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教父》

2021-12-18 好中文

難以想像《教父》是用兩個月拍出來的電影,並且是導演科波拉起初並不感興趣的一個題材。天才就是天才,科波拉24歲寫出了《巴頓將軍》的劇本,並且獲得了奧斯卡原創劇本獎,接著又把普佐的這部犯罪小說改編成電影,而且改的如此成功,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雖然科波拉更看重自己的另一部《現代啟示錄》,但無疑還是《教父》更受歡迎,而且歷久彌新,光耀影壇。

《教父》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或者說它用了什麼神奇的手段講故事,才使得這部電影成為經典?結合他人的影評,我認為原因有:

 1. 往大裡說,這是美國精神的體現。雖然劇中人物都是義大利移民,但他們對於美國有深刻的認同感。雖然是黑社會,但他們塑造了美國文化。暴力史也就是美國的正史。

 2. 往小處說,儘管這是一部犯罪電影,但是一部典型的家庭劇。家庭至上的觀念無處不在。如果剪掉犯罪和暴力的鏡頭,簡直就是一部反應居家生活的電影。例如,劇中CARLO跟妻子吵架並大鬥的場面,發生在很多家庭之中。

 3. 潛在的主題:麥克想得到父親讚賞。這種傳承和延續是本劇前後統一、一氣呵成的秘訣。

 4. 擅長營造氣氛,兩個婚禮,一個葬禮,一個洗禮,毫不吝惜菲林。在展示民俗的同時,交代任務,推動故事發展。

 5. 有大局觀,大敘事觀,擯棄段子思想,小品意識。哪怕是一條斷頭路,也拿出修京藏高速的氣力去修。例如,麥克在西西里的經歷跟全劇關係並不大,甚至可以用一段對話交代過去,但是影片卻完整展示了麥克流亡、求婚、結婚、被暗算的全過程。

 6. 無暴力的暴力。影片中事實上暴力鏡頭很少,但是給人很暴力的感覺。因為導演擅長使用驚心動魄的非常規首發,讓人藉助畫面,展開暴力的聯想。例如:大導演被窩裡砍下大馬頭,CARLO臨死前踹碎汽車大前擋風玻璃。

 7. 對比手法的應用嫻熟,因為辯證法就是藝術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例如:前面剛表現完麥克在西西里島上的新婚之夜,後面緊跟著就是KAY到麥克家找他的鏡頭。在比如,影片最後的洗禮儀式和大屠殺迎頭的交叉蒙太奇,就是更為典型的對比手法。

 8. 演員的演技。這更不用說了,若不是德尼羅和帕西諾的精湛演技,本片將減色不少。

 9. 了不起的音樂。麥克流亡西西里島的片段,《溫柔的憐憫》屢屢響起,體現出本片的精心製作與高品味的節制。這段音樂雖好,但沒有到處濫用。這跟現在的影視劇一段主題音樂用幾百遍的做法,有雲泥之別。

任何一部偉大的電影作品,都值得反覆分析,一學再學。讓我們把《教父》當成一座大聖堂,常常能流連期間,收穫滿滿。

相關焦點

  • 通俗小說的教父《教父》
    不評價經典的《教父》電影,只聊聊小說《教父》。
  • 《教父2》與《教父3》,教父三部曲的巔峰之決
    相信絕大多數觀眾會推崇1974年的《教父2》。然而,西山以為,暗藏鋒磯的《教父3》,絲毫不遜於《教父2》,甚至在影片的內涵意義方面,有更多足堪玩味的地方。德尼羅演繹的年輕維多,形神兼備歷史感極強的聽證會現場一幕續集影片再創作之難
  • 此生再無思過崖
    他突然很想回到了很久之前,再看一眼小師妹,小心翼翼地喜歡著她,他以為小師妹永遠會是這樣的年紀,不會長大,不會嫁人。他想起在思過崖邊,看到小師妹驚魂甫定,卻又得意地說,大師哥,我落得可比你遠哦。僅僅因為不服輸,就要在深谷邊比賽跳遠,要同他一起面壁。
  • 《教父》這個時代的百年孤獨
    這段話看似是一個父親為女兒受到折磨而打抱不平,也引出了教父的地位和原則,為全片奠定了基調。實際上,也是對美國的暗諷,同時隱喻了過去的正義已經被淘汰,新的時代來臨。在這一點上,與Coen Brothers的no country for old man 不謀而合。全片一直在強調,this is business。
  • 《教父》:麥克告訴你,教父是怎樣煉成的
    《教父》劇照《教父》一開場,老教父柯裡昂已垂垂老矣。我們只看到他的雍容華貴、體面大度、呼風喚雨和無所不能,但沒有人知道老教父叱吒風雲的生平。這似乎是一個遺憾!但是《教父》通過麥克——老教父最器重的小兒子,告訴了我們,「教父」這個稱謂,需要具備哪些優秀的品質,以及在驚濤駭浪中,如何波瀾不驚地去贏得成功。
  • 父親節再看《教父》啟示
    》最經典的一幕,足以撼人心魄,這就是二代教父麥可·柯裡昂在義大利餐廳幹掉敵人索倫佐與紐約警察局長。這麼多年來,我把《教父》視為最經典的電影,原因在於,它濃縮了男人的責任與意志。關於男人的定義,從某種意義上它是我的啟蒙。這是一部天才導演加天才演員的作品,馬龍·白蘭度出演一代教父,艾爾·帕西諾出演二代教父,陣容堪稱空前絕後。並且,70年代的艾爾作為演員確實是馬龍的後輩,他後來的表現沒有讓影迷們失望,他是很棒的。
  • 致敬教父,《教父》的誕生
    美國電影學院,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教父》。 這部名為《弗朗西斯和教父》的電影將首次揭露《教父》的拍攝和製作過程,嚮導演弗朗西斯和馬龍·白蘭度致敬。巴裡·萊文森說:「《教父》的製作過程極其瘋狂,困難重重,但科波拉解決了難題。一部經典電影由此誕生。」萊文森在拍攝前和科波拉通過電話,科波拉則祝他好運。他說:「巴裡·萊文森製作的每一部電影都很有趣,也很有價值。」
  • 致敬教父,《教父》的誕生!
    美國電影學院,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教父》。這部名為《弗朗西斯和教父》的電影將首次揭露《教父》的拍攝和製作過程,嚮導演弗朗西斯和馬龍·白蘭度致敬。主演近日也已確定,奧斯卡·伊薩克和傑克·吉倫哈爾。巴裡·萊文森說:「《教父》的製作過程極其瘋狂,困難重重,但科波拉解決了難題。一部經典電影由此誕生。」萊文森在拍攝前和科波拉通過電話,科波拉則祝他好運。他說:「巴裡·萊文森製作的每一部電影都很有趣,也很有價值。」
  • 還原《教父》
    電影由一個人的故事再到一代人的社會變遷,進而成為史詩;影片敘述始於包納薩拉向教父柯利昂求助。由他的獨白特寫開始,鏡頭慢慢後退,出現教父的背影,他揮手示意身邊的人給激憤中的包納薩拉一杯酒;在中國極少有這種史詩式的電影鏡頭。
  • 《教父》教父,關於一些好的,還有一些看不懂的
    這句話放到《教父》當中其實也是絲毫不為過的——黑幫不是刀光劍影血肉橫飛快意恩仇,黑幫是道德的墮落、是人性的泥沼,是四面楚歌無處安身的唏噓。老教父在失去兒子之後那種悲傷的表情依然歷歷在目,但就在下一秒我以為他要召集所有人馬大殺四方血債血償之時,他卻只是很平靜地說了句:我不再追究了。
  • 《教父》教父洗禮-蒙太奇
    《教父》作為影史上最經典的影片之一,是導演科波拉的代表作。影片中有許多經典的片段值得反覆回味。之前我們通過一篇文章品味解析了《教父》開頭那場經典的群戲,而這篇文章,我們將解析影片中另一經典的片段——教父洗禮片段。
  • 再看《教父》:我理解了呼蘭脫口秀中的中年危機
    1《教父》的開場,這些都不存在。那是老教父的高光時刻。事業成功,兒女成群,家庭幸福。一個顧家的成功男人,大約是所有女人的極致幻想。 這裡是一個隔絕外部熱鬧聲音的辦公室,室內氣氛並不那麼愉快。老教父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很多人的尊重。
  • 教父:黑手黨界的愛馬仕;《教父》:黑幫的史詩(五)
    弗雷多是克裡昂家族所有男性成員中最後一個出場的,而且出場的情節很是平淡無奇,除了和弟弟的女友開玩笑的舉止顯得有些輕浮,與他兄長的身份不太相稱之外再無其他不但出場鏡頭少得可憐,而且麥克在向女友介紹了二哥之後,再無其他說明了?為什麼影片在開場環節對教父的次子——弗雷多如此輕描淡寫?作為教父的親兒子,弗雷多的地位難道還不如養子湯姆和教子強尼重要嗎?為什麼影片用大量的鏡頭去講述養子和教子的故事,而到了次子弗雷多這裡就惜鏡如金了呢?在我看來,這未必不是影片的一個暗示。暗示什麼呢?
  • 男人的聖經《教父》
    半秒鐘看清事物本質和一輩子都看不清本質的人,命運註定會是不同的——《教父》 教父這部電影很多年前就看過,當時年紀小跟本看不懂,這幾年經常翻來看,它似乎有一種魔力每當自己迷茫、情緒低落的時候就想一個人把這部電影從頭再看一遍 《教父》這部電影裡面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去學了,他教會了男人要有愛和責任, 以及為人處事的法則。
  • 《教父》教父影評
    這幾天把教父的三部曲看完了 對電影有了新的認知 比如一部好的電影 感染力強到 我一個很少哭的人(看電影會難過但是流不出淚)在第一部維多死的時候 眼淚奪眶而出(問我為什麼 因為突如其來的難過)我可能寫不出深層的感覺。但教父給我的感覺是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吧 對於家人 給予無限的責任和愛 這是老教父給我的。
  • 《教父》經典電影
    原著《教父》的故事是跌宕起伏起伏的;普佐的表現技巧頗見功力:在他的作品裡,一個本來令人感到義憤的情節都十分入情入理。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種令人恐懼的快樂,它植根於美國人的內心,使讀者接近一個令人興奮的、黑暗的、暴力的非法階級,給讀者帶來一種危險的生活方式。
  • 5位華語樂壇「教父」,寶島臺灣就有三位
    在娛樂圈中,配得上」音樂教父「這個稱號的人並不多,因為需要能寫能唱,而且作品還得經久不衰,深深印入人的心裡。在華語樂壇中,能配得上這個稱謂的,大陸有一位,香港有一位,而在祖國寶島臺灣,卻足足有三位。崔健,1961年8月2日生於北京。
  • 阿爾帕西諾——永遠的教父
    為了避免誤會,首先筆者要毫無疑問的肯定馬龍.白蘭度和羅伯特.德尼羅兩位在電影界神一般存在的影帝在《教父》系列電影中對一代教父的演繹。但是筆者之所以篤定的認為阿爾帕西諾是永遠的教父,重要的原因是他以毫不遜色於以上兩位的演技對整個《教父》系列電影的貫穿,並且在整個系列對二代教父的演繹中,一直保持著極高的水準。這個水準是可以拿到整個電影史上來評說的。
  • ​羅大佑和李宗盛,誰才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
    有人說羅大佑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李宗盛只能算是大哥,但也有人認為才華橫溢的李宗盛才是名副其實的華語樂壇的教父。今天我們就來衡量一下,究竟誰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1954年7月20日生於臺北,1974年寫了第一首音樂作品《歌》,在1976年正式開始音樂創作。
  • 《教父》男人的聖經,教父的為人處世(經典不會過時)
    教父1畫面開端是鄰居找教父幫忙收拾幾個欺負自己女兒的小子,但是因為說話態度一直是用錢說話,這讓老教父不願意幫忙,說「你根本不是在用一種朋友的態度和我說話,我不想幫你」然後那鄰居就用朋友的態度叫了一聲教父,老教父就幫了這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