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你的愛情是蒙太奇還是長鏡頭?

2021-01-08 小秋帶你長知識

今天小編作為學影制的人,來給大家討論一下本專業的名詞,我們希望自己的愛情路,人生都是像長鏡頭一樣一鏡到底,當然,這是小編綜合身邊的朋友來看的,你們那?

下面小編來給解釋一下蒙太奇和長鏡頭的意思,很多非專業的認識對這兩個詞還是有一定的不解的。

蒙太奇:源於法語(montagen)的譯音,原本是建築學上的一個用語,意為「裝配」、「構成」,最早由路易·德呂克用到電影理論中來,意指電影作品創作的過程中的剪輯。電影將一系列時間地點,從不同的距離和角度,以不同的方法的拍攝鏡頭排列在一起,敘述情節,刻畫人物,分為敘事蒙太奇和表現蒙太奇。

長鏡頭:是指連續地對一個場景,一場戲進行較長的拍攝所形成的鏡頭。在拍攝長鏡頭時,通過用攝影機的運動,形成多角度、多機位的效果,造成畫面空間的真實感和一氣呵成得整體感。它一般沒有固定的時長標準,一般分為30s到10分鐘之間,因長鏡頭理論的一種補充和完善,而被稱為「鏡頭內部蒙太奇」。法國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是長鏡頭的主要倡導者同時也是法國新浪潮的主要理論。

以上是小編對於蒙太奇和長鏡頭的理論知識的介紹,想必大家也了解得差不多了,那麼你希望自己的愛情路是蒙太奇還是長鏡頭呢!

請在評論區寫出你的觀點吧。

相關焦點

  • 《雲水謠》——長鏡頭與蒙太奇藝術的完美結合
    《雲水謠》講述的是一個悲壯的兩岸愛情故事,該片大量運用長鏡頭,又採用時空交錯的方法將過去與現在組接在一起,不僅在視覺上給觀眾美感,巧妙的蒙太奇技巧更是吸引了觀眾的觀影欲望。影片在這裡鏡頭內容是由老年的王碧雲轉向牆上陳秋水的畫像,採用了畫外音。緊接著,運用疊加切換的特效,轉到了年代末的臺北。導演在展現年代末的臺北時用了一個長達4分半種的長鏡頭,容納了當時臺北所有的特景。男主人公的出場也在這長鏡頭中,讓觀者由對年代末臺北的特景的好奇轉向對該片所講的故事的好奇。足見導演在場地布置上的用心良苦和拍攝指導上的用心了。
  • 長鏡頭式分鏡頭蒙太奇表意有什麼區別?
    :以鏡頭時長長著稱,以呈現客觀觀察,寫實記錄為主。  蒙太奇:最初就是拼接,後來發展成剪輯藝術,如今已泛指創作者主觀的思考。長鏡頭式蒙太奇和分鏡頭式蒙太奇,從藝術的角度看更趨向統一,但從商業創作的角度看更加極端。  換言之,長鏡頭在今天就是獨立藝術電影的一種;商業電影幾乎都是分鏡頭式蒙太奇。  近兩年國內有《地球最後的夜晚》、《路邊野餐》,我個人認為是極端案例。他們之所以能運用長鏡頭還獲取票房,一是營銷之功,另一個是社會審美的稀缺性。
  • 淺析電影鏡頭語言——蒙太奇剪輯(上)
    電影學蒙太奇理論奠基人之一電影的基本元素就是鏡頭,可是沒有任何一位出色的導演願意他所執導的作品,是一堆人在一個固定的機位鏡頭前,發展故事情節;更沒有任何一位合格的觀眾會為此類電影嘆觀止矣!顯然,早在1922年蒙太奇理論大師愛森斯坦意識到了這一情形,他曾在《左翼藝術戰線》雜誌上發表了《雜耍蒙太奇》。這是第一篇關於蒙太奇理論的綱領性宣言。
  • 15個鏡頭,展現「蒙太奇」的力量
    蘇聯電影藝術大師普多夫金普指出:"把各個分別拍好的鏡頭很好地聯接起來,使觀眾終於感覺到這是完整的、不間斷的、連續的運動——這種技巧我們慣於稱之為蒙太奇。英國人對它的稱呼則更為簡單、粗糙——Cutting,亦即切開。"(《論蒙太奇》)在國際上,習慣的稱呼,以英美為代表的稱電影剪輯(編剪)。
  • 秘籍 多種蒙太奇手法可以讓你的電影動態化
    ,引發觀眾思考與聯想~在這個CineFix給出的前十名中你會看到各種不同的蒙太奇,但你自己也要做做功課,看看這些蒙太奇是做什麼的,你應該如何在自己的電影中進行使用,那我們就先來看看下面這個視頻:最初,電影都是單個鏡頭片段,比如,女人跳舞,嬰兒吃東西,火車進站等。
  • 電影:遊戲規則(鏡頭裡的蒙太奇)
    "鏡頭內的蒙太奇"的說法實際上是說導演通過對各個元素的調度,在靜態的影像中呈現動態而戲劇性的表演。讓雷諾瓦導演,"向安德烈 巴贊致敬",世界十大電影之二。安德烈 巴贊之所以力捧此部電影在於《遊》片代表了與蒙太奇學派完全不同的一種風格——不依靠剪輯,而依靠長鏡頭內的場面調度。
  • 蒙太奇,蒙太奇,蒙太奇……「電影蒙太奇」到底是個什麼鬼?
    在前一期中咱們聊過,分鏡頭是蒙太奇的基礎。將書本上的概念轉化為簡單的一句話就是:凡是有剪輯的、由分鏡頭組成的影片,無論長短,都屬於蒙太奇。想當年將蒙太奇發揚光大的人,是電影老前輩格裡菲斯。這位哥可是個資源咖!剛開始他只是個編劇,被領導趕鴨子上架才當了導演,但得領導信任,給的資源足啊!
  • 蒙太奇,蒙太奇,蒙太奇……「電影蒙太奇」到底是個什麼鬼?
    蒙太奇源於其法文音譯,原來的意思是組合、裝配,在電影裡代表了一種敘述和表現手段。那麼它是怎樣一種表現手段呢?導演拍片兒並不是一氣呵成,而是分別拍攝,最後按劇情需要,把分散的鏡頭組合起來,形成完整的電影,這種技巧就叫做電影蒙太奇。
  • 蒙太奇到底是什麼?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說到這裡,大家好像還是不太明白,蒙太奇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先給大家看一組圖片。前蘇聯導演庫裡肖夫給演員莫茲尤辛拍了一個面無表情地鏡頭,然後把這個鏡頭分別和一碗湯、棺材裡的小孩、一個漂亮的女人分別組接在了一起。然後我們就能發現演員的同一組鏡頭竟然產生了不同的情緒。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正是因為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會讓單個鏡頭產生新的含義,進而影響了觀眾的理解。這也就是所謂的蒙太奇。
  • 蒙太奇是什麼?
    現在再看前面的解釋,「依靠省略的原則,選擇事件和動作的若干要點,以中景,全景,遠景展現空間關係,以近景特寫強調視覺細節和重點,省略的部分由觀眾的經驗得到補充。」這回清楚了吧?不清楚回去再看看電影好好揣摩,《一代宗師》值得你看十遍以上。
  • 電影界超級冷門的蒙太奇,你了解多少?
    你知道多少種蒙太奇?定義:當不同鏡頭拼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特定含義。寫作時採用這種方法寫作的方式也叫蒙太奇手法。抒情蒙太奇:是一種在保證敘事和描寫的連貫性的同時,表現超越劇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讓·米特裡指出:它的本意即是敘述故事,亦是繪聲繪色地渲染,並且更偏重於後者。交叉蒙太奇屬於蒙太奇的一種剪輯方法:是把同一時間,在不同空間發生的兩種動作交叉剪接,構成緊張的氣氛和強烈的節奏感,造成驚險的戲劇效果。
  • 劇本中如何寫好蒙太奇?這15個硬核案例告訴你!
    「蒙太奇」這個詞於上個世紀20年代由謝爾蓋·愛森斯坦用於形容電影藝術的這種技法。他解釋了蒙太奇的五種手法: 長度蒙太奇——以精確的節奏或固定的時長進行剪輯,無視鏡頭的長度和內容。節奏蒙太奇(也叫連續性剪輯)——依據鏡頭的內容剪輯,因此鏡頭的長度視內容而定。調性蒙太奇——根據鏡頭的調性剪輯,強調鏡頭的情感主題或價值,鏡頭之間由聽覺或視覺的相似性連繫。
  • 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你都知道哪些?
    電影,作為一門光影藝術的同時,它也是一門剪輯藝術,剪輯藝術以蒙太奇手法為重要手段。蒙太奇(法語:Montage)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電影發明後又在法語中引申為「剪輯」。通俗來說,蒙太奇就是通過不同的鏡頭剪接,從而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手法。
  • 一分鐘告訴你,什麼叫做蒙太奇?
    相信蒙太奇這個名詞,對於學習藝術學或者電影學的人來說是一點都不陌生的,但是很多外行卻不明白這個常常會出現在熒幕上的名詞是什麼,所以今天小編就用最通俗的解釋來告訴大家。 當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往往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含義。
  • 《這個殺手不太冷》:愛情逝去了,但我永遠記得你留給我的希望
    並且,兩人之間還產生了朦朧的愛情。女孩跟蹤史丹去報仇,不小心被抓。裡昂及時趕到後,將女孩救出來了。但女孩最後還是落入了史丹之手,裡昂再次救出女孩並讓她逃生,但是裡昂卻為此獻出了生命。影片通過殺手和女孩的故事,表達了對世界、生命的包容和理解。
  • 「蒙太奇」到底是什麼?看完這些例子,你也許就懂了
    今敏《未麻的部屋》開篇的第一、第二個鏡頭就形成了一組蒙太奇。內容是彩虹站隊開槍射擊怪獸,這裡將「人物開槍」和「怪獸倒下」兩個完全獨立的鏡頭放在了一起,讓觀眾對「開槍」與「怪獸倒下」之間的因果關係深信不疑。如果不使用蒙太奇手法,選擇遠景或大遠景的景別,讓人物與怪獸同框,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敘事效果。但遠景會喪失刻畫細節的功能,所以這裡使用蒙太奇手法是最優解。
  • 幾種常用的蒙太奇手法
    下面是一個典型的蒙太奇創作試驗的著名例子,同樣是三個鏡頭,採取不同的剪輯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1、一個人在笑。 2、手槍直指。 3、驚恐的臉。如此的順序組接的鏡頭,給觀眾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驚恐的臉。 2、手槍直指。 3、一個人在笑。
  • 什麼是長鏡頭?有什麼作用?
    很多業內人士,也理解為:長鏡頭是攝影過程從開機到關機,未間斷且完整的拍攝下一個完整的戲段、表演過程或電影意念。 其實本來沒有「長鏡頭」這個概念,這是作為電影術語翻譯到國內時的誤會。 所謂的3分鐘、5分鐘、10分鐘什麼的,單純劃時間門檻的很長的鏡頭不能算對應到電影專業含義裡的「長鏡頭」。
  • 電影 ▎「蒙太奇」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影子:下面是舉例說明蒙太奇在電影中的一些運用,可能不是很細緻,但是希望大家可以對這個有一定得了解,蒙太奇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講明白的,在這裡,只希望可以讓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勾起大家興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深挖,學習更多更細的知識!
  • 專訪|《少年的你》剪輯師張一博:交叉蒙太奇、音樂輔助剪輯......
    對於我來說《少年的你》的核心詞是理解,無論是從成年人的角度去理解少年,還是少年之間的互相理解,亦或是作為觀眾去理解這個電影。我總是對身邊的朋友說,看這部電影時需要俯下身低下頭,要用同理心去理解和認同他們的遭遇,你才能看到其中真摯的情感。——張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