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教父洗禮-蒙太奇

2020-10-12 半截小丑

本文發表在本人的同名公眾號、百家號和頭條號「半截小丑」,歡迎關注、交流。

《教父》作為影史上最經典的影片之一,是導演科波拉的代表作。影片中有許多經典的片段值得反覆回味。之前我們通過一篇文章品味解析了《教父》開頭那場經典的群戲,而這篇文章,我們將解析影片中另一經典的片段——教父洗禮片段。此片段從2小時36分末開始,到2小時41分末結束,長度大約為五分鐘。這一片段使用了經典的平行剪接蒙太奇,相當精彩。

此片段從教堂這一地點開始,伴隨著低沉的管風琴前奏以及嬰兒尖銳的哭聲。緊接著,神父開始念宗教禱詞。在宗教禱詞的背景聲中,場景在教堂、殺手一在房間裡準備槍、殺手二拿著盒子準備開車、黑幫頭目在理髮店剃鬚等之間來回切換。此時,神父的問題是「你相信耶穌基督,他的獨子,我們的主嗎? 」和「你相信聖靈,神聖的教堂嗎?」,而麥克的答案是「我相信」。

隨著鏡頭之間的交替逐步加快,音樂節奏也慢慢變快了起來,嬰兒的哭聲也隨之變得更加急躁和吵鬧。此節奏的變化暗示了刺殺行動即將開始。

突然,音樂驟停,神父提問「你棄絕撒旦嗎?」,麥克回答「我棄絕」,然後,音樂突然又大聲響起,刺殺正式開始。神父緊接著的幾個問題「包括他的所作所為?」和「包括他的虛偽? 」以及麥克對應的「我棄絕」的回答,與黑幫頭目被暗殺平行進行,鏡頭來回切換。

神父最後的問題「你願意當他的教父嗎? 」和麥克的回答「我願意」則與黑幫頭目的死狀平行剪輯在一起。隨著洗禮的結束,音樂停止,殺戮停止,平行剪輯也結束了。

此片段為教堂洗禮和殺手暗殺黑幫頭目之間的平行蒙太奇剪輯。教堂洗禮場景意味著新生,而殺手暗殺場景意味著死亡。兩者形成鮮明深刻的對比,麥克一邊承諾信仰上帝,棄絕撒旦,而另一邊卻是做著殺人奪利的罪惡行為。麥克並沒有棄絕撒旦,反而無限地接近撒旦。教堂中的洗禮是麥克成為嬰兒的教父的洗禮,而教堂外的殺戮則是麥克成為黑幫的教父的洗禮。

除了在畫面和內涵上的切換和剪輯,此片段中出現的聲音也頗富意義。在整個片段中,伴奏、教父和麥克的對話以及嬰兒的哭聲始終作為畫外音存在。臺詞上的變化與殺戮的前後形成呼應,伴奏和嬰兒哭聲的輕重緩急也與殺戮的進行對應。這種聲音蒙太奇的使用豐富了畫面,使得敘事更加流暢。

教父洗禮這一片段不僅是《教父》一片的財富,更是整個電影史的財富,值得影迷反覆回味。

如果你看到這裡,歡迎點讚、評論。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本人的公眾號「半截小丑」。

相關焦點

  • 電影史經典蒙太奇1:教父1-教堂洗禮
    《教父》作為影史上最經典的影片之一,是導演科波拉的代表作。影片中有許多經典的片段值得反覆回味。之前我們通過一篇文章品味解析了《教父》開頭那場經典的群戲,而這篇文章,我們將解析影片中另一經典的片段——教父洗禮片段。此片段從2小時36分末開始,到2小時41分末結束,長度大約為五分鐘。
  • 電影史經典蒙太奇2:教父1-教堂洗禮
    《教父》作為影史上最經典的影片之一,是導演科波拉的代表作。影片中有許多經典的片段值得反覆回味。之前我們通過一篇文章品味解析了《教父》開頭那場經典的群戲,而這篇文章,我們將解析影片中另一經典的片段——教父洗禮片段。此片段從2小時36分末開始,到2小時41分末結束,長度大約為五分鐘。這一片段使用了經典的平行剪接蒙太奇,相當精彩。
  • 《教父》經典電影
    1972年,首部《教父》的上映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的重要事件。該片不僅在當年的票房上突破了兩億美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拯救了已經陷入財政危機的派拉蒙公司,最重要的是藝術界得到了高度的讚揚。在《教父》大獲成功之後,科波拉還分別於1974年和1990年拍攝了《教父2》和《教父3》。
  • 再思《教父》
    難以想像《教父》是用兩個月拍出來的電影,並且是導演科波拉起初並不感興趣的一個題材。
  • 《教父》教父,關於一些好的,還有一些看不懂的
    這句話放到《教父》當中其實也是絲毫不為過的——黑幫不是刀光劍影血肉橫飛快意恩仇,黑幫是道德的墮落、是人性的泥沼,是四面楚歌無處安身的唏噓。老教父在失去兒子之後那種悲傷的表情依然歷歷在目,但就在下一秒我以為他要召集所有人馬大殺四方血債血償之時,他卻只是很平靜地說了句:我不再追究了。
  • 東京教父丨心酸細膩的人情冷暖
    不同於前兩部作品的蒙太奇拍攝技巧。《東京教父》是今敏五部電影作品(假如遺作《造夢機器》能夠上映)中最具現實色彩的一部作品,今敏導演終於能讓人不費腦子地看完整個故事。很多人不知道片名為什麼叫「東京教父」。
  • 看懂這場戲,才敢說自己看懂了《教父》
    1秒的「洗禮」重場戲中,後浪邁克成為新晉教父,用狠辣手段重塑黑手黨秩序。作者選取了」邁克作為外甥的教父去參加嬰兒受洗禮「這一事件,巧妙而出色地完成了所有任務。下面我將從「教父」與「洗禮」的雙關隱喻出發,通過簡潔流暢、層層遞進的剪輯手法來解析這場戲的精彩構成。
  • 談談《教父》電影裡面的西裝搭配
    教父幼子麥克第一次出場,此時的麥克還未染指家族事業。同樣是槍駁領,但他的駁頭比長子桑尼的還要寬,說明了他地位的不凡,事實上他也是集團中地位僅次於教父的人,影片中有一段談話透露出他與教父共同探討麥克的未來,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 關於《教父》你可能不知道的40件事情
    接受洗禮的小男孩實際上是索菲亞·科波拉 在影片的末尾有一段洗禮的戲碼,康妮·科裡昂的兒子實際上是由嬰兒時期的索菲亞·科波拉飾演的,她出生於1971年。除了多數主要角色外,索菲亞是唯一一位演過三部《教父》的演員。很多觀眾知道索菲亞演過《教父3》,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教父2》也有索菲亞的身影,當維託·科裡昂前往愛麗絲島的時候,他坐的輪船上有一個小女孩就是索菲亞。 32.洗禮的蒙太奇
  • 《教父》:麥克告訴你,教父是怎樣煉成的
    《教父》劇照《教父》一開場,老教父柯裡昂已垂垂老矣。我們只看到他的雍容華貴、體面大度、呼風喚雨和無所不能,但沒有人知道老教父叱吒風雲的生平。這似乎是一個遺憾!但是《教父》通過麥克——老教父最器重的小兒子,告訴了我們,「教父」這個稱謂,需要具備哪些優秀的品質,以及在驚濤駭浪中,如何波瀾不驚地去贏得成功。
  • 《教父》在電影界的高度,為什麼一直沒能超越
    著名電影評價網「爛番茄」評價奧斯卡最佳影片排行榜《教父》榮登榜首,前十分別是《教父》、《岸上風雲》、《彗星美人》、《日出》、《蝴蝶夢》、《馬蒂》、《阿拉伯的勞倫斯》、《北非諜影》、《教父續集》與《安妮·霍爾》。《教父》看完感覺拍得太精彩了,很多細微的描寫讓人動容。
  • 《教父》從入門到精通
    這段蒙太奇包括簡短的場景、照片和報紙頭條,伴隨著電影導演科波拉的爸爸卡明科波拉(在電影中作為柯裡昂的一個手下出現)的鋼琴獨奏交替出現。第二個蒙太奇已成為有史以來最著名的鏡頭之一,就是當邁克回答牧師提出的傳統洗禮問題如「你放棄撒旦嗎?」
  • 阿爾帕西諾——永遠的教父
    但是筆者之所以篤定的認為阿爾帕西諾是永遠的教父,重要的原因是他以毫不遜色於以上兩位的演技對整個《教父》系列電影的貫穿,並且在整個系列對二代教父的演繹中,一直保持著極高的水準。這個水準是可以拿到整個電影史上來評說的。
  • 《教父1》觀後感
    《教父》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2年上映的作品,這部40多年前的電影,已成為歷經洗禮的經典之作。老教父都說這部電影是男人必看,那麼到底看什麼呢?當然不會是打打殺殺,也不會是黑幫決鬥,扒開黑手黨的外衣,這其實是一部講家庭和責任的電影。
  • 所有男人,都至少該看一遍《教父》
    毫無疑問,是姜文看過幾十遍的《教父》。在已經淪為文化快餐時代的今天,你永遠不可能看到這樣的影像了:邁克·柯裡昂(阿爾·帕西諾飾)為侄子洗禮,在管風琴樂隊莊嚴的宗教音樂中,他成為侄子的教父。按照慣例,神父問邁克:「邁克,你信仰上帝嗎?」
  • 豆瓣9.3的《教父》,反差之下,一個披著黑幫外衣的家族傳奇
    在《教父》裡,主創們賦予了教父一種與傳統黑幫大佬與眾不同的氣質。他籠罩在家庭溫度裡的人性和父性,成為了這個角色的魅力根源。教父》,維託·柯裡昂更像是一位長輩和家長,而非幫派老大。可以說,是老教父在人物塑造的反差中,帶出了影片家族至上的理念,奠定了《教父》家族史詩的基調。
  • 《教父》黑幫家族仍然繼續,教父依然存在
    「如果你以朋友的身份來找我,那麼傷害你女兒的雜碎就會受到折磨...他日我或需要你的幫忙,也可能永遠也不會有那麼一天」,開頭棺材店老闆請老教父嚴懲傷害其女兒的兇手時,老教父如是說。從對請求的不置可否到棺材店老闆低頭說出「教父」時,老教父拍著他的肩膀安排處理,從而展現出老教父的威嚴、處事和權術。
  • 《教父1》——一部教會男人成長的電影
    今天看了一部1972年的影片《教父1》這部影片主要運用了蒙太奇式的拍攝手法,善於運用光和影的結合,影片在冷酷與熱情中間轉換。影片中大部分的場景是在陰暗的場景之下,利用燈光來表現畫面,更好的展現了人物的立體效果。
  • 《教父》陽光走向黑暗
    這個電影講了兩代教父的過渡,第一代是非常小心的,小心中藏著一絲霸氣。第二代本身想做個好人,想要走一條和父親不一樣的路。如果不是父親突然的被刺殺,他很可能成為一個政客或者律師之類的。但是,在父親遇刺之後,他那顆愛護家人的心還有保護家人的欲望讓他拿起了過去不願意觸碰的東西,照耀著他的也不再是單純的明淨的光,而是蒙上了些黑暗的陰影。
  • 成年人必看經典電影,成就事業必經痛苦歷練,教父教你如何處事
    ,唱完歌曲後,義子人前風光人後卻軟了下來向教父哭訴自己睡了上司的女人事業一片堪憂,老教父呵斥了他以後便安排養子去替他解決這件麻煩,並說:「我要給它提供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條件」。人走後,老教父怒斥大兒子:「不要讓外人知道你在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