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經典蒙太奇3:黨同伐異

2020-09-10 半截小丑

如果要討論電影早期的蒙太奇技術,那有一個偉大的電影導演必定不能錯過。他便是被譽為「美國電影之父」的大衛·格裡菲斯。關於大衛·格裡菲斯,之前的導演系列已經通過一篇文章對其進行了全面且完整的介紹,而今天這篇的焦點則是放在他所發明的敘事蒙太奇以及其在他的經典代表作《黨同伐異》中的運用。

格裡菲斯的蒙太奇創新與他從小喜歡閱讀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文學作品有很大關係,其中狄更斯的小說對他的創作更是起了深遠的影響。早在1908年他拍攝的短片《The Fatal Hour》中,交叉蒙太奇就被用來營造緊張刺激的氣氛。因此,在當時,交叉蒙太奇也被稱為格裡菲斯的「最後一分鐘營救」。第二年,在他的另一部短片《小麥的囤積》中,格裡菲斯又嘗試了平行蒙太奇。在影片中,鄉下麥田窮苦農民的生活、麵包店的生意以及股票經紀人的辦公室這三個在不同地點發生的互不重疊的故事被平行剪輯在了一起,從而將不同階級的人群進行了對比,凸顯出階級矛盾和貧富差距。

1916年,格裡菲斯耗費畢生精力拍攝的《黨同伐異》更是將他創造的蒙太奇技術發揮到淋漓盡致。

《黨同伐異》總共包含了四個發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歷史故事,分別為:

  • 「巴比倫的陷落」:發生在公元前539年的巴比倫地區。因為與王子的恩怨,巴比倫大祭司在波斯大軍攻打城池之際,打開城門,從而導致巴比倫古國的滅亡。
  • 「耶穌受難」:發生在公元27年的巴勒斯坦。耶穌被門徒出賣,受盡折磨後,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 「聖巴託羅繆大屠殺」:發生在公元1572年的法國巴黎。天主教徒發動了對新教徒的大屠殺,而一對即將結婚的新教徒青年也遭遇到了不幸。
  • 「母與法」:發生在20世紀初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位青年工人被人誣陷為殺人犯且判決了死刑,為了營救自己的丈夫,他的妻子努力在行刑之前找出真兇。

這四個故事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故事本身更是無重疊的部分。將這四個不同時空的故事放在一起,看似不妥,實則是很巧妙的操作。

「巴比倫的陷落」、「耶穌受難」、「聖巴託羅繆大屠殺」和「母與法」四則故事分別意味著舊神治、新神治、舊人治和新人治。在前三個故事中,結局是悲劇的,但卻給了人們以未來的希望。直到第四個故事,才有了喜劇的結尾。而這喜劇的結尾,是前面三個故事的失敗以及四個故事中人物的共同努力所爭取而來的。進步的歷史進程下隱藏著無數悲劇循環,而通過平行蒙太奇的剪輯既可以將循環這一特性表現出來,又可以在結尾將主題進行升華。

在電影的一開始,是一個母親推搖籃的鏡頭,並伴以惠特曼的詩句「如今如同昨日世間的人情變化循環無窮。搖籃搖動著為人類帶來同樣的激情,同樣的優樂悲歡」。這點明了影片的主題。而在劇情的發展過程中,母親推搖籃的鏡頭不斷出現,更是強調了主題,將四個故事連接在了一起,十分巧妙。

在影片的結尾,格裡菲斯還使用了交叉蒙太奇,即他著名的「最後一分鐘營救」。在「母與法」這一故事中,被判死刑的工人的妻子為了拯救丈夫,騎車去向長官申請赦免令。在拍攝這一片段時,火車疾馳、妻子騎車追趕以及丈夫被押上絞刑架三個鏡頭來回切換,並且鏡頭切換的速度越來越快,導致氣氛也越來越緊張,最後一刻,赦免令終於趕在死刑執行前送到,救下了工人。格裡菲斯的這種交叉蒙太奇的運用,營造了緊張刺激的氣氛,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儘管在今天,《黨同伐異》中的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已經在各種電視劇和電影中層出不窮,導致觀眾在欣賞《黨同伐異》的時候,也不會被其中所使用的先進技術所震驚,但是,格裡菲斯在那個年代對《黨同伐異》所做的嘗試,依舊可以讓很多影迷激動不已。

相關焦點

  • 電影史經典蒙太奇3:黨同伐異
    如果要討論電影早期的蒙太奇技術,那有一個偉大的電影導演必定不能錯過。他便是被譽為「美國電影之父」的大衛·格裡菲斯。關於大衛·格裡菲斯,之前的導演系列已經通過一篇文章對其進行了全面且完整的介紹,而今天這篇的焦點則是放在他所發明的敘事蒙太奇以及其在他的經典代表作《黨同伐異》中的運用。格裡菲斯的蒙太奇創新與他從小喜歡閱讀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文學作品有很大關係,其中狄更斯的小說對他的創作更是起了深遠的影響。
  • 電影史經典蒙太奇1:教父1-教堂洗禮
    《教父》作為影史上最經典的影片之一,是導演科波拉的代表作。影片中有許多經典的片段值得反覆回味。之前我們通過一篇文章品味解析了《教父》開頭那場經典的群戲,而這篇文章,我們將解析影片中另一經典的片段——教父洗禮片段。此片段從2小時36分末開始,到2小時41分末結束,長度大約為五分鐘。
  • 電影史經典蒙太奇2:教父1-教堂洗禮
    《教父》作為影史上最經典的影片之一,是導演科波拉的代表作。影片中有許多經典的片段值得反覆回味。之前我們通過一篇文章品味解析了《教父》開頭那場經典的群戲,而這篇文章,我們將解析影片中另一經典的片段——教父洗禮片段。此片段從2小時36分末開始,到2小時41分末結束,長度大約為五分鐘。這一片段使用了經典的平行剪接蒙太奇,相當精彩。
  • 美國電影史,21影視考研複習重點
    格裡菲斯對電影剪輯,敘事節奏,情節結構和移動攝影都極大影響了後代的電影藝術家,尤其是蘇聯的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在他的基礎上,建立起蘇聯的蒙太奇學派。1、他一生拍攝過535部電影,大多數為短片。2、把電影從戲劇的奴僕地位中解脫出來,使之發展為一門與音樂、美術、文學平起平坐的獨立的藝術門類。3、他把導演看作是作品的統一形象的創造者。
  • 為杜絕不懂裝懂的複製粘貼,依託電影史闡述什麼是蒙太奇
    (建議複製粘貼者收藏備用)(本文前半部分並不含有大量理論解釋,單純以電影史的發展歷程為依託,體現出電影視覺語言的逐步進化,直到蒙太奇理論誕生之後,才會對此進行解釋和釋義,需要的朋友可直接跳躍到蒙太奇理論的誕生部分)電影的誕生與最初的影像《大英百科全書·電影史部分
  • 《黨同伐異》,一部光輝的失敗品
    格裡菲斯創造了世界電影史上規模最大的巴比倫城堡布景。為了增添生氣,他還以不同的照明效果、攝影角度及情緒場面來進行拍攝。在該序幕中,遠景鏡頭在視覺表現上非常突出且富有效果。以大量的遠景鏡頭表現攻守城堡和宴會場面。
  • 經典為何成為經典——《黨同伐異》的影像敘事節奏
    《黨同伐異》作為格裡菲斯交叉剪輯手法的承載體,在上映當時具有典型的先鋒意義
  • 電影史經典蒙太奇1:戰艦波將金號-敖德薩階梯
    1925年的《戰艦波將金號》,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奉獻了影史上精彩絕倫的蒙太奇片段「敖德薩階梯」。在這約7分鐘的片段中,共出現了155個鏡頭,平均每分鐘22個鏡頭,每個鏡頭時長不到3秒鐘。「敖德薩階段」很好地驗證了那句經典的話:「兩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不是二數之和,而是二數之積」。這句話在這一經典片段的四個子片段中都能得以體現。1、奔逃(28個鏡頭)內容:隨著「突然」兩字的字幕的出現,歡快祥和的氣氛隨著音樂急劇扭轉,沙皇的軍隊開始大規模地屠殺民眾,民眾驚慌地四處奔逃。
  • 愛森斯坦用一部《戰艦波將金號》創造出了電影血液—「蒙太奇」
    美國導演格裡菲斯將蒙太奇真正的變成一種藝術手段,他的兩部巨作《一個國家的誕生》、《黨同伐異》展示了當時電影技術的最高手法,在高潮段落營造緊張感的「平行剪輯」與驚險刺激壓迫觀眾神經的「最後一分鐘營救」,這兩種敘事蒙太奇對後世影響深遠。直到今天「最後一分鐘營救」的敘事手法仍然被廣泛地運用在影視作品中,對營造影片的精彩程度和製造觀影者緊張神經還是很有效果。
  • 外國電影史(68) 電影理論-蒙太奇
    敘事蒙太奇①交叉蒙太奇,又稱交替蒙太奇,是將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發生的兩條或多條情節線迅速而頻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利用其中一條主線索的發展影響或推動其他線索,使每條線索相互依存,最後匯合在一起。交叉蒙太奇常用於追逐和驚險的場面,以引起懸念或造成緊張激烈的氣氛,加強矛盾衝突的尖銳性。
  • 電影 | 黨同伐異:揭秘《雲圖》的今生前世
    -《黨同伐異》/ 《Intolerance》該片講述了由4段相隔數千年互不相關的故事連綴而成 :《母與法》、《基督受難》、《聖巴託洛繆大屠殺》和《巴比倫的陷落》。故事雖不相關,但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祈求和平,反對黨同伐異。影片在影像結構、敘事結構以及鏡頭運動、剪輯節奏上的創新對世界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影響極大,被認為是最早的經典影片之一。
  • 蒙太奇是真正的電影藝術的核心,很多畫面都使用各種蒙太奇技術
    蒙太奇是真正的電影藝術的核心,很多畫面都使用各種蒙太奇技術這是電影史上關於剪輯技術運用的範例:個風雪交加的日子,可憐的孤女(由莉蓮·吉許飾演)被主人從家中趕了出來。她在漫天大雪中茫然地走著,不知道要去向哪裡。終於,在結了冰的河面上,她倒下了。男人(巴塞爾邁斯飾演)聽說孤女被主人趕走了,便跑出去找她。
  • 愛鎖電影講座(7)蒙太奇
    今天要繼續說「蒙太奇」。什麼是蒙太奇,前面講過基本概念,我們先複習一下第二課。蒙太奇就是鏡頭連接的方法,或者叫技巧。在早期電影的發展中,電影人發現,把兩個鏡頭連接起來,不是簡單的1+1,會產生特殊的效果。於是,想辦法通過鏡頭之間的連接,表達更多的含義,這是電影人至今都在追求的一件事。舉例子說。
  • 淺談《黨同伐異》與《瘋狂的石頭》
    《黨同伐異》和《瘋狂的石頭》,二者都是多條線同時敘事。那為何我們看《瘋狂的石頭》要比《黨同伐異》更吸引人呢?                                      Δ 1916年在美國上映的《黨同伐異》海報
  • 《教父》教父洗禮-蒙太奇
    《教父》作為影史上最經典的影片之一,是導演科波拉的代表作。影片中有許多經典的片段值得反覆回味。之前我們通過一篇文章品味解析了《教父》開頭那場經典的群戲,而這篇文章,我們將解析影片中另一經典的片段——教父洗禮片段。
  • 幾種常用的蒙太奇手法
    下面是一個典型的蒙太奇創作試驗的著名例子,同樣是三個鏡頭,採取不同的剪輯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1、一個人在笑。 2、手槍直指。 3、驚恐的臉。如此的順序組接的鏡頭,給觀眾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驚恐的臉。 2、手槍直指。 3、一個人在笑。
  • 剪輯師必修,蒙太奇手法
    基本分類按功能分類,蒙太奇手法主要分為: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理性蒙太奇①敘事蒙太奇:特徵是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主旨,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因果關係來分切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從而引導觀眾理解劇情。主要有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複蒙太奇、連續蒙太奇。
  • 蒙太奇到底是什麼?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但把這一體系變成真正理論的是蘇聯的謝爾蓋·愛森斯坦,他是電影蒙太奇原理的奠基人,被稱為「現代電影之父」。他提出的蒙太奇理論,是電影史上的偉大理論之一,並且該理論的指導意義一直延續到至今。1925年愛森斯坦第一次運用蒙太奇手法導演了影片《戰艦波將金號》,同時這部影片的成功也讓愛森斯坦名揚四海。從這時起,蒙太奇也被廣泛地應用於電影藝術。
  • 介紹一本外國電影史入門書籍
    今天為對影視感興趣的朋友介紹一本外國電影史的入門書籍,這就是北京電影學院教材,由鄭雅玲 胡斌老師所著的《外國電影史》。它的語言簡明易懂,書的體量也不大,總共200多頁,比較適合朋友們對外國電影史做初步的了解。
  • 15個鏡頭,展現「蒙太奇」的力量
    蘇聯電影藝術大師普多夫金普指出:"把各個分別拍好的鏡頭很好地聯接起來,使觀眾終於感覺到這是完整的、不間斷的、連續的運動——這種技巧我們慣於稱之為蒙太奇。英國人對它的稱呼則更為簡單、粗糙——Cutting,亦即切開。"(《論蒙太奇》)在國際上,習慣的稱呼,以英美為代表的稱電影剪輯(編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