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鏡頭,展現「蒙太奇」的力量

2021-02-26 影視工業網

關於蒙太奇的理論太多,但是這個15個不同的運用,可以為你展現它的力量。

蘇聯電影藝術大師普多夫金普指出:"把各個分別拍好的鏡頭很好地聯接起來,使觀眾終於感覺到這是完整的、不間斷的、連續的運動——這種技巧我們慣於稱之為蒙太奇。英國人對它的稱呼則更為簡單、粗糙——Cutting,亦即切開。"(《論蒙太奇》)在國際上,習慣的稱呼,以英美為代表的稱電影剪輯(編剪)。以蘇法為代表的稱蒙太奇,中譯意為鏡頭的組接或剪輯(電影蒙太奇:Film Montage)。

事實上,不管導演的主觀願望如何,一部影片裡的各個畫面在組接時,會引起互為因果的聯想過程,象兩個充電物體,一經接觸,便會引起火花一樣。這是電影一種天生的力量,問題在於電影藝術家要善於掌握和運用它。有許多因素,是影片中本來就有的,只是需要藝術家去發現,並用特殊的方法加以表現,使它的含義超出原來的範圍,而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

當然,電影史上經典蒙太奇鏡頭太多了,所以 15 個鏡頭只是拋磚引玉而已,你認為好的蒙太奇鏡頭,可以在評論裡留言。

《2001:太空漫遊》裡面有兩個十分巧妙的鏡頭,這兩個鏡頭出現在「人類的黎明」篇章中。

第一個鏡頭是黑猩猩首次了解到如何將骨頭作為工具,這個場景的精彩在於它如何展現猩猩意識的覺醒和賦權。第二個鏡頭將骨頭和太空飛船剪接在一起,表達了人類的進步。

有些戲份除了結構出色,其精彩還在於它們概述了整部電影,《上帝之城》的開場就做到了這一點。

故事是從一隻雞開始的,一隻從屠刀下逃跑的雞。在裡約熱內盧的貧民區,追逃跑的雞的時候也是拿著槍的。這幾乎是一個槍不離身的區域。這個地方被稱為「上帝之城」。

這個城區裡,如果你選擇做一個平民,那麼你相當於選擇了等待被搶劫;如果你選擇做一個劫匪,那麼你相當於選擇了等待被槍殺。究竟哪一個更好?很多人選擇了後者,或許是因為搶劫天天可能發生,槍殺只需要痛苦一次。這個開場的設計,反映了整部電影結構,也是為大家喜歡的地方。

《教父》中的這個洗禮鏡頭,是電影史上最強的蒙太奇之一,因為它具有象徵性的意義。

其實這個片段的組成非常簡單,就是由謀殺還有教父的洗禮構成。將謀殺和洗禮聯繫起來的重要性在於,麥克一邊作為教父洗禮新生兒,一邊卻在殺新生兒的生父。同事,他還殺了諸多有權勢的人,當他回答「棄絕做撒旦」,但觀眾知道一切其實恰恰相反,他正在慢慢成撒旦。

談到蒙太奇,很難從戈達爾的電影裡只挑一部,更不用說只挑其中一個場景了。

但這個場景的精彩之處在於,它囊括了戈達爾其他出色蒙太奇的一些特點。這個片段首先展示了兩條時間線,一條通過聲音而另一條通過畫面,然後兩條時間線相遇。音頻和畫面並非一致的,但的確是相關;這打造了一個非常具體的氛圍,創造了一個大於部分的整體。

所有學過電影史,或者了解電影的人都會知道這部電影。

電影由謝爾蓋·愛森斯坦指導,他是電影學中蒙太奇理論奠基人之一,世界電影的先驅。雖然25年他只完成七部電影,但他將電影藝術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過隱喻等手法,賦予電影全新的表現力和複雜性。

在這個場景裡,所有蒙太奇的原則都得到了運用和證明,可以說這個片段是蒙太奇運用的典範,值得後人模仿和致敬。

奧森·威爾斯的偉大傑作,電影一直在追尋「玫瑰花蕾」的含義,這也是凱恩的遺言。電影裡面從沒有去講清,當他說「玫瑰花蕾」時想表達什麼,但影片結尾已經明確表達了他和『玫瑰花蕾』的關係。

通過鏡頭可以看到凱恩擁有很多昂貴的物品,然後鏡頭穿過一堆奢侈品,最終停留在一場把寫著『玫瑰花蕾』的雪橇燒掉的大火中。這個場景本身並不像整部電影一樣運用的手段複雜,但這也是蒙太奇的主要特徵之一。

《飛屋環球記》中卡爾和艾莉的婚後生活片段雖然只有短短五分鐘,但卻成為電影史上最動人的場景之一,其實這和音樂蒙太奇的運用有很大關係。當響起音樂,觀眾腦袋裡都是慢慢的幸福。

電影通過過將色彩、人物、人物關係和音樂進行有機結合,呈現出幸福美滿的生活。所有的元素被利用的非常準確,這也是大家被感動的重要原因。

這是《安德烈·盧布廖夫》最後一章的最後片段;在這個章節中,安德烈不是主人公,而是建造大鐘的見證人。負責建鐘的是個年輕男孩。

當鍾落成,所有人都在期待結果,該片段以碎片化的時間和空間拼接,展現所有人都在等待年輕人敲響鐘聲。當最後鐘聲響起,這個鏡頭並未結束,而是給觀眾留下了啟示,餘味悠長。

《假面》是伯格曼執導的較為複雜也是最出色的影片之一。這是畢比·安德森重複對話的場景,但通過蒙太奇的變化,我們了解到兩個角色間存在著身份認同問題。

這個場景僅通過對白和眼神等並列畫面構成,即便不清楚發生了什麼,卻給人以極強的情感衝擊。

約書亞·奧本海默的兩部紀錄片《殺戮演繹》和《沉默之像》都在國際影壇引起了相當的震動。這兩部紀錄片都聚焦於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印尼反共大屠殺事件。除了題材極其震撼,創作理念和藝術手法也體現出當今紀錄片創作前沿領域的很多特點。

《殺戮演繹》的執行製片人沃納·赫爾佐格認為該片最突出的地方是片裡的超現實元素,因為「從來沒有人成功過,包括布努埃爾在內,因為它是一種強加於電影的藝術意識形態,電影跟超現實主義從來就沒有辦法結合,但奧本海默做得到」,並認為在未來的十年到三十年都看不到類似的創舉。

在一段極具張力的鏡頭之後,幾乎是在電影尾聲處,電影裡出現了一個「犯罪者」在打鼓和尖叫,這個鏡頭非常具有表現力,沃納·赫爾佐格就認為這個鏡頭已經進行了自我解釋。

保羅·託馬斯·安德森絕對是當今最有創造力的電影製作人之一,在他的電影《木蘭花》裡可以見識到巧妙的設計和富有表現力的場景。


這個場景的蒙太奇精彩在於影片對時間的處理。蒙太奇不是從線性角度,而是設法多次回顧這個事件,每次都會解釋其中的不同細節,試圖通過碎片化的空間和時間,來打造最後複雜的畫面。

剪輯師沃爾特·默奇在談製作《竊聽大陰謀》時,說想要的表達出的感覺就是讓觀眾從主觀角度感受到主角的部分經歷。這個角色的處境是他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但他試圖通過一些零碎的消息進行猜測。

最終電影也是做到了,觀眾從這個片段能充分感受主角的感受,可以感覺到角色試圖通過設備來重現談話的這個場景,但是由於信息缺失,所以他也沒有辦法完全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他似乎掌控了一切,但顯然又陷身於更深的異化之中:他掌控著精巧的監聽技術,卻以一種反向的姿態證明了它的不可掌控,並順從於它對自己私密空間的入侵。

有時,剪輯關乎節奏,託馬斯和索布拉和傳說中的墨西哥搖滾傳奇Epigmenio Cruz的相遇就是代表性場景之一。

他們在墨西哥城穿梭,有時是在尋找Epigmenio,有時僅僅是為了逃離什麼,但他們最終找到了他。

通過蒙太奇,我們感受到了託馬斯的經歷,「他曾令Bob Dylan哭泣」,「他本可以拯救墨西哥搖滾」。可當一行人歷經艱辛終於找到了Epigmenio時,這個老頭卻對他們極其粗魯,不理不睬,甚至在Fede的一番動人的關於父親的陳詞中睡著了,更別提籤名。在這個時候,「無聲」似乎又變成了虛妄,或者就是「不存在」的具體形式。



《爆裂鼓手》講述的是兩個角色之間持續的對抗,而電影的最後片段是倆個角色的最後較量。而最後這個場景,它展示了 安德魯在弗萊徹極端的點化之下也達到了入魔的狀態,逼出了自己最大的潛能,點化之後逐漸入魔的安德魯,對藝術的狂熱程度已經不遜於弗萊徹,兩人情緒上的拉鋸也愈發激烈,到了最後竟然形成了共振,迸發出了巨大的音樂魔力。

《愛無可忍》的開場是非常具影響力的片段之一。這個片段的結構非常經典:首先是引入,發生了某個事件,隨著情節發展達到高潮和找到解決方案。這個鏡頭非常精彩,五分鐘內一氣呵成。

這個片段的精彩之處在於它處理情緒、打造平靜和混亂的方式,吸引觀眾投入到故事中去。它通過剖析角色的行為,來打造最大的情緒反應,並僅使用音樂在很短的的時間內創造具體的感覺。

全文完

中國剪輯師社群已經舉辦的直播/活動還有

第➀期:周新霞——送給剪輯師的大實話(會員可以無限回看)

第➁期:霍猛——剪輯的關,霍猛導演和你一起過(會員可以無限回看)

(電影《過昭關》在愛奇藝可免費觀看,配合直播觀看更爽)

第➂期:張一博——《少年的你》剪輯思路、流程分享(會員可以無限回看)

第④期:黃爍問答會:以剪輯視角窺探工業化(會員可以無限回看)

中國剪輯師社群除了直播,還有各種活動進行中

中國剪輯師社群活動:

第➀期:拉片《我和我的祖國相遇篇》

第➁期:看周新霞老師直播,寫筆記

第➂期:拉片《少年的你》+讚賞四連擊

第➃期:拉片《過昭關》+讚賞四連擊

剪輯比賽:

影視工業網「飛熊杯」剪輯大賽

《過昭關》電影素材重剪

點擊閱讀原文或長按下方圖片加入「中國剪輯師社群」,全國的優秀剪輯師都在!還有超多幕後案例分享,優惠時間有限,馬上截止。

相關焦點

  • 睜大眼睛,這15個是電影史上超棒的「蒙太奇」運用
    關於蒙太奇的理論太多,但是這個15個不同的運用,可以為你展現它的力量。
  • 淺析電影鏡頭語言——蒙太奇剪輯(上)
    那好,就先由我來為大家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第一組鏡頭腳本:1.一個人在笑2.手槍直指著3.恐懼的臉這一組鏡頭展現了人的懦弱與膽怯。綜上,我們可以得出個理性的結論:鏡頭A+鏡頭B≠鏡頭AB,而愛森斯坦則創造出鏡頭C的含義。 但話又說回來,蒙太奇終究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理論,筆者在這裡不再進行贅述蒙太奇的歷史與其理念。畢竟本人也只是個普通人,無法完全參透其終極奧義,僅僅希望此文能夠通過舉例分析一些常見的電影中蒙太奇手法來有效地幫助大家初步對蒙太奇產生一個認識與想法。
  • 蒙太奇,蒙太奇,蒙太奇……「電影蒙太奇」到底是個什麼鬼?
    蒙太奇,蒙太奇,蒙太奇……很多人在寫影評的時候,常常會提到這個詞兒。咱們今兒來說說:到底,什麼是,蒙太奇?蒙太奇源於其法文音譯,原來的意思是組合、裝配,在電影裡代表了一種敘述和表現手段。那麼它是怎樣一種表現手段呢?導演拍片兒並不是一氣呵成,而是分別拍攝,最後按劇情需要,把分散的鏡頭組合起來,形成完整的電影,這種技巧就叫做電影蒙太奇。
  • 蒙太奇,蒙太奇,蒙太奇……「電影蒙太奇」到底是個什麼鬼?
    蒙太奇源於其法文音譯,原來的意思是組合、裝配,在電影裡代表了一種敘述和表現手段。那麼它是怎樣一種表現手段呢?導演拍片兒並不是一氣呵成,而是分別拍攝,最後按劇情需要,把分散的鏡頭組合起來,形成完整的電影,這種技巧就叫做電影蒙太奇。
  • 《雲水謠》——長鏡頭與蒙太奇藝術的完美結合
    《雲水謠》講述的是一個悲壯的兩岸愛情故事,該片大量運用長鏡頭,又採用時空交錯的方法將過去與現在組接在一起,不僅在視覺上給觀眾美感,巧妙的蒙太奇技巧更是吸引了觀眾的觀影欲望。影片在這裡鏡頭內容是由老年的王碧雲轉向牆上陳秋水的畫像,採用了畫外音。緊接著,運用疊加切換的特效,轉到了年代末的臺北。導演在展現年代末的臺北時用了一個長達4分半種的長鏡頭,容納了當時臺北所有的特景。男主人公的出場也在這長鏡頭中,讓觀者由對年代末臺北的特景的好奇轉向對該片所講的故事的好奇。足見導演在場地布置上的用心良苦和拍攝指導上的用心了。
  • 蒙太奇是什麼?
    文/江寒園蒙太奇,就是結構。它既是「剪」,從素材中剪出所需要的鏡頭,也是「輯,把這些鏡頭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形式上完美,語義上通暢。他可以有多種形態,多種風格,因為蒙太奇是組合的語言法則,它的表現可以是無限的。簡單說來,要學習蒙太奇理論只要懂得三個人就行了。
  • 劇本中如何寫好蒙太奇?這15個硬核案例告訴你!
    但哪些電影擁有最棒的蒙太奇片段?我們又能從中學到什麼?蒙太奇本質上是一種剪輯技巧,它強調鏡頭之間的關係,將兩個畫面並列並產生出它們獨自無法表達出的含義。 「蒙太奇」這個詞於上個世紀20年代由謝爾蓋·愛森斯坦用於形容電影藝術的這種技法。他解釋了蒙太奇的五種手法: 長度蒙太奇——以精確的節奏或固定的時長進行剪輯,無視鏡頭的長度和內容。
  • 電影 ▎「蒙太奇」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愛森斯坦和基賽到克裡米亞拍片時來到當年的沙皇行宮,看見石階上的大理石獅子雕塑,一隻獅子躺著熟睡,旁邊一隻醒了,第三隻正在爬起……基賽對這三隻獅子十分感興趣,說只要拍攝三個石獅的片斷,就能剪輯成一隻石獅跳起來的鏡頭。他將三隻石獅分別拍下,經過剪輯,果然三隻沒有生命的石獅變成一隻跳起來的石獅。
  • 影視中常見的八個蒙太奇段落剪輯創作技巧
    在影視藝術中,蒙太奇是指一個包含不同鏡頭但趨向於跟一個特定主題相聯繫的不同鏡頭和影像快速而連續的組接序列。通常,蒙太奇段落包含很多不同的畫面。也就是狹義上所指的畫面、聲音、色彩等諸多元素的編排組合,就其廣義而言,它還是一種創作方法,是電影創作從開始到結束的全過程中藝術家藝術思維方式的展現。蒙太奇是指一個包含不同鏡頭但趨向於跟一個特定主題相聯繫的不同鏡頭和影像快速而連續的組接序列。
  • 你希望你的愛情是蒙太奇還是長鏡頭?
    下面小編來給解釋一下蒙太奇和長鏡頭的意思,很多非專業的認識對這兩個詞還是有一定的不解的。蒙太奇:源於法語(montagen)的譯音,原本是建築學上的一個用語,意為「裝配」、「構成」,最早由路易·德呂克用到電影理論中來,意指電影作品創作的過程中的剪輯。
  • 電影:遊戲規則(鏡頭裡的蒙太奇)
    "鏡頭內的蒙太奇"的說法實際上是說導演通過對各個元素的調度,在靜態的影像中呈現動態而戲劇性的表演。讓雷諾瓦導演,"向安德烈 巴贊致敬",世界十大電影之二。安德烈 巴贊之所以力捧此部電影在於《遊》片代表了與蒙太奇學派完全不同的一種風格——不依靠剪輯,而依靠長鏡頭內的場面調度。
  • 剪輯師必修,蒙太奇手法
    影視片製作中,按劇本或影視片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分別拍成許多鏡頭(畫面),然後再按照原定創作構思,把這些不同鏡頭(畫面)有機地、藝術地組接(剪輯)在一起,使之產生連續、對比、聯想、襯託、懸念、強弱、舒緩的節奏等作用,從而組成一部完整地反映生活,表達主題、為廣大觀眾所理解的影視片:這些構成形式與藝術方法稱為蒙太奇。
  • 蒙太奇原理
    >1簡介隨著電影和電視媒介的延伸,影視藝術的高度發展,五彩斑斕的影視藝術手段層出不窮,不僅出現了許多新的手法,如數位技術在影視中的應用,而且對一些經典的手法也在不斷地賦予新的涵義,如最早也是最經典的蒙太奇手法,這些手法的不斷創新為絢麗的影視舞臺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 長鏡頭式分鏡頭蒙太奇表意有什麼區別?
    :以鏡頭時長長著稱,以呈現客觀觀察,寫實記錄為主。  蒙太奇:最初就是拼接,後來發展成剪輯藝術,如今已泛指創作者主觀的思考。長鏡頭式蒙太奇和分鏡頭式蒙太奇,從藝術的角度看更趨向統一,但從商業創作的角度看更加極端。  換言之,長鏡頭在今天就是獨立藝術電影的一種;商業電影幾乎都是分鏡頭式蒙太奇。  近兩年國內有《地球最後的夜晚》、《路邊野餐》,我個人認為是極端案例。他們之所以能運用長鏡頭還獲取票房,一是營銷之功,另一個是社會審美的稀缺性。
  • 解讀《四個春天》的蒙太奇手法,詩性敘事及其現實思考
    電影《四個春天》是一部平靜的家庭紀錄片。15歲離家,在異鄉漂泊多年的導演以自己南方小城裡的父母為主角,在四年光陰裡,以一己之力記錄了他們的美麗日常。看完它就覺得它像是一首散文詩,收斂但又直擊心靈,這首詩種在了春天裡,但長在了每個平凡而又普通人的心裡。
  • 到底什麼是蒙太奇?(上)
    Griffith, 1875-1948) 是第一個自覺使用蒙太奇的人。通過將不同的鏡頭拼接在一起,表達出單個鏡頭所不具有的特殊含義,激發觀眾的聯想。2、構成蒙太奇一般包括畫面剪輯和畫面合成兩個方面:畫面剪輯:由許多畫面或圖樣並列或疊化而成的一個統一的圖畫作品。畫面合成:製作這種組合方式的藝術或過程。
  • 蒙太奇到底是什麼?奧斯卡大片《寄生蟲》帶你解讀最強電影語法
    這段蒙太奇的應用,凸顯出女僕的地位,從側面展現了要換掉女僕的難度,並為下一步開展的計劃做出了鋪墊。02.這兩處蒙太奇的設計,表現了妻子作為鏈球冠軍過人的力量,為最後與女傭老公搏鬥時能反殺女傭老公作出了鋪墊。03.蒙太奇裡的父子影片最後,利用了爸爸的信和兒子的信進行了兩段不同的蒙太奇剪輯。
  • 《戰艦波將金號》:百年前的蒙太奇先驅
    在船上的休息室裡,士兵們錯落睡在吊床上,給了多個鏡頭展現空間的擁擠和士兵的疲憊。這段最有意思的一組鏡頭,是一名士兵仿佛在吊床間慷慨激昂的演講,此時鏡頭給到其他的士兵,呆滯迷茫,隨著演講者越來越激動,再給到其他士兵的鏡頭時,士兵們被喚醒,十分精神的看著演講者,且越切景別越大。
  • 【蒙太奇】這個詞太抽象了,到底說的是個啥?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行第二級劃分,具體如下:1、敘事蒙太奇敘事蒙太奇是影視片中最常用的一種敘事方法,它的特徵是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主旨,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因果關係來分切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從而引導觀眾理解劇情。這種蒙太奇組接脈絡清楚,邏輯連貫,明白易懂。
  • 蒙太奇思維:一種結構影片的方法
    蒙太奇被認為是電影的基礎,對一個電影創作者來說,理解蒙太奇、用蒙太奇思維來思考問題是一項基本的技能。「蒙太奇」是電影詞典中最重要的和最富有創造性的詞之一。一個優秀的編劇會自覺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劇本創作;它也滲透在導演的整個創作活動中,從分鏡頭開始到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進行合理安排與創造性組合。導演在運用蒙太奇思維處理影片的各個元素時,要使思想與形象、形式與內容、局部與整體、主觀與客觀等諸多方面達到有機統一。第二,蒙太奇思維是在電影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