭的敘事後,時間線又回到了可愛女這裡,小夥子回到家中得知孩子被帶走的消息,兩人擁抱並哭泣,緊接著是育兒室裡保姆看雜誌,孩子哭鬧的表情——這與之前孩子開心的表情形成對比,剪輯的對比效果是對主題的進一步深化。同樣的,「山中女孩跟蹤+警察尋找證據」、「山中女孩馬車回城+可愛女坐車進城」等元素組合也是按照相同的節奏,豐滿了電影整體的節奏。

電影為了營造最後一分鐘營救,特意用了選擇性向觀眾透露事件的方法,即「祭祀說要復仇+小夥子拿到槍後警察爬上樓梯+耶穌被判刑即將處死」排列組合,四重強化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窺伺心理。

同樣的,這種剪輯手法以後被希區柯克、基耶斯洛夫斯基(配樂和刀等道具的處理)使用,即「告訴觀眾該恐懼了」。


《黨同伐異》是美國電影藝術的最高峰,也是格裡菲斯藝術能力的最高見證,除卻廣為樂道的交叉剪輯手法外,該電影還是格裡菲斯對好萊塢經典敘事系統、經典剪輯手法的進一步完善。

「一組鏡頭代表一場戲,一組場景有一個情節,一系列的情節就構成了電影。」「首先全景展示環境、人物,中近景交代人物動作,近景特寫突出細節,最後回歸全景」

儘管格裡菲斯遭遇了電影創作的滑鐵盧,但這些電影語法卻一直作為好萊塢乃至整個世界電影的基本慣例,影響至今,至未來。

往期精彩:

「無問西東」問的是理想主義,宣傳片,和年度視頻剪輯盤點

今天2月4日,宜告別、宜結束,宜聽付嘉誠的情書

Mars remains in the heart

熒惑1900 付嘉誠

電影 / 書/ 滑板/ 可愛/

相關焦點

  • 電影史經典蒙太奇3:黨同伐異
    關於大衛·格裡菲斯,之前的導演系列已經通過一篇文章對其進行了全面且完整的介紹,而今天這篇的焦點則是放在他所發明的敘事蒙太奇以及其在他的經典代表作《黨同伐異》中的運用。1916年,格裡菲斯耗費畢生精力拍攝的《黨同伐異》更是將他創造的蒙太奇技術發揮到淋漓盡致。《黨同伐異》總共包含了四個發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歷史故事,分別為:「巴比倫的陷落」:發生在公元前539年的巴比倫地區。因為與王子的恩怨,巴比倫大祭司在波斯大軍攻打城池之際,打開城門,從而導致巴比倫古國的滅亡。
  • 電影史經典蒙太奇3:黨同伐異
    關於大衛·格裡菲斯,之前的導演系列已經通過一篇文章對其進行了全面且完整的介紹,而今天這篇的焦點則是放在他所發明的敘事蒙太奇以及其在他的經典代表作《黨同伐異》中的運用。格裡菲斯的蒙太奇創新與他從小喜歡閱讀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文學作品有很大關係,其中狄更斯的小說對他的創作更是起了深遠的影響。
  • 淺談《黨同伐異》與《瘋狂的石頭》
    《黨同伐異》和《瘋狂的石頭》,二者都是多條線同時敘事。那為何我們看《瘋狂的石頭》要比《黨同伐異》更吸引人呢?      《瘋狂的石頭》從不同的敘事角度,將一個事件展開,每次展開一點直到最後多角度全面展開,讓你能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到這個事件。比如說可樂瓶砸到車上、兩車相撞的情節。
  • 《黨同伐異》,一部光輝的失敗品
    《蠻荒故事》海報,2014年每個故事抽出來都能成為一部完整的小電影。電影多個不相關故事之間可以採用平行敘事結構,或交叉敘事結構。《黨同伐異》片段故事在攝影方面也極富創新。起初,四股流水分散地緩緩地平靜地流著,但在前進的過程中,他們逐漸相互接近,愈流愈快,到最後一幕中匯合而成為一條驚心動魄的急流。《黨同伐異》有四個激動人心的高潮。每一條敘事線索的興奮點又強化了另外的故事。而這一切都強烈驅使故事到達緊張萬分的結局。
  • 電影 | 黨同伐異:揭秘《雲圖》的今生前世
    -《黨同伐異》/ 《Intolerance》該片講述了由4段相隔數千年互不相關的故事連綴而成 :《母與法》、《基督受難》、《聖巴託洛繆大屠殺》和《巴比倫的陷落》。故事雖不相關,但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祈求和平,反對黨同伐異。影片在影像結構、敘事結構以及鏡頭運動、剪輯節奏上的創新對世界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影響極大,被認為是最早的經典影片之一。
  • 編導藝考小百科 | 好萊塢經典敘事法則
    、2011北京新青年影像展最佳影片影像新青年獎、2011雲之南記錄影像展青年論壇;2012年拍攝劇情長片《七月》。⭐ 好萊塢經典敘事法則同學們好,我是陶華僑,印象藝術教育的藝術創作總監,我的本職工作是電影和編劇。 那麼我們這次來講一個課程是韓國電影敘事。然後韓國電影呢,我們從四個導演來比較一下,樸贊鬱,奉俊昊,李滄東和金基德。那麼我們重點來圍繞奉俊昊,因為奉俊昊今年他是獲得坎城和奧斯卡的一個雙料的一個豐收。
  • 影像與影響:探尋經典紀錄片的力量
    中國紀錄片以經典影像忠實記錄了國家發展與社會變遷的精彩圖景。在波瀾壯闊的新時代,中國紀錄片應當攀登文化藝術新的「高峰」 ,在推動國際交流、實現文明互鑑上踐行使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文化力量,創作更多、更具中國氣派與國際風範的精品力作。  在萬物皆媒、影像為王的當下,儘管視聽文本類型繁多、形態各異,但紀錄片因「真實」特質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黨同伐異》:默片時代的巔峰之作與古希臘悲劇的內在聯繫
    電影自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歷史,站在當下回望百年之前,總有一些電影是不可錯過的經典,總有一些電影是值得反覆被人討論和銘記。其中,《黨同伐異》就是這樣一部。 1916年,著名導演大衛·格裡菲斯,上映了他人生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部電影《黨同伐異》。電影公映之後,形成了票房和觀眾口碑雙輸的局面,人們大呼時間冗長、劇情莫名其妙。
  • 《摩天大樓》首播,難得的經典敘事,郭濤四平八穩,楊穎進步巨大
    當然,作為楊穎近期非常重要的一部代表作,這位青年演員的演技問題,也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我們不妨先不聊作品技術性內容,單刀直入,先聊楊穎的演技。那麼,我們就可以聊一聊這部《摩天大樓》的劇本敘事了。在標題當中,我用到了「難得的經典敘事」幾個字,可能會有讀者認為,這是誇大其詞。不然,《摩天大樓》用到的敘事路徑,其實就是懸疑推理劇的經典敘事路徑,這個路徑之下,當然有好的作品,也有質量不好的作品。反觀《摩天大樓》應該屬於質量較為上乘的。
  • 當時票房慘敗的經典電影盤點
    《埃及豔后》《黨同伐異》(1916年)由大衛·格裡菲斯執導。故事雖不相關,但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祈求和平,反對黨同伐異。影片在影像結構、敘事結構以及鏡頭運動、剪輯節奏上的創新對世界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影響極大,被認為是最早的經典影片之一。1958年,在布魯塞爾國際博覽會上,它被評為電影史上12部最佳影片。這部電影放在現在都不會跳出經典榜單前十,但是在100年前,確是一個萬劫不復的災難。雖投資了2200萬美元的巨款,一共獲得20萬美元的票房。
  • 編劇||如何用「經典敘事」打造影視爆款劇本?
    ,《天盛長歌》就不是經典敘事。同一個系列,《琅琊榜》是經典敘事,《琅琊榜2》就不是經典敘事。同樣是宮鬥劇,《甄嬛傳》《延禧攻略》就是經典敘事,《如懿傳》就不是經典敘事。《琅琊榜2》沒能造就《琅琊榜》的現象級除了播出方式的原因,敘事模式也是重要原因同樣是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就是經典敘事,《北平無戰事》就不是經典敘事。(嚴格意義上講,《北平無戰事》在故意挑戰普通觀眾戲劇觀感和審美。)同樣是商戰劇,《半澤直樹》就是經典敘事,《大時代》就不是經典敘事。
  • 影像製作與影像敘事
    李:其實3D熱一方面反映觀眾不斷增長的視覺體驗上的新的需求,另一方面,高票房收益也推動了3D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劉:這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面,一方面,卡梅隆說未來所有的影像都是立體的,我也認同,看好將來的3D影像;但另一方面,目前的3D影像技術確實還很小兒科,觀眾的新奇感形成市場驅動。就我個人的觀感,戴3D眼鏡看大片,體驗並不怎麼樣。所以我又不看好現在的3D影像。
  • 「我是你爸爸」為何會成為影史經典臺詞?
    只是在回頭看這部經典的時候,可能多數人的感覺是:不過如此。哪裡經典了?主角真差勁,帝國士兵都是瞎子。這種驚喜可以像《教父2》那樣在敘事方式上下功夫,可以像後來《指環王2》那樣搞更加宏大的場面,可以像《蝙蝠俠:黑暗騎士》一樣深入深入人性的黑暗與光明。
  • 英雄本色為何會成為經典?
    英雄本色為何會成為經典?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裡面小馬哥對宋子豪的義氣。正是因為這份難得的友誼,不離不棄的江湖義氣,所以才讓英雄本色這部片子成為經典。
  • 「百樹雲課堂」成語故事之旅|黨同伐異
    前方到站:黨同伐異。典故 自武帝以後,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文之徒,盛於時矣。同時,他認為應該將諸子百家的學說都當成異端邪說,予以禁止,獨尊儒家學說和儒家經典。這樣,通過思想上的統治,來鞏固國家的大一統。這種理念滿足了漢武帝的需求,於是他設置了專門傳授儒家學說的五經博士,向五十名弟子講述《詩》《書》《易》《春秋》等儒家經典。這些弟子每年考試一次,學通一經的就可以做官,成績好的可當大官。後來博士弟子人數不斷增加,最多時達三千人。
  • 顛覆傳統敘事的經典懸疑《非常嫌疑犯》劇本分享
    影片主要圍繞外號為「Verbal」的騙子羅傑·金特接受警方訊問展開,金特向審訊他的美國海關探員大衛·庫科講述了一個情節錯綜複雜的故事,解釋了停靠在加州聖佩德羅灣洛杉磯港上的一艘貨輪為何會發生爆炸事故。影片於1995年8月16日在美國上映,1996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非常嫌疑犯》是美國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懸疑電影。
  • 寧浩電影的底層敘事與影像審美風格,以及影片底層敘事的巨大魅力
    一、滋事雖小,意義重大:底層敘事場景與事件 走進寧浩執導的系列影片,映入眼帘的常常是底層社會的生活場景。這已經成為他故事敘述的招牌動作。所謂底層敘事就是聚焦於繁華都市中的貧民區域,多是治安較為混亂,人流混雜,建築老化,與時尚無緣,被潮流拋棄的城市邊角處。[3]正因為秩序混亂,每天才有很多的故事發生;正因為邊緣,事件發生後才不會產生巨大反響。
  • 非線性敘事
    電影史上的非線性敘事最早可追溯到大衛.格裡菲斯的《黨同伐異》《黨同伐異》(1916)劇照
  • 五部經典電影解析:談談電影史上關於「父親」的另類敘事
    而電影史上關於「父親」的敘事就豐富多彩了。因為電影的表達不僅僅有聲音和圖畫,還有表演和運動。在電影史上,有很多經典的影視作品都涉及到了「父親「這一重要的角色。所以,「黑幫父親」對孩子的愛就是遠離家族是非,成為一個普通素人。三、《飲食男女》:出乎意料的敘事節奏演繹孤獨父親的故事人生不能像做飯,不能等到萬事俱備了才下鍋。
  • 《電影文學》(2020年第18期)論電影敘事節奏的來源及關係
    電影與文學在很多方面是十分相似的,但又稍有些不同,文學有可能是敘事的也有可能是單純的抒情,但電影總是在表現具體的內容,不管這內容指向的是虛構物還是現實本身,其總是具體的,看上去就像「現實物在它的影像中自我陳述」[1]34,它好像更適合敘事,於是電影總是存在敘事的。那麼電影的節奏實際上就是電影敘事的節奏了,因此如果僅將電影節奏看作是由其媒介特性造成的就有些偏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