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號會每周至少有一期答疑,歡迎私信告訴我你在情感上(愛情、友情、親情都可以)的疑惑,我會保證保密,並選擇有代表性的回答。
今天把兩個問題放在一起回答吧。
問題A來自於微博,比較長,我簡要概括一下:
「我和男友感情良好,談婚論嫁時發現他家經濟困難,父母僅可拿出20萬,無力購買婚房,只能簡單裝修80平米的老房子。
我們兩個加在一起年薪不足10萬,如果結婚後,面臨贍養老人、撫養孩子等重任,我感覺壓力巨大,而他在工作上並無野心,貪圖安穩,看不出改變現狀的可能。
我沒有勇氣為他吃苦,他也沒有勇氣為我打拼。
目前我們和平分手,但還是很愛對方。」
問題B來自於公眾號消息,也很長,我同樣簡要概括一下:
「男朋友不肯和我結婚,說我在工作方面沒有達到他的要求。我在努力,但也難免有惰性。
他說只要我努力他就不會放棄我。但我現在情緒反覆,每天都在哭,一會兒感覺自己不被承認,一會兒又覺得他是為了我好,我不該抱怨。
他的確很努力,在前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走得越遠,我越沒有安全感。未來遙不可及,未來太不確定。」
明白我為什麼要把兩個問題放在一起了嗎?
前者是在愛情中佔據強勢的人,在斟酌現實條件後放棄了經濟現狀和預期都不佳的對方。
後者是在愛情中佔據弱勢的人,正在努力希望能夠在現實層面取得成功,以便得到婚姻。
這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多麼遺憾,愛情從來不是一件純粹的事情,「在一起」需要的不光是相愛、勇氣、幸運,還有錢。
因為某種奇怪的道德感,在愛情裡談錢似乎至今都是一件政治不正確的事情。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選擇了拐彎抹角的表達。
「我愛你,因為你聰明、能幹、有堅持的毅力,事業有成。」
「我愛你,因為你有錢。」
前者和後者,在很多情況下,明明指向的是差不多的意思,但大部分人可以接受前者的表述,卻不能接受後者的表述,因為這幾乎就赤裸裸地構成了愛情=錢的公式。
不知道該鬆口氣還是嘆口氣,我們至今還不接受這個公式。
而在婚姻中談錢,似乎就是一件非常理直氣壯的事情了。
當代人的婚姻在很多時候,更像一個合夥經營的公司,雙方在婚前都要明確對方資產情況、經營能力,以此規劃公司未來的發展,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所以,難免的,會有相對強勢一方打量對方,相對弱勢一方被打量。
打量之後得出結論:堅持,還是放棄。
這种放棄和被放棄,在現實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已經毫不新鮮。在這個巨大的星球上,這是一樁小到可以被忽略的悲劇。
但對於身處其中的個體來說,這是人生中一個切實的、難以磨滅的痛點。
弱勢的人會特別難過,因為清楚自己是被對方仔細計算、打上「不值得」的標籤之後,理性地放棄的。
在失去愛情的同時,還失去了一部分的驕傲和自尊心。
強勢一方也不會好過,因為畢竟愛過,付出過,出於現實考量放棄對方時,也會有著愧疚和懷疑。
萬一以後事實證明我的選擇錯誤了呢?
萬一我再也遇不到愛的人了呢?
而我有時候覺得這種規則的虛妄,主要在於,其實面對生活本身,無論強弱,我們都被打量著。
人生是無法預言的。
感情中的強者,以為自己是選擇者,而面對人生一浪又一浪風波的時候,你很可能發現自己也只是被選擇的。
關於被選擇的部分,在我們的人生中構成巨大的陰影,我們認為多賺一點錢,多擁有一些外物,就可以多點自由,多點保障,這是可以被理解的。
選擇強者,是一種趨利避害的本能,沒有任何錯誤,但誰能保證自己一生都是強者呢?
我們每一天都可能被疾病選擇,被行業低潮選擇,被意外選擇……
而在計算得異常實際的婚姻中,一旦你被不幸選擇,就極其可能作為不良資產被無情地剝離出去。
我們需要愛情,部分原因就是為了對抗這個世界無所不在的風波和意外。
廖一梅寫過:「過分誇大一個女人和另一個女人之間的差別是一切不如意的根源。」
而我相信:過分誇大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之間的差別,這正是愛情的體現。
我們必須在對方身上看到那種不可取代性,也被對方看到自己的不可取代性,那才是真正的愛情。
我說的不是那種輕描淡寫的愛,而是深入雙方生命的聯結,也許太奢侈了吧,我總覺得人還是應該期待這樣的愛情,和這樣的愛情引導至的婚姻。
因為只有這樣的愛情引導至的婚姻,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從今天開始相互擁有、相互扶持,無論是好是壞、富裕或貧窮、疾病還是健康,都彼此相愛、珍惜,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
這是無情人世間,難得可以指望的一件確定性事件。
回到開頭,提問者都沒有對我拋出具體的問題,我猜不是不想問,而是打字到一半就明白了,她們的問題是不可能從我這裡得到答案的。
她們,一個是選擇者,另一個是被選擇者,同樣的是,她們都不快樂。
怎麼辦呢,這就是人生啊。誰也幫不了誰,如果確定自己這就是自己想要的,就硬著頭皮走下去吧。
遇到下一個愛的人的時候,除了考慮金錢這類現實的問題之外,也問問自己吧,對方是不是你不可取代的人,你是不是對方不可失去的人。
祝福大家都有很多很多的愛,都有很多很多的錢。
(回答僅做參考,感情自負盈虧)