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波將金號》:百年前的蒙太奇先驅

2021-02-08 鏈節財經自媒體

《戰艦波將金號》在電影史上是無論如何都能排進前十的電影,不論意識形態如何,但藝術的魅力戰勝了意識形態的偏見,在藝術的層次上有難以撼動的地位。整部影片雖然還是無聲片階段,只有配樂和看不懂的字幕,但依然漫溢著緊張感與錯落有致的節奏感,愛森斯坦將其把控得分毫不差,恢弘的力度、氣勢,以及極強的戲劇張力,充滿對抗性的蒙太奇手法運用,猶如一首激昂的進行曲般令人難以忽視。

影片發生在1905年,一艘名為波將金號的戰艦上,原本這是一艘沙皇海軍的驕傲,可是因為連續數月的夥食太差,導致了一場譁變。沙皇海軍波將金號戰艦上,水兵的生活環境非常差,受著非人的待遇。一連數月,水兵的夥食很差,供應的牛肉甚至長滿了蛆,引起了戰艦上水兵們的極度不滿。部分水兵策動起義,卻受到了軍官的鎮壓。指揮官下令槍殺叛亂者,但是由於起義之火在眾人心中燃燒。行刑隊拒絕開槍,起義者們拿起武器將軍官丟入大海。波將金號被起義者們奪取,並駛入敖德薩石階進行補給。敖德薩的群眾對水兵們的遭遇非常同情,義憤填膺,紛紛聲援起義的水兵。而群眾的聲援卻遭致沙皇軍隊的鎮壓,一場血腥的屠殺就此展開……

節選幾個片段進行評述,包括開頭的矛盾點燃,甲板上的衝突,以及著名的敖德薩階梯。

對於1905年的電影,大部分人一般抱著一邊吃薯片一邊看看的心態打開,我也不例外。沒想到最後薯片基本沒動。從充滿節奏感的號角聲先行,第一個畫面出現大海拍打石岸,激起千層浪花,高昂的音樂逐漸進來,情緒感受飽滿的視聽一下抓住了觀眾。在船上的休息室裡,士兵們錯落睡在吊床上,給了多個鏡頭展現空間的擁擠和士兵的疲憊。這段最有意思的一組鏡頭,是一名士兵仿佛在吊床間慷慨激昂的演講,此時鏡頭給到其他的士兵,呆滯迷茫,隨著演講者越來越激動,再給到其他士兵的鏡頭時,士兵們被喚醒,十分精神的看著演講者,且越切景別越大。且不論看不懂字幕,這個鏡頭語言清晰的告訴我們,演講者的話語逐漸喚醒了越來越多的士兵,影響到越來越多的人,不論他們心中是何種心思。

而第一段的另一經典片段,是「人與蛆」。士兵對於腐肉的不滿溢於言表,通過這樣軍官與士兵共存在畫面中的鏡頭,加之兩群人衣物整潔與破爛的對比,表現出士兵生存環境之艱苦和受到的非人待遇,被軍官的壓迫通過這個事件將雙方的矛盾外化,形成了衝突升級的導火索,而真正點燃的那把火,是隨後士兵洗盤子時的怒摔。導演運用了多個機位,22個鏡頭,在盤子與士兵面部表情間快速剪輯,且速度越來越快同時音樂推起來,將士兵內心的不滿情緒通過這樣的蒙太奇傳達給觀眾,產生了強衝突效果,節奏把控恰到好處。

甲板上衝突爆發,對船長的鏡頭從仰視逐漸變為俯視,暗示其威壓的削弱,但與神父的那段蒙太奇我並沒有看懂,我在網上進行查資料時發現神父是虛偽的象徵,那麼他為什麼能夠阻止行刑隊開槍呢,如何串聯起這一系列活動。一個印象最深的鏡頭是行刑槍隊從士兵前方走過時,使用了一個深景深鏡頭,士兵站在後方惴惴不安,頭頂上方橫著一方大炮,與前方的行刑隊比起來,更顯的小而無力。而頭頂的大炮亦是一種力量的象徵,船長的威壓,行刑隊的威壓,甚至是當時政治體系的威壓,重重的橫在人們頭頂。

最有名的段落當屬「敖德薩階梯」,蒙太奇運用出神入化,這些大家大概能自己找到許多相關分析,我最喜歡的一段表述是,婦女抱著奄奄一息的孩子獨身一人穿過屍體向臺階上走,她抱著孩子的形象猶如聖母抱著死去的耶穌,士兵們整齊劃一地舉著槍向下走,猶如一臺沒有感情的碾壓一切的坦克。向下的力與向上的力不斷衝突,當婦女走到士兵面前時,產生了極其短暫的對峙,但我們都知道這樣不均衡的對峙會立刻被打破,婦女應著槍聲倒地。士兵繼續前進。人道主義力量潰散,殺人機器的前行,但石獅子吼叫著,蘇維埃軍艦開炮了,新的一股力量加入這場博弈。

相關焦點

  • 愛森斯坦用一部《戰艦波將金號》創造出了電影血液—「蒙太奇」
    在《黨同伐異》中,格裡菲斯更是將平行剪輯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影片講述了四個故事,但故事並不是一個接一個地講述而是通過剪輯後交替的上演,四個時空相距甚遠毫無關聯的故事被拼湊在一起,平行交替的敘述使得故事節奏緩慢的上升,並最終形成共鳴達到高潮。格裡菲斯充分利用了蒙太奇的創作手段,並在電影中大膽構思與創新蒙太奇的運用,從而將電影推向了獨立藝術並登上歷史的舞臺。
  • 電影史經典蒙太奇1:戰艦波將金號-敖德薩階梯
    1925年的《戰艦波將金號》,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奉獻了影史上精彩絕倫的蒙太奇片段「敖德薩階梯」。在這約7分鐘的片段中,共出現了155個鏡頭,平均每分鐘22個鏡頭,每個鏡頭時長不到3秒鐘。「敖德薩階段」很好地驗證了那句經典的話:「兩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不是二數之和,而是二數之積」。這句話在這一經典片段的四個子片段中都能得以體現。1、奔逃(28個鏡頭)內容:隨著「突然」兩字的字幕的出現,歡快祥和的氣氛隨著音樂急劇扭轉,沙皇的軍隊開始大規模地屠殺民眾,民眾驚慌地四處奔逃。
  • 愛森斯坦和他的蒙太奇:第一個賦予電影深度的人
    《戰艦波將金號》中的紅旗是愛森斯坦一筆一筆在膠片上塗出來的《戰艦波將金號》的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是電影理論的先驅者,特別是蒙太奇理論,但是要真正理解愛森斯坦對電影的影響,想首先要了解1925年以前的電影剪輯歷史,以及1917年系列無產革命後,蘇聯電影製作所處的境況。
  • 電影 ▎「蒙太奇」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愛森斯坦的蒙太奇蘇聯於1925年拍攝的影片《戰艦波將金號》,以磅礴的氣勢和驚人的獨創性開創了世界電影的新紀元。該片導演、年僅27歲的愛森斯坦(1898-1948)從此名揚四海。他的主要貢獻是創建了蒙太奇理論。愛森斯坦對蒙太奇原理的發現,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1920年愛森斯坦在莫斯科無產階級文化協會劇院擔任導演及舞臺美術工作。
  • 蒙太奇是什麼?
    文/江寒園蒙太奇,就是結構。它既是「剪」,從素材中剪出所需要的鏡頭,也是「輯,把這些鏡頭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形式上完美,語義上通暢。他可以有多種形態,多種風格,因為蒙太奇是組合的語言法則,它的表現可以是無限的。簡單說來,要學習蒙太奇理論只要懂得三個人就行了。
  • PR剪輯之蒙太奇手法如何練成?
  • 愛鎖電影講座(7)蒙太奇
    今天要繼續說「蒙太奇」。什麼是蒙太奇,前面講過基本概念,我們先複習一下第二課。蒙太奇就是鏡頭連接的方法,或者叫技巧。在早期電影的發展中,電影人發現,把兩個鏡頭連接起來,不是簡單的1+1,會產生特殊的效果。於是,想辦法通過鏡頭之間的連接,表達更多的含義,這是電影人至今都在追求的一件事。舉例子說。
  • 電影:遊戲規則(鏡頭裡的蒙太奇)
    "鏡頭內的蒙太奇"的說法實際上是說導演通過對各個元素的調度,在靜態的影像中呈現動態而戲劇性的表演。讓雷諾瓦導演,"向安德烈 巴贊致敬",世界十大電影之二。安德烈 巴贊之所以力捧此部電影在於《遊》片代表了與蒙太奇學派完全不同的一種風格——不依靠剪輯,而依靠長鏡頭內的場面調度。
  • 影片中的蒙太奇手法,你都知道嗎?
    敘事蒙太奇又包含下述幾種具體技巧:這種蒙太奇常以不同時空(或同時異地)發生的 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並列表現,分頭敘述而統一在一個完整的結構之中。格裡菲斯、希區柯克都是極善於運用這種蒙太奇的大師。交叉蒙太奇又稱交替蒙太奇,它將同一時間不同地域發生的兩條或數條情節線迅速而頻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條線索的發展往往影響另外線索,各條線索相互依存,最後匯合在一起。這種剪輯技巧極易引起懸念,造成緊張激烈的氣氛,加強矛盾衝突的尖銳性,是掌握觀眾情緒的有力手法。
  • 剪輯師必修,蒙太奇手法
    剪輯師必修的蒙太奇手法影視後期園地 影視後期園地 1周前什麼是蒙太奇手法?
  • 隱身戰艦的先驅:瑞典皇家海軍「維斯比」級隱身護衛艦
    2000年9月,「維斯比」級隱身護衛艦首艦「維斯比」號下水,至今已經近20年了,在當年,該級艦以科幻的外型引起很多關注,它是當時世界艦艇隱身技術的集大成者,後世出現的所有隱身戰艦,或多或少都參考了它的設計特點,稱之為「隱身戰艦的先驅」並不為過。本文將詳細給大家介紹該級艦,尤其是在隱身設計上、模塊化上的鮮明特點。
  • 一分鐘告訴你,什麼叫做蒙太奇?
    相信蒙太奇這個名詞,對於學習藝術學或者電影學的人來說是一點都不陌生的,但是很多外行卻不明白這個常常會出現在熒幕上的名詞是什麼,所以今天小編就用最通俗的解釋來告訴大家。 它原本是一個建築學上的用語,在電影誕生以後多被運用在電影之中,它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剪輯」,但是蒙太奇理論又非常的多和複雜
  • 幾種常用的蒙太奇手法
    亦稱反覆蒙太奇、重複蒙太奇。又稱對照蒙太奇。運用這種手法組接的鏡頭之間,存在相互襯託、比較的邏輯聯繫。這種蒙太奇不僅可以用在普通鏡頭的場景、人物表情之間,也可以用來組接長鏡頭。如《白毛女》裡的喜兒被蹂 的片斷:佛堂小院裡,月光花影異常靜穆。佛堂裡,神桌前,喜兒非常聖潔的形象,在往神燈添油。黃世仁解下腰帶,鬼祟地疾走著。
  • 到底什麼是蒙太奇?(上)
    Griffith, 1875-1948) 是第一個自覺使用蒙太奇的人。通過將不同的鏡頭拼接在一起,表達出單個鏡頭所不具有的特殊含義,激發觀眾的聯想。2、構成蒙太奇一般包括畫面剪輯和畫面合成兩個方面:畫面剪輯:由許多畫面或圖樣並列或疊化而成的一個統一的圖畫作品。畫面合成:製作這種組合方式的藝術或過程。
  • 蒙太奇原理
    下面我們改變一下這三個鏡頭的順序鏡頭一,一個人的臉上露出驚懼的樣子。鏡頭二,一把手槍直指著。鏡頭三,同一個人在笑。如此組合的鏡頭,則表現了主人公是一個勇敢的人。普多夫金非常重視這種順序的調整,他甚至因而認為單個的鏡頭本身是沒有什麼價值的。
  • 電影:戰艦波坦金號(關於蒙太奇)
    蒙太奇是什麼,蒙太奇是建立一種關係的行動,它既不是影像,也不是其他任何實際的存在,它只是依賴實在的影像,它只存在於影像之間。蒙太奇展示了藝術創作的一個根本理念,即對元素本身的選擇,編輯,組合的才能更顯示藝術家的才華。文學藝術是文字的蒙太奇,音樂是音符的蒙太奇。。。
  • 【蒙太奇】這個詞太抽象了,到底說的是個啥?
    蒙太奇具有敘事和表意兩大功能,據此,可以把蒙太奇劃分為三種最基本的類型: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一種是敘事手段,後兩類主要用以表意。② 交叉蒙太奇又稱交替蒙太奇,它將同一時間不同地域發生的兩條或數條情節線迅速而頻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條線索的發展往往影響另外線索,各條線索相互依存,最後匯合在一起。這種剪輯技巧極易引起懸念,造成緊張激烈的氣氛,加強矛盾衝突的尖銳性,是掌握觀眾情緒的有力手法,驚險片、恐怖片和戰爭片常用此法造 成追逐和驚險的場面。
  • 蒙太奇思維:一種結構影片的方法
    蒙太奇被認為是電影的基礎,對一個電影創作者來說,理解蒙太奇、用蒙太奇思維來思考問題是一項基本的技能。「蒙太奇」是電影詞典中最重要的和最富有創造性的詞之一。一個優秀的編劇會自覺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劇本創作;它也滲透在導演的整個創作活動中,從分鏡頭開始到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進行合理安排與創造性組合。導演在運用蒙太奇思維處理影片的各個元素時,要使思想與形象、形式與內容、局部與整體、主觀與客觀等諸多方面達到有機統一。第二,蒙太奇思維是在電影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 天啊,原來這就是蒙太奇!
    他是蒙太奇(Montage)理論和實踐的先驅者,影響了一大批電影人,其中包括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被稱為「蒙太奇之父」。電影蒙太奇我們普遍認為的蒙太奇大多是電影製作過程中,所使用的拍攝手法。愛森斯坦在電影理論方面的最大貢獻是他系統地將蒙太奇理論化,對之後世界電影發展有著深遠影響。愛森斯坦認為電影可以通過適當的剪輯,為觀眾傳達各種不同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